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如果我係中共,我會想多o的人去六四紀念會
陶傑:「今年中共最頭痛o既問題,唔係平唔平反六四、結唔結束一黨專政,而係有一班意識港獨的香港人根本唔認自己做中國人,佢地由 反蝗蟲 變成反十四億中國人。由此引伸,佢地認為八九六四係中國人自己的事。
你心繫中國,起碼都覺得大家係『同胞』。如果唔覺得係『同胞』,大家冇血緣之近,就會選擇唔去六四晚會囉。
由中共眼中來看,如果今年六四燭光會由去年十五萬人,變成一萬五千人,你都咪話唔驚?咁可以證明香港獨立意識極之濃厚。兩害相權,如果我係中共,我會想多o的人去六四紀念會。」
source :
陶傑:如果我係中共,我會想多o的人去六四紀念會
http://longseeproduction.blogspot.hk/2013/05/o_16.html
Donnerstag, 29. Mai 2014
b. Das bestimmte Kausalitätsverhältnis
b. Das bestimmte Kausalitätsverhältnis
1. Die Identität der Ursache in ihrer Wirkung mit sich ist das Aufheben ihrer Macht und Negativität, daher die gegen die Formunterschiede gleichgültige Einheit, der Inhalt.
- Er ist daher nur an sich auf die Form, hier die Kausalität, bezogen.
Sie sind somit als verschieden gesetzt und die Form gegen den Inhalt eine selbst nur unmittelbar wirkliche, eine zufällige Kausalität.
Ferner der Inhalt so als Bestimmtes ist ein verschiedener Inhalt an ihm selbst; und die Ursache ist ihrem Inhalte nach bestimmt, damit ebenso die Wirkung.
- Der Inhalt, da das Reflektiertsein hier auch unmittelbare Wirklichkeit ist, ist insofern wirkliche, aber die endliche Substanz.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 Zweites Buch. b. Das bestimmte Kausalitätsverhältnis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b__das_bestimmte_kausalitatsverhaltnis.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marx mecw.sh pastebin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Hegel, Werke 20 Bände
http://user.uni-frankfurt.de/~tstahl/
http://blog.yurenju.info/
1. Die Identität der Ursache in ihrer Wirkung mit sich ist das Aufheben ihrer Macht und Negativität, daher die gegen die Formunterschiede gleichgültige Einheit, der Inhalt.
- Er ist daher nur an sich auf die Form, hier die Kausalität, bezogen.
Sie sind somit als verschieden gesetzt und die Form gegen den Inhalt eine selbst nur unmittelbar wirkliche, eine zufällige Kausalität.
Ferner der Inhalt so als Bestimmtes ist ein verschiedener Inhalt an ihm selbst; und die Ursache ist ihrem Inhalte nach bestimmt, damit ebenso die Wirkung.
- Der Inhalt, da das Reflektiertsein hier auch unmittelbare Wirklichkeit ist, ist insofern wirkliche, aber die endliche Substanz.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 Zweites Buch. b. Das bestimmte Kausalitätsverhältnis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b__das_bestimmte_kausalitatsverhaltnis.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marx mecw.sh pastebin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Hegel, Werke 20 Bände
http://user.uni-frankfurt.de/~tstahl/
http://blog.yurenju.info/
大鵬金翅鳥, 鳳翼天翔
大鵬金翅鳥, 鳳翼天翔 Tee
大鵬金翅鳥,梵文音譯「迦樓羅」,又名「美翼」(Suparna),源於印度。佛教在印度興起後,將許多婆羅門教的神納入佛的護法神隊,迦樓羅也被引進爲天龍八部之一,是佛國世界中形體最大、性情凶猛的肉食飛禽。
