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erstag, 30. Juni 2016

翠娛閣評選十六名家小品- 明- 陸雲龍

翠娛閣評選十六名家小品- 明- 陸雲龍

翠娛閣評選曹能始先生小品 明 曹學全

◇曹能始先生小品◇

  序

  卷一  序 引 記

  卷之二  碑 文 傳 啟 書 疏 引 墓誌銘 祭文 跋


  ●曹能始先生小品題詞


  士胸中不能往來古人眼底不能矌矚九點煙則其鬼必不大思必不遠論不必暢


故子長讀父書巳心有羲軒又必方舟匹馬曆九區核其事實擴其胸次史記一書遂為史宗


乃今則有曹能始先生也者先生弱冠通籍棲遲冷署得恣覽古今又以大行擁相如之傳跡幾半天下是之所詣目詣焉足之所不至而書所志者


目注而神會焉既集有一統勝志腹有十二代選詩業得一世之人物土風川岳形勝更又質千古興衰治忽臧否是非以大吾見遠吾思暢吾議論方寸之中千古四海具足


其為文章寧在子長下哉集不勝錄僅拔其小品之佳者要亦融千古治四海而出之者也峕

  

崇禎壬申冬日錢塘雨侯陸雲龍漫題



  ●翠娛閣評選曹能始先生小品卷一

  錢塘陸雲龍雨侯選
  
閩中曹學全能始甫著

  仁和陸府治玄功評


  序
  引
  記


  ◆序◆

  鄒汝愚先生遺稿序
  古文自序
  陳道掌日箋序
  林初文詩選序
  王生秋吃八哀序
  尹恒屈詩序

  閩中二子詩序
  送呂參知分守河內詩序
  丘生稿序
  錢伯庸文序
  洪崖遊稿序
  洪汝含鼓山游紀序

- -

  ○鄒汝愚先生遺稿序


  予觀古之思臣烈士。片言集字。取珍當時。垂範後世固重其人也歟而其言亦有足重者


夫忠烈之性得自天者獨完必有一段激昻直遂之氣蟠結於胸中而不可以抑遏恒先時而鳴觸事而發以期得當而報主佑匡世道有所建立于時雖然世所不容而卒遇缺折其光芒陸離終不可以民沒要之君德為之一光而世道亦終賴焉或者譏其不善用。



乃欲進之以道此非真知人者也亦非知言者也何則夫造物亦至大矣。中和之氣鹹備矣然使其光風霽日不寒不暑可以運四時而成歲功亦何必為驕陽冱陰雷電霜雪之迭見哉葢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極盛之中有至衰者伏焉人於微茫之表轉圜乎瞬息之中者烏能有濟此必非手足之力也猶夫造物之欲變化亦非累積之功也必其宣之於聲而發之於言者。


疾也故善知言者知其根心以及政事知其順理而成文章又知其無小大無古今而皆足以發之不與世俗同予觀蜀中鄒汝愚之遺稿。故自寥寥。而封事制義為詩為文鹹在焉。


夫先生之官非言官也其時則盛時也貶而至死之年尚不滿乎三十也真若賈長沙之痛哭流涕於漢庭而不能以一朝居屈子平之行歌自放于江潭而不能以一息忘者豈非忠烈之性自天植之也歟其所撰著神苞骨立有奇氣而無剩字不與世俗同又非由中之言足以發之也歟先生客死。


