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erstag, 7. November 2013

膠登時報 Polymer Issue 2 ( #2 )


膠登時報 Polymer Issue 2 ( #2 )




今期內容大綱:

免費電視牌照風波
中環解放軍碼頭_ 挑戰港人底線
膠談闊論:為左翼把一下脈
立法會每月焦點


膠朋滿座
 王維基為什麼會輸? 我們又能怎樣?
 淺談梅小青、劉家豪 監製的作品的 成功之因
 梁振英的七傷拳
 柒哥漫畫
 雨林漫畫
 香港宣揚民主的盲點
 家長的煩惱
 移民融入社會之應有態度
 政治冷感 與官商勾結相輔相成


正字正確之國家篇
香港歷史系列:點解香港叫 香港?


膠瞻遠矚
 淺談美國政府停擺
 古埃及歷史系列:古埃及的衛生情況


閱讀 膠登時報 Polymer Issue 2:

網頁版: http://goo.gl/6Te85n

pdf 單頁版: https://db.tt/UxCRX8ue

pdf 跨頁版: https://db.tt/s6eNpUOy

issue平台版: http://issuu.com/galdenpolymer/docs/polymer_2

- - -

長期招募投稿

招收文章長短題材不限,自由發揮
為自己發聲,請連同署名電郵至  polymer@hkgalden.com


招募 POLYMER 編輯部成員


編採撰文組
• 擅長寫作、資料搜集


製圖/排版組
• 懂使用 Adobe Photoshop / InDesign 或 其他製圖程式


FB 專頁組、宣傳組

有意加入請電郵至 galdennewsedit@gmail.com


source :

https://hkgalden.com/view/57014


5 Kommentare:

Anonym hat gesagt…

練乙錚 - 街道上的舊建築 課堂裏的「新清史」

信報 2013年7月25日

. . .


柯文的學生、門人,把「中國中心論」背後的範式邏輯( 其實即是「歐洲中心論」的批判邏輯)繼續推演,應用在清史上,得出的結論是:研究清史,必須以滿民族歷史、大清帝國觀點、滿文史料為中心,而不能用漢民族歷史、「中國觀點」、漢文史料代替;否則,犯的偏見,性質就如同以西方的觀點和史料研究中國史一樣。三十年來,持此學理的史家,利用八十年代至今逐步解封的清政府官員以滿文書寫的一手資料(總數一千多萬件,其中二百多萬件沒有當時的清政府官方漢文翻譯),得出一組顛覆性的歷史論斷,提出多個十分尖銳刁鑽的問題,令傳統史家特別是那些不諳滿文的清史家應接不暇。

這批學者異軍突起,很快形成了所謂的「新清史」學派,在美、中、日、韓、台等地都有愈來愈大的影響。在美國,此學派的大本營是巴克萊加州大學歷史系,不過,其實力已經伸展到東岸,連哈佛大學的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東亞研究中心)的主任歐立德 (Mark Elliot)也是此派的核心人物(老費泉下有知,好氣還是好笑,就要看他的量度!)。


一門學派新登場


1996年,「新清史」學派猛將、匹玆堡大學的Evelyn Rawski首先發難,在全美亞洲研究學會年會作題為《再觀清代》的會長演講,以滿文史料為據,批判史家何炳棣1967年的〈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一文關於滿人入關後全面漢化的結論,認為滿人始終非常刻意保護自身的滿族傳統和文化認同,而所謂的「漢化」,不過是一種統治手段。兩年後,何炳棣以〈捍衞漢化〉一文反駁,一場大辯論由是展開,「新清史」學派於是登場。【註1】


接着,該學派提出一系列看法和問題:



一、傳統看法認為,「清」是一個朝代,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滿人自發源地長白山為起點,入關之前的數百年裏,已經侵佔了北至外興安嶺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回頭南下攻佔中原,建立大清帝國,因此,「中國」這塊戰利品,只能是大清帝國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


二、大清以武力擴張版圖,不是空前絕後,也是世史上少有,是典型的(舊式)帝國主義;其對征服的領土大規模殖民,亦與西方數百年來的殖民手段吻合。列強侵華,大清無力招架,淪為受害者,是她內部衰敗之後的結果(言下之意:這個受害者並不十分值得同情)。


三、大清亡於以漢族為主的革命政權;新成立的中華民國繼承了大清的領土,並以「五族共和」為理論基礎,着手建構「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但觀當時對滿族的壓迫、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漢人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的那種緊張,在在顯示「中華民族」並未打造完成;按此,以「中華民族」為根基的「中國」,意義也並不完全清晰。

