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tag, 11. Juli 2010

linux kernel high-resolution timers

linux kernel high-resolution timers

quoted frm professional linux kenel arhtecture bny Wolfgang Mauerer

1. high-resolution (high-res) timers are time-ordered on a red-black tree.

2. They are independent of periodic ticks. They do not use time specification based on jiffies, but employ nanosecond time stamps.

警告:極度惡毒請勿模仿 蕭若元技擊示範人身攻擊劉慧卿 2010-07-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3Ut1GijsTI&feature=youtube_gdata

黃毓民: 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8.7.2010 動議辯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nDSuACGvyc&feature=youtube_gdata

2010.07.08 沒有抗爭 哪有改變
「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發言稿

一.

主席。「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這個議題一直是社會民主連線所特別關注的,社民連成立三年多以來,一切的作為都是為了讓青年人在這個社會圖像被主流傳媒扭曲、政治專權、民主倒退、民生凋敝的惡劣環境下,開創生存發展的空間。

近年來,頗有一些青年人主動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保衛天星、皇后、反高鐵)及政治反抗運動(反對政改爛方案、衝擊出賣選民的民主派),表達方式引起爭議,不容於主流社會,甚至被傳媒抹黑。

譚偉豪議員提出的原動議提到,「當中有部分青年人的表達方式及行動,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及關注」,「青年人的表達方式及行動」實質包括甚麼?

在社會學研究特別是質性研究,我們稱之為「深度描述」 (thick description)看到的「青年人的表達方式及行動」是複雜的,這種複雜性,可以從社民連年青成員的抗爭行動經常被抹黑和曲解看到端倪。社民連作為香港政治反抗運動的一個主要組織,服膺馬丁路德.金「沒有抗爭 哪有改變」的公民抗命理念,主張「濟弱扶傾 義無反顧」(捍衛基層及弱勢族群的權益)的社會政策,和這些積極參與社運及政治反抗運動的青年是「有志一同」,聲應氣求。
....全文

二.

當前主流社會抹黑青年人抗爭行動為激進,與廿一年前中共將學生運動抹黑為動亂,異曲同工。其實學生運動,青年參與社會事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胡適之先生民國九年(1920 年)在《晨報》的〈五四紀念號〉裏說:「在變態的社會國家裏面,政府太卑劣了,國民又沒有正式的糾正機關,那時候干預政治的運動一定是從青年的學生界發生的。」

胡適之先生認為學生應該干政,他引用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的〈 學校篇〉,指出:「學校,所以養士也。然古之聖王,其意不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非謂班朝,布令,養老,卹孤,訊馘,大師旅則會將士,大獄訟則期吏民,大祭祀則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蓋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是故養士為學校之一事,而學校不僅為養士而設也...東漢太學三萬人,危言深論,不隱豪強,公卿避其貶議。

「宋諸生伏闕捶鼓,請起李綱。三代遺風,惟此猶為相近。使當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為非是,將見盜賊奸邪懾心于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乃論者目之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黨人,編管陳、歐,正坐破壞學校所致,而反咎學校之人乎!」

黃宗羲認為學生干政是「衰世之事」,而且是「三代遺風」。今天青年人的「造反」抗爭行動,追求民主公義,也就是為了謀政治清明,不得已之舉措!

三.

社民連的抗爭方式,包括:議會抗爭、街頭抗爭、法律抗爭及論述抗爭。社會民主連線這四種抗爭方式,只是「自覺覺他」,在議會內外教育市民,形成對抗專制政權的社會運動,鼓吹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平等、公義這些現代社會的基本核心價值。

以上特別提出社民連的法律抗爭,以及論述抗爭,是要擴充社會一般人對「公民參與」的想像,以為公民參與就是投票。法律抗爭的一個很好的實例,是最近在囚人士可以投票,就是社民連梁國雄議員提出司法覆核勝訴,迫使政府立法,讓在囚人士的投票權可以得到重新確認。我們司法覆核的官司有贏有輸,但是基於對公義的執著,要香港法律及行政制度變得完善、公正,有時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至於論述抗爭,是更加值得深入討論。社民連作為最窮又最基層的政黨,成立三年多,社民連三子除了立法會大會,在事務委員會踴躍發言,更在兩年內出版共六本書。上年年中出版了《毓民議壇搞事錄》,今年書展再有五本新書。

我們推動五區公投運動,除了出版單張、報紙,在去年九月更發表有詳細解釋五區公投運動的萬言政治說帖,今年再有《 我參加了五區公投運動-義工感言集》,及《 五區公投實錄》各一本,再加上我們社民連三子在網台OurTV、 MyRadio 等等兩年來主持超過300小時 的時事評論節目,尚有無數次去中學大學大專院校、教會的講座、地區居民會等等,與數以萬計的青年人、香港市民討論重要的社會政策及社民連抗爭背後的理念。這就是我們的針對主流語言霸權(hegemony)的論述抗爭!

