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25. November 2011

黃帝陰符經解 : 焦竑註

黃帝陰符經解 : 焦竑註

黃帝陰符經解小引 :

陰符經者,古之至人,將以明道,而其意未可陽也,故篇中多微辭。

元嘗以意測焉,而不能入,迺今得漪園先生之解讀之,而後知奇器之進乎象者,知見所不能契,非神而明之即言,猶之乎射覆也。

先生統一聖真,妙析玄理,千古微言,昭然如日,易稱知至,至之殆謂是歟。

昔之解陰符者,或曰韜鈴,或曰導引揣籥捫燭,去之愈遠,遂使學者,「不得其解,而并昧其言;不得其言,而并昧其道。」

先生燭契,而獨言之,至道固待人而明也。夫然元又謂:「 先生有陰符,而後解陰符,則經一陰符也、解亦一陰符也。」

夫陰符者,象帝之先。情量莫寄,則讀者其必不知以知之,不見以見之,而後先生之解可入乎。噫!世有郗生,當不至河漢焉耳矣!

萬曆辛丑春日晚學 顧起元頓首書


《 上篇 •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 》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Δ 天之道,無心也。天之行,無為也。觀而執之,則心無其心,行無其行,豈復有餘事哉?

天,一也,而分為五行。五行,盜天氣者也。

然分之而五則賊,攢之而一則昌。非見之,疇能一之?能一之,則五行在我。不以心運,而以天行。

生天生帝,自本自根,宇宙在其掌握,造化皆其枝葉矣。此古至人,化人為天,攝情歸性之道也。所謂天性,非他人,是已;所謂人心,非他機,是已。

人生而靜,了不可名,其可名者,心之動機也。動而忘反,漸離其天,惡乎定。立天之道,以定人者,遡而上之知,動出於不動,為出於不為,則無為。

人,一天矣;情,一性矣。故曰:「 五行順行,平地火坑;五行顛倒,大地法寶。」
順行為生,顛倒為殺,此殺機也。

在龍蛇為蟄,在人為靜。人知飛騰起陸者,龍蛇之神,不知蟄,乃所以起也。故曰:「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

人知旋轉天地者,人之能 ,不知靜,乃所以動也。故曰:「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我歸其根,天復其命,此天人合發也。而萬化定基焉,是立天定人,在此伏藏間耳,此豈人所不可能哉?

性有巧拙,皆可伏藏,何也?五賊在人,散於九竅,九竅之邪,繇三要入。三要者,耳目口也。卿也,自無而蹠有可;今也,自有而蹠無亦可。

其動其靜,皆在我耳。然是靜也,離動求靜,遠於千里。轉動為靜,秪在一塵。

故火生於木,反以焚木;姦生於國,反以潰國;動生於靜,反以害靜。誠知動之所自生,如火生於木,姦生於國也。而修之煉之,就其出門,便求歸路。

即事物並作之內,造混沌末鑿之先,則子母玄同,徼妙合一。雖遏燎原之勢,弭蠹國之姦,有不難者,顧其觀而執之者何如耳!
#

------

《 中篇 • 富國安民演法章中 》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 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躳,小人得之輕命。

Δ
有生必有殺,有殺必有生。 不能使之然,不能使之不然,皆天之理也。至人立生殺之先,而竊其妙機。處其殺,不處其生,故名曰盜。

雖然三才皆盜也,何者?天地人物,靡非一氣。天地分人物之有:物分人之有,人分物之有。

虛無之中,如巧相竊者,故易曰:「 作易者,其知盜乎! 」蓋易也者,生生而不窮,用之而益有,如盜他人之物。然亦此意也。

三才皆盜,而人為獨妙。人能盜造化之機,處其殺,不處其生,則三盜宜,三才安矣!
盜即下食,其時動其機之謂時者,丹家所謂活子時。詩云:「 前後際斷處,一念不生時。」是也。食如龜書食墨之食,言以之適相當也。

機指殺機而言。動其機,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也。食其時,識未萌也,而百骸理,心有天遊,六鑿不相攘矣。動其機,情盡冥也,而萬化安,天德出,寧雲行,而雨施矣!
時之無作,機之未動,含元自歸。

我尚不立,無神也,乃百骸萬化,自理自安,則不神而神矣。夫月,掩日而光昏,度月而日耀。月對日而明奪,違對而月朗,此其小大之數,有一定者。

故,月之有明,日假之也。日近而明自虧,百骸萬化之有累。識生之也,而累自已然,則聖功之出於無聖,神明之生於不神也。復奚疑哉。

嗟乎!此機甚微,不易見,不易知也。見之者昌,知之修煉者,聖以之固躬,特其餘事耳!

苟非其人,至於輕命者,往往有之。蓋大道之體,荒兮未央,小器小根,難於湊泊。
故觀空以歸真也,而昧者以蕩,心體無以遺照也,而謬者以喪。

檢此:君子受之,為不器之大道;小人窺之,為無忌憚之中庸也。#

---------

《 下篇 • 強兵戰勝演術章下 》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Δ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以其絕聲色之利,一視聽之源,故十倍眾力,乃其理也。况學道者乎!

人能自晝而夜,三要皆反。視不以色視於無形;聽不以聲聽於無聲;味不以味味於無味。

反流全一,六用皆廢。斯人也,上合太初而不見太初之無,下合羣物而不見羣物之有。
以之握造化之柄,透生死之關,倍於眾力。

有萬萬者不然,種種色相,認以為實。一得一失,生死隨之,此生於物死於物者也、生死也、由於見可欲三反也。

成於觀天道,得喪之機,實在於目。三者之中,目為尤要矣!順為恩,逆為害;順為生,逆為死。

晝夜三反,害之死之,非恩之也。然迅雷烈風,天若無恩而萬物得之蠢然而動,是大恩生於無恩也。

人能逆我欲流,反窮流,處其死,處其害,此以時物文理,求哲於心也、守其母者也。
順逆少分,聖愚霄壤,乃其性,豈有畢哉。

降本流末,而本未嘗喪散。樸為器,而樸未嘗離一。能反本還樸,復歸其初,則性道,即此而在矣。#


人以虞愚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 沈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Δ
夫愚人以天地文理求聖不知聖者也,故卑之以愚虞。聖以聖人之無為也,不知無為非愚也。

高之以奇,期聖以聖人之無不為也,不知無不為非奇也。夫聖人無為而無不為也,知性而已矣。

不知性者,降本流末,懵於首尾之長,無妄執其中之暫有。憎愛棲心,為水為者,率以有為之邪術慁之。

或辱以為強兵制勝之書,以彼情量之見,測性天之微,宜其不相中也。余因園廬之多暇,覈玄玄於道流,慨古微言日就湮沒,輒疏此以洒之。

世有知言者,當不必後之子雲已。

萬曆丙戌秋秣陵 焦竑弱侯題

《 黃帝陰符經解 》 畢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