Montag, 18. Juni 2012

陳雲 : 從未如此失敗過

陳雲 - 從未如此失敗過
明報   世紀.文字江湖 2012年 6月18日


大家可否想過,香港社會的沉淪,源自董建華改革失敗?香港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 上任之初,曾在產業轉型及 福利政策上,倡導大手筆改革,可惜在各方抵制之下失敗,一般社會輿論戲謔有之,嘲笑有之,卻未曾吸收經驗教訓。

往後香港一直被大 財閥的新自由主義帶動:公共房屋 幾乎停止興建、限制土地供應 推高樓市、大量可建屋的土地閒置( 包括市區土地 )、出售公屋予住戶而租戶則不斷審查資格、樓房 地產炒賣、公共屋邨商場私有化( 領匯化 )、兩鐵合併促進鐵路公司商業化。

政府鼓勵私立大學、放言「 用先租後買 」的方式興建居屋、用自由行的雙非婦人產子來 促成香港醫療產業化。

97之前 的產業多元化、小市民生計多元化、公營房屋與私人樓宇分流的治港大政策,統統放棄。輿論 竟然覺得這是自由經濟、大市場小政府,把呼籲經濟改革及 民生福利的聲音,壓了下去,而且常常拿 董建華的改革失敗來做話柄。

民主運動的失敗

首屆特區政府改革失敗之後,政府引以為誡,因循苟且,政府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歷 年無進展、無新猷,社會貧富懸殊,內地人大舉南下,干擾民生。

港府無所作為,就將責任推在中國因素之上:中國是高增長區,香港陷於沉滯,中港融合是香港的 前途所在,融合得不夠,故此無法發展香港經濟。然而中港一旦融合,香港內地化,更加依靠中國輸血,優勢就會失去,這是一條自尋失敗的死路。然而,政府和 輿論日日在灌輸,這就是令香港致命的失敗主義。

香港的政黨 在民生福利政策之上,被政府架空,又被主流傳媒嘲笑,剩下的只有民主進程,然而由於 中共三番四次 用釋法推遲雙普選,民主黨 在五區公投之際投共,香港的民主運動 又因為中國大一統情結 而無法本土化,令本地民主進程難以開展。

好多香港民主政黨 及議員,由於無法開展本地民主,就將希望寄託在中國因素之上:中國先要有了民主改革,香港才有希望邁向民主。他們不知道,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可以獨行其是,自己開展民主、經濟及民生福利建設,裨益內地。

由於內地的 人口、土地和 經濟總量龐大,小小香港難以在天然資源和 社會資源上貢獻內地,能夠做到的,是制度上成為參考,令內地提升制度,保證安穩。香港貿貿然用天然資源和 社會資源來支援內地人,得不償失,兩敗俱傷。

例如 雙非人 及其他不經 香港政府審批的內地人湧入香港,就是香港用土地房屋和 社會福利支援內地,這些在內地沒有享用公共福利 而習慣了搶奪的內地人,未必可以融入香港,反而會將香港的制度和 風俗搞壞。

先愛護香港 再關懷內地

相對於內地,香港資源有限,而且中港制度有三大不對稱之處:土地不對稱、制度不對稱 及人流不對稱。香港幅員太細小;香港的制度保障比內地的大;香港人去內地的少、領取內地福利的少,內地人來港的多,領取香港福利的也很多。

在資源匱乏之 下,香港人必須放下所謂家國情懷、中國大一統意識,懂得自保,先尋求自己的利益保障,保存自己的制度優越,才可以生存。而在保存香港制度的先進與 優越的前提下,香港才可以貢獻內地。

純給錢、給福利、給戶口,香港很快就枯竭,但香港給予制度參考,由於香港還會前進,而內地的階段太低,香港的制度資源就會源源不絕供應。

愛護香港與 關懷中國,並非互相排斥的事情,但要如《 孟子 》說的,先獨善其身,才可以兼善天下。《 孟子 》也說,「 嫂溺,援之以手。天下溺,援之以道。」

內地雖然貧富懸殊,但其沉溺,並非錢財不足,而是道之不足,制度之不足,這才是香港可以幫點忙的。

source :
http://premium.mingpao.com/pda/palm/colDocDetail.cfm?PublishDate=20120618&File=vx001b.txt&token=b218bc260b89c0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