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tag, 16. Dezember 2012

陳雲:中共建國精神貧乏,大陸必須回到中華民國的精神傳統

陳雲:中共建國精神貧乏,大陸必須回到 中華民國的精神傳統
Wan Chin 寫於 2012年12月15日17:44 ·

原文是書話,發表與今日《明報》2012-12-16

原題:建國精神,從何而來——思考《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德國,特別是希特拉 第三帝國時期,是民族國家的極致。統治精英集團廉潔奉公、剛直守法,平民誠實、紀律、勤奮、順從、公正虔誠、實際、勇毅,並高舉國族尊榮。

這種所謂德意志民族精神,來自普魯士,但普魯士並非民族國家,而是封建諸侯國的聯盟,交往三十年之後,具有選舉權的諸侯選舉普魯士大公國的公爵為國王。

這是一個領土割裂而不相連的領域,民族為一半日耳曼、一半斯拉夫的混雜人民,波蘭人可以成為 普魯士人民而上進為官員,執政集團為教養嚴謹而自我克制的地主子弟,守獨身主義、信奉基督、教育良好,稱為容克集團( Junker[1] ),人民以國家利益為重,然而國家確是虛無縹緲的臨時聯盟。



理性開明的和平弱國



有國家理想卻無國家可以效忠,崇尚理性而寬容,信任開明的權威官員,當時普魯士成為歐洲受迫害者的避難所,雖然生活刻苦,但有窮人的美德和宗教的寬容。

普魯士只打過幾次小仗,大部分時間是平庸的和談與諸侯結盟。它是諸侯國的結盟,但有商人城邦的開明與寬容。普魯士是十八世紀最有現代精神的國家。普魯士人是具有歐洲情懷的德國人、世界公民和 人道主義者。這是十八世紀的光輝。



十八世紀之後,進入十九世紀的民族國家時期,普魯士先被拿破崙擊敗而被法國統治,後來成為梅特涅( Metternich )的歐洲體系,最終成為德意志國的一部分而被消融。

普魯士的死亡,是由於它想肩負起德國統一、成為實體國家的使命。德意志的美好一面來自普魯士,但德意志的侵略性 和高傲,也抵賴到普魯士身上。德意志成為民族 志氣高昂卻排外的民族國家:波蘭人樂意成個普魯士人,但波蘭人不可以成為德意志國的國民。



哈夫納 ( Sebastian Haffner ) 的史書 Preußen ohne Legende,書如其名,就是將一切加諸普魯士身上的傳說撕破,還原普魯士的原貌 —— 一個崇尚理性自由、由具有科學理性和基督精神的官僚統治的鬆散聯盟。

此書的漢譯本《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就如實將德文書名的字義譯出,反而英譯本 The Rise and Fall of Prussia 採取的是意譯。當然,中文的意譯可以是《普魯士正傳》之類,但譯者周全寧取字譯。(按:周全是我在哥廷根大學的台灣學長)



中華民國的建國精神



讀 哈夫納的史學論著,令我感觸不已。普魯士 變成德意志,就如秦國變成秦朝,春秋時期開明的秦穆公 變成戰國末年殘暴的秦始皇。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君主開明,廣納名士,人民敦厚而剛勇,國家富強,技術先進。秦國 就因為嬴政有統一天下之志而變成秦帝國,將秦人的美德變成暴行。



普魯士的國家狀態,也像中華民國,國土支離破碎,充滿理想、文化寬容但國力荏弱,然而中國經歷日本侵華 而終於被共產帝國取代,民國政府 被驅逐到台灣,成為長期的偏安政府,民國的開放美德 與憨厚而帶點狹隘的 台灣鄉土情感結合,成為今日的中華民國在台灣。

然而,草創時期的中華民國是 兼備傳統儒家天下 及現代基督國家的美德的,也繼承了明遺民的復漢意志 和周朝道統。它始終會是華夏以民族文化建國的藍圖。當代中國要前進,必須回復到中華民國的建國美德,它是繞不過去的。



共產中國的悲劇性



至於在一九四九年 佔領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蘇聯在中國的蘇維埃殖民分支,具備了一點蘇維埃紅軍的美德 —— 平等、儉樸、團結,然而這只不過是普世的軍團精神( regimental spirit ),恰如普魯士的騎士團( Rittertum )精神,但共產中國卻缺乏了自己的文化內涵,例如普魯士的基督信仰和條頓民族精神。

故此,中共是無法以文化建國的,它只是一個不斷擴張的軍團,一個官僚利益集團體系。它只能寄生於大國 —— 先是蘇聯、後是美國,它不能獨立生存於世界。



不斷擴張的軍團 —— 即是黨政系統無限伸延,是不可能的。黨政集團 必須要有人民來實踐統治。

故此中共建國初期,承諾給普通人的是庸俗的生活幸福感 —— 來自暴力掠奪的物質佔有:打土豪,分田地,以及衝鋒式的產業衝動 —— 抓革命,促生產。物質佔有與產業衝動,就是共產中國的建國精神,至今仍可見到。

共產中國承諾給人民的是 毫無精神內涵的 物質富庶。到了開放改革 和走資時期,幹部的紅軍精神沒落了,平民瘋狂追逐物質。這就是今日的中國,大有大偷,小有小偷,一個等待崩潰的盜賊之國。



以此觀之,共產中國是沒前途的,它的前途就是不斷的腐朽 和衰敗。要復興中國,只能「 大政奉還 」中華民國,與在台灣偏安的國民政府協商,將中華民國國體和憲法歸還回大陸去。

將中華民國復興在大陸,可以避免帝國的悲劇,因為帝國已經被共產中國消耗掉了。

恢復的中華民國,將與台灣、香港和澳門建成中華邦聯,這將一定是美好的,儘管也可能是荏弱的。古語有云,「 周弱而綿 」,理性開明的周朝是荏弱 但道統綿長的,這是我在《 香港城邦論 》的華夏建國藍圖。



[1] 德文Jungherr的簡稱,年青地主的意思。


source:

陳雲:中共建國精神貧乏,大陸必須回到中華民國的精神傳統
http://www.facebook.com/notes/wan-chin/%E9%99%B3%E9%9B%B2%E4%B8%AD%E5%85%B1%E5%BB%BA%E5%9C%8B%E7%B2%BE%E7%A5%9E%E8%B2%A7%E4%B9%8F%E5%A4%A7%E9%99%B8%E5%BF%85%E9%A0%88%E5%9B%9E%E5%88%B0%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7%9A%84%E7%B2%BE%E7%A5%9E%E5%82%B3%E7%B5%B1/518744851482802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