據佛經記載,金翅鳥兩翅展開廣達336萬里,和《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相合,護持在佛祖釋迦牟尼左右。迦樓羅 也是觀世音化身,出現在圓通寶殿;在密宗體系是佛的坐騎;在中國結合大鵬,在白族則結合金雞;泰國國徽、印度尼西亞國徽、蒙古首都市徽也是全鳥形象。
金翅鳥起初主要以食龍爲生,另外還吃金、銀、琉璃等「七寶」,後來也食五界一切眾生。
金翅鳥的殺生,不是惡行,而是大慈悲行,其壽終時十分痛苦,會聳翅向下奮飛,穿過大海直達風輪層,大風又將它吹回,往返七次,最後回到須彌山。死時以前所食的龍毒齊發,使全身燃燒至灰飛煙滅,只剩純青琉璃,不壞心,如鳳凰涅盤重生。
據《華嚴經》:( 金翅鳥王 )安住無礙虛空之中,以清淨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除滅一切妄想顛倒,安立如來無礙之行。
大鵬金翅鳥, 鳳翼天翔 Tee
http://www.cafepress.com/hkdemocracy.1295776066
https://www.facebook.com/politicmood?fref=photo
大鵬金翅鳥,梵文音譯「迦樓羅」,又名「美翼」(Suparna),源於印度。佛教在印度興起後,將許多婆羅門教的神納入佛的護法神隊,迦樓羅也被引進爲天龍八部之一,是佛國世界中形體最大、性情凶猛的肉食飛禽。
據佛經記載,金翅鳥兩翅展開廣達336萬里,和《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相合,護持在佛祖釋迦牟尼左右。迦樓羅 也是觀世音化身,出現在圓通寶殿;在密宗體系是佛的坐騎;在中國結合大鵬,在白族則結合金雞;泰國國徽、印度尼西亞國徽、蒙古首都市徽也是全鳥形象。
金翅鳥起初主要以食龍爲生,另外還吃金、銀、琉璃等「七寶」,後來也食五界一切眾生。
金翅鳥的殺生,不是惡行,而是大慈悲行,其壽終時十分痛苦,會聳翅向下奮飛,穿過大海直達風輪層,大風又將它吹回,往返七次,最後回到須彌山。死時以前所食的龍毒齊發,使全身燃燒至灰飛煙滅,只剩純青琉璃,不壞心,如鳳凰涅盤重生。
據《華嚴經》:( 金翅鳥王 )安住無礙虛空之中,以清淨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除滅一切妄想顛倒,安立如來無礙之行。
大鵬金翅鳥, 鳳翼天翔 Tee
http://www.cafepress.com/hkdemocracy.1295776066
https://www.facebook.com/politicmood?fref=photo
孟子字義疏證
孟子字義疏證
丙申余少讀論語,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讀易,乃知畜性與天道在是。周道衰,舜、禹、湯、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煥乎有文章者,棄為陳跡。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使人於千百世治亂之故,制度禮樂因革之宜,如持權衡以御輕重,如規矩準繩之於方圜平直。
言似高遠,而不得不言。自孔子言之,實言前聖所未言;微孔子,孰從而聞之?故曰「不可得而聞」。是後私智穿鑿者,亦警於亂世,或以其道全身而遠禍,或以其道能誘人心有治無亂;而謬在大本,舉一廢百;意非不善,其言衹足以賊道,孟子於是不能已於與辯。當是時,群共稱孟子好辯矣。
孟子之書,有曰「我知言」,曰「遊於聖人之鬥者難為言」。蓋言之謬,非終於言也,將轉移人心;心受其蔽,必害於事,害於政。彼目之曰小人之害天下後世也,顯而共見;目之曰賢智君子之害天下後世也。相率趨之以為美言。其人人心深,禍斯民也大,而終莫之或寤。辯惡可已哉!
孟子辯楊、墨;後人習聞楊、墨、老、莊、佛之言,且以其言汩亂孟子之言,是又後乎孟子者之不可已也。苟吾不能知之亦已矣,吾知之而不言,是不忠也,是對古聖人賢人而自負其學,對天下後世之仁人而自遠於仁也。吾用是懼,述孟子字義疏證三卷。
韓退之氏曰:「道於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於海也。故求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嗚乎,不可易矣!休寧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
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829857
晚清文選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15550
曾胡治兵語錄 清 蔡鍔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ctext.org/wiki.pl?if=gb&browse=260
http://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author=%E5%AD%AB%E6%98%9F%E8%A1%8D
丙申余少讀論語,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讀易,乃知畜性與天道在是。周道衰,舜、禹、湯、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煥乎有文章者,棄為陳跡。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使人於千百世治亂之故,制度禮樂因革之宜,如持權衡以御輕重,如規矩準繩之於方圜平直。
言似高遠,而不得不言。自孔子言之,實言前聖所未言;微孔子,孰從而聞之?故曰「不可得而聞」。是後私智穿鑿者,亦警於亂世,或以其道全身而遠禍,或以其道能誘人心有治無亂;而謬在大本,舉一廢百;意非不善,其言衹足以賊道,孟子於是不能已於與辯。當是時,群共稱孟子好辯矣。
孟子之書,有曰「我知言」,曰「遊於聖人之鬥者難為言」。蓋言之謬,非終於言也,將轉移人心;心受其蔽,必害於事,害於政。彼目之曰小人之害天下後世也,顯而共見;目之曰賢智君子之害天下後世也。相率趨之以為美言。其人人心深,禍斯民也大,而終莫之或寤。辯惡可已哉!
