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erstag, 9. April 2015

chenglap : 陳勝吳廣 是為甚麼反秦的?

chenglap : 陳勝吳廣 是為甚麼反秦的?





chenglap : 陳勝吳廣 是為甚麼反秦的?


 如果有一個行為 會被判終身監禁, 而殺人 也會被判終身監禁, 當前者已犯, 終身監禁的危機已在時, 大家就會毫不猶疑的去殺人了.


不過這種話說給某些人聽他們是不會懂的, 他們只以為 不斷加重刑罰就能達成願望, 去到被反噬死全家的一天, 都意識不到 自己是多麼的愚蠢.


陳勝吳廣是為甚麼反秦的? 不讀歷史的人是不會懂政治的.


source:

chenglap : 陳勝吳廣 是為甚麼反秦的?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lap.9/posts/10153152713722357


- -


史記 :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 第十八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 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 若為庸耕,何富貴也?」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 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余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 - -



葛嬰至東城,立襄強為楚王。嬰後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強,還報。至陳,陳王誅殺葛嬰。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余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柱國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 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為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



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楚已誅秦,必加兵於趙。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獘,可以得志於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願將軍立為燕王。」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強,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為燕王。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


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市。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寧陵君咎為魏王。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陳王乃立寧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周市卒為相。


- - -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足以守熒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與戰,田臧死,軍破。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鄧說軍散走陳。銍人伍徐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陳王誅鄧說。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緶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



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為將軍,監郯下軍。秦嘉不受命,嘉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諡曰隱王。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 --


初,陳王至陳,令銍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為秦。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秦傳留至咸陽,車裂留以徇。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



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并力俱進。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田儋誅殺公孫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


呂將軍走,收兵復聚。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


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source;


史記 :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 第十八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史記/卷048


Donnerstag, 2. April 2015

陳雲 : 告別離地中產,慎防普世價值

陳雲 : 告別離地中產,慎防普世價值


 陳雲/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發起人(香港)


 我這次是來真的,我老實不客氣了。華夏地區的志士、華夏地區的公民社會推行民主,或者境外的美國勢力在華人區推行民主,有兩大迷思(myth),誤盡蒼生。第一迷思,是中產階級壯大之後,會自然產生民主訴求,推翻專制政權。第二迷思,就是普世價值——自由、博愛、平等、民主、人權…這些一攬子的好事情,有助華夏社會,走向現代文明。這兩大迷思,是兩位一體的,因為普世價值是通過中產階級來呈現的。故此,信靠這兩大迷思,是失敗中的失敗,一敗塗地的失敗。


民主就是本土權利、本土文化慾望之伸張、本土傳統文化之復興,大家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就知道的。迷惑的是,華夏地區的中產階級壯大之後,原來是「離地」的,他們會唾棄中文,不穿唐裝漢服,移民美國、加拿大,後代往美國送,錢財往美國寄託,家裡用舶來品,手袋皮鞋手錶用外國奢侈品,住宅叫威尼斯、普羅旺斯。



這樣的中產階級,你要靠他們來推行民主?然而,在美國發揮境外影響力的時候,這是會成功的,但那只會造就是賣國的民主政權、向美國輸送國家利益的民主政權。在菲律賓、在拉丁美洲,這種例子,我們看得少嗎?


目前的中產階級和西方的普世價值無助於華夏民主。要拆破這兩位一體的迷思,要看看這些迷思是從哪裡來的。它們主要是從美國來的。美國在華夏地區散播民主思想,動機除了促進以美國為首的地區安全之外,還奠定美國的文化霸權地位。換句話說,是殖民主義在作祟。看不清楚殖民主義的議程,你永世也解不通,為何華夏地區的中產階級壯大與普世價值流行,無助於華夏區的民主,更無助於華夏區的文化自強( cultural empowerment)。


這兩大計策,盤算是殖民主人,也就是美帝國。美帝國不在乎華夏地區能否成功推行民主,它在乎的,是華夏地區的傳統文明被普世價值淘洗而去,傳統結社方式和地方的血緣組織、宗教組織和自然締結組織,被新式的公共服務組織及跨國的慈善組織取代。



美國文明、美國金融、美國消費品、跨國剝削集團,可以長驅直入,進駐華夏。在淘洗華夏文明、剷除華夏傳統組織的目標上,來自蘇俄的共產主義,與來自美國的普世價值,是沒有分別的,都是在華夏地區的殖民霸權。退卻蘇俄,擁抱美國,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出了虎穴又入狼窩。


