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tag, 6. Mai 2012

變是一種不安定的動蕩,它沉没在静止的結果中。

 excerpted  from : 邏輯學-上卷- 黑格爾- 楊一之譯

變是一種不安定的動蕩,它沉没在静止的結果中。

1. 變的揭棄 : 發生與消滅所建立的均衡,首先就是變自身,而這種均衡又融化為静止的統一。在這均衡中 有與無 只是消逝的東西;但變本身只是由于它們的區別才有。

因此,它們的消逝只是變的消逝,或者説,是消逝自身的消逝。變是一種不安定的動蕩,它沉没在静止的結果中。

也可以這様説,變是一般有與無的消逝;但變又依靠有與無的區別。于是,變在自身中與自己矛盾,因為它在自身中聯合了與自己對立的東西;一個這様的聯合,又是要自己毁滅的。

這結果是消逝了的有,但却不是無;假如那様,它將只是回復到那兩個已經揚弃了的規定之一那裏去,而不是無與有的結果。它變為静止的單純性的有與無的統一。但静止的單純性又是有,然而這個有已不再是只為自己,而是整體的規定。


2. 揚棄和 被揚棄的東西(觀念的東西)是哲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到處决然反復出現的基本規定,其意義須確定把握,尤其要與 “ 無 ” 區別開。

揚棄自身的東西并不因揚棄而就是無。無是直接的,而被揚棄的東西却是有中介的;它是非有之物,但却是從一個有出發的結果。它由規定性而來,因此它自身還有規定性。

揚棄在語言中,有雙重意義,它既意謂保存、保持,又意謂停止、終結。保存自身已包括否定,因為要保持某物,就須去掉它的直接性,從而須去掉它的可以受外來影響的實有。

——所以,被揚棄的東西同時即是被保存的東西,只是失去了直接性而已,但它并不因此而化為無。——揚棄的。

語言中可以找到自身就有思辨意義的字眼,這對于思辨是很愉快的:德語就有很多這類字眼。

. . .

3. 由于 有與無 現在只是環節,它們所保持的較細密的意義和表述,必定是從觀察實有來的,實有作為統一,其中保存了有與無。有是有,無是無,這只是在它們彼此的區彆中如此;就其真理、統一而論;它們作為這様的規定已經消失了,并且現在是某物。

有與無 是同一的,正因其同一,所以它們不再是 有和無,而有了不同的規定;在變中它們曾是發生 與消滅;在另一個規定了的統一中,即實有中,它們又是另有規定的環節。

這種統一仍然是它們的基礎,它們從這種基礎走出來,就不再走到有與無的抽象意義裏去了。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