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ag, 11. Juli 2011

陳雲:保存漢字,傳承漢音,發揚漢文,還看我地香港。

陳雲:悠然見南山

陶潛《 飲酒》之五云: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當中,「 悠然見南山」一句,歷代有讀為「見」,也有讀為「 現」,見是詩人親見,現是南山自現。近代美學家朱光潛以讀「現」為妙,詩人與南山都有情,南山悠然現身相見,不待詩人舉目。

然則心遠意閒,見南山也是悠然而見。煉字如斯着迹,恐非五柳先生所為,讀見還是現,都是隨意。不論是見還是現,用漢音讀來,都是低而輕。粵語接近古漢音,讀悠然見(gin3高去聲 )南山或悠然現(jin6低去聲 )南山,聽起來都很安適。

用普通話讀,不論是讀現(xiàn去聲)還是見( jiàn去聲),同是去聲,但比起粵語的去聲為高,韻尾也短促,讀起來便少了安適之感,顯得有些急躁了。

普通話的平聲( 陽平和陰平),調值都高於粵語,聽起來其實都比粵語的平聲為高。唐詩一般用平聲收束,有心情平靜、語義完結之感,有時略有哀戚,例如用粵語讀杜甫《 登高》的中間兩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下」( haa6低去聲)與「來」(loi4低平聲 ),都是完成了的。

用普通話讀「 下」(xià去聲)與「來」(lái陽平聲),結尾仍嫌高昂,落葉仍未下,江水仍未來。即使日常語言,粵語讀上、下,上是向上的調,下是向下的調;用普通話讀上與下,兩者都是向上的調。升降亦然,粵語是升降(sing1 gong3)分明的,普通話讀「升降」,升(shēng)得高,卻降(jiàng)不低。

普通話由於混雜胡音( 蒙古話和 滿洲話),以致音義脫離,不能因聲求義,這是普通話的致命傷。例如「 窒息而死」,粵語有入聲,窒息(zat6 sik1)讀來短而促,真有窒息之感。用普通話讀(zhì xī),即使韻母收得微細,但依然是開口呼氣的,仍未窒息。

普通話除了欠缺入聲之外,也缺了合口音(m)。讀浮沉兩字,粵語讀浮(fau4),聲韻上升,是浮上水面的,讀沉(cam4),聲母閉合,一沉到底。普通話讀浮沉,浮(fú)無疑浮出水面了,但沉(chén),卻沉不到底。

大陸強制推行簡體字和 普通話,簡體字殘害文字,普通話刪削語音。國族文化繫於語音傳承,「 殘體字」配合「 滅聲語」,大陸的中華文化,是沒救的了。

保存漢字,傳承漢音,發揚漢文,還看我地香港。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