在抗拒美國殖民霸權方面,解放離地中產、中產本土化和批判普世價值方面,大陸仍未覺醒,香港則在覺醒之中,而台灣則覺醒了,而且開始在本土華夏傳統、本土族群文化、本土民生、本土宗教、本土社團方面,彌補過去民主進程的禍患。


法國大革命,剷除了傳統貴族、教會、行會、鄉社的文化詮釋權,代之以普世價值的自由、平等、博愛。普世價值的危險在哪裡?是普世價值沒有準則!它沒有詮釋的本土主體,甚至它沒有詮釋的國體。你懂得這樣看,普世價值就很危險。



無人可以在傳統的字典、傳統的法典、傳統的長老和地域組織裡面取得解釋的價值觀,民眾無法在周圍的自然締結裡面取得諮議權力,取得向政府武裝力量的制衡,最終,普世價值任由取得政權的革命者任意解釋,國家官僚組織取代了社群組織(The nation takes over the community),國家雄辯滔滔,民眾變成無言的奴隸,青年才俊誇誇其談,父母長輩羞澀退場。這就是法國大革命血洗巴黎、殘害傳統的教訓。最終,自由被扼殺了。


中國的革命,不論是孫中山或是毛澤東的,都是學法國的一套的,不是學英國那一套的。故此,中國失敗至今,一敗塗地。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中國人被普世價值的簡潔理性迷惑了,中國人認為自己的四書五經,二十四史、佛道團體、宗親會、廟會行會、江湖幫會,權威處處,山頭林立,弄得事情深奧莫明,好難理解,法國的一套容易理解,於是吃快餐,吃方便麵,吃味精素,吃的一身浮腫,以便把身上的洋裝西服,鼓脹起來。好看啊。


我的老天!權威處處,山頭林立,凡事做決定,要看自己周圍社群的意見,要思考千年文化傳統如何解釋,要到處張羅,到處託情,修修補補,這不就是民主嗎?政府推出惡劣的政策,我走出議會,回去找鄉親父老幫忙,找老師詢問,找牧師神父和尚求開示,找行業工會抗議,找幫會、兄弟會來打鬧,到處都是我反抗的資源,這不就是自由嗎?中國人,你怎麼會這麼蠢!引入西方的普世價值,卻在挖自己的民主與自由的牆腳!你這不就是中了殖民主義的毒?


探索一地的公民社會與民主進程,要有精細的本土研究。我下面只談香港的,文章片段從我的書稿取出,有點文理不清,請原諒。


- -



香港的離地階級與離地政黨


在地與離地,心繫境外還是心繫本土,是香港階級定性和政黨定性的判準。香港殖民地統治在香港階級和政黨留下的影響,頑固而隱秘,近日香港的奶粉荒和限奶令(  限制大陸旅客每日帶兩罐奶粉出境  )的爭議,連帶佔領中環行動,可以見到香港政壇詭異的組合:資產階級右翼大報 + 離地高級中產 + 左翼社運人。這在其他文明地區是匪夷所思的組合,卻在香港發生了。


我在面書將香港政黨的階級和地緣性質毫不留情地揭發出來,讀得令好多人毛骨聳然,令好多人狗急跳牆,但這是香港重生的方法,香港人面對現實、重新起步的方法。只要活在真理中的人,才可以反省自己,建立自己的道德主體,從道德覺醒之中發揮強大的反抗暴政的力量。Living in truth,不要欺瞞自己,活在真理中,用坦誠來發揮人心力量,這是捷克前總統及作家哈維爾(Václav Havel)的反共大法。



香港人要覺悟,要自救,就必須走這條路。這是一條苦路,也是通向復活之路。我用來建立香港政治主場的理論,是左翼的解殖理論(decolonization),但香港的所謂左翼,全部不會做。香港的所謂左翼社運界,只是依附境外知識系統或權力系統的一群可憐蟲。


二〇一二年底,奶粉荒的時期,資本家說要維護自由市場原則,不可限制大陸客在香港買奶粉,民主派說要用香港奶粉救助中國,呼籲香港媽媽接受港府的中央配給制度(打電話預訂奶粉),左翼社運人說奶粉荒是供應不足的問題,不應該針對大陸人,香港媽媽也應該用母乳餵哺嬰兒,只要有決心,港媽一定可以擠出奶來,正如社運人林輝說的,It’s all about determination(這只是決心的問題)。