孟子辯楊、墨;後人習聞楊、墨、老、莊、佛之言,且以其言汩亂孟子之言,是又後乎孟子者之不可已也。苟吾不能知之亦已矣,吾知之而不言,是不忠也,是對古聖人賢人而自負其學,對天下後世之仁人而自遠於仁也。吾用是懼,述孟子字義疏證三卷。
韓退之氏曰:「道於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於海也。故求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嗚乎,不可易矣!休寧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
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829857
晚清文選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15550
曾胡治兵語錄 清 蔡鍔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ctext.org/wiki.pl?if=gb&browse=260
http://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author=%E5%AD%AB%E6%98%9F%E8%A1%8D
Labels:
CS6223,
EE4206/EE5806,
傳習錄 -- 卷上,
明治漢學,
李明輝 :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
王陽明 -- 傳習錄拾遺 51條,
陳雲 : 香港城邦自治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二十一·序三 -- 送高閑上人序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二十一·序三 -- 送高閑上人序
送高閑上人序 贊寧《高僧傳》云:閑,烏程人,克精書字。宣宗嘗召入,對御草聖,遂賜紫衣,後歸湖州開元寺終焉。閑嘗好以川白書真草,為世楷法。
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射,史記:養由基善射,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庖丁治牛,《莊子》養生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於此乎。師曠治音聲,曠字子野,晉平公時人。扁鵲治病,扁鵲即秦越人,晉昭公時人。僚之於丸,《莊子》: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
秋之於弈,《孟子》: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伯倫之於酒,劉伶字伯倫,晉人。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徙業者,徙或作從,非是。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者也。嚌音劑。,側吏切。
往時張旭善草書,旭,蘇州吳郡人。時或作者,善或作喜,非是。不治他伎。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喜怒,《文苑》作:「喜焉草書,怒焉草書。」不平,監本作「平生」,皆非是。或無焉字。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
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或無猶字,非是。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今閑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于中,情,或作精。利欲斗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而後旭可幾也。或無後字。
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諸本並作膠,杭、歐、謝本作繆,莫侯切,猶綢繆也,《莊子》「內者不可繆而捉」,義蓋同此。今按:膠者,黏著之物,而其力之潰敗不黏為解。
今以下文「頹墮潰敗」之語反之,當定作「膠」。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二「所」下,方從杭本皆有「於」字,非是。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敗,或作散。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
東坡《送參寥詩》云: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頗怪浮屠人,視身如丘井。頹然寄淡泊,誰與發豪猛。正謂此一段文意也。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善」,或從閣本作「喜」。今按「善幻」說已見第四卷《酬崔少府詩》。閑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閑下或有師字。
方云:此篇用意皆本於《莊子》,所稱「宋元君畫圖,有一史後至,解衣礡[B18A]」,郭注云:「內足者神閑而意定。」又云:王彥法謂退之此數語,乃深得祖師向上休歇一路,其見處勝裴休遠甚。
今按:韓公本意,但謂人必有不平之心,鬱積之久而後發之,則其氣勇決,而伎必精。今高閑既無是心,則其為伎,宜其潰敗委靡,而不能奇,但恐其善幻多伎,則不可知耳。此自韓公所見,非如畫史祖師之說也。
http://24.media.tumblr.com/0ad83a68a44f0d703a1f8dcb8e7eb02c/tumblr_n21qds3Aq31rqrq7ho1_r2_500.gif
http://37.media.tumblr.com/9fd6677d3f8e9a607a8c330049097f84/tumblr_mq565i7dAE1s4u80lo1_500.gif
中港設統一IT 專業認可架構?睇下會計個班幾慘先啦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5/22/73156
送高閑上人序 贊寧《高僧傳》云:閑,烏程人,克精書字。宣宗嘗召入,對御草聖,遂賜紫衣,後歸湖州開元寺終焉。閑嘗好以川白書真草,為世楷法。
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射,史記:養由基善射,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庖丁治牛,《莊子》養生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於此乎。師曠治音聲,曠字子野,晉平公時人。扁鵲治病,扁鵲即秦越人,晉昭公時人。僚之於丸,《莊子》: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
秋之於弈,《孟子》: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伯倫之於酒,劉伶字伯倫,晉人。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徙業者,徙或作從,非是。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者也。嚌音劑。,側吏切。
往時張旭善草書,旭,蘇州吳郡人。時或作者,善或作喜,非是。不治他伎。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喜怒,《文苑》作:「喜焉草書,怒焉草書。」不平,監本作「平生」,皆非是。或無焉字。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
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或無猶字,非是。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今閑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于中,情,或作精。利欲斗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而後旭可幾也。或無後字。