我不厭其煩向大家詳細介紹我們論述抗爭的工作,是想指出一個事實:我們是基層政黨,但是我們同時是知識份子的政黨,而我們亦是一個屬於青年人的政黨。我們以知識進行論述抗爭,在立法會有紀錄成為成文歷史、在書本成為文獻,在互聯網也有成千上萬的影像紀錄。

我們這些知識生產與知識介入,對香港社會是一種進步力量,是幫助青年人進行公民參與的政治資產。所以青年人與我們一起面對的不單止是第一句所謂「知識經濟」的時代,更加是「知識政治」的時代!青年人面對一個不民主的政府,他們會怎樣運用議會抗爭、街頭抗爭、法律抗爭、論述抗爭 這些資產?這是我們討論「青年公民參與」必須要深入理解的問題。

四.

青年人面對的政府、面對的社會處境是怎樣的?梁國雄議員的修訂動議已有明示:「政府政策不利青年人」。在這一個議事堂,在我加入的十多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 不利青年人的政府政策」,真是馨竹難書。

特首在財政達二百四十多億盈餘的2009/10年度提出大學生四千元的實習計劃、政府拒絕減免專上學生每年近平均達五萬元的學費,又拒絕為專上學生貸款計劃減去 1.5%的風險利率、政府拒絕增加由80年代劃定的每年一萬四千五百個資助大學學位,讓大量大學入學試及格的學生進入自負盈虧的學店,成為教育商品化下劣質教育的消費者、末代會考生面對不成熟的教育改革,比其他年度的會考考生面對加倍的升學壓力、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教學成為升學就業的阻礙、校園驗毒叫整個社會與青年人對立來、天價樓市令法律學院及醫學院畢業生伴侶上不了車、教改要求的「 其他學習歷程」不單不是帶來知識的增長,反而是被利用作政治表態工具...

青年人站出來反抗,也是政府迫出來的,如果今天青年人有所謂抗爭文化,是專權政府否定他們的結果。他們原本是「八九點鐘的太陽」,面對的卻不是鼓勵他們的政府政策,如今他們手上有抗爭的政治資產,他們會如何運用?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困局,他們面對的是一面高牆!因為一切的議論的結果不是一個可以討論、可以參與的開放的政府,而是一個專權、囂張拔扈、揶揄
民選議員要「擇木而棲」的專權制度!

五.

主席,基於以上對社會及對青年人的理解,我們可以同意譚議員的原動議:

(一)制訂清晰的公共資訊開放政策,將政府資料和文件公開,讓市民有權查閱或評論;
(二)利用網絡 2.0互動平台,增加政府決策官員與青年人之間的直接溝通,藉此聽取青年人的意見;
(三)政府官員應該在心態和胸襟上作出改變,勇於面對互動溝通和接受批評;及
(四) 從教育和社會文化入手,投放資源,提升網絡公民素質,以及推廣理性、互信、互相尊重的溝通模式,從而有效凝聚社會智慧。

不過我們很清楚知道,原動議的一、二及四點是器物層次,第三點才是核心。然而政府官員的心態,是不會無故改變的,除非有壓力(棒子 )或誘因( 葫蘿白),所以至此大家應該很明白,青年人無權無勢無錢,除了以抗爭的手段,如何可以使政府的政策改變?