香港的資產階級是離地的買辦集團,香港的民主黨是規劃好移民外地的離地的高級中產,香港的左翼的知識是離地的美國行貨。然而,民主黨和左翼卻在香港為了普世價值而抗爭,這是什麼原因?普世價值——民主、人權、仁愛之類,民主黨是相信的,但不會奮鬥實踐的,他們作勢在香港爭取普世價值,除了令良心好過,是心靈消費,也令到他們的專業服務和職業道德獲得道義的鍍金,可以提供跨境服務,可以締結跨境人脈。



在內,普世價值是他們的心理治療;在外,是他們的職業光華。然而,他們不會為了爭取普世價值而不惜破壞香港秩序來威脅中共,不會犧牲短期的職業收入和股票與物業增值收入。至於他們那股中國情懷,來自殖民地的國文和國史教育,也是在殖民地統治之下高級華人的心靈慰藉,自安而已,不足以抗共或反殖,卻足以用來擋隔本土政治和香港族群認同。


於左翼而言,他們接受的是美國那種用來批評現代社會的後現代教育,那種拆解主流意義的解構主義,這些知識在香港是不對路的,因為香港缺乏建制和主流。他們寄身於跨國NGO(宗教組織、人權組織、救援組織、環保組織等),也由於階級往下流動而要藏身香港本土底層(舊區、工廠大廈、農村等 ),故此感到有必要抗爭,但他們的抗爭不足以令他們脫離其美帝國主義的知識系統聯繫,也不足以令他們脫離跨國 NGO組織 而全面採取本土立場。



至於族群立場,由於思想親英美的關係,他們更是不會,而且他們與那群親英美的民主黨一樣,極其忌憚華夏文化傳統!他們寧可容忍跨境的簡體字、普通話,也不會在香港捍衛華夏遺留在香港本土的正體字及粵語。


由於左翼不能勾結財閥及境外政權,除了發揮一點輿論影響之外,勢力有限,無足掛齒。故此,香港民主的阻力,來自香港的民主派,多過來自北京的共產黨。為什麼呢?中共在九七之後加強滲透香港,派人來香港佔據位置及奪取資源,這些都會令到香港人反感和群起反抗,最終會暴動的,所有殖民統治者都懼怕這種來自庶民的反抗行動。



然而,這些反抗行動在香港竟然弱得可憐!雙非人(父母皆非香港人的大陸嬰兒) 搶產科床位、自由行滋擾市民、走私客引致港媽的奶粉荒、大陸學童跨境來香港搶學位等嚴峻事件,香港都無大型抗爭行動,原因是香港的民主黨一直主張包容大陸人,將憤怒的民意壓抑住,將大眾的政治議程轉移。


香港民主黨這樣做,除了是他們這群離地高級中產要向僱主——大財閥獻媚和做中港業務之外,他們也借此向中共獻媚。民主黨包庇了大陸人來香港搶奪資源,共產黨就安心,不必給香港人民主,因為香港人不會造反。大陸人如何來香港搶奪奶粉和各種資源,由於有民主黨做緩衝(buffer),中港衝突都很難擦槍走火,演成族群鬥爭。



就是這種政治買辦服務,令民主黨得到香港政壇的生存空間。也這是這種買辦服務,令香港的中港矛盾無法發酵成為廣泛的抗爭行動,最終燒向殖民統治香港的中共,威逼中共要交回香港的民主權利。


End



陳雲 : 告別離地中產,慎防普世價值
http://www.kpwan.com/news/viewNewsPost.do?id=690

韓愈 : 伯夷頌 -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十二·雜著二

韓愈 : 伯夷頌 -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十二·雜著二


伯夷頌王荊公 《伯夷論》,謂韓子之頌為不然。曰:「伯夷嘗與太公聞西伯善養老而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於塗炭之中。伯夷乃不與,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於北海邪?抑來而死於道路耶?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之世而死耶?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下太公哉!」荊公之論,與此頌相反,學者其審之。



伊川曰:「《伯夷頌》只說得伯夷介處,要說得伯夷心,須是聖人語『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於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於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則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舉世非之下,方從杭、粹及範文正公寫本,無力行二字。千下有五字,云:自周初至唐貞元末,幾二千年,公言千五百年,舉其成也。