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諸本並作膠,杭、歐、謝本作繆,莫侯切,猶綢繆也,《莊子》「內者不可繆而捉」,義蓋同此。今按:膠者,黏著之物,而其力之潰敗不黏為解。
今以下文「頹墮潰敗」之語反之,當定作「膠」。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二「所」下,方從杭本皆有「於」字,非是。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敗,或作散。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
東坡《送參寥詩》云: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頗怪浮屠人,視身如丘井。頹然寄淡泊,誰與發豪猛。正謂此一段文意也。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善」,或從閣本作「喜」。今按「善幻」說已見第四卷《酬崔少府詩》。閑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閑下或有師字。
方云:此篇用意皆本於《莊子》,所稱「宋元君畫圖,有一史後至,解衣礡[B18A]」,郭注云:「內足者神閑而意定。」又云:王彥法謂退之此數語,乃深得祖師向上休歇一路,其見處勝裴休遠甚。
今按:韓公本意,但謂人必有不平之心,鬱積之久而後發之,則其氣勇決,而伎必精。今高閑既無是心,則其為伎,宜其潰敗委靡,而不能奇,但恐其善幻多伎,則不可知耳。此自韓公所見,非如畫史祖師之說也。
http://24.media.tumblr.com/0ad83a68a44f0d703a1f8dcb8e7eb02c/tumblr_n21qds3Aq31rqrq7ho1_r2_500.gif
http://37.media.tumblr.com/9fd6677d3f8e9a607a8c330049097f84/tumblr_mq565i7dAE1s4u80lo1_500.gif
中港設統一IT 專業認可架構?睇下會計個班幾慘先啦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5/22/73156
Labels:
EE5412,
Tillich : 田立克--存在主義神學,
倫文敘全集--香港陳湘記圖書,
心經,
明治漢學,
王陽明 -- 傳習錄拾遺 51條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 實踐 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是由南京大學 哲學系教師 胡福明原作,經過多人修改,最終由 胡耀邦 審定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發表,是鄧小平等人對華國鋒等人主張的“ 兩個凡是”理論進行的抨撃,標志着 真理標准大討論的開始。
該文于1978年5月10日首次發表于中央黨校内部刊物《 理論動態》第60期上,次日,《光明日報》以特约評論員的署名全文發表于頭版。
該文全文 7000 餘字,主張 只能依靠社會實 踐檢驗真理;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 理論與 實踐的統一;馬恩列斯毛諸位革命導師都堅持用實踐 檢驗真理;任何理論 都要不斷接受實踐 的檢驗。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 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
“ 没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理論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來源于實踐, 又能正確指導實踐,而理論 到底是不是正確地 指導了 實踐以及怎様才能正確地 指導實踐,一點也離不開 實踐的檢驗。不掌握 這個精神實質,那是 不可能真正 發揮理論 的作用的。
戴耀廷:你手上無核彈,點同人講數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5347
《 實踐 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是由南京大學 哲學系教師 胡福明原作,經過多人修改,最終由 胡耀邦 審定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發表,是鄧小平等人對華國鋒等人主張的“ 兩個凡是”理論進行的抨撃,標志着 真理標准大討論的開始。
該文于1978年5月10日首次發表于中央黨校内部刊物《 理論動態》第60期上,次日,《光明日報》以特约評論員的署名全文發表于頭版。
該文全文 7000 餘字,主張 只能依靠社會實 踐檢驗真理;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 理論與 實踐的統一;馬恩列斯毛諸位革命導師都堅持用實踐 檢驗真理;任何理論 都要不斷接受實踐 的檢驗。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 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
“ 没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理論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來源于實踐, 又能正確指導實踐,而理論 到底是不是正確地 指導了 實踐以及怎様才能正確地 指導實踐,一點也離不開 實踐的檢驗。不掌握 這個精神實質,那是 不可能真正 發揮理論 的作用的。
戴耀廷:你手上無核彈,點同人講數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5347
Donnerstag, 22. Mai 2014
Portrait of a Linux user by two girls
Portrait of a Linux user by two girls
獲麟解《爾雅》曰:「麟,身牛尾,一角。」獲麟事見《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元和七年,麟見東川,或疑公因此而作解。然李翱嘗書此文以贈陸傪曰:「韓愈非茲世之文,古之文也。其詞與意適,則孟軻既沒,亦不見其有過於斯者。」傪死於貞元十八年,則此文非元和間作也。今按:此文有激而托意之詞,非必為元和獲麟而作也。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書或作載。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馬牛或作牛馬。鹿然或作鹿之狀,或無之字。皆非是。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下或有也字。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
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下或有也字。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下或有也字,或有哉字。宋遠孫曰:「《關雎》之應,實無麟而若麟之瑞;《春秋》之作,實有麟而非麟之時。」
- - -
師說柳子厚《答韋中立書》云:「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又《報嚴厚輿書》云:「僕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人之所見有同異,無以韓責我。余觀退之《師說》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其言非好為人師者也。」學者不歸子厚,歸退之,故子厚有此說耳。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閣本無此五字,非是。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庸,或從閣、杭作豈,或並有二字,而無夫字,皆非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存一作資。或無也字。
