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nstag, 19. Juni 2012

陳雲 : 本土政治 族群鬥爭

轉角 - 陳雲 : 本土政治 族群鬥爭
( 2012年 06月 19日 )

陳雲 :  係香港人,就要反雙非、反蝗蟲。唔反雙非、唔反蝗蟲,你就唔係香港人,而係賣港賊。


二〇一二,乃香港大變之年。三大案例,一月八日 反D&G,一月十五日 火車罵戰,二月一日 反蝗蟲廣告。本土政治冒起,族群鬥爭成形,只是政黨不敢追上形勢,一般香港人在心態上不敢理直氣壯,不敢在中港衝突之中維護自己的利益。

民眾行動 是隨著鬥爭理論而來的。理論無改變,行動就一年復一年地重複,毫無進步,而警察的打擊就一年比一年嚴厲,逐步升級。

香港政治運動的主體,是本土政治,政治運動的動力,是族群政治。這是香港政治鬥爭唯一的生路。沒有第二條。你舉起抗議橫額,要回購領匯和 西隧、普及公屋、反對中共帝國殖民、反對雙非人和自由行氾濫、反對公共空間用殘體字,沒有一個警察夠膽打擊你而不感到犯了政治大罪的。這就是本土政治和族群鬥爭的威力。

 甚麼是族群政治?只要當你的抗議主題,成為無可反駁的利益依歸和 政治禁忌的時候,就無人夠膽打擊你,因為打擊的人除了 與族群為敵之外,也是打擊自己的利益。

族群鬥爭 是毋須說服就可以動員起來的。香港處於弱勢,係香港人,就要反雙非、反蝗蟲。唔反雙非、唔反蝗蟲,你就唔係香港人,而係賣港賊。

為甚麼我們的本土政治 和 族群政治不能成為普及香港人的利益依歸和政治禁忌?因為有左翼和 民主統一派的人在干預和滋擾,他們包攬雙非人、維護大陸客,甚至為殘體字辯護,令鬥爭的理論不能普及。族群理論 一旦成為共識,就會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 國語‧晉語 》:「 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同一群人在某地生聚日久,就會心志相同,形成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一旦尊嚴被踐踏,利益被侵佔,就會拍案而起,群起而攻之。形成現代文化身份的元素有三,本土族群、政府及外來人。

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政府擋隔了中共,排斥了不受控制的新移民 ( 遣返大陸 ) ,政治以港人利益為依歸,公共服務充足而上進路途開放,港人歸屬感空前高漲。當時大陸經濟改革,事事有求於香港,態度溫順,香港經濟升階至國際金融城市,港人面對大陸人毫無愧色。

九七之後,大陸經濟增長迅速,大陸人南來香港氣燄囂張,遊客不尊重文明秩序,新移民不願融入香港,一旦遇到港人責備,就用中國來壓人,每個大陸人都拖住一條長長的中共帝國身影。至於特區政府,不單止不保護本土利益,維護港人尊嚴,更是不敢得罪大陸人。

至今,大陸人在街頭便溺、阻塞通道、在醫院打醫生、在火車弄污車廂,從未見一宗判例,都是不了了之。政府不敢執法,香港人除了自己團結鬥爭,還可以靠誰?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
《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source :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8711

see also:

激進八十後 另類抗爭求變 --《 回歸15年 之變了的詞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9/16438919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