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tag, 1. Oktober 2011

陳雲 : 與中國接軌,就是與國際脫軌,與文明脫軌

陳雲 : 與中國接軌,就是與國際脫軌,與文明脫軌

Wan Chin :
與中國接軌,就是與國際脫軌,與文明脫軌。當然,這個『 軌 』的比喻也是中共用的,極為機械。

接軌?孫中山先生當年講的,是中國與先進世界並駕齊驅!這才是民國人的志氣。


Wan Chin :
以前國人回中國,投身政治或實業,叫「 貢獻 」,不叫發展的。

九七之後的北上發展論、融入中國之論,是欺誠之詞,不但沖淡港人的愛國熱誠,貼上求取私利的標籤,令回國服務也「 非政治化」,變成經濟活動了。這是消解華僑革命意識之舉。

北上並無解決香港經濟規模單調,反而扼殺本港行業之生存空間、耗損本地人才 和剝奪本地產業升階的機會。

中國內地並非經濟發達之區,而且經濟與制度落後之區,香港企業和香港專業人員北上,不是什麼「 發展」,只是延展、擴張、遷移。我們知道,企業的不當擴張,會導致企業倒閉。

企業的對外投資,如果沒有本國的堅實支援( 如美國對海外投資的各項支援 ),終會被資金接收之國吞沒。

香港企業在大陸的延展、擴張與遷移的過程之中,儘管會撈到一點眼前利益,會丟失本身的技術水平和道德水平,與大陸同流合污,造假混騙,撈到好處,卻沾染惡習,與國際社會脫軌了。

港企和 港人北上貢獻,大陸會提升一點,但香港確是整體下降,而且將大陸的商業惡習帶回香港。所謂與「 祖國融合 」的政策,由於是出自企業利益和 專業人士的個別利益,犧牲香港整體利益和 行業利益,而香港政府在整個過程中並無維護本土利益,這無疑會危害香港利益。

——摘自陳雲《 香港城邦論》草稿

後記:集體記憶或集體回憶一詞,譯自la memoire collective (collective memory),源自法國社會學家Maurice Halbwachs的批判理論,指出社會的記憶受到種種制度主宰(傳媒、史學、紀念碑、選擇性的文物保護與博物館收藏等),略有貶義,

Marie-claire Lavabre 更用之研究共產黨的群眾記憶控制術。香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流行此詞,民間不加辨別,自取其辱;官府則樂意承襲,渾水摸魚。

中文「 集體」一詞,飽受共產政治污染,如集體農場( 勞改營)、集體決定( 獨裁)、集體領導( 黨委制度及 中央政治局)等,採用務須謹慎。團結抗爭,大可用「集體 」( 如集體談判權、集體絕食),但論述民間文化傳統,宜用「共同回憶」(shared memory )等詞代之,免得引狼入室,自招官府駕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84504


Wan Chin :
此曲雖然是歌詠 《 水滸傳》,卻有香港舊時的民氣,新一代要繼承這種勇武高昂的香港精神。

音樂就是民情。以前的人寫的是這種詞,唱出來,英國殖民政府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人:

烏雲掩星月 江山半壁殘 
長鞭背上抽 苛稅壓人寰
血染碧坡屍遍地 官逼民反上梁山

Wan Chin :
逼上梁山。去年十月一日,我也是貼這首歌。水泊梁山,是中國民間抗爭的永恆象徵。香港一向都是水滸,on the water margin。

春天合唱團 - 逼上梁山 197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54EKo3B1H0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