今按:此篇自一家一國以至舉世非之而不惑者,泛說有此三等人,而伯夷之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又別是上一等人,不可以此三者論也。前三等人,皆非有所指名,故舉世非之而不顧者,亦難以年數之實,論其有無。而且以千百年言之,蓋其大約如此耳。今方氏以伯夷當之,已失全篇之大指。至於計其年數,則又舍其幾二千年全數之多,而反促就千五百年奇數之少,其誤益甚矣。方說不通文理大率類此,不可不辨。


昭乎日月不足為明,乎泰山不足為高,音ㄏ。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器而去之;事見《史記·宋世家》。去下或無之字。武王、周公,聖也,聖下一有人字。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從或作率,與或作從。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叔齊名智,字公達。孤竹君之二子。伯,長也。叔,少也。夷、齊,謚也。見《春秋少陽篇》。



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明下或有者字。今世之所謂士者,或無所字。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一凡人,諸本兩句皆作凡一人,唯範本並作一凡人,乃與下文非聖人者相發明,諸本非是。


彼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夫聖人乃萬世之標準也。餘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準方作準。今按:準字從水,隼聲,俗作準,方本誤也。又按:此篇之意,所謂聖人,正指武王、周公而言也。既曰聖人,則是固為萬世之標準矣,而伯夷者乃獨非之,而自是如此。是乃所以為「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與世之以一凡人之毀譽而遽為喜慍者有間矣。近世讀者多誤以伯夷為萬世標準,故因附見其說云。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


--

皇甫湜 : 韓愈神道碑


韓氏出晉穆侯。晉滅武穆之韓,而邑穆侯孫萬於韓,遂以為氏。後世稱王。漢之興,故韓襄王孫信有功,複封韓王,條葉遂著。後居南陽,又隸延州之武陽。拓跋後魏之帝,其臣有韓茂者,以武功顯,為尚書令,實為安定桓王。次子均襲爵,官至金部尚書,亦能以功名終。尚書曾孫叡素,為唐桂州長史,善化行於江嶺之間,於先生為王父,生贈尚書左仆射諱仲卿。仆射生先生。

先生諱愈,字退之。乳抱而孤,熊熊然角,嫂鄭氏異而恩鞠之。七歲屬文,意語天出。長悅古學,業孔子、孟子,而侈其文。秀人偉生,多從之遊,俗遂化服,炳炳烈烈,為唐之章。


貞元十四年,用進士從軍宰相董晉平汴州之亂,又佐除州、青、淄,通漕江淮。入官於四門,先生實師之。擢為禦史。

十九年,關中旱饑,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息。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寬民徭而免田租之弊。專政者惡之,行為連州陽山令,陽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孫。累除國子博士,不麗邪寵,懼而中請分司東都避之。除尚書都官郎中,分司判祠部。中官號功德使,司京城觀寺,尚書斂手就職。


先生按《 六典 》,盡索之以歸,誅其無良,時其出入,禁嘩眾以正浮屠。授河南令。魏、鄆、幽、鎮各為留邸,貯潛卒以橐罪士,官無敢問者。先生將摘其禁,以壯朝廷,斷民署吏,候旦發,留守尹以聞,皆大恐,令遽相禁。有使還為言,憲宗悅曰:「 韓愈助我者。」

是後鄆邸果謀反東都,將屠留守以應淮、蔡。華州刺史奏華陰令柳澗贓,詔貶澗官。先生守尚書職方郎中,奏疏言:「 華近在國城門外,刺史奏縣令罪,不參驗,坐郡。 」禦史考實,奏事如州,宰相不為堅白本意,先生竟責出省。複比部郎中修史,主柄者不喜,不卒展用。再遷中書舍人,廷議蔡叛可誅,與眾意違,改右庶子。


十二年七月,詔禦史中丞司彰義君討元濟。出關趨汴,說都統宏,宏悅用命,遂至郾城。勢審其賊虛實,請節度使裴度曰:「 某領精兵千人取元濟。 」度不聽察。居數日,李自文城果行,無人,擒賊以獻,遂平蔡方,三軍之士為先生恨。

