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tag, 5. August 2012

陳惜姿﹕世界各國也有國民教育課程——真的嗎?

陳惜姿﹕世界各國也有國民教育課程——真的嗎?

【明報專訊】近日支持國民教育課程的人士,常搬出一個論據,就是世界各國都有國民教育課程。這說法萬試萬靈,甚具說服力,令反對者即時無言以對──如果那是真的話。

日前,《 環球時報 》社評提到:「世界很多國家中小學都開設有國民教育課程」,而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 下稱《 指引 》)亦指出,「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方向,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相若」,並列舉法國、澳洲及美國為例,略述這些國家推行國民教育的目標與方法。(《指引》第12頁)

《指引》的立論,建基於策略發展委員會在2008年發表的《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現况、挑戰與前瞻》( 簡稱《前瞻》)。筆者翻查這份《前瞻》,發覺與政府所引述並「借鑑」的外國經驗有分別。《前瞻》指出,「 整體上,這些國家側重於公民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公民觀」。然而在最新的《指引》上,卻變為「整體上,這些國家,均重視培養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

「公民教育」與「國家認同」是兩組不同的概念,究竟是各國對公民教育的政策有所調整,還是香港政府單方面改變了解讀方式,挪用別國的公民教育理念和 內容,作為建構有利推行德育 及國民教育科(德國科)的理論依據?

錯把移民政策當公民教育

2008年的《前瞻》引述,澳洲和法國政府均規定有意在該國永久居留的移民,須通過語言能力、歷史、傳統及價值等方面的考試,以融入該國。該文件更提及,法國政府於2007年成立「 移民、融和、國民身分認同 及共同發展部( Ministry of Immigration, Integrat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Co-development)」,以培養移民對共和國原則的尊重,並加快融入社會。然而,由於該部門有排外主義和種族主義之嫌,故於2010年撤銷。

至此,筆者不能不質疑,何以特區政府向本地中小學生所推行的國民教育,竟是向他國針對 移民所實施的政策借鏡?

他國的政策分明是回應該國移民的歸化問題,何以卻成為本港「國民教育相關的策略」?政府在制定國民教育的目標與內容時,究竟是以哪種視角和 觀點出發?公民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要培育學生品德及公民素質,而非教導非公民或 移民怎樣取得「 公民地位 」。

法、澳、美的公民教育

許多教育界的學者、論者早已強調,「 公民教育 」(civic education )和「 國民教育 」( national education )是兩組截然不同的概念,《 指引 》提到的法國、澳洲和美國等國家,重點推行的並非「 國民教育 」,而是公民教育。

就法國而言,2008年 的《 前瞻 》指法國政府「 沒有為國民教育制訂整體策略 」,然而筆者發現,法國教育部在1999年 完成「 公民教育課程大綱 」,並於該學年開始實施。法國中學之公民教育教學,旨在培育學生成為擁有完整人格的現代公民,並制訂三個目標:

1)使學生認知人權和公民權,了解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2)使學生認知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

3)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訓練學生的批判精神。

法國的公民教育對於國家或公民的定義,從90年 代可見,已明顯突破了早前民族國家的「 國家公民 」概念,並擴大至「歐洲公民」甚或是「 世界公民 」。

澳洲政府在1994年 成立「 公民科專家小組 」作為學校推行公民教育的持旗手,並於1997年推出「 探索民主 」( Discovering Democracy )計劃,由政府提供課程大綱與資源,讓學生學習到不同價值:

1)民主過程與自由;2)政府的責任;3)對法律的謙恭與尊重;4)對他人的寬恕與尊重;5)社會正義;及接納文化的多元性。

在四個主題內容中,首先向學生申明「 誰在管理?」的概念,讓學生了解 澳洲的民主體制中,權力如何產生、如何行使、公民權利和 責任及 澳洲民主的原則等。

再者,「 公民與公共生活 」也是主題之一,着重向學生說明作為澳洲人民可怎樣參與社會,讓學生在學校教育和 課程中,建立公民素質概念,使學生成為主動、有識見、負責任而能作明智決定的公民和行動者,而非單方面培育學生對國家的情感投入。

美國的公民教育的重點,是令青年公民更有效地參 與社區內的公共生活。有別於澳洲,美國的公民教育課程綱要 與教學計劃,均由不同的非政府、非牟利的國際性獨立機構研發,為公民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非官方的獨立機構,不受政府主導,也無政黨背景,從而確保了教材的客觀與 中立性。

這些公民教育網站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公民教育中心(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該中心自1981年 起為美國國內及國外提供公民教育資訊,並先後設計了 CIVITAS: A Framework for Civic Education 及公民養成方案( Project Citizen )等公民教育課程,同時亦從事公民教育的論文出版、研究與評量、課程材料、公民教育的課程架構與標準等工作。

以公民養成方案為例,課程旨在培育青少年有效而負責地參與政府和公民社會,監督和影響社區公共政策的制訂,而不只是停留在情感投入,及被動地了解現况等層面。

世界級城市的狹隘國民教育

筆者很懷疑,政府在制訂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教學目標和課程指引時,所參考的是怎樣的外國經驗?面對特區政府經常 念茲在茲的全球化趨勢,各國政府的公民教育側重點漸漸由原生國族主義的民族自豪 或國民身分認同,漸漸走向多元平等,以培育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世界公民為目標,

以華人社會如台灣為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 台北市立教育學院院長在 2009年 研擬了「 台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 」,提出全球教育( global education )的發展願景,培育「 友善關懷、公義盡責的世界公民 」,並從「 世界公民意識 」、「 國際文化學習 」、「 國際交流合作 」及「 全球議題探究 」四個面向推廣。

香港作為世界級城市,公民教育政策 竟倒退到狹隘的國民教育框框之內,不積極培育學生尊重多元的胸襟、多角度的批判思考。

對孩子、香港、國家以及世界的將來都是不負責任的。

( 內容由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提供 )

■參考資料

1. 張秀雄編(2004)。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台灣台北:師大書苑。

2. 陳麗華、田耐青等著(2011)。打造世界公民的12個方案:全球教育理論與實踐。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2012),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香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4. 策略發展委員會國民教育專題小組(2008)。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現況、挑戰與前瞻。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策略發展委員會。

5. Discovering Democracy Units:http://www1.curriculum.edu.au/ddunits/units/units.htm

6.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http://new.civiced.org/

7. 法國參議院宣布廢除移民、融和、國民身分認同及共同發展部原文:

http://www.senat.fr/rap/a11-112-11/a11-112-111.html

作者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人

source:
陳惜姿﹕世界各國也有國民教育課程 —— 真的嗎?
http://hk.news.yahoo.com/%E9%99%B3%E6%83%9C%E5%A7%BF-%E4%B8%96%E7%95%8C%E5%90%84%E5%9C%8B%E4%B9%9F%E6%9C%89%E5%9C%8B%E6%B0%91%E6%95%99%E8%82%B2%E8%AA%B2%E7%A8%8B-%E7%9C%9F%E7%9A%84%E5%97%8E-212144243.html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
http://www.facebook.com/parentsconcerngroup

see also:

陳雲 - 中國人的懦弱性格
http://vicsforum.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3486.html

陶傑 : 光明頂  2012-07-26 中國已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AlZ5dJjTQk&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