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我與港獨派及他們的支持者可否妥協和合作呢?
陳雲:談政治上的妥協。誰可以妥協和合作,誰無法妥協和合作?
大家應該記得,我五年來從未同泛民左膠妥協,尤其是左膠,即使是親密朋友,也因為我立志要剿滅他們而反目成仇。為什麼會這樣的?
因為我無法與左膠妥協,否則城邦、建國、港獨、歸英等本土陣營,不會生存和發展到現在的小康局面。現實來說,假如我不是在2010-2011年與泛民左膠奮戰,在媒體上痛罵泛民、甚至甘浩望神父我也得罪了,政府不會拒絕雙非婦在香港私家醫院的產房的預約床位,雙非嬰至今已逼爆香港,今日的香港已經無可挽救。
- -
我與港獨派及他們的支持者可否妥協和合作呢?
我這方面,已經預留了合作空間,而且用修憲和行政慣例來確定中港邦聯的方式,足以取得香港主權而在國際上一國兩席,達到港獨派的效果,如果港獨派在後期加入,大可不必採取一國兩席而採取兩國兩席、中港分家、分道揚鑣的方式(在尋求美國的保護下,這是可以做到的)。
然而,港獨派的反應是怎樣的呢?他們好多連永續《基本法》,在下一階段確定香港自主權,之後用修憲方式完善香港國的憲法這種做法也反對,他們要脫共、脫中,我請他們另立香港憲法、組織革命政府、從事海外遊說,他們又不做,只是反對我的修憲做法。他們究竟想怎樣呢?
城邦派 與港獨派的分別,其實很容易理解。港獨派是用立憲的方式來香港獨立,城邦派是用修憲的方式來邦聯建國。立憲是建立一部好像是完整、但從未運作過的憲法,這是革命政府頒布憲法的方式。修憲是修正一部有點缺陷但運作過的憲法,這是執政的政府在國會修憲的方式。
- -
在普通法的環境下,修憲比立憲要容易操作,而且可以穩固政府對內和對外的行為,討論也非常深刻(請看我討論《基本法》第二十四條有關中國公民的定義是什麼的貼文)。
憲法一旦運行了一段日子,就不適宜推倒重來,否則國家會經歷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第三共和等不斷立憲和廢憲的波動,影響原先政府行為的合法性而引致社會混亂,而混亂的社會最容易滋長極權政府,德國、法國這些經歷幾次立憲的國家,也滋長過無數獨裁政府。
憲法是政府與國民的約定,是不能隨便整部推翻的。修憲就是每一條來討論,在討論的時候理解清楚立的是什麼約定,重新締約,之後大家就會遵守。國際社會也看到香港的修憲成功,重新對香港的法治和政府行為充滿信心,這會促進香港的安定繁榮。
至於中共,遵守《基本法》來修憲,也會令中共的政治行為現代化,取信於國際,從而化解美國的圍堵,取得生路。你活我也活,這是中共不反對《基本法》修憲的原因。
香港《基本法》的修訂,就是香港這邊討論清楚,再拿到中國的人大常委那邊討論清楚,大家都談夠了、國際社會也諮詢妥當了,之後完成修憲,中港重新立約。這是個詳細和隆重的過程,往後香港和中國兩邊都會遵守。
香港是採取英國政治習慣的,大家知道嗎?英女王頭像的香港鈔票,至今仍是通用的。保護英女王的香港法律,至今仍未廢除的。
陳雲:談政治上的妥協。誰可以妥協和合作,誰無法妥協和合作?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47160757225
---
2. 陳雲:我一次過回答中共是否守信用的問題。你有實力,中共從來守信用。你無實力,美國也會反口覆舌。
中華民國向來與美國友好,大家都是自由陣營、反共陣營,都是二次大戰的戰勝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但中華民國無實力,結果二次大戰之後,釣魚台和琉球,由美國白白將兩地的主權送了給日本。琉球( 沖繩縣)成為美軍基地,也是美軍任意強姦...女人的地方。
釣魚台成為中日仇怨的象徵地,令中日無法和解而抗衡美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也聯俄容共,也是親善蘇聯,但蘇聯一樣從中華民國手上奪去外蒙古。
在外交層面上,國際法、國際締約當然要遵守,但當中的實力鬥爭的迴旋空間也要注意。
各位不要以為我提出永續基本法是容易的事,我在提出這個議程之前,已經在中美兩方面的使者,做了兩年的遊說,反覆說明永續基本法的中美共同利益,最終獲得今年六月 《紐約時報》 及 《金融時報》的報導,部署了國際共識。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50025407225