複謂度曰:「 今藉聲勢,王承宗可以辭取,不煩兵矣。 」得柏耆,先生受詞,使耆執筆書之,持以入鎮,承宗恐懼,割德、棣以降,遣子入侍。還拜弄部侍郎。憲宗盛儀衛迎佛骨,士女縱觀傾城,先生大懼,遂移典校上章極諫,貶潮州刺史。大官謫為州縣,薄不治務,先生臨之,若以資遷。洞究海俗,海夷陶然,遂生鮮魚稻蟹,不暴民物。


掠賣之口,計庸免之,未相直,輒與錢贖。及不還,著之赦令。轉刺袁州,治袁州如潮。征拜國子祭酒,其屬一奏用儒生,日集講說生徒,官之以藝學淺深為顧,侍品豪曹遊益不留。既除兵部侍郎,方鎮反,太原兵以輕利誘回紇,召先生禍福,譬引虎齧臃血,直今所患,非兵不足,遽疏陳得失。

王廷湊屠衣冠,圍牛元翼,人情望之若大蚖虺,先生奉詔入賊,淵然無事行者。既至,召眾賊帥前,抗聲數責,致天子命,詞辯而銳,悉其機情,賊眾懼伏。賊帥曰:「 惟公指。 」公乃約之出元翼,歸士大夫之喪。功可意而複,穆公大喜,且欲相之。


遷吏部侍郎。會京兆尹以不治聞,遂以遷拜,敕曰:「 朕屈韓愈公為尹,宜令無參禦史,不得為故常。兼禦史大夫用優之。 」禁軍老奸,宿惡不攝,盡縛送獄,京理恪然。禦史中丞有寵,旦夕且相,先生不詣,固為恥矣。

械囚送府,令取尹狀決之,先生脫囚械縱去。禦史悉奏,宰相乘之,兩改其官。複為吏部侍郎,銓不鎖,入吏,選父七十、母六十、身七十,悉與三利取才,財勢路絕。病滿三月免。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裏第,年五十七。嗣天子不禦朝,贈禮部尚書。寶曆元年三月癸酉,葬河南某縣。


先叔父雲卿,當肅宗、代宗朝,獨為文章官。兄會,亦顯名,官至起居舍人。會妻之亡,先生以期衰服服焉,用報之。朝有大獄大疑,文武會同,莫先發言,先生援 《 經 》引決,考合《 傳 》 《 記 》,侃侃正色,伏其所詞。執女政而出,又曰:「 其賢善耳。 」必心躍色揚,鉤而遊之,內外惸弱悉撫之,一親以仁,使男有官,女有從,而不啻於己生。

交於人,已而我負,終不計,死則庀其家,均食剖資。與人故,雖微弱,待之如賢戚。人詬笑之,愈篤。未嚐一食不對客,閨人或晝見其麵,退相指語,以為異事。實嗜才技,毫細無所略,然而天下之進士而後者望風戁畏,以為瑞人神士,朗出天外,不可梯接,非有奇卓,望門不敢造。


未嚐宿貸,有餘財,每曰:「吾明日解衣質食,今存者已多矣。」遺命喪葬,無不如禮。俗習夷狄,盡寫浮圖,日以七數之,及拘陰陽,所謂吉凶,一無汙我。夫人高平郡君,狐前進士昶,謹以承命。湜既以銘先生墓矣,又悉敘其係葉德詔於碑,以圖永久,而揭以詞:

韓因朔封,自武之穆。厥全趙孤,天下陰福。子孫宜昌,宣惠遂王。秦絕韓祀,蟣虱有子。繼王陽翟,繼王安定。三王其爵,韓氏何盛。桂胃係雅,三祖官下。秘書發祥,追錫仆射。徑孰道荒,物喪其明。誰懇其治,先生之生。先生之武,襲蹈聖矩。


基於其身,克後其所。居歸丘軻,危解禍羅。具兮素兮,有何多。靡引而忘,天吝其施。垂升乃頹,群心孔哀。厥聲赫赫,滿華遍貊。年千世百,新在竹帛。我銘在碑,展我哀思。



source: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十二·雜著二 --  韓愈 : 伯夷頌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520


Was hiermit als Methode hier zu betrachten ist, ist nur die Bewegung des Begriffs selbst,

Was hiermit als Methode hier zu betrachten ist, ist nur die Bewegung des Begriffs selbst,


Was hiermit als Methode hier zu betrachten ist, ist nur die Bewegung des Begriffs selbst, deren Natur schon erkannt worden, aber erstlich nunmehr mit der Bedeutung,


 daß der Begriff alles und seine Bewegung die allgemeine absolute Tätigkeit, die sich selbst bestimmende und selbst realisierende Bewegung ist.