如何可以改變官員唯我獨尊的心態?我在前面引述黃宗羲在《 明夷待訪錄》內的〈學校〉篇對學校的構想是一層一層的,每個鄉有自己的學校,這個是地方自治組織,但是注重「 學」,還不是老師教書給學生,而是討論問題,這就是討論時政的地方,就初步具備了某種西方國家議會或人大政協的構想,就是地方小議會,還層層上升,每一層的「學」裏頭 (村、鄉、縣都各自的學)誰當老師是地方選舉。

這樣聽起來很震撼,官府都不得干涉,選到中央的國子監 ( 像皇帝的老師),皇帝每個月要帶著文武百官去那裏聽課,說是聽課實際上是像議會那樣要面對質詢、答覆問題的。黃宗羲所設想的未來學校,相似于近代社會輿論中心和議會的機搆。

他主張擴大學校的社會功能,使之有議政參政的作用,說:認為「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

所以社民連梁國雄議員提出修訂:
(四) 推廣社會對青年議政採開放態度,包括其表達意見的形式,以維護其表達的權利;
(五) 完善選民登記制度,使年滿十八歲的青年人可以盡快參與投票;及
(六) 修訂《電訊條例》及廣播政策,提供大氣電波及電視廣播平台,令青年人可以充分行使言論及發表自由。這是我們在現行的鳥籠政治中,唯一可以回應青年人處境的方向。

不過既然特區政府仍然是不民主的,即使我們議會通過今天立法會的動議,政府與主流社會,仍然會構陷青年人「 造反」。

讓我講一個故事給「 造反」的青年人聽:獨立革命前,美國把《印花稅條例》送到北美殖民地的議會,「 保皇」的「表決部隊」準備護航通過,其中一位議員 Patrick Henry堅決反對,「表決部隊」大罵不仁,說「簡直造反了!」 Patrick Henry 回答道:「如果這也算是造反,那就大反特反吧!」(If this be treason, make the most of it.)

主席,本人謹此陳詞,支持議案。

黃毓民議員
2010年7月7日立法會大會

1 Kommentar:

Anonym hat gesagt…

陳雲 快樂抗爭的靈感來源—— 弗雷勒的解放教育法

. . . 例如弗雷勒(Paulo Freire,1921-1997)的《 被壓迫者的教育法》(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快樂抗爭的一些靈感,除了來自社運同道的談話和宗教哲學之外,也源自此書。

. . .

自壓迫之中解放出來

  壓迫是什麼?壓迫就是將人變成物,不將人當作人來看待。只有當權者是人,當權者不能愛別人,只能愛自己,其餘的人都是物,可以隨便支配、勒詐和虐殺的物。

反抗壓迫,不是要將關係倒轉過來,將奴隸變成主人,而是要反省奴役,取消奴役,取消壓迫人的奴役關係,將當權者也一併從壓迫的不愉快的關係之中解放出來,大家享受平等和自由的快樂人生。

主子虐打奴隸,一樣是面容扭曲的,從虐待狂之中,得不到快樂。壓迫人的當權者,活在惶恐不安之中,用侍衛困鎖自己,毫不輕鬆。

  魯迅先生講過,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在壓迫之下沉默,是受壓迫者的特色。當權者壓迫窮人,少數人壓迫多數人,靠的是灌輸意識形態,使得窮人認命而沉默無言,不再反抗。政治解放,要由意識解放和文化分析開始,不是從武力抗爭開始。

由武力抗爭開始,只會令窮人更加絕望:比起當權者,自己的武備貧乏得可憐,必須鼓吹超出理性的仇恨,採取更為滅絕人性的超限戰爭(如恐怖襲擊 ),犧牲許多同道,惹來當權者更為合理的鎮壓,

而無數的武力革命先輩,最後演變成殘酷暴政的例子又太多了,怎不令人沮喪而沉默,即使智者也變得犬儒起來?

恢復人性, 便是解放

  壓迫的方法是去除人性,待人如物,革命就首先要人認識人性,待己如人,待人如人,重獲自己的 自由、責任和愛心,活在真實之中。

社運中的民眾教育,不能用壓迫的灌輸教學法,要平等相待,尊重民眾的生活體驗和民間知識,彼此維繫對話,一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民眾不是革命的螺絲釘,而是有真性情和各種缺陷和癖好的人。

當民眾簡化為螺絲釘、兌換成可以交易的籌碼,只是奪權,改換當權者,而不是革命。

  革命的過程,是要以對話來啟發民眾成為自由探索真相的人,彼此締結,組織起來,抵抗當權者 的分化和離間。

民眾的訴求,如爭取加薪、爭取住所之類,要尊重,但要綜合其他的訴求,令民眾認識到他們階段性的個別爭取,可以連結到整體社會的解放。要民眾理解到什麼是整體解放,就要用文化藝術來聯繫不同的生活領域,擴大他們的同理心。

最終的革命,不是奪權,而是文化的更新:以對話取代灌輸,以合作取代奴役,以愛取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