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nstag, 1. März 2011

林天蔚 : 羅香林

林天蔚 : 羅香林
羅香林(西元一九○六年十月十九日~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日),字元一,其先世原居江西寧都,嗣落籍廣東興寧,世居東門外俠坡鄉。為希山之幼子,有兄四、姐二。希山於民國肇造之初,佐鄧仲元於幕,歷充百里侯,及廣東方言學堂教習、中學校長等職。

羅氏初負笈上海,習數理、化學,後以性喜史學,乃於民國十五年改就清華大學攻讀歷史,受教於梁啟超、朱希祖、陳寅恪。畢業後,升讀清華研究院,並兼往燕京大學研究所深造。

  羅氏先後在中山大學、中央大學任專任教授,暨南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兼任教授,致力於學術教育凡四十七年。

其學術思想受其父希山與浙東事功學派影響最大,主張學問與學業並重,提出道器並溶理論,故其學術研究範圍與時代息息相關。

如民國二十九年以前,國家多難,於是研究民族史,因民族問題而涉及方志之研究,及在上庠講學,兼授唐史,蓋唐之豐功偉績,足以提高國人之民族自信心。抗戰軍興,認為團結圖強,非有精神領袖,以作國人思想與行為之榜樣不可,於是研究 國父。 

國父之研究,始於發現孫氏族譜,逐擴而研究譜牒之學。晚年避難海隅,意有所鬱結,又鑑於大陸「破舊立新」,摧毀我國文化,於是發憤著述,宣揚我國傳統文化不遺餘力,惜天不假年,於六十七年以肝疾病逝於香港。

  羅民服膺學以致用之原則,故亦曾於抗戰時任職於中央黨部。民國三十四年勝利後,出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省立文理學院院長,仍兼各大學教席。

羅氏任教於香港大學達十七年,著述亦以此時期最多,然若謂致力於自己之理想,則以晚年主持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史研究所凡十年,最為稱心。

  羅氏德配朱倓,為史學大師朱希祖長女,育有四男一女,除一子夭折外,男文、武、康,女榆,均能克承箕裘,各有專長。(林天蔚)

見圖1(羅香林像)

source :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78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