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tag, 17. August 2014

宋詩概說, 吉川幸次郎 , 宋詩概說

宋詩概說, 吉川幸次郎 , 宋詩概說


宋詩

一、 宋詩概說
二、 宋詩的形成
三、 宋詩的內容
四、 宋詩的表現手法
五、 宋詩的演變
六、 宋詩與唐詩之比較


宋詩概說


宋 詩

宋詩概說


一般宋詩 多相對於唐詩而言。唐詩  與宋詩不僅時代不同,風格也有明顯差異。宋詩 雖在唐詩的基礎上而有所發展,惟宋詩之革新與進展,具體表現在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等方面,並完成全新的藝術風格與審美價值,故得以 在中國詩歌史上與唐詩相互輝映。


宋詩歷史漫長,詩人眾多,詩作繁富,詩派紛陳,詩風迥異,在中國詩史的遞嬗流程中,宋詩之改革  與變化最遽。唐詩重抒情,詩人往往由自然外物與主體心靈兩相湊泊而興感、託寄;風格濃郁而浪漫;宋詩則重議論,重理趣,充滿平淡的語言、日常生活的氣息,而莫不具現其人文情懷與生命自省,別有清新超拔之格調,實於唐詩之外,別創新境,蔚為大觀。



宋詩的形成

在詩的形式上,宋詩是唐詩的延續,吉川幸次郎  《 宋詩概說》  指出:「  唐詩在形式上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句數 以及句中韻律皆不受拘束的形式,通稱『古體詩』,一是句數以及句中韻律均有定型的形式,稱為 『 今體詩  』,又名  『 近體詩 』。

再者,今體詩在原則上,又有八行而以對句為主的律詩,以及只有四行的絕句。這兩種或者可以說三種詩體,基本上都屬於抒情詩的形式,雖然成立於唐代,但在南北宋間卻更廣泛地被繼承了下來。」


又說:「宋詩完全繼承了唐詩,所以只有古詩、律詩、絕句三種形式,別無新樣,而且,由於宋人喜歡敘述和說理,他們往往有意迴避格律嚴整的律詩絕句,或甚至於有愛用韻律比較自由的古詩的傾向。」



宋詩的內容

從內容而言,宋詩之於唐詩,就如樹之枝與幹的關係,在唐詩是主幹,但到宋詩已經變成末端了,相反地,宋詩自己本身反而生出更多的支幹來。邊塞詩、閨怨詩可以說是唐詩中的一大特色,嚴羽  《 滄浪詩話》  曾說:「  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之意。」但這些詩在宋朝少見了,因宋朝百年無事,開邊少,不比唐朝諸皇帝,好大喜功,不斷向外發展,宋朝皇帝僅求安定,保持現狀,軍人勢力受到相當的抑壓,由於環境的限制,邊塞詩自然消失了,另外閨怨詩也不多見。


宋人不作邊塞、閨怨之詩,難道就沒有好詩嗎?其實宋人把精力移轉到詠物、說理方面,雖然偏執一端的人對此詬病,但這也未嘗不是宋詩的特點,也最能表現宋人的個性所在。唐朝是一個爆發性的朝代,他統治下的人民也充滿活動力,外向、奔放、群眾化、重感情,觀察事物較注重大體,所以表現在作品上也容易往大的方面發展,如山水詩在唐朝就占有很高的比重。


而宋朝是一個收斂的朝代,他們有時間環境去沉思冥想,入微歡察,仔細體會,生活悠閒,喜歡單獨內向,所以所描寫的都是較小的事物,如歌詠花、鳥、草、蟲的詩就占很多,造成了詠物詩的大盛。


另外說理詩也空前的發達,固然是受到宋理學的影響,但宋理學並不限於理學大家,可以說是宋人生活的反映。人的內心不外有情、理兩個世界,情是頭一步的反應,所以個性外向的人常容易表現出熱烈的情感,「唐詩主情」的原因在此。

而理是第二步的反應,是要經磨鍊修養才能具有的,正如  《中庸》所說:「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我民族文化修養發展到第二步,理學才發達起來,宋理學家主張「克服人欲,發揮天理」,人欲即是「情 」,「情 」  被斂住,宋詩自然就往說理發展了,故「宋詩尚理」乃是理所當然的事。



宋詩的表現手法

在表現手法上,宋詩有以下特點:

