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tag, 2. Oktober 2010

摘錄自 羅香林著 : 《 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跡》, hku, 2002.

摘錄自 羅香林著 : 《 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跡》, page 73, hku, 2002.

孫中山 : 漢公 ( 劉成禺) 著《 太平天國戰史》序( 1904年)

1.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非洪,是蓋以成功論豪傑也。

2. 胡元亡漢,運不及百年,去古未遠,衣冠制度仍用漢官儀。加以當時上君子,半師承趙江漢、劉因諸賢學說,華夷之辯,多能道者。故李思齊等擁兵關陝不出,劉基、徐達、常遇春、胡深諸人皆徒步從明祖,群起亡胡,則大事易舉也。

3. 滿清竊國二百餘年,明逸老之流風遺韻,蕩然無存。士大夫又久處異族籠絡壓抑之下,習與相忘,廉恥道喪,莫此為甚。雖以羅、曾、左、郭 號稱學者,終不明春秋大義,日陷於以漢攻漢之策,太平天國遂底於亡。豈天未厭胡運歟?漢子孫不肖應使然歟?抑當時戰略失宜有以致之歟?

4. 洪朝亡國距今四十年,一代典章偉績概付焚如,即洪門子弟亦不詳其事實,是可憂也。漢公搜輯東西太平遺書,鈔譯成冊,中士秘本考證者不下數十種,雖當年遺 老所見所聞異辭,文獻足征大備,史料官書可據者錄之,題曰《 太平天國戰史》,洵洪朝十三年 一代信史也。

5. 太平一朝,與戰相終始,其他文藝官制諸典不能蔚然成 帙;又近時官書偽本流行,關於太平戰績,每多隱諱。

6. 漢公是編,可謂揚皇漢之武功,舉從前穢史一澄清其奸,俾讀者識太平朝之所以異于朱明,漢家謀恢復者不可 謂無人。洪門諸君子手此一編,亦足征高曾矩矱之遺,當世守其志而勿替也,予亦有光榮焉。

此序。

孫文逸仙 拜撰

Source: 國父全集, volume 9, page 550.


5 Kommentare:

Anonym hat gesagt…

摘錄自 羅香林著 : 《 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跡》, page 73, hku, 2002.

孫中山 : 劉成禺著《太平天國戰史》序
(1904年)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劍,驅逐異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數年,奄有漢家故土,傳世數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餘年,及身而亡。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非洪,是蓋以成功論豪傑也。

  胡元亡漢,運不及百年,去古未遠,衣冠制度仍用漢官儀。加以當時上君子,半師承趙江漢、劉因諸賢學說,華夷之辯,多能道者。

故李思齊等擁兵關陝不出,劉基、徐達、常遇春、胡深諸人皆徒步從明祖,群起亡胡,則大事易舉也。

  滿清竊國二百餘年,明逸老之流風遺韻,蕩然無存。士大夫又久處異族籠絡壓抑之下,習與相忘,廉恥道喪,莫此為甚。

雖以羅、曾、左、郭號稱學者,終不明春秋大義,日陷於以漢攻漢之策,太平天國遂底於亡。豈天未厭胡運歟?漢子孫不肖應使然歟?抑當時戰略失宜有以致之歟?

   洪朝亡國距今四十年,一代典章偉績概付焚如,即洪門子弟亦不詳其事實,是可憂也。

漢公搜輯東西太平遺書,鈔譯成冊,中士秘本考證者不下數十種,雖當年遺 老所見所聞異辭,文獻足征大備,史料官書可據者錄之,題曰《太平天國戰史》,洵洪朝十三年一代信史也。

太平一朝,與戰相終始,其他文藝官制諸典不能蔚然成 帙;又近時官書偽本流行,關於太平戰績,每多隱諱。

漢公是編,可謂揚皇漢之武功,舉從前穢史一澄清其奸,俾讀者識太平朝之所以異于朱明,漢家謀恢復者不可 謂無人。洪門諸君子手此一編,亦足征高曾矩矱之遺,當世守其志而勿替也,予亦有光榮焉。

  此序。

孫文逸仙 拜撰

國父全集, volume 9, page 550.

Anonym hat gesagt…

李秋零譯 : 康德--單純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Anonym hat gesagt…

the cunning of reason:

1. Hoffmeister, page 89
2. the lesser logic #209

Anonym hat gesagt…

§209
(3)目的性的活動和 它的工具仍然是指向外面的,因為目的仍然還沒有與 客體達到同一,因此它還必須利用客體為工具以求達到目的。

工具作為客體在這第二前提裏是與 三段式中的另一極端,即假定在先的客觀性、材料有了直接的聯繫。

這種聯繫就是現在能服務於目的的機械性和化學性的範圍,這個目的就是它們兩者的真理性和自由的概念。

這樣,那作為支配機械和 化學過程的力量的主觀目的,在這些過程裏讓客觀事物彼此互相消耗,互相揚棄,而它卻超脫其自身於它們之外,但同時又保存其自身於它們之內。

這就是理性的機巧(die List der Vernunft)。

附釋:理性是有機巧的,同時也是有威力的。

理性的機巧,一般講來,表現在一種
利用工具的活動裏。這種理性的活動一方面讓事物按照它們自己的本性,彼此互相影響,互相削弱,而它自己並不直接干預其過程,但同時卻正好實現了它自己的目的。

在這種意義下,天意對於世界和世界過程可以說是具有絕對的機巧。

上帝放任人們縱其特殊情欲,謀其個別利益,但所達到的結果,不是完成他們的意圖,而是完成他的目的,而他〔 上帝〕的目的與他所利用的人們原來想努力追尋的目的,是大不相同的。

Anonym hat gesagt…

HW5 Solution

Chapter 4, Question #38, Dr. Maureen Becker’s Nurse Scheduling problem.

(a) LP formulation. Define:
= number of nurses that begin their shift in period i, (i = 1, 2, … 12),
where period 1 = 12 a.m. to 2 a.m.,
period 2 = 2 a.m. to 4 a.m., etc.
Minimize Z =
subject to
x10 + …………. ≥ ??

Partial Answer
Z = 170.

NOT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versions of correct answers for the values of the individual decision variables.
§209
(3)目的性的活動和 它的工具仍然是指向外面的,因為目的仍然還沒有與客體達到同一,因此它還必須利用客體為工具以求達到目的。工具作為客體在這第二前提裏是與 三段式中的另一極端,即假定在先的客觀性、材料有了直接的聯繫。

這種聯繫就是現在能服務於目的的機械性和 化學性的範圍,這個目的就是它們兩者的真理性和自由的概念。這樣,那作為支配機械和 化學過程的力量的主觀目的,在這些過程裏讓客觀事物彼此互相消耗,互相揚棄,而它卻超脫其自身於它們之外,但同時又保存其自身於它們之內。

這就是理性的機巧(die List der Vernunft)。

附釋 :理性是有機巧的,同時也是有威力的。理性的機巧,一般講來,表現在一種
利用工具的活動裏。這種理性的活動一方面讓事物按照它們自己的本性,彼此互相影響,
互相削弱,而它自己並不直接干預其過程,但同時卻正好實現了它自己的目的。

在這種意義下,天意對於世界和世界過程可以說是具有絕對的機巧。上帝放任人們縱其特殊情
欲,謀其個別利益,但所達到的結果,不是完成他們的意圖,而是完成他的目的,而他
〔上帝〕的目的與他所利用的人們原來想努力追尋的目的,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