槁佚甚多。其友人順德守吳獻臣收之。僅見於此。今其同鄉張侍禦冏。思重刻以傳於世不可不為知所重矣


  天下之危偏在厝薪積火上下括熙不知蠱壞已極。明者見未然豈是逞少年意氣一擊沾名者哉僅以直言推先生。誠是皮相

- -

  ○古文自序


  曹子曰。古文時文無二理也秦漢之文無以異於今日之文也古之文也簡而質今之文也繁而無當古之文也。


序記傳贊之類各有根致今之文也不暇辨折祗成一論體古之文也是是非非義例甚嚴今之刻薄者隱譏誹闒茸者濫誇與而已矣然則謂予之文其能無剩語與。無變體與。


又能是非之當于人心與而俱未之能也是猶未免有時相也雖然此意不可不知而亦不可不存也噫凡事皆然甯獨文矣予既以舉業翻刻署中。與蜀生相切劘。複取其古文之近于時義者。


以廣之夫惟欲其與時文相近也則亦不厭其為時矣


  高者苟且以狥求。異者阿趨以獻媚。狂譎者呌罵以博名。今安所得文字哉。若成論體猶是有體文字亦當亟取之

-  -


  ○陳道掌日箋序

  今之制義。大都似戰國策。韓非于殊乏雍容閒雅之度聊免拘迂腥腐之氣然驟而觀之則夫意見層生鋒棱迭出若見以為可喜倘合數人。


人數篇而覆之乃不覺其坑塹之墜伎倆之窮湏令急吐之而後已何者真趣少也講章家乃制義之根抵輕生而治講章者十無二三矣


經生而不治講章猶農夫之不治穀種醫者之不究病源也欲其有收而奏効。不亦難乎。然講章必求為可解。


而今之制義必求為不可解講章必求肖聖賢之吻而今之制義必求肖申韓辨士之吻出門而分途久矣。


治之不必効而不治反可以鬪捷此其所以轉不相關也但講章家亦易落套其於理趣本自茫然而好為新奇之說以惑人要之皆昔人之唾餘亦非獨得之見也


乃自為惑而以惑人者也子觀陳道掌之日箋不拘拘於字櫛而句剖者。或用古語或用微言。以剖證之而自有躍然之妙葢理以日新機以時現自然不落坑塹中謂經生之於是取精多也可。


謂道掌之自成一家言也亦可


  只在尺幅中看風氣何曾在講章上論是非不鴻之流。雖使蕩成波濤。漾成紋縠瞬息耳。作瞬息之業。而不必求聖賢之心。柰何相於惑已耳。

- -

  ○林初文詩選序


  夫士之有才猶女之有色必其修之于身藏之於家者非一日矣而後為玉帛之所致。媒氏之所營也。苟其上乏明王之夢。而下鮮君子求則甘於枯稿無用不敢自表見不然。


士有才而必用女有色而必售則知己不足重而入宮不見妬矣得乎哉閩中有林初文、孝廉者才士也。其在公車也不欲以庸孝廉自處好為人排難角色紛乃以無心獲罪于獄中作文若干首。


司寇謝公大奇之。而察其非罪也。出之於縲絏之中君又恥於失其故物不欲乞恩求複遇有遼海之役。累上書進奇策。


不報又以時事詘於兵食願以其身列戎行練甲兵固根本之地為一旦備緩急竟為疾者所繩。觸憲而死


噫亦足悲矣今天下本無事也即有事矣未嘗乏人也一事之起千百人之功名也丏之者眾而持之者有矜色肯授一不相知之人乎我以計畫幹之。


彼亦謬為傾倒而目曰才士才士者不用之扃鐍也間得一二策善且襲為已有唯恐我之在傍見之尚欲求用乎予大悲夫君之不早見也予不獲與君遊。


而後乃與君之子遊。因是以悲君。君獄中之文。予少時見之。其為文也多所自況葢亦灼灼於事理矣其不免命也君之詩蛾眉篇最著。司寇以之自比。


海月賦者。予與君之子相見。乃得讀之竊歎司寇為知言他所作多散佚。君之子褒輯一帙。梁溪尤君時純付諸梓。以序問予。予拈其數語。如客情似春草無處不堪生春風與柳樹。


年年是故人無家逢寺好多病見僧親曉煙常帶雨夜月忽啼禽春好年年晚月寒夜夜秋。行人遙指點。道是古幽州。野水上道路。涼風吹衣裳。獨憐山寺月相送海門秋千山風雨裡。


一任子規啼。皆紀酸楚。寥落可詠可傳益想像其有才不偶之狀而汲汲知己于世也或曰初文之詩所見稱者。謝得其大。而子得其細。尤得其全。而子得其偏。


是予前媿司寇。而後媿時純矣。時純者亦與君之子遊者也。


  莫疑頻按劍盡世是荊王知忌我者猶是知我者也讀其策而不知其雲何。且才士之鋒不免有失之詡與亢處。安望世容之也。 先生謂得一二善而襲之。是猶以臧孫之賢待世。


