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erstag, 17. Juli 2014

陳雲 : 粵語秉承 華夏雅言

陳雲 : 粵語秉承 華夏雅言


轉角 - 陳雲 : 粵語秉承 華夏雅言


漢語 與漢族、漢文化一樣,乃混和而成,有主流、支流,有變異,有折衷,然而都以敬天法祖,仁義周流為宗。華夏文化源於三代,定於周朝,興於漢朝,衰於五代,中興於宋、明,至今懸而不墜。


粵語 ( 廣府話 ) 並非華夏雅言( 周朝的交流語 )唯一傳人,然而粵語是傳承最多古漢語詞彙 及語法,並帶有最多中古漢語音韻特色 ( 唐宋語音)  的漢語語種。


現今粵語流傳的 嶺南地區,以前是 百越聚居之地。百越是眾多的越族,所謂「 百」是眾多之意,猶如諸夏的「 諸」,眾多夏族之意。粵語語音  乃華夏雅言及百越語的混音,且其混音時期在隋唐、兩宋之際,故至今粵語 與中古漢音 仍有系統對應,念誦唐宋詩歌古文  大抵合乎韻律。


百越語之詞序及音調,又與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似,故有利吸收及保存外來之華夏雅言。目前百越語言失傳,只在遺留於中國西南的壯族語、水族語之類,而粵語之詞彙、構詞、音調及語助詞,頗多與壯語相近。


廣府話詞彙之中,「呢」(指示代詞)是「此」(北方官話的「這」),「唔」( 否定詞 ) 是「不」,「蝦」( 動詞 )是「欺負」,「邊」( 疑問詞 )是「何」( 北方官話的「哪」),都是百越語遺留。


當然,粵語的百越成分,也可以用古漢字寫出,例如「呢 」是「 爾」,因古越語與古漢語也有聯繫,近代史家考證,古越語與古漢語可以通解。商周之際,百越接觸中原華夏文化。周朝時期,來自南方的越人在中原周遊列國而無阻隔,故此越人該與楚人一樣,語言風俗相近,可以歸入華夏。


粵語 乃中古漢語及百越語之混和。然則粵語屬於百越語還是漢語,漢語 抑或越語孰為粵語之底層語?難以證明。在語言混和期間,例如 嶺南 ( 廣東一帶 ) 人口在魏晉、兩宋時期,講漢話的人的底層語是漢語,講百越話的人是百越語,然則混和千百年之後,難分難解。


至於民族認同,百越的祖先傳說、風俗信仰已失傳於嶺南,嶺南人以華夏文化為風尚,亦無疑義。


粵語 是漢語與南蠻語 ( 百越語 ) 之混和。北方官話乃漢語 與胡語 ( 阿爾泰語)之混和。然而,百越語與漢語近似,而漢語與阿爾泰語 ( 匈奴語、突厥語、蒙古語之類)在語音近似,在語法卻不近似,


故此 漢語 與百越語言混和,一般是走向精密繁富 ( 例如 音調增加為 九個聲調 ),即使是語音轉移 也是符合系統之轉移 ( systematic shift),有利於保存漢語之處 ( 特別是詞彙與語法 ),大於漢語與阿爾泰語之混和。是故,在語音、詞彙與語法三方面看,現代粵語之 近似華夏雅言,大於現代北方官話(民國國語)之近似華夏雅言。

周一刊登


陳雲 : 粵語秉承華夏雅言 2014年07月14日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16482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