1.好議論。


詩中能不能有議論?一種意見認為,發議論同形象化有矛盾,以議論為詩,直抒胸臆,容易導致抽象說教,失去了詩的作用。另一種意見認為,寫詩無非敘事、寫景、說理、抒情,要把議論拒之於詩歌門外,實在複雜,一部中國詩歌史,從《詩經》以來,每個階段的作品都有議論。

「 議論」和「 詩」之間,在邏輯上沒有天然鴻溝,詩可以是議論的,議論可以是詩的。詩可以抒情,也可以敘事說理,所以既有抒情詩,也有敘事詩、哲理詩,而且這幾種因素,也可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件完整的藝術品。


其次,宋詩中的議論如何評價?有的認為詩中多議論,成了宋詩的通病。宋代詩歌的議論化,就多數作品說,存在著以邏輯思維代替形象思維,以理代情的缺點。

有的則認為,宋詩中的議論是對宋以前歷代詩歌的議論的繼承和發展,它首先以其鮮明、廣泛、深刻等特性引起讀者注意,宋詩的議論往往以形象描繪為基礎而展開,更多的是通過形象來議論,寓議論於形象之中,它並不削弱形象性,相反有利於深化和加強主題。


2.散文化。


宋詩受古文運動的影響,常採以文為詩的作法,故詩傾向散文化。以文為詩,正表現了古代作家在藝術上打破常規,不拘一格的創造性,對宋詩新風貌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宋代散文重文從字順,平易自然,詩也是如此,故俚俗而不典雅。另外受理學影響,不尚藻繪而務平實,故有大量明白如話的詩歌出現,使得藝術表現增加了新的方法,讓詩歌可以更為自如地表達生活內容,從而對生活攝取得更廣,開掘得更深。



3.講詩法,以才學為詩。


宋詩自黃庭堅起至南宋之亡,約兩百年間均流行江西詩派。其主要表現是大量用典和對前人詩句的模擬,講究「無字無來歷」。黃所創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等詩法,無不被奉為圭臬。


宋詩的演變



宋詩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僅據清人厲鶚的《宋詩紀事》一書所錄,詩人即達三千八百餘家,較之康熙年間敕編的《全唐詩》所錄唐代詩人二千三百餘家,多出一千五百餘家。宋代詩人的創作數量更是多得驚人,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如果匯集起來,無疑數倍於  《 全唐詩》的四萬餘首。這一數量的本身,也就決定了詩在宋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固然,宋代是詩、文、詞俱盛的時代,但與文、詞相比,文人作詩不僅更為普遍、數量更多,而且以「無意不可入」的態度,造成詩的更為廣闊的容量與更為豊富的內容。



概括地看,宋詩的興盛及其特徵的形成,與宋的時代狀況及其文化特質密切相關,構成時代精神與社會環境的最富活力的表現。


但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特的審美系統的詩歌史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又並不完全同步,其往往在處於社會環境和時代意識的深刻影響的同時,又顯示出獨特的運行軌跡和規律。因此以其詩風的演變過程,大致可分為四期:



1.西崑體時期:


奉李商隱、溫庭筠為宗,領導人是楊億,唱和者為劉筠、錢惟演等人。其詩以追求詞藻、好用典故為主,文字綺麗而語意輕淺。結果詩只剩外在形式,內容空泛。


2.宋詩體時期:


奉歐陽修、梅堯臣為宗,經蘇軾、王安石等人鼓吹。此期詩重氣勢,亦體認詩文為載道的工具,填補了西崑體的空虛,是宋詩巔峰時期。


3.江西詩派時期:


領導人為 黃庭堅,發揚者有陳師道、呂居仁、陳與義等人。該詩派反對西崑體華靡詩風,師法杜甫、韓愈、孟郊、張籍,尚工力,重琢磨。並要求詩文文字有出處,尚險韻,形成瘦硬新奇、峭拔古樸之詩風。



4.南宋詩時期:

此期大致分為三派:


(1) 南宋四大家─陸游、范成大、尤袤、楊萬里。此四家雖未全脫離江西詩派的路徑,但已作修正,較偏向白居易的平易作風。


(2) 四靈派─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其作詩過於講求鍊句鍊字,對後世影響不大。