- -


  ○王生秋吃八哀序


  夫宋玉有悲秋之賦。獨取別懷。隱侯有八詠之章。非關一序。惟情以相生故文之不嫌於互見也信州王生常以無衣之客為無家之游于時朱明既謝。


素節攸興霖雨泥而成露落葉藉乎衰草啇飆涼月對之能無斷腸旅鴈候蟲聞之能無墜淚悲哉秋乎雖更四序以代移若為一人而增慘也於是援筆抽緒。而吟八章。命意則新。體裁仿古。


夫秋則哀矣而哀以禁之心則鬱矣而聲以暢之雖比咸陽布衣。情異千乘。而要客舍馮驩。悲同一劍雲爾。


  雋爽之氣。更肅於秋。

- -

  ○尹恒屈詩序

  語雲千里一士。比肩而立志難得也餘數奔走道路。游於山川間未嘗不亟求友之思而危獨立之歎也。去年從豫章來登匡廬。泛彭蠡。淩天門。躡採石。秋盡始抵秣陵。遇蜀尹武部恒屈。恒屈已有先容予者。見遲良久。余驟而得恒屈而後喜可知也於是予與恒屈稱莫逆予本投閑恒屈好懶予性佞佛恒屈清齋其為趣況一也予之所友恒屈之友恒屈之友即余之友其為交遊一也臨池談藝必盡短長對奕銜杯迭為勝負其為犄角一也高臺流水引眺何極春花秋月命賞都遍其為留連一也夫人也因其所同而同之則莫不同矣



因其所異而異之則莫不異矣予與恒屈之為人有不期同而同者焉而其為詩惟日求異以致其同者焉今恒屈之詩何如哉其在楚者非乎在蜀者也在金陵者非乎在楚者也葢駸駸日異而歲不同矣古之人如是也其可量乎哉予乃走數年。往來幾千里。始見此人耳。恒屈今別去。將歸蜀。遡流□上。直指江源其自三山九華以至潯陽鍾蠡之間則餘去年未見恒屈時路也其自武昌荊門以至巫峽綿官之鄉則恒屈昔年未見余時路也風景不同山川如昔懷人天末扣舷而歌予知又有不容已於言者矣

  妙在求異以致其同方得成一家言不則失卻自已面目矣


- -

  ○閩中二子詩序

  閩中二子。皆布衣之徒也。言詩者。曷以多稱布衣雲葢其窮而易苦心便一無軒冕束縛便二無俗客繁禮便三無典要期會便四挾此四者之便又懼其卑而易沒狎而不貴也則不得不托之游於以揆山川之形察物宜之變攬跡于古人尋盟于時彥使其道有所寄焉不至於湮滅而不稱夫有所托矣則游遊則我與物交交則其情動其情動又烏已於言此二子之詩所為作也夫二子者亦嘗之燕矣。


之秦矣。之齊之楚矣。之吳之越矣。其所如多不合而窮在一介行李。屝屨之往來也而無束縛在不好干謁其天性然而無俗客繁禮在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而無典要期會在故其賦也。


有以扼其奇其體物也有以奪其象其懷古也愴乎其悲其命侶也篤乎其誼葢不能漫然而無托則不能獨立而無偶不能獨立而無偶則不能塊然而無情如是而言。謂之有孚。孚則貞吉而悔亡矣。


而游之時大矣哉。是故易損之三爻曰。一人行則得其友二子似之同人之第五爻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是集有焉二子者。林叔度吳元翰。皆莆人。


  布衣之詩不懼其狎懼其卑瑣狹隘遊以暢之更能藐大人以自得之豈難巨擘一時。

- -


  ○送呂參知分守河內詩序


  夫世家之子。青妙之年或貴而不文文而不美或自好有餘而鮮適用之才或容人不足而致虛憍之誚葢缺焉者多而兼焉者少矣余姚呂公者。南國良金。會稽美箭。業傳韋氏。經習戴生。


夙負賈誼之名。遂登郤詵之第。潘安入洛。果擲盈車。衛玠度江。人觀如堵宣城理郡何如謝朓風流吏部參司便擬山濤識度燕台駿骨朝費黃金趙郡蛾眉夜分白璧潯陽司馬漫聞江上琵琶滁邑醉翁豈在杯中面蘖共推何遜之句梅裡香生匪同漁父之歌蘆中餓活長安直北無蔽日之浮雲大江以南破長風於巨浪者矣茲者河東鄴郡、即古秦魏之咽喉也林慮上黨。即古趙晉之枕臂也自昔聞之其地為重以今藩之其人實難僉議曰籲公足使也天子曰可爾其行矣夫地名覃懷斯底亶懷之化水稱沇濟遂成允濟之功少室之花一歲而三開天壇之樹千年而不壞韓陵片石。猶堪共語。衛水百泉。政可清歌以佑音識曲之人憐賣履分香之伎豈能無遺憾於銅雀玳樓而徘徊于繐帷井幹也與於是不佞為序而歌之。