嗟乎!嗟上或有咨字,非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且或作已,下或作去,皆非是。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一作矣。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上或有也字。方云:讀音豆,《周禮·天官》注,徐邈讀。馬融《笛賦》作句投,徒斗切。何休《公羊》序:失其句讀,不音。山谷《和黃冕仲詩》,只從如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似一作類。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盛或作大。按官盛語見《中庸》。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或作鄙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其可或無其字。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句絕。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史記》曰:「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左氏傳》曰:「郯子來朝,孔子問少昊氏以鳥名官之故。」萇音長。郯音談,國名也。方無「孔子師郯子」五字,而以「萇弘、師襄、老聃」六字連下句「郯子之徒」為句,曰校本一云郯子下當有「數子」二字,其上當存「孔子師」三字為是。
今按:孔子見郯子,在適周見萇弘、老聃之前。而聖人無常師,本杜氏注問官各語,故此上句既敘孔子所師四人,而再舉郯子之徒,則三子在其中矣。方氏知當存孔子師字,而不知當並存上郯子二字,乃以下郯子二字,屬上句讀之,而疑郯子之下更有數子二字,誤矣。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子下有曰字。方從杭本云:「《論語》本無則字,曰字似不當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故上或無是字。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蟠,貞元十九年進士。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學上或有請字,無下餘字。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十二·雜著二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520
獲麟解《爾雅》曰:「麟,身牛尾,一角。」獲麟事見《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元和七年,麟見東川,或疑公因此而作解。然李翱嘗書此文以贈陸傪曰:「韓愈非茲世之文,古之文也。其詞與意適,則孟軻既沒,亦不見其有過於斯者。」傪死於貞元十八年,則此文非元和間作也。今按:此文有激而托意之詞,非必為元和獲麟而作也。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書或作載。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馬牛或作牛馬。鹿然或作鹿之狀,或無之字。皆非是。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下或有也字。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
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下或有也字。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下或有也字,或有哉字。宋遠孫曰:「《關雎》之應,實無麟而若麟之瑞;《春秋》之作,實有麟而非麟之時。」
- - -
師說柳子厚《答韋中立書》云:「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又《報嚴厚輿書》云:「僕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人之所見有同異,無以韓責我。余觀退之《師說》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其言非好為人師者也。」學者不歸子厚,歸退之,故子厚有此說耳。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閣本無此五字,非是。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庸,或從閣、杭作豈,或並有二字,而無夫字,皆非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存一作資。或無也字。
嗟乎!嗟上或有咨字,非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且或作已,下或作去,皆非是。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一作矣。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上或有也字。方云:讀音豆,《周禮·天官》注,徐邈讀。馬融《笛賦》作句投,徒斗切。何休《公羊》序:失其句讀,不音。山谷《和黃冕仲詩》,只從如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似一作類。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盛或作大。按官盛語見《中庸》。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或作鄙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其可或無其字。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句絕。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史記》曰:「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左氏傳》曰:「郯子來朝,孔子問少昊氏以鳥名官之故。」萇音長。郯音談,國名也。方無「孔子師郯子」五字,而以「萇弘、師襄、老聃」六字連下句「郯子之徒」為句,曰校本一云郯子下當有「數子」二字,其上當存「孔子師」三字為是。
今按:孔子見郯子,在適周見萇弘、老聃之前。而聖人無常師,本杜氏注問官各語,故此上句既敘孔子所師四人,而再舉郯子之徒,則三子在其中矣。方氏知當存孔子師字,而不知當並存上郯子二字,乃以下郯子二字,屬上句讀之,而疑郯子之下更有數子二字,誤矣。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子下有曰字。方從杭本云:「《論語》本無則字,曰字似不當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故上或無是字。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蟠,貞元十九年進士。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學上或有請字,無下餘字。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 卷十二·雜著二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520
Abonnieren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