(3) 江湖派─戴復古、劉克莊。其詩格太卑,就詩學而言,殊不足輕重。


宋詩 與唐詩之比較



詩分唐、宋,由來已久,宋 嚴羽  《 滄浪詩話》  說:「  唐人  與本朝人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  而宋詩之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尤其在明代前後七子標榜  「  文必秦 漢,詩必盛唐」的擬古思潮裡,宋詩陷於最淒涼落寞的境地。李夢陽、何景明曾大打著 「  宋無詩  」  的口號,也有人以為 宋文學的正統是詞,而將宋詩逕判以死刑,這些都是屬於  「愛惡不同」或 「 貴古賤今」式的偏見。


其實唐詩固然有它的興味,而宋詩當然也有它的理趣,就好像詩有它端莊的一面,詞也有它婉媚的一面。情、理、莊、媚都是人生,任何人都無可避免,只不過隨著個性、環境,所接觸、所表現有或多或寡之分,所以假使我們能心平氣和,作客觀之論,喜歡詞就不能歧視詩,著重詩也不能貶低詞,同樣地,用在唐、宋詩的身上亦復如此。



自嚴羽以氣象不同區別唐 宋人之詩以後,分唐界宋也就成為一種風氣,如果僅以朝代而論,不問其特質,相信這種分法必定難以圓融,就像以時代分唐詩為初盛中晚,會有人力持異議一樣。繆鉞先生從前在   《 論宋詩》  中,曾從風格、性分角度在比較中描述過宋詩的特點。


他說:「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醞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豊腴;宋詩之美在風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積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這段話對宋詩風格巧於取譬,形容精妙生動。


錢鍾書  《談藝錄》  也說:「 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態性分之殊。」又說:「曰唐曰宋,特舉大概而言,為稱謂之便,非曰唐詩必出唐人,宋詩必出宋人也。」明乎此,在討論宋詩時,才不會有所偏頗。



綜合來說,依其時代風貌,大致可歸納出下列幾個特質:



1.唐詩重抒情,即便是說理,也多以抒情方式表現 ( 以情韻取勝 ),所以詩人多由自然外物與主體心靈兩相契合而興感寄託;宋詩重說理,尚議論(以理趣見長),詩人往往在濃郁的生活氣息與人文情懷中,表現出對現實的關注與生命的思考,而激起宏肆的議論。故云:「唐詩重情,宋詩尚理」。



2. 唐詩句法整練,語言流麗,多用比興,神韻獨絕;宋詩精於對偶,用韻嚴謹,據事敷陳,常有興寄不深,語絕意盡之感。



3. 唐詩重風格 和神韻,而不是章句等形式; 宋詩除歐、蘇等人外,則多在章句間模仿。


明白唐、宋詩的差異後,我們固然可以欣賞唐詩的長處,但我們卻不能忽視宋詩的優點,而以唐詩的標準來衡量宋詩,這就不應該了。


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裡面說得好:「唐詩是酒,是很容易令人興奮的東西,不能晝夜不停地喝。宋詩是茶,雖然不能像酒那樣令人興奮,卻能給人以寧靜的喜悅。」

因此偏好唐詩而非薄宋詩的人,當你醉眼惺忪時,不妨來杯濃釅的的烏龍,當會清醒舒服些。


source:



宋詩概說
http://ftp.nssh.ntpc.edu.tw/china/chinese/08.htm


繆鉞 : 論宋詩
http://tieba.baidu.com/p/85527472

textbooks:


intro.

吉川幸次郎 : 宋詩概說

- - -

poetry selections :


錢鍾書:《宋詩選註》  (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臺北:木鐸,1982)

金性堯 : 宋詩三百首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  (上海:上海古籍,1978;臺北:明倫,1971)


- - -

Advanced :


蘇東坡詩集注. [首巻],巻第1-32 / 呂祖謙 分編 ; 王十朋 纂輯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8/he18_00037/


- - -


蘇東坡詩醇. 巻之1, 近藤元粋 編 (青木嵩山堂, 1907)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235


蘇東坡詩醇. 巻之2, 近藤元粋 編 (青木嵩山堂, 1907)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236



蘇東坡詩醇. 巻之3 近藤元粋 編 (青木嵩山堂, 1907)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237


蘇東坡詩醇. 巻之4, 近藤元粋 編 (青木嵩山堂, 1907)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238


蘇東坡詩醇. 巻之5 , 近藤元粋 編 (青木嵩山堂, 1907)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239

蘇東坡詩醇. 巻之6, 近藤元粋 編 (青木嵩山堂, 1907)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240

- - -


黄庭堅 : 山谷詩集注. 巻第1-20, 任淵 注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8/he18_01286/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