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文30種對句法@ 駢文學
駢文30種對句法@ 駢文學
一、單句對―又名「單對」,即單句相對,此為對仗,此為對仗之基礎,初學作對聯須作此對。
例:坐視帶長,轉看腰細。(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二、偶句對:又名雙句對、隔句對、偶對,即第一句與第三句,第二句與第四句對。[1]
例: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王勃〈滕王閣序〉)
例:七年遠謫,不知骨肉之存亡;萬里生還,自笑音容之改易。(蘇軾〈謝丁連周朝奉啟〉)
三、長偶對:二句以上相對者。
例:聖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雖聖,而歸於欲其生。
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譴子孫,鞭撻雖嚴,而不忍致之死。(蘇軾〈乞常州居住表〉)
四、異類對―又名「異名對」、「平頭對」、「普通平對」。即不同類之物相對。
例:鳳不去而恆飛,花雖寒而不落。(庾信〈謝趙王賚白羅袍袴啟〉)
案:「鳳」為動物,「花」為植物,不同類屬,故名異類對。
例:江山半壁,非仙人劫外之棋。
金粉六朝,盡才子傷心之賦。(洪亮吉〈冬青樹樂府序〉)
案:江山屬地理門,金粉屬妝飾門,亦非同一類屬。一聯之中,兩邊文句之意義、詞性、平仄,必須力求工整,始合規格,如「青山」對「綠水」,「紅顏」對「白髮」,「胭脂」對「粉黛」,「名士」對「佳人」,「蝴蝶」對「杜鵑」,「佛國」對「仙都」。在一篇文章中,若字字均使之達於正切之標準,錙銖不爽,毫釐不差,非惟時力所不能許,亦且無此必要。故一班文家只求對仗之穩當,而不斤斤於對仗之正切,以免束縛既多,反傷文章之真美,如此之類謂之「平頭對」或曰「異類對」,以其為最平常之對法,故又稱為「普通平對」。此類對法在律詩及詞曲中最多且廣。
例:百縣聞風其解甲,三軍掬指笑爭舟。(陳含光〈感金陵近事詩〉腹聯)
其中「百縣」對「三軍」,「聞風」對「掬指」,「齊解甲」對「笑爭舟」,無論文意、詞性、平仄均極穩妥,然而縣對軍,風與指,甲與舟,雖同為名辭,但不同類屬,尚不能稱為正切,只能稱為穩妥,此乃平常之對法,故名為「平頭對」。
五、同類對―又名「正名對」、「的名對」、「正對」、「切對」、「合璧對」,即同類之物相對。如:
例:漢水之平途七百,江陵之遠道三千。(孔廣森〈長離閣詩集序〉)
例:蓮心自苦,梅子常酸。(吳錫麒〈熊母章太宜人七十壽序〉)
案:前聯句子中,「漢水」對「江陵」,「平」對「遠」,「途」對「道」,「七百」對「三千」。後聯上下句中,「蓮」對「梅」,「心」對「子」,「自」對「常」,「苦」對「酸」,其字義與詞性均相對工切,銖兩悉稱,故謂之「同類對」,較「異類對」嚴按詩文中之對仗,其上句用「天」,下句對「地」,上句用「春華」,下句用「秋實」,上句用「驕矜」下句對「謙遜」,上句用「明槍」下句對「暗箭」,此類對仗,無論字義,詞性、平仄,均甚穩妥,且極正切,故稱「正對」、「切對」,又恰如兩璧合一,故稱合璧對,在律詩中應用亦多,僅次於「異類對」,今舉二例如次:
例: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孟浩然〈題義公禪房詩〉)
例: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岑參〈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
六、方位對
例:鄭家淑媛,說詩義於泥中;王氏名姬,度歌聲於扇底。(陸繁弨〈小青焚餘序〉)
例:晨鐘一響,聲動南天;學子三千,歡騰北地。〈婁良樂〈師大校慶頌詞〉〉
七、當句對
例: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旋圃而無階。(武則天〈夏日遊石淙詩序〉)
案:「圓嶠」對「方壺」,「金臺」對「玉闕」,皆各自為對。
例: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王勃〈滕王閣序〉)
案:騰蛟對起鳳,紫電對青霜,皆各自為對,宋人洪邁《容齋隨筆》云:「唐人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蓋起於《楚辭》蕙蒸蘭藉、桂酒瓊漿、桂櫂蘭枻,斲冰積雪。自齊梁以來,江文通庾子山諸人亦如此,王勃〈宴滕王閣序〉一篇皆然,若: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舳;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邱墟已矣之類是也。」