詩曰之子領眾妙。群有罔不和。辟如珪璋美詎分在邦家鼓瑟調既均。俗耳猶不嘩。況稱同心者。篤契當如何。眷言將行邁。


。予不嗟跎。嚴霜澤揚斾。朔風翼鳴笳。繁華洛陽道。岌嶪太行車。覽魏入鄴都。涉衛自朝歌。雖則盈古思。亦雲離念多。所願崇德音。仰用答恩波。

  愽而不膠。豔而不俳。有裘馬五陵之態。

- -

  ○丘生稿序


  餘去年潞河與丘生別。生以其所作文。欲餘題數言。余第應之而已未有以複也茲間關自長安來。訪余於雞鳴山下。


索之不置餘念別生一年所矣日之不能不逝也地之不能不遷也友朋之不能無聚散時事之不能無低昻也獨吾兩人相對慰藉如平生詎能忘情哉情之所關則亦聊為記之而已後之為夢寐為感慨未必不因之矣若生之文。


是非可否則生以為如是而餘未必以為如是也餘以為如是而人又未必以為如是也餘鳥能定之


  言外殊有春秋。知無枉筆。無阿心。亦一作文閃法也。

- -

  ○錢伯庸文序


  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見作揖曲躬之際闊別致謝寒溫都盡及其執茶對坐別無可說不過再理前詞往往重複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為數句


以一字為數位不死不活希圖延場及其當唱之處則又草草讀過而已噫此所謂時套也今之作揖不如是。則人必恠之。唱曲不如是。


則無人擊節賞音作文之趨於時尚亦如是矣其病在於無師友傳授而少浸潤之于義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錢生伯庸。其家師于岳水部之初。


其至金陵。以之初書謁見於予。子觀其人。不為時俗所染豈非欲隨地求師而汲汲于義理者予媿淺率。不足以答伯庸。伯庸歸試以其文質之爾之初之初之作人無時套者也其論文亦如之


  向文習於恠。自是不相知強作相知語更如逢人輒唱大江東去近則轉紆徐將無近是乎此序似為今時之藥

- -

  ○洪崖遊稿序


  遊山澤。觀魚鳥。至樂事也。比之遊仙焉夫能遣除萬慮任情獨往雖峭壁絕岩迅灘飛瀨與夫猿狖之區百鳥之所解羽宋寥危栗無非寓目佳境者則其心虛而神適也


心虛則神舍之神之所舍精華出焉故宜靈秀吊詭。要眇弘肆如太虛之浮雲任其卷舒如洪海之應龍恣其變化則神之所為也


藉令有一芥蔕於其胷中雖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近在目前不啻隔數塵矣況能形之詩歌傳之好事者乎予性喜遊。遇名山川莫不裡糧駐屐者久之。


今年過南州。尋仙洪崖。會霖雨彌旬。不得窮其幽勝。獨取所謂蕭峰洪井諸處。一寓目焉。返棹入城。問南州作者。亦有游洪崖詩否。則于友人郁儀氏所。


得文明宗侯詩一卷而讀之未始不反復三歎於斯人之先獲我心也文明以王孫貴游。不耽歌台舞榭。而山澤是樂固已奇矣遊而形之歌詩詩輒秀色與西山競爽非胷中空洞神相為用者能之乎。


顧文明今則已矣。其所不朽者在是。而諸公子雅好文。因郁儀氏索餘以言。故書是而歸之正謂禽向之侶不必在今日耳


  不直令川岩生色。又且令拈朽生光。

- -


  ○洪汝含鼓山遊紀序


  作文惟遊山紀最難。未落筆時搜索傳志鋪敘程期洋洋纚纚堆故實于滿紙但數別人財寶而已于一種遊情了不相關即移之他處遊亦可移之他人遊


亦可拘而寡韻與泛而不切病則均焉紀遊如作畫。畫家必湏摹古間複出已意著色生采自然飛動及乎對境盤礴往往難之乃以為畫不必似葢遠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則礙理兩不入耳法既不傷于境複肖又何以似為病也友人洪汝含氏。