 Die Methode ist deswegen als die ohne Einschränkung allgemeine, innerliche und äußerliche Weise und als die schlechthin unendliche Kraft anzuerkennen,


welcher kein Objekt, insofern es sich als ein äußerliches,der Vernunft fernes und von ihr unabhängiges präsentiert, Widerstand leisten,


 gegen sie von einer besonderen Natur sein und von ihr nicht durchdrungen werden könnte.


Sie ist darum die Seele und Substanz, und irgend etwas ist nur begriffen und in seiner Wahrheit gewußt, als es der Methode vollkommen unterworfen ist; sie ist die eigene Methode jeder Sache selbst,


weil ihre Tätigkeit der Begriff ist.



http://hegel.logik.3.abcphil.de/html/drittes_kapitel-_die_absolute_idee.html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Zweites Kapitel: B. Die erscheinende und die an sich seiende Welt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b__die_erscheinende_und_die_an_sich_seiende_welt.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Sailor Saturn Attack -Silence Glave Supri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ldUutoHpA


Hegel, Werke  20 Bände
http://user.uni-frankfurt.de/~tstahl/


陳雲:本土政團的 五級測試。近來好多政團號稱 本土

陳雲:本土政團的 五級測試。近來好多政團號稱 本土


陳雲:本土政團的五級測試。近來好多政團 號稱本土,不論是真是假,我都歡迎,它們有助形成本土政治的生態光譜。


辨別是否本土政團的測試標準,由淺入深,第一級至第三級的測試,都有確實 和客觀的公共政策內容來檢定的:


1. 貫徹一國兩制:中港區隔,香港自治,並且夠膽用中港區隔 這個詞。香港取回被中共懸空的 自治權,例如 普選權、大陸移民 及旅客的審批權。

2. 確認香港的各種 實然主權,並且夠膽用 實然主權這個詞。( 詳見陳雲《 本土政綱》第一章,香港復興會網頁)


3. 支持修改《 基本法》,將大陸新移民的 福利權區隔,新移民 必須住滿七年 才可以享有 香港永久居民的同等權利。

將來要設立類似美國綠卡的 香港公民准入制度,外來移民在香港住滿七年之後要經過經濟自立考核及香港公民知識考試才可以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4. 建立主權意識,支持 香港建國( nation building):以主權意識 來經營香港的政治、民生、經濟及文化教育事務,尤其是中港跨境事務。

確立香港的文化主體( 正體字、粵語漢音、典雅公共語文、英國文化及制度傳承 )。


5. 支持香港取得全部主權,以主權國家形式建國(即是通稱的 港獨)。

- - -


Wan Chin 好多所謂本土政團,過不了第一級的測試。

Wan Chin 民意改變,轉向本土,政黨不得不隨之改變。這就是我的民主政治:由民意做主,政黨跟隨。


Wan Chin 大家可以看到我如何用民主政治改變香港。


Wan Chin 左膠說我用暴力,其實我用的是理論宣傳和民意轉向,是最正宗的、最和平的民主政治。


Wan Chin 中國領土大於香港,要給他們留一點面子,而且香港文化主要來自華夏傳承,故此用中港的次序,顯示謙虛和源流。我們以前說『英美』,不說美英,也是因為美國文化主要來自英國的傳承。

Wan Chin 大家勿以為本土政治沒有標準,政治是有確切的公共政策內容做標準的!


Wan Chin 因為我之前已經用香港城邦論來展開三年宣傳,猶如劉邦入了咸陽,約法三章之後,就可以讓出咸陽給項羽!項羽自己進去,就是給大家甕中捉鱉。

Wan Chin 各位現在知道理論準備的重要吧?


