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erstag, 22. September 2011

粵語書寫的兩途〉(上) 陳雲

粵語書寫的兩途〉(上) 陳雲

粵語書寫有雅俗兩途,兩者都有時代錯置的誤解,要辨別清楚。

所謂雅,是粵語的音韻、語彙、語法和套語都有雅言痕跡。

粵語音韻來自秦漢,語彙上溯先秦,大者來自唐宋,例如唐朝語彙,今日在北方話變成倒裝詞,語言仍是日用詞,

如人客(客人)、擠擁(擁擠)、緊要(要緊)、心甘(甘心)、配搭(搭配)、韆鞦(鞦韆)、蹺蹊(蹊蹺)、油漆(漆油)、士兵(兵士)、弟兄(兄弟)、銜頭(頭銜)、取錄(錄取)等。


文學語言新視角
http://www.cantonese.asia/viewnews-289.html

琴台客聚:粵語文學兩大將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12/29/CF0712290002.htm

老婆奴


2 Kommentare:

Anonym hat gesagt…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緊記香港祖先的精神--陳雲對 9--21 拘捕衝擊論壇人士fb留言

2011年 9月22日

看目前的形勢,港共正在開動維穩機器,以為可以將香港即將爆發的動亂在萌芽階段捏死,但老共太樂觀了。

開動維穩機器,會犧牲香港的法治和警察的政治中立,這最終會危及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況且,一旦社運領袖和言論領袖被打壓,社會抗爭會趨向零星化和暴力化,如大陸各地失去理性領導的暴力事件一樣。這些零星的暴力衝突當然可以被香港警方當作『治安事件』來強硬處理。

然而,香港不是大陸,香港有資訊傳播的自由,而且香港人的性格並非真的可以捏死在萌芽階段而全然屈服的。我們的先祖,是投奔自由,南下避秦的華人。

正如我被面書警告停止使用,我一樣會在面書發言,直至我停權為止。或者直接一點說,我會一直發言,直至我死亡為止。

宋儒范仲淹有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讀聖賢書,所學者如是。儒家精神,就是這樣。

香港先民的精神有兩種:一種是南宋之後的懇拓者(explorers)精神,令一種是清末之後的避秦者(freedom seekers)精神。

這些都是與大陸的華人截然不同的精神。在與極權政府鬥爭的時候,我們要記起香港的祖先精神遺產,好似美國人記起西部牛仔精神一樣。

所謂本土意識、祖先精神,是鬥爭、壓迫之下出來的,正如我上述的話,是在窮極之際想出來的,如在祭壇上向祖先呼救: calling the ancient souls of Hong Kong ancestors to help us miserable Hongkongers at this moment.

港共今日對付阿達的所為,早上逮捕,下午過堂,是納粹黨用的快速程序(Schnellverfahren),極其險惡,香港的法治,一日淪喪!

執法者服從殘暴的命令,猶如同魔鬼做交易,得到的是一時的生計,失去的是永久的靈魂。正義人民當下的唾罵,歷史或法律在將來的清算,地獄的最終劫火,都在等待兇殘無道的人。

不要以為行事沒有報應,不要以為地獄不存在,到知道的時候,便知道贖罪原來也沒有用。

受魔鬼的試探,與魔鬼交易,這是《浮士德》(Faust)的主旨,是人類恆久要面對的問題。

Anonym hat gesagt…

陳雲 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