作鼓山游紀餘讀之。初若不汲汲于遊者。或為嵐翠招之或為友朋動之或自崕而返或登頂者再惟隨其興之所適及乎境之所奏故其為紀亦不為傳志


故實之所窘縛與夫年月裡數之所役使神情滿足。氣色生動。嘻笑戲謔。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筆術奪難肖之畫工此所為合作也傳詩之葛覃曰。


葛者婦人之所有事也。為是詩者。詠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聞見。言其樂從事於此也。噫汝含氏之遊。可謂樂矣。是宜紀。


  遊紀。紀我之遊也援大人以示榮掠故吻以成句。自己何在。要使自我出奇。遂令山靈易面。則不憂不切。不憂寡韻矣。


- -


  ◆引◆

  題黔陽公配吳母畫意小引


  ○題黔陽公配吳母畫意小引


  祝辭多溢而祝內行之辭尤易溢葢詩稱無儀。易主中饋。聖人之所期望誦說於閨閫者。如是而已。愚不暇遠引。但嘗獲閱嘉隆間誥命。如某官封贈其母。則曰某氏。


以子某官封。如妻則曰以某官封其妻某氏而已不至如今日之駢偶雕繢洋洋纚纚以王言為鞶帨也予閩中風俗。父母年五六十以上。其親戚通家子侄。率科斂為軸。上下四旁。刺繡緣金。


璀璨奪目。甲於海內。幾損中人產之半。而貨文字於餖飣家冐大老銜而用之計乞文之費不能敵制軸百之一而其所為文者與其人了不相蒙彼皆效尤。


以自揚詡。稱盛事。予乍見之輒為赤頰而汙背久則付之一咲而已予故友黔陽令吳髻石元配某孺人者。既從夫以貴。又廸其子幹克成。


春秋周甲。禮獲稱觴。而次郎汝鳴。不欲效世俗之所為。乃訪清漳楊君善繪事。圖列松栢女蘿桃萱芝蘭之類。不踰尺幅。生機勃勃。


無寒燠朝暮而常新視諸雕繢鞶帨無情而速朽者不大相徑庭耶夫松栢女蘿堅貞而纏綿者也萱喻比堂之義桃征久熟之期芝蘭以志子孫之遶膝而盈階屬詞比類若固有之譬諸草木猶臭味也汝鳴之友。通家子侄。各賦一題。予輒喜。為之弁。


  原無可書安得使言與人稱雖然。還恐文不能如軸之璀璨也。

- -


  ◆記◆

  春風樓記
  遊武夷記


  ○春風樓記


  夫山詘水贏則能蕩之而來壑深舟固則或負之而去故樓居為仙人之所好而水上為智者之至樂也餘今年客豫章。住在東湖。友人李雲將氏。門楣相對。一呼即集。時坐春風樓中。


春風樓者。其尊人孟幹公之所創也。孟幹一代風流。千秋命賞銅雀春深瑤台月滿嘗有春風微籟被之弦管抽其景光矣至今煙霜傍岓猶疑綺障之施鳬鶴浮波尚作清音之和者也雲將屬餘所以記之。余見東湖之水。信乎吐吞城郭。而噓吸風雲者誰家別業若個良工袛似秦蛾背鏡孰日夬黛光吳駟過門徒看練影者哉春風樓若為東湖而設而湖遂得為此樓有也層構既崇。


八窓自豁。堂麗而華。房密而曲。集珠履之上賓。擁翠鈿之佳婦玉杯範雪銀燭擎煙中無不有。外別一區天井載浮空郎受浸樹勢半欹苔痕盡染既風生其薦爽雖月晦而駐明東西兩岓。


俱有長垣。為公府之所築乃為我而隔市塵矣西山逶迤而來猶窺一抺似露半眉落日倒景則出金翠之盛妝也南面相對。其為長堤高柳者。


杏花樓耶雲日在杏花樓時作支色其在柳樹之上依稀柳色也東南水特寬地勢若少缺湖中島嶼。有蘇公亭峙之望此輒有無窮之想餘一夕與雲將泛小艇問其處西山霞氣蒸人中流聞蕭鼓聲渺渺自空墮回視春風樓如在蓬島而我輩已神仙中人矣。