八、虛字對―又名虛詞對
例: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 袁 君山之流涕,豈突然哉。(駱賓王〈為武后臨朝移諸郡縣檄〉)
例:惟不聽良友之言,以致此耳;抑豈料征人之苦,有如是耶。(陳球〈燕山外史〉)
九、實字對―完全由實字所組成之對仗
例:鄭婉秦妍,燕姬趙女。(黃之雋〈香屑集自序〉)
例:儒林學士, 文籍 先生。(吳錫麒〈徵 黃太 君貞節詩啟〉)
例: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見綸見宿詩〉)
十、有無對
例:叢台有霜,殘月無影(洪亮吉〈傷知己賦序〉)
例:無向日之萱花,有病風之樁樹。(曾燠儀〈徵張孝女廟碑〉)
十一、疊字對―又名連珠對
例: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例: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柏按香檀。(歐陽炯〈花間集 序〉)
十二、數字對
例:自蜀徂京,幾四千里;攜孥去國,蓋二十年。(蘇軾〈謝賈朝奉啟〉)
例:蟾圓天上,纔得三百六十回;蟲劫人間,何啻百千萬億數。(成惕軒〈山房對月記〉)
十三、渾括對―凡上下聯文意相對,而字面或音調對仗不工整者屬之。
例:乞 食 餓 鴟 之 餘,寄 命 東 陵 之 上。(汪中〈自序〉)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案:上句用莊子〈秋水篇〉鷂鷹嚇雛事,言己賤如餓鴟,以腐鼠為美味,不能如鵷雛之高潔也。下句用盜跖死於東陵事,言己行險求生,直若道跖,取敗無時也。「乞食」與「寄命」,「餓鴟」與「東陵」,無論文意、平仄,均不能成對,但若以整句文意觀之,則勉強可對,此種字面對仗不工,平仄亦不甚調和,而須以整句意義為著眼點,勉強成對者,謂之渾括對,六朝末期以前與六朝末期以後宗法六朝者之作品,對仗多不工整,均屬此種。詩人以此法做對者亦多有之。
例: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跡詩〉)
例:聽 漁 父 之 鼓 枻,思 游 女 之 解 佩。(汪中〈漢上琴臺之銘序〉)
仄 仄 仄 仄
案:汪中〈漢上琴台之銘序〉上,句用《楚辭‧漁父》屈原見漁父事,下句用葛洪《神仙傳》鄭交甫江湄遇二仙女事。「漁父」與「游女」,「鼓枻」與「解佩」文意雖可相對,而平仄不調,此種重視內容,犧牲音調之對仗,亦謂之「渾括對」。
十四、彩色對
例:秋縈翠眉斂,啼多紅粉漫。(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例:詞傳黃絹,譜寫烏絲。(陳球《燕山外史》)
十五、成語對
例:義重於生,雖匹夫不可奪志,士失其守,或一言幾於喪邦。(齊愈〈書張邦昌字送御史台責詞〉)
案:「匹夫不可奪志」,見《論語‧子罕篇》,「一言幾於喪邦」見《論語‧子路篇》,惟文字略有變易耳。
例:蕩蕩乎無能名,雖莫見宮牆之美;欣欣然有喜色,咸豫聞管籥之音。(孫覿〈代高麗國王謝賜燕樂表〉)
案:首句見《論語‧泰伯篇》,三四兩句均見《孟子‧梁惠王篇》。成語之大量移以入聞,蓋始於宋人,相沿成習,遂為宋四六文之一大特色,其手法高妙者,輒能食骨而化,推陳出新,絕不露一絲痕跡,為駢體文別開另一新境界。
--------------------------------------------------------------------------------
[1] 按一聯之中,第一句與第三句成對,第二句與第四句成對者,謂之「偶句對」,以為「單句對」之雙倍也。此法與「單句對」在駢文中應用最多、最廣,觸目皆是。在詩中,律詩因受律詩之限制,極為少見,惟古詩及絕句稍多。例如李白〈長干行〉:「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五月西風啟,想對發揚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
十六、 聯綿對―亦作「聯緜對」、「連綿對」。
例:長煙苒惹,尚悄悄以在眸,餘馥葳蕤,亦倀倀而度日。(黃之雋〈香屑集自序〉)
案:「苒惹」,綿長貌。「葳蕤」,盛貌,均為兩字連綴而成一詞,下例亦同。
例:嚮時臨笛,都成慷慨之聲;落月屋梁,但見淒涼之色,(成惕軒〈哭 李漁叔 教授文〉)
案:字之聯綴成義者曰聯綿字,約可分為三種
(1)雙聲之字,如「寥落」、「流連」、「踴躍」、「鴛鴦」等是。
(2)疊韻之字,如「童蒙」、「徘徊」、「優游」、「淒迷」等是。
(3)非雙聲疊韻之字,如「寂寞」、「蟋蟀」、「依稀」等是。
十七、 雙聲對―凡字之聲母相同者謂之雙聲。
例:慣例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兒垂淚兮,涕流離而縱橫。(司馬相如〈長門賦〉)
