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nstag, 25. Juli 2017

陳雲:中環郵政總局要拆除了,除非大家努力,否則難逃一劫

陳雲:中環郵政總局要拆除了,除非大家努力,否則難逃一劫




陳雲:中環郵政總局要拆除了,除非大家努力,否則難逃一劫,


香港會毀在特區政府那群庸官手上,將甲級官地送予地產商。


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拆除之後,中環的公共文化區的現代主義建築群,就剩下香港大會堂及政府總部西座和中環郵政總局。


我早起參與過保育行動,連同其他保育團體,成功保育了政府總部西座。


特區政府原本準備不維修大會堂演奏廳的漏水情況,後來也被逼維修,香港大會堂看來可以保存多一段時間。西九文化區落成啟用之後,大會堂恐怕就會拆除。







中環郵政總局的現代建築意義何在?為什麼戰後的香港政府興建的是現代主義建築?


郵政總局的現代簡潔之美,要放在舊中環天星碼頭的對照才看到清楚(第二圖)。


至於舊天星碼頭,它的方正外貌和環迴觀景台,方與圓的對比,與及它的墨綠色與小輪顏色及海水的綠色的陪襯,要在船上才看得清楚(圖一至圖三採自網絡圖片)。


中環郵政總局也有方正建築與圓形迴廊的配對,可惜天星碼頭拆卸之後,中環郵政總局成為孤立體,失去了鄰近的對照物。現在的對照物就是對面的舊康樂大廈,一樣是白色建築加圓點的窗口,中間有噴水池與郵局連接。


郵寄是最早的平民通訊,郵政總局負載了無數中小企、老居民及遊客的記憶,郵政署自己就要努力爭取郵政總局要在商業中心區(CBD)的 prime site之內,否則郵局會更容易變成夕陽行業。


郵政局的白色和方正風格,與它的通訊自由及開放政策是一致的,以前大公司、小企業和反殖民的左翼雜誌都可以租用GPO的郵政信箱的。


這些都是香港消失了的殖民地美學。這是深邃的品味,至於細緻的人可以欣賞到(Very subtle taste, only for the refined mind. )


陳雲的 《殖民地美學》 有詳細解釋,而且圖文並茂。


書展期間,次文化堂攤位有售,位置Hall 1B-D10。今日7:30-9:30 pm,陳雲在此攤位候教。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5446202792225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5446284257225


--

陳雲:香港現代主義建築的方格子美學。





圖一的公園水泥石櫈,在香港動植物公園(兵頭花園),裏面的綠格子,令石櫈有階磚雕飾而使它與監獄的石櫈區別(監獄的單色水泥家具有停屍間的感覺也方便水喉清洗),綠色也親近公園花草的綠。




 
圖二是政府總部西座的綠色方格,窩陷的窗框令陽光受到局部遮蔽,正方形窗框與長方形綠牆形成光暗對照(暗的地方用淺綠色來反襯)。




 
圖三是大會堂高座的方格,外圍的倒L形的走廊格子與內櫳的室內空間格子對照,L形的格子少一些,故此要用黑色來增加視覺的重量。上面的黑格子是一層的屋頂,下面的黑格子是兩層的支撐物,形成樑與柱的視覺效果。


這些戰後香港殖民地政府的美學,大家懂得欣賞和感恩嗎?


陳雲的 《殖民地美學》 有詳細的鑑賞。


美學是政治的極致。這本書是我最不政治化的書,也是最政治化的書。我平日好少推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是悲劇性的。


我寫一處,那處就好可能被特區政府清拆。


書展期間,次文化堂攤位有售,位置Hall 1B-D10。今日7:30-9:30 pm,陳雲在此攤位候教。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5446202792225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5446284257225


--

節錄一段:

現存的郵政總局是第四代,由建築師K. M. Tseng 設計,採用現代主義風格,樓高五層,風格簡潔而略有古典味道。


牆身有窄長形的板條令建築看來高挺,地下長廊有圓拱圍飾,適度顯示古典權威。郵政總局的風格與大會堂及天星碼頭的現代主義風格呼應。


二次大戰之後興建的 舊政府總部(尤其是西座大樓)、大會堂、舊天星碼頭的現代公共建築都不見拱門、拱頂或拱廊的羅馬帝國遺留,惟獨郵政總局大樓 有低度的拱廊建築,可見郵政肩負的權威感,不容抹去。


殖民地美學,陳雲、甄小慧,頁145-146。


--













陳雲:中環郵政總局的美學問答。我在明年的 《香港的文化政策》的下卷,會解釋這些文化保育的原則。



問:如果是舊郵政總局,就可以保留,現在那個都不古典的,保留來做什麼?


陳雲擬答:圖一是第三代郵政總局(1911年—1976年),位於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屬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建築。


於1970年代末期因為興建地鐵而被拆卸,現址為環球大廈。現存的郵政總局建築物為第四代,於1976年8月11日啟用。


舊郵政總局的古典建築,在西方好多,香港那個只是簡化的模仿品,在香港拆卸了,在歐洲可以隨時看到。


現代主義建築做官署總部的,是香港特有現象,象徵香港戰後的開放統治精神。


這與鄰近的中環街市(Central Market)、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大會堂和山坡的政府總部的現代風格是一致的,是戰後殖民政府刻意的風格規劃。


新郵政總局與對面的康樂大廈的風格,也是一致的現代主義。


正如華夏最精緻的園林是蘇州園林。將蘇州園林搬來香港,並非珍貴,而是戇居,


例如九龍寨城公園那種風格就不珍貴,香港怎樣學也好不過蘇州的,香港是颱風地帶,怎麼可以造蘇州那張園林呢?


白費金錢而且惹人嘲笑。香港的中西合璧的民初園林才是珍貴的本土華夏風格。


《殖民地美學》這本小書,講的就是要珍惜香港的現代主義建築,那才是香港的精神。


不過,舊灣仔街市的包豪斯建築—— 用最美的現代建築來做平民街市的香港冒險風格,已經被毀壞了。


Wan Chin 例如特區政府拆除了現代主義的舊中環天星碼頭,重建一個古典風格的天星碼頭,就是敗筆。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5449667377225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