Wan Chin 有了城邦論的理論準備,我可以在五分鐘之內,就列出五級測試!See Translation

Tai Man Chan 本來小弟正要沖咖啡,一睇完陳大師這個 status 當堂精神晒咖啡都慳番。

Wan Chin 主張香港獨立的,一下子就跳到第二級。當然是本土啦。


source :


陳雲:本土政團的五級測試。近來好多政團 號稱本土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3120066822225


陳雲 《 本土政綱》第一章,香港復興會網頁
http://hkresurgence.com/archives/256


本土香港,建國立邦——香港復興會《本土政綱》(草稿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wan-chin/本土香港建國立邦香港復興會本土政綱草稿/875388472485103?fref=nf


陳雲:香港復興會的《本土政綱》,就是香港建國綱領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2882760837225




陳雲: 《 香港城邦歌 》,陳雲作詞,徵求粵語配曲,當作香港復興會音樂比賽:

陳雲: 《 香港城邦歌 》,陳雲作詞,徵求粵語配曲,當作香港復興會音樂比賽:


皇皇香港,育我長我地方。歷劫不動城邦。
華英並茂,古今交集,流芳百世有我承當。

九七風霜,淪落蠻荒,美好家園一朝喪!
同道奮起,鐵馬金戈,摧碎離地賣國奸賊黨!

刀劍伸張,光芒萬丈,妖魔驅逐不許還鄉。
修我水土,築我門牆,國土千秋萬世永無疆。
復我河山,攜我少長,四海縱橫大國邦。


(陳雲按:
1. 此詞乃由宣揚猶太人復國的  《出埃及記》 The Exodus (1960) 啟發,第一句可以用該曲唱出。然而,香港必須有自己的城邦歌,故此懇求同道作曲,歌詞可以增減調度。若無法配曲,我會將整首 《 出埃及記 》 用粵語填詞唱出。

2. 此歌詞的第一句皇皇、育我,來自《 詩經》。第二句歷劫不動,來自佛法,城邦來自古希臘。最後一句,來自岳飛還我河山,王羲之  《 蘭亭集序》  少長雲集。四海縱橫是呼應香港歷來的海濱城市對外闖蕩的格局,即是香港遠洋貿易、捕魚及海盜的傳統。

3. 此歌詞激昂,宜用西洋正樂作曲,並預備管弦樂 及合唱團的編曲。)


Wan Chin 我們終於有香港國歌的初稿。目前可以當作城邦戰歌,將來建國成功,再另請高明,作曲作詞。


Wan Chin 書經 《 卿雲歌》太古雅,且武功不彰,不合今日之用。

Wan Chin 此詞是作來合唱( choir)用的。獨唱也可。作曲者須預備將來管弦樂的編曲。

Wan Chin 這次是復古啦。好考樂理功夫。

Wan Chin 譜好曲或唱得之後就錄影,貼出來大家評。可以tag我的。聚集到幾個版本才做小型音樂會

Wan Chin 期限直至六月中啦,可以七月一日唱歌遊行


陳雲:網友推薦《出埃及記》主題曲的法文版。


歌詞尤其適合香港,希望我們可以創作一首同類的香港城邦曲。出魔域,離匪地,建香港國。


Ils sont partis dans un soleil d'hiver
Ils sont partis courir la mer
Pour effacer la peur, pour ecraser la peur
Que la vie a clouee au fond du coeur
Ils sont partis en croyant aux moissons
Du vieux pays de leurs chansons
Le coeur chantant d'espoir
Le coeur hurlant d'espoir


Ils ont repris le chemin de leur memoire
Ils ont pleure les larmes de la mer
Ils ont verse tant de prieres :
"Delivrez-nous, nos freres !
Delivrez-nous, nos freres !"


Que leurs freres les ont tires vers la lumiere
Ils sont la-bas dans un pays nouveau
Qui flotte au mat de leur bateau


Le coeur brise d'amour
Le coeur perdu d'amour
Ils ont retrouve la terre de l'amou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BbZQTHH18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http://www2.ocn.ne.jp/~ichitubo/yomei/yomeiroom.html

惟精惟一


【原文・尚書】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 大禹謨)


【原文・荀子】

○ 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精於物者也。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


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贊稽物。壹於道則正、以贊稽物則察。以正志行察論、則萬物官矣。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詔而萬物成。處一危之、其榮滿側。養一之微、榮矣而未知。


故道經曰、「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解蔽)

【孔傳】

○危則難安、微則難明。故戒以精一信執其中。


【孔疏】

○汝當精心、惟當一意、信執其中正之道。


【章句序・語類】

○中庸何爲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 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

 蓋嘗論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爲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爲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

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無以勝夫人欲之私矣。精則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也、一則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也。從事於斯、無少閒斷、必使道心常爲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危者安・微者著、而動靜云爲自無過不及之差矣。( 中庸章句序)