案:「慷慨」雙聲;「流離」雙聲。
例:盧龍之徑,於彼新開,銅駝之街,於我長閉。(徐陵〈與北齊尚書令求還書〉)
案:「盧龍」雙聲;「銅駝」雙聲。
十八、 疊韻對―凡字之韻母相同者謂之疊韻。
例:聲易淒迷,寡母千絲之淚,光何慘淡,貧家一盌之燈。(吳錫麒〈洪稚存同年機聲燈影圖序〉)
案:「淒迷」疊韻,「慘淡」疊韻。
例:鳥間關而共嬌,鵲聯翩而不定。
案:「間關」疊韻,「翡翠」疊韻。
十九、 雙聲疊韻對
例:效包胥之慟哭,慷慨登臺;賦宋玉之〈大招〉,旁皇生祭。(洪亮吉〈冬青樹樂府序〉)
案:「慷慨」雙聲,「旁皇」疊韻。
二十、 疊韻雙聲對
例:飄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潔清冰,對蟾光而寫鏡。(蕭統〈大簇正月啟〉)
案:「飄颻」疊韻,「皎潔」雙聲。
例: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氏之兩卷,恍惚懷中。(蕭統〈林鍾六月啟〉)
案:「逍遙」疊韻,「恍惚」雙聲。
二十一、流水對―凡上下聯意義相貫串不可分割者屬之。
例: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左傳‧隱公十一年》)
例:惟漢室上繼三代之盛,而班史自成一家之書。(歐陽修〈謝賜漢書表〉)
案:流水對在近體詩中時時可見,此乃我國古典文學登峰造極,出神入化之作,茲舉例如下:
例: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李白〈送友人詩〉)
例: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杜甫〈野望詩〉)
例: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李商隱〈南朝詩〉)
案:反覆雒誦,良多趣味。以杜詩而言,上句言晚年病魔纏身,是因。下句言無功報答朝廷,是果。兩句詩意自然貫串,有如流水,不可分割。而其關鍵所在,則全在「惟將」與「未有」兩組虛詞之運用。此為詩文中最標準之流水對。
胡震亨《唐音癸籤》:「嚴羽卿以劉慎虛『滄浪千萬里,日夜一孤舟』為十字格。劉長卿『江客不堪頻北望,塞鴻何事又南飛』為十四字格。謂兩句只意也,蓋流水對耳。」所言甚是。惟駢文受格式之限制,鑄句不易,故作者較少耳。
二十二、回文對
例: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江淹〈恨賦〉)
例: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梁元帝〈蕩婦狄思賦〉)
案:回文有廣狹二義,廣義之回文,只須詞意回環,而無須往復成句,如前舉二例是也。狹義之叫文,則須往復成句,讀之無不可通者。如王融〈春遊詩〉:「池蓮昭曉月,幔錦拂朝風。」無名氏聯語:「落月寒窗梅映雪,清波遠岸柳生煙。」「晴波碧柳春歸燕,細雨紅窗晚落花。」是也。狹義之回文對,駢文絕難產生。
二十三、巧對
例:搏羊角而高翥,浩若無津;附驥尾以上馳,邈焉難託。(駱賓王〈上司列太常啟〉)
例:三光日光星。四詩風雅頌。(岳珂〈桯史〉)
案:此類對句,極不易得,故曰「巧對」,元兢《髓腦》謂之「奇對」。今人有以「王壬秋」對「卜子夏」,「中南海」對「右北平」者,亦極工巧。
二十四、雙擬對
例:林慚無盡,澗愧不歇。(孔稚珪〈北山移文〉)
例:明月有心,照來清夢;落花無語,捫遍空枝。(徐枕亞《玉梨魂》第四章)
案:修辭學有擬人法(Personification),亦稱人格化。部將人類以外之物賦予人性,亦有喜怒哀樂之感情,此法頗為一般作家所喜用。例如:
例: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詩〉)
例: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閒花照獨眠。(黃景仁〈綺懷詩〉)
例: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吳文英《浣溪沙詞》)
以及詞章家所常用之「花笑」、「雲愁」、「蜂悲」、「蝶怨」等均是。其著眼點無非在變死句為活句,化無情為有情,使人間處處充滿感情,而形成個有情世界。
二十五、懸橋對
例:伯牙絕絃於鍾期。痛知音之難遇。
仲尼覆醞於予路。傷門人之莫逮。(曹丕〈與吳質書〉)
例:窮途異縣。非無阮籍之悲。
歧路他鄉。誠有楊朱之泣。(蕭統〈中呂四月啟〉)
案:上舉二例,依其形式,應屬「偶句對」,其正常句型應分別作:
例:伯牙絕絃於鍾期。痛知音之難遇。
仲尼覆醞於子路。傷門人之莫逮。
例:窮途異縣,非無阮籍之悲。
歧路他鄉,誠有暢株之泣。
而作者卻將事分為兩截,各以性質相同者歸為聯。無以名之,姑稱之為「懸橋對」。茲再舉一例,以備參酌,並供觀賞:
例:若豐藻克瞻,風骨不飛。
