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陽明學與明治維新 -- 主講人:張崑將教授
http://sites.google.com/site/9702guanduspeech/lue-ren-bi-ji/luerenbijizhiqi
王陽明的良知學——行動哲學:
明代晚期興起一股陽明學。其跟隨者有:王艮、劉宗周、黃宗羲、譚嗣同。
學説三大重點:
1. 心即理(良知即天理)
—天理在人心,恆古恆今,無有終始,天理即是良知。(良知:面對自己最爲恐懼,好比監獄中的囚犯,每當深夜時刻面對自己的惡行頗爲折磨。)
—千思万慮,只是要至良知,良知愈思愈精明。( 良知被蒙蔽,所以會做壞事;天天擦拭水晶,回到清澈的本質。因此每天做反省,好比將心中灰塵給清除,減少蒙蔽。)
什麽是良知? “ 心”、“良知”:知善知惡是良知:知道判別,但卻要做壞事。良知是判別一切善惡的准據。
2. 緻良知( 背後的哲學意涵)。良知只是無人一切行動只判准。 以讀書為例:古之學者為己。
道德行爲是:出於義務還是合乎義務?良知學,一切出發於道德自律。反芻老師提供的知識,才能有藝術實踐。比法律規範更能了解規範。
陽明的「 心」或是「 良知」即是:
1. 無善無惡心之體,
2. 有善有惡意之動。
3. 知善知惡是良知,
4. 為善去惡是格物。
捐錢給慈善團體,如有添加任何功名利祿的因素,充其量此行爲視爲:合乎義務。
出於義務:比那時 出於良知,不求任何營利。以施捨為例,如有算計背後的好處利益,來檢測執行義務時的正確心態。
老師繼續延伸此觀念,他也以道德觀念作爲比喻。如有意識地執行一件道德行爲,也可分成道德他律與道德自律兩种。
3. 什麽是知行合一?
*知( 良知的知,非知識的知)行是一件事情,不是兩件事情。( 如說某人 “ 知孝” )
*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 不為聖人,則爲人獸。當下,怪念頭。)
知是行的主意
大鹽中齋 -- 洗心洞箚記 , 古本大學旁註
大塩平八郎 ( 中齋) : 洗心洞箚記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754761
大塩平八郎( 中齋)補 : 古本大學旁註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755764
大塩の乱関係基本文献
http://www.cwo.zaq.ne.jp/oshio-revolt-m/sbookm.htm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