○夫子教顏子、只是博文、約禮兩事。自堯舜以來、便自如此說。「惟精」便是博文、「惟一」便是約禮。(『 朱子語類』卷第三十六・論語十八・子罕篇上)

○心要精一。方靜時、須湛然在此、不得困頓、如鏡樣明、遇事時方好。(『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九・孟子九・告子上)


○道夫曰、「 理純而氣則雜。」曰、「 然。理精一、故純。氣粗、故雜。」(『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九・孟子九・告子上)

○道理散在天下事物之間、聖賢也不是不說、然也全說不得、自是那妙處不容說。然雖不說、只才挑動那頭了時、那箇物事自跌落在面前。如張弓十分滿而不發箭、雖不發箭、然已知得真箇是中這物事了。須是精一其心、無些子他慮夾雜、方看得出。
(『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孟子十・盡心上)


○問「 精一」。曰、「 精是精別此二者、一是守之固。如顏子擇中庸處、便是精。得一善拳拳服膺弗失處、便是一。伊川云、『「 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執厥中」、所以行之。』此語甚好。」( 『朱子語類』卷第七十八・ 尚書一)

○問「 精一執中」之說。曰、「 惟精、是精察分明。惟一、是行處不雜。執中、是執守不失。」大雅。( 『朱子語類』卷第七十八・尚書一)

○「 惟精、惟一」、是兩截工夫。精、是辨別得這箇物事。一、是辨別了、又須固守他。若不辨別得時、更固守個甚麼。若辨別得了又不固守、則不長遠。惟能如此、所以能合於中道。又曰、「『 惟精惟一 』、猶『 擇善而固執之 』。」(『 朱子語類』卷第七十八・尚書一)


○人心者、氣質之心也、可爲善、可爲不善。道心者、兼得理在裏面。「 惟精」是無雜、「 惟一」是終始不變、乃能「允執厥中」。 (  『 朱子語類 』  卷第七十八・尚書一)


○程子曰、「 人心人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惟精以致之、惟一以守之、如此方能執中。」此言盡之矣。惟精者、精審之而勿雜也。惟一者、有首有尾、專一也。此自堯舜以來所傳、未有他議論、先有此言。聖

人心法、無以易此。經中此意極多、所謂「 擇善而固執之」、擇善、即惟精也。固執、即惟一也。又如「 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皆惟精也。

「 篤行」、又是惟一也。又如「 明善」、是惟精也。「 誠之」、便是惟一也。大學致知、格物、非惟精不可能。誠意、則惟一矣。學則是學此道理。孟子以後失其傳、亦只是失此。(  『 朱子語類 』卷第七十八・ 尚書一)


○漢卿問「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一段。曰、「 凡事有一半是、一半不是、須要精辨其是非。惟一者、既辨得是非、卻要守得徹頭徹尾。惟其如此、故於應事接物之際、頭頭捉著中。惟精是致知、惟一是力行、不可偏廢。」   (『 朱子語類  』卷 第七十八 ・ 尚書一)


-- -

【陽明解】

○博文卽是惟精。約禮卽是惟一。  (『 傳習録』9)


○先生曰、「 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精字從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純然潔白、便是惟一意。

然非加舂簸篩揀惟精之工、則不能純然潔白也。舂簸篩揀、是惟精之功。然亦不過要此米到純然潔白而已。

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篤行者、皆所以爲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卽約禮之功。格物致知者卽誠意之功。道問學卽尊德性之功。明善卽誠身之功、無二說也。(『 傳習録 』25)


○先生曰、「 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傳習録 』225)


○凡致知者、致其本然之良知而已。『 大學』謂之「 致知格物」、在『 書』謂之「 精一」、在『 中庸 』謂之「 慎獨」、在『 孟子』謂之「集義」、其工夫一也。(『 陽明全書』卷二十七・與陸清伯書) 


○自古聖賢因時立教、雖若不同、其用功大指無或少異。『 書 』謂「  惟精惟一」、『 易 』謂  「 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孔子謂「 格致誠正、博文約禮 」、曾子謂  「 忠恕」、子思謂  「 尊德性而道問學 」、孟子謂 「 集義養氣、求其放心」、

雖若人自爲説、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領歸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則心同、心同則學同。其卒不同者、皆邪説也。( 『  陽明全書 』卷七 ・ 示弟立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