則振采失鮮,負聲無力。(《文心雕龍‧風骨篇》)
其正常句型應分別作:
例:若 豐藻克瞻, 則 振采失鮮;
(若)風骨不飛,(則)負聲無力。(《文心雕龍‧風骨篇》)
二十六、借對
例:以彼天爵,鬱為人龍。(沈約〈司徒謝朏墓誌銘〉)
案:天爵謂天然之尊貴,指品德。詳《孟子‧告子篇》。人龍,即人中龍;喻人傑,見《晉書‧宋纖傳》
例:雁行攸序,龍作簡才。(江總〈陸尚書誄〉)
案:上句喻百官朝列班次有序也,下句喻才華之傑出者。又案:「借對」係不得已而為之,以常例而言,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為正常之對法。惟對仗既然須斑工整,則其條件當極為嚴苛,例如名詞(Nonu)中有專有名詞(proper noun)與普通名詞(Common nonu)之分,以性質相同者為對,始稱工巧。若上聯為專有名詞,而下聯適無專有名詞與之匹對時,則以普通名詞替代之,以解救其造對之困難,此則借對之所由生也。
二十七、假對
例:自朱耶之狼狽,致赤子之流離。(沈括《夢溪筆談》引)
案:朱耶亦作朱邪,唐時西突厥部族之號,世居沙陀,以朱邪為姓.歸唐後賜姓李,即五代後唐李氏之先,赤子喻人民,見《漢書‧龔遂》傳。「朱」對「赤」「耶」對「子」是為假對。假對產生之原因與「借對」略似。
又案:「狼狽」,俱獸名,此作肆惡解。「流離」,梟別名,此作轉徙離散解。「狼狽」與「流離」用作動詞固可相對,用作名詞,亦可相對,吾國文字運用之妙,於此可見一斑。
例:白帝徂秋,黃金勝友(駱賓王〈冒雨尋菊序〉)
案:白帝,五天帝之一,在西方,為司秋之神。黃金勝友,即良友。《周易‧繫辭》:「三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二十八、虛實對
例:愧無橫草之工,坐見覆盂之泰。(柳宗元〈為裴中丞賀東平表〉)
案:橫草之功,謂戰功也。見《漢書‧終軍傳》,乃人所共見者,是為「實」。覆盂,喻安定見《漢書‧東方朔傳》,乃抽象之詞,是為「虛」,以虛事對實事,或以實事對虛事,俱屬「虛實對」其原理亦與「借對」略同。
例: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鑑(蘇軾〈乞校正陸宣公奏議劄子〉)
案:物之純美者曰精英,是為「實」,龜即龜甲,以卜吉凶,鑑為銅鏡,能辨美醜,故用作鑑察參考之意,是為「虛」。
二十九、蹉對
例: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案:「蕙肴蒸」當作「蒸蕙肴」以與「奠桂酒」相對,今倒用之,則語勢矯健,是為顛倒對。
例:春與猿吟,秋鶴與飛(韓愈〈柳州羅池廟碑〉)
案:「秋鶴與飛」當作「秋與鶴飛」以與「春與猿吟」相對,而韓氏亦倒用之,其模擬楚辭,至為明顯。
又案:「蹉對」原非對偶之正法,就對句組織之原理而言,苟非逐字相對,即不能成為對偶。但自被《楚辭》偶然拈出之後,酷嗜詭異者遂競相襲用,卒成風尚。
魏慶之《詩人玉屑》引《藝苑雌黃》云:「僧惠洪《冷齋夜話》載介甫詩云:「春殘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以「密」字對「疏」,以「多」字對「少」,交股用之,所謂蹉對法也。」
又案:沈括《夢溪筆談》:「韓退之集中〈羅池廟碑銘〉有「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石刻乃「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
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辭》:「吉日兮辰良。」又:「蕙殽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蓋欲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耳。杜子美詩:「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悽老鳳凰枝。」此亦語反而意全。」又案:李商隱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鬢掩巫山一段雲。」亦緣於愛奇而故使顛倒為對也。
三十、 互文對
例: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江淹〈恨賦〉)
案:文選李善注:「心當云危,涕當云墜,江氏愛奇,故互文以見義。」
例: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江淹〈別賦〉)
案:心可驚而不可折,骨可折而不可驚,亦是互文。惟此既是互文對,亦是當句對。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