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tag, 25. September 2010

朱光潛譯 : 黑格爾--美學 Knox

Knox譯 Hegel 美學 前言
G.W.F. Hegel (edited by Hotho) “ Aesthetics: Lectures on Fine Art,” Vol. 1
Translated: by T. M. Knox, 1973.

黑格爾的術語 雖然讓人難以接近,不過在其晚年出版的著作中,他的術語是精確而嚴格的,但是在這裏( 這本書——指《美學》)並非如此。那些並不懂得這些術語的 人或許並不難跟上黑格爾的思路,然而,這卻為翻譯者製造了巨大的困難。

或許某一天,那些用英語思維的人會重新思考黑格爾的哲學及 其術語,並將其全部翻譯成 英語——如果需要,黑格爾所謂“ 思辨 ”,即真正的哲學思維也可能被翻譯成由經驗主義所提供框架的語言。但是,直到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只能嘗試著去接受並 解釋黑格爾的術語及在其中所表達的觀點。

所以接下來的部分集中於:(a)黑格爾的基本觀點。

以及(b)對於一些他的術語的翻譯,這或許能給還不怎麼熟悉他 著作的讀者提供一些幫助。不幸的是,黑格爾自己的導論部分也非常晦澀,因為許多在導論中所提到的事只能由隨後所提供的例證和說明來廓清。

(a) 黑格爾的哲學是一種唯心主義(或稱作“ 觀念論 ”)的形式。在他看來,最終現實(real)的東西(或者,用他的術語來說,那真實的東西 [what is actual ])是自我認識的精神自身。

這並不是否認世界的現實(reality),否認我們在世界上的生活,或者否認我們自身作為感性存在,而是說,雖 然這些都是現實(real),但是它們並不是自在及自為的現實的(in and by themselves actual)。

真實的東西並非現實東西,而是理想的東西,黑格爾的觀點可以在他自己悖論性的方式中表達出來,即是說,理想比現實更為真實。理想是概念和 現實的合題,或者說,在藝術中,是意義和形態的綜合。合題就是黑格爾所謂的理念( Idea)。“ 在感性形式中存在的理念就是理想,即是‘美’,它自身是含 蓄的( implicit)真理。”

(G. R. G. Mure: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London, 1965, p. 185)一個殘廢的人是真實的,但是,因為殘廢,就不是充分“ 具體化”(embodiment)或 “ 實現”,或是概念或人本質性的“實在”(existence),從而就不是“ 真實的”(actual)。

黑格爾的理念從根本上來源自柏拉圖的“ 形式”或 “ 理念”,但是二者區別在於,前者是是概念與現實的結合。它( 指理念)不僅是一種“ 理想”,黑格爾或許會說,它沒有能力去存在。[ it is not so impotent as not also to exist.]

概念與 現實的全然相合在自然,甚或在人類之中被發現,因為它們都 是軀體或感性存在。這是由於互相外在的事物無法全然與概念或範疇相合,就像思維那樣形成一種內在地關聯的整體。

只有當人類的意識提升到作為精神的自我意識 時,在普遍與特殊、主體與客體、理想與現實,神與人的對立,最終才會在一種具體的統一體中取得和解。在理智的水準上,知識與事實作為普遍與特殊是互相對立 的,但是,當被認識的事實( fact)是人類精神自身時,認知者和被認知的東西成為了一個整體,在其中,二者的差異並沒有被檫去,而是保留及被仲介了,或 者說和解了。

我們需要特別關注這一點:人關於他自身作為精神的知識一條基本的路線是,通過他關於並非他真實( true)自我的知識,即, 通過那對立於他的人(即,自然的),或對立於他的個體(即,國家的)之知識和經驗,經由外在于他的對手或物件反射到自身。