等等。


我的俄羅斯學生聽這堂課也聽得非常緊張,那麽「新清史」學派在中國史學界引起強大震盪,就不足為奇。【註2】

〈俄羅斯講學記〉.之三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兩篇文章都刊在Journal of Asian Studies。Rawski文章見該刊1996年11月號;何炳棣文章見該刊1998年2月號。


【註2】大陸史學界的一些反應,見諸一些學者的文章,如《史學月刊》2012年4月號華東師範大學李愛勇的〈新清史與「中華帝國」問題——又一次衝擊與反應?〉 ,《近代史研究》2007年1月號人民大學夏明方的〈一部沒有「近代」的中國近代史——從「柯文三論」看「中國中心觀」的內在邏輯及其困境〉。



http://vicsforum.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5.html

Anonym hat gesagt…

何炳棣 與美國學界的新清史
http://histopolitan.blogspot.hk/2010/03/blog-post.html

Anonym hat gesagt…


陳雲:我繼承了明朝遺民的學說,也繼承了 唐君毅、錢穆的理想。


理論 與行動,有一個時間差(time lag),等閒一兩百年。滿清滅了明朝,明朝遺民 王夫之、顧炎武 的理論,要到晚清,才有孫中山來實行。在康熙、乾隆時期,明朝遺民的理論即使再好,也無法實行,到了光緒年間,滿洲成為強弩之末,就可以實行。


我的城邦自治論、華夏復興論、邦聯天下論,部分來自唐君毅、錢穆等人,他們在英國的開明統治時期,理論無法實行。但殖民政府走了,中共的鄧小平、趙紫陽也去世了,中共成為強弩之末,理論就有可能實行。明白歷史,就有這個透徹的理解和堅強的自信。


不要以為我的理論上是自創的,我繼承了明朝遺民的學說,也繼承了 唐君毅、錢穆的理想。


一套政治理論能不能成功,要看他的阻力,和有否競爭理論出現。目前,城邦論的阻力是有的,但沒有競爭理論出現。故此,城邦論可以戰無不勝。


比起孫中山,我幸運得多了。孫先生的時候,有君主立憲派、帝制復辟派的 理論競爭,我卻沒有競爭者。




Wan Chin 革命理論準備好了,大家認同了,其餘就是歷史,The rest is history,行動。


Karl Chan 錢先生的《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是中學時期最愛讀物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948052567225

Anonym hat gesagt…

浮世絵検索
http://ja.ukiyo-e.org/


Kyumonryu Shishin 九紋龍史進 (Shi Jin) / Tsuzoku Suikoden goketsu hyakuhachinin no hitori 通俗水滸傳濠傑百八人一個

(One of the 108 Heroes of the Popular Water Margin) by Utagawa Kuniyoshi

Anonym hat gesagt…

陶傑 - 教育產業


英國朋友問:「 中國的家長都那麼崇英,將子女送來英國寄宿學校,他們那麼有錢,又有權勢,為什麼不改良中國人自己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抄足我們的一套?」


我說:「 他們無法改良,因為其發跡和得權,完全靠這個不良的制度。如果改革了這個制度,譬如,像英國一樣,行議會民主,自己首先會失去財富和權勢,那時就會輪到別人上台,別人以更公正的途徑上台,就輪到別人的孩子來英國讀寄宿學校了,他們為什麼要改革?」

英國朋友說:「 你的意思是:一旦有權勢,都為了自己和子女的利益,就是這樣自私嗎?」


「 這是你的結論,我不會選擇如此坦率的詞彙,」我答:「但是,三十年代英國哲學家羅素訪問中國幾個月,他的觀察是:中國不是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家( Modern State),中國是無數宗族聚居的一大片土地。維繫這個國家的,不是英國的公民契約,而是倫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家族利益。

中國的儒家雖然強調『 天下為公 』,只是寫在書本上,實際上由皇帝向下數,每一個得權的中國人都為了自己,然後是自己的家族,這就是他們將子女爭相送去他們崇拜的英國寄宿學校、自己決不會將英國寄宿學校的優點在中國人社會推廣的理由。」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國家。」

「 從西方的眼光,十分奇怪,」我答:「 英國首相、美國教育部長,都不會將子女送去莫斯科或古巴讀中學,以升讀蘇聯或北韓的大學為榮。

香港的政府官員,子女去了英國,放假來英國探親,都只順道去牛津街購物,而絕不會要求進寄宿學校的課室觀一堂課,記點筆記,借鑑心得,回到香港,改良香港的教育,好令人將來不必都往英國擠。

香港特首記筆記的對象,是他們的主人,所以請英國的寄宿學校都放心,這個世界,有這個國家在,寄宿學校的生意永遠都好,如果你們將教育當做一盤中國生意的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陶傑/art/20131113/18504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