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twoch, 18. April 2012

陳雲 : 喪失機會,中國沉淪

陳雲 : 喪失機會,中國沉淪
作者 陳雲 | 三文治 –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上午12:12

寄給朋友
列印

四月六日下午,得知方勵之先生去世,錯愕了一回,我倒沒預料方先生這麼快辭世的。偉大的時代過去了,中共、乃至大陸人錯過了改過自新的黃金機會。八九天安門民運的教訓,就是機會喪失的沉痛。Lost opportunity,wasted opportunity,往後就是沉淪。

香港人必須記取的,不是平反六四,那是中共自己的事,而是自六四之後,中國已經喪失自新的唯一機會。 我說的是,唯一的機會。往後恐怕沒機會了。




讀史之所以增長智慧與勇氣,是讀史可以知道,人群改變命運的機會難求,錯過了一次,下次的機會就好渺茫,而且付出的努力要更多,收回來的更少。六四聚集了民國留在中國大陸的殘存良知 與勇毅,就好像方先生身上體現出來的良知和勇毅,然而就這樣白白糟蹋掉了。

對於六四,我是由心裡哀痛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反省得如此徹底,勸解香港人關注自身,不要將自己的命運寄託於民主中國。 香港人要回歸本土,先實現香港城邦自治,立定根基,再思考與中國大陸互惠互利。

魯迅先生講過:「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時局之變,在乎意志。太平天國可以一舉入京,消滅滿清;曾國藩可以一念之間借助洋人之力,自立為「 伯理璽天德 」(當時president 的音譯 ),推翻滿清;鄧小平、趙紫陽可以一念之間改變中共,扭轉乾坤。這些人都沒有做得成功,欠缺的就是志氣。他們連累的,並非個人成敗,而是一整群人的歷史發展代價。


這是我為何在捍衛本土利益的運動,這麼強調意志力的原因。意志力就是孟子說的志氣。義之所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儒家精神。

西洋諺語也說,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意志力就是想像力的來源,沒有志氣,就看不見前路。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