黑格爾特別喜歡這個隱喻。眼睛只 有通過鏡子中的反射才能看到自己。意識通過意識到物件而意識到自己,並從物件中反射回自身。

所有這一切的背景是神學的( 無論如何可算是黑 格爾的神學):首先,神認為那特殊化的,具現的,具有形態的思想或概念是自然與人。由於認識了這些概念,人開始認識他自身的本質,並意識到自身乃是自我意 識及自我認識的精神。依照黑格爾的闡釋,在一些歐洲宗教中,這同時是一種與上帝同在於一個具體的統一體中的意識,這意識不會作為偶然事件在上帝那裏消失。

邏 輯-神學的進程在宗教的特性中獲得形態,黑格爾特別以基督教為例:神,無限精神,僅僅因為他在人(肉身)特殊化或具體化他自身,才是精神。

作為人,他承受 著現世所有的命運之痛,直到被釘上十字架的“無限悲痛”,但是他在復活中從死亡中升騰起來,並在升天中獲得榮譽。在無限精神與 作為精神的自身融為一體前, 它必須在有限中具體化或特殊化,承受自我分割的痛苦( 有限精神死亡的殘酷),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到自我意識和無限精神。

由此可見,否定, 作為無限之對立與取消的有限,是無限精神自身的一個必然因素或“環節”。肉身化是必然的。為了成為無限精神,在最初它是潛在地( implicitly)無 限的,精神必須否定自身,將自身設置為有限,從而,再否定這一否定(即“ 無限否定”),從復活與飛升以達至具體的無限性。具體是因為通過成為特殊以及變得 豐富而得以完成,從無限中而出,並仍然自在地領會這一無限。

矛盾( 或否定)乃是必然的觀點,以及同樣必然的對這一赤裸裸的對立之超越,以 肯定來和解否定,乃是理性區別於知性的特權。正在這裏,康得的區分赫然在目。

Verstand 及其派生詞由大寫的“ 知性”(Understanding) 來翻譯。在別處,Verstand是“ 理智的”,而verstandig在一些建築學的語境中被翻譯為“數學的”。

對於黑格爾來說,知 性,或者科學理智的要點,乃是對立和矛盾是絕對的。普遍(比如,一個自然的物種)與特殊是無關的(普遍的“ 蘋果”抽象于所有現實的蘋果,並無涉于現實的蘋 果),這是所有科學的基本特點。(這裏的“ 科學”在現代英語的意義上使用,即,“ 科學”區別於“ 藝術”。

在黑格爾 Wissenschaft 的意義上,則並 沒有這一區分,除非特別指出,他所謂“科學”指“哲學”或理性的程式,而非知性的程式 )。理性並不關心林納分類中的屬和種類,而僅僅關心自然生命概念或本 質被特殊化的範疇。對於這些範疇,黑格爾在他的《自然哲學》中進行了說明。

所有自然中的事物都是有限的,被其他事物所束縛。但是精神是無 限的。無限的概念經常在黑格爾的演講中( 即指本書《美學》)出現,它需要一些說明。一種總是不確定地延長的直線就是黑格爾所謂“ 壞”的無限性形象;真正的 無限更應是一個圓圈,即一條並非不確定地向前,而是回到自身的線。

無限對於黑格爾來說,並不是無邊無際,而是自我束縛的。作為自我意識的精神是無限的,因為在自我意識中,主體和客體相符合了。

僅僅是意識的話,它就被同樣是意識,並且有限的物件所限制了。在自我意識之中,這一限制消失了。

石頭構成了一個石 塚,並在石塚中具有一種統一體,但是這僅僅是一種抽象和有限的統一體;石頭與石頭之間還是互不相干,當它們被集合到一起時,成為石塚或仍然是在山腰上碎成 一塊塊,還是互不相干,並沒有得到改變。

愛人的統一體則不同;這是一種具體而無限的統一體,因為他們的每一方對於對方來說都是必然的,他是他只是因為另一 方的存在;他們愛的統一體是他們存在的構成。

http://jus.pku.edu.cn/bbs/read.php?tid=3092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