  紅嬌白媚。同笑春風。翠瓦朱楹。高侵碧落。

- -


  ○遊武夷記

  以七夕前一日發建溪。百里抵萬年宮。謁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履漢祀壇。即武帝時所謂以幹魚薦武夷者也。泛舟溪上。


可以望群峯巍然首出為大王次而稍廣為幔亭按志魏子騫為十三仙地主。築升真觀於峯頂。有天鑒池摹鶴岩諸勝。以始皇二年。架虹橋而宴曾孫。


奏人間可哀之曲今大王梯絕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蟬咽哀草矣玉女兜鍪之下。數裡為一線天。道經友定故城虎為政遊人不敢深入兩崖相闔者裡許。中露天光僅一線。


有風洞白玉蟾斬蛇於此。今祠之而肅殺之氣猶存雲。移舟過大藏峯。踵禦茶園。萬磴而上。其山如鳥巢。葢魏王易裸服以登天柱者。為更衣台。渡隔岸。


謁朱子所讀書。拜其遺像。徘久之。以一徑入雲窩。陳丹樞修煉之所。存其石灶。出大隱屏以西。登接筍木梯鐵繿之路視上則恐錯趾視下則恐眩目。幹盤而度龍眷。


乃有仙奕亭可憩修竹鳴蟬之外黃冠啟閉于丹房而已天遊雖稱崔嵬過之然迢逓可肩輿入。登一覽台。於是三十六峯之勝可屈指數矣。覆命舟裡許。


過隘嶺為陷石堂小橋流水之中度石門而桑麻布野雞犬聲聞依稀武陵之境乎於是望鼓子峯相近。穿修篁五裡木石棧道相為鉤連叩岩石逢然作鼓聲岩下為吳公洞。


洞旁為道院。是游凡以次達九曲矣乃歸萬年宮。從山麓走二十裡。游水簾亂崖飛瀑而下衣居入翠微盡濕以別澗出崇安溪之西楚道上。


  曹學佺曰余考武夷祀曲志。詳哉其言之。則知人主之媚于神仙所從來矣。始皇遺方士徐市求僊海上。而武夷不少概見。何以故又按魏子騫遇張湛十三仙。


及宴曾孫。俱始皇二年事。何其盛也。而後無聞焉。夫山靈之不以此易彼明矣。語雲遺榮可以修真。是之謂夫。


  穿林度壑。目心搖槩能出之毫榰。


- -


翠娛閣評選十六名家小品-明-陸雲龍 -皇明十六家小品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5/


論晚明人的“小品”觀 【作 者】歐明俊
http://blog.xuite.net/posntung/twblog/121953947-明人小品


論晚明人的“小品”觀 【作 者】歐明俊
http://blog.xuite.net/posntung/twblog/!/tcmbck


晚明二十家小品
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559056


晚明小品文的特點是什麽? - 第四節 晚明小品文
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890455

媚幽閣文娛


    1-作義要訣-元-倪士毅
    2-古小說鉤沉--
    3-古文關鍵-宋-呂祖謙
    4-古文小品咀華-清-王符曾
    5-墨莊漫錄-宋-張邦基


    6-師友談記-宋-李廌
    7-捫虱新話-宋-陳善
    8-文原-明-宋濂
    9-文史通義-清-章學誠
    10-文學小言--王國維


    11-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
    12-文心雕龍義證--
    13-文心雕龍張立齋考異--張立齋
    14-文心雕龍集校--
    15-文摘-明-何心隱


    16-文章精義-宋-李耆卿
    17-文章緣起-梁-任昉
    18-文說-元-陳繹曾
    19-眉廬叢話-清-況周頤
    20-竇存-清-胡式鈺


    21-翠娛閣評選十六名家小品-明-陸雲龍
    22-藝舟雙楫-清-包世臣
    23-藝苑卮言-明-王世貞
    24-荊溪林下偶談-宋-吳子良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