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tag, 12. August 2012

陳雲:為何香港難治?—— 讀李彭廣《 管治香港 —— 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 》

陳雲:為何香港難治?—— 讀李彭廣《 管治香港 —— 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 》

明報 12-8-2012

年輕一代香港人懷緬英國殖民統治,但年老一代香港人卻有很多殖民地統治的壞記憶。

有些人說英國為香港帶來禮樂文明與現代化,有些人說英國人視華人為二等公民,動不動就踢華人屁股,將示威者打到頭破血流。

也有些人說,英國人給香港繁榮和民主,是另有所圖,不懷好意。更有些無聊人會問,為什麼英國人統治香港的時候,香港人不爭取民主,九七之後,就天天鬧民主?

兄弟,大家成長的年代、參照的年代不同,對待歷史的態度不同啊。年輕一代的參照期,是二十世紀 七十年代末 至八十年代,而年老的一代的參照期,卻是五六十年代。

香港最深刻的行政改革 和城市建設,城邦格局的大成,來自麥理浩總督 統治的 七八十年代,而麥督銳意經營香港的政治動力,來自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威脅,麥督必須 將香港加碼建設,快速從工業城市飛躍到現代化金融中心 和商務中心,令中共的現代化 要依賴香港而投鼠忌器,為香港主權之易手,討到好的條件。

同理,彭定康總督 在九十年代 推行政治問責制 及議會民主,也是要應付中共 在八九年 六四慘案 之後的香港情勢,要用民主來拒共。

兩任總督動機不同貢獻各異

兩任總督在香港留下的功績,其誘因都是 以香港的制度來制衡中共、箝制中共,守護香港文明並延續西方借助香港來套取利益並干預中國。

 麥督 奪取的是中英談判之前的香港優勢,彭督 奪取的是中英達成主權移交之後的香港優勢。麥督的貢獻是經濟上的、 制度上的,彭督的貢獻是政治上的、民心上的。前者,中共樂觀其成。後者,中共恨之入骨。

我們香港人,要怎麼看待這些從政治現實鬥爭的意外而來的殖民地功績?懷疑別有用心而拋棄之?還是用政治現實的態度、用歷史繼承的態度而接納之,改造之,發展之?

中國政府又如何看待?如果麥督和 彭督的改革都是衝着中共而來,為何要區別對待?彭督 的政治現代化是麥督的經濟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能拋棄掉嗎?

研究解密檔案的啟示

要在歷史上考證上述香港兩個重要發展階段、飛躍階段,要知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最可靠的是 行政檔案研究

而由於並非民主,管治香港的底細,在戰後有東西方冷戰的保密需要,解密之後的殖民地機密行政檔案  ——  如諭令、 備忘、 殖民地部( Colonial Office )和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Foreign and Common wealth Office, FCO )的通信等,成了研究香港戰後行政史的重要方法。

李彭廣的《 管治香港 —— 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 》( 二〇一二 )之可貴,在於適時研究了英國依照機密檔案三十年必須解密的時機,研究了麥督治港時期的政治底細。

至於彭督的 治港方略,則因檔案 未及解密而只能等待,或檔案之高度機密而永不解密,只能聽任彭督回憶錄的夫子自道。

強化團隊推進香港發展

麥督來自外交系統,他來香港擔任總督之前,草擬了治港大綱,列好重大改革,過程艱難險阻,驚心動魄。

戰後,英國為統治各殖民地,已經做了研究基礎和 行政人員培養,然而要將香港的發展大幅度推進,必須要有積極進取的公共財政、幹練的政治顧問和 具備政治技巧的政務官。

前者要提拔新的財政司,後兩者要從外交系統請求調配官員輔助。即使是 香港本土 或其他英國海外殖民地培養的人員,也是政治視野貧乏,行政知識不堪當時使用。

即是說,支援麥督統治的高級公務員團隊,是特別強化的治理團隊( a specially enhanced team ),連 傳統的、 尚算行之有效的殖民地官員系統,也是不行的。香港在九七之後,撤走了這些強化人員,留下本地殖民地官員,怎麼可以管治已經飛躍發展的香港呢?

英支援系統抽空特區政府癱瘓

此外,英國非常重視 行政判斷的科學基礎 和情報支援。一九五一年,殖民地部的通信指出﹕「 知識 是任何穩當發展的唯一堅實基礎  」。英國的殖民地研究,由英國本土的大學、 海外殖民地官員 及特約研究員共同組成,編制 及經費龐大。

舉例,在一九四六年 至一九五六年 的十年間,研究經費預算是 1300萬 英鎊,實際開支為 1036萬英鎊。由於香港是 戰略性的殖民地,頗多經費投到香港研究。

保守估計,香港研究 大概可以分到每年六十幾萬英鎊的經費,就是一千萬港幣( 以一英鎊兌十六元港幣計算 )。以當年的購買力計算,當年一萬元港幣,可以買到九龍一座大廈。這是多麼驚人的經費投入!

我在政府總部工作的時候( 2002-07 ),中央政策組的 香港研究經費,一年還不到一千萬港幣!六十年前,英國殖民地部 已經為香港研究 投入每年一千萬港幣。

填補漏洞靠港府自己

令香港癱瘓的,不是像北京黨官說的,是泛民在破壞行政與立法合作,不是議員在議會的拉布式抗爭,也不是街頭社運,而是由於英國的制度支援抽空了,截斷了 殖民地系統 及英聯邦國家的研究支援 和人才供應。

這些空洞,是中國無法替香港填補的。要補救,只能由港府自己做。以我的行政經驗,可以隨便列出的,是﹕

- 設立檔案法,規劃及保存行政檔案

- 公務員外派英聯邦實習

- 恢復港府中英並用的傳統

- 鼓勵港僑回流香港政府服務

- 鼓勵大學從事本土研究

- 大學開設政治實務訓練課程

- 重建地方行政系統,鍛煉政務官的政治技巧


source:
http://kurtlau.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3990.html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