Freitag, 12. August 2016
陳云根 : 由2017年 到2047年,這30年的樓宇按揭以及信貸,會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
陳云根 : 由2017年 到2047年,這30年的樓宇按揭以及信貸,會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
陳云根將軍澳造勢大會發言全文 ( 2016年 8月7日 )
決定參與這次選舉,是因為香港已經時日無多。當然,香港依然可以繼續運作下去,但整個局勢會令很多人失去幸福,失去自由,失去人權,故此,必須自己走出來。
通常一位從事理論結構、行動背後的幕僚或評論人,是不會走到前台來;但五年以來,見到沒有人願意負擔起香港的統治,包括中國共產黨;過去,我在文章、面書、網台、公開演講中,將香港的局面,將解除的方法,將各種道理,極坦誠的說出來,除了一些不能披露的名字,目的是讓大家知道香港正在發生什麼事,也希望令一些年青力壯或有為之士,可以沿用這一套理論來統治香港。
然而,過去培養出的叛徒及叛逆者,比追隨者,或有能力的追隨者還少,原因是由香港八十年代民主政治以來,所培養出的都是在野黨,而不是執政黨。所以香港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執政,什麼是統治。他們每一位都希望做在野黨,而香港的在野黨在目前 《 基本法》 的框架,和政治經濟的勾結下,他們將成為「恆久的在野黨」。 恆久的在野黨所做的,就是部署下一個選舉。
- -
要做恆久在野黨門檻低
要成為恆久的在野黨很簡單,首先就要在社會找尋一些沒有其他政黨代理的不公平議題,而這些議題的選民區份或選民辦法是可以爭取的;在比例代表制之下,奪得最尾數席,繼續在議會中爭取那些議題,而這些議題通常是普世價值、平權運動、福利等。
而這些議題只需咬緊某一批投票者,例如:新移民、某一類愛護動物的人,另一群婦女團體,另一些所謂弱勢群體,這群人就可以輕易當選,當選以後,就可以設立自己的議員辦公室,設立NGO,向政府申請撥款,實質上是與政府和撥款委員會的財閥勾結,勾結了以後,這些撥款和地位會更加穩定;而這些恆久的在野黨就可以一直做下去,甚至做到退休,交給下一代。
說到這些,就可以知道香港為何會如此悲哀。
香港的政黨就只有建制派和在野派,建制派已經和財閥、中共、美國勾結成形,而且穩定。而在野派雖已和中共、政府、財閥,或者 NGO,勾結得很穩定,可是地位卻不太穩,所以他們要靠爭取選票的形式來爭取連任,形成香港在97之後的悶局。
實質上由80年代,以前的殖民政府容許香港有民主,在當年的立法局及市政局,民主選舉以來都是這樣。這個局面,如果是在當年的英國殖民政府是還可以,因為英國殖民政府是統治香港,擁有香港的主權,包括新界99年的租借權。
故此香港過去的英國殖民政府,由於利益並不是很大,千萬里之外的英倫,而他們在香港的族群數量不是很大,不是很多英國人喜歡來香港,一些精英的殖民官會來這裡,一些銀行大班會來這裡,但是他們的低下層不會來這裡,他們的中產也不會來這裡。所以在英國的統治之下,香港的華人是容許升到去高級中產,甚至是精英的地位,但是去不到統治的地位。
故此在97之後,要統治香港,必須要找到一些突破口,又或者入門的地方。入門的地方有兩種,就是要成為執政黨,成為統治者,要主導自己的命運。主導自己的命運並不是要欺壓其他人,只不過是不想被人剝削得太厲害。
- -
武裝革命只會衍生傀儡政府
要成為統治者有兩個門路,在香港的環境,一個是武裝革命,另一個是入議會修憲。先講武裝革命,武裝革命在香港是可以做,而且很快做到,別以為我說笑,武裝革命出來的領袖,通常不是熱血青年,不是最有理想的人,而是跟境外政權勾結得最牢固,最願意成為奴隸 或契弟的人。獲境外政府保護之下,這一批武裝革命者,用一些好精確的方式攻擊這個執政政府,或者攻擊政府背後的大腦,例如中共,令他們屈服,跟著政變,之後成功。
由於他們是獲境外政權保護之下而從事這件事,所以在成功之後,就會變成一個傀儡政府,跟著就會壓逼其他參與的人,而在鬥爭期間,任何有熱血,有良知,為大局著想的參與者,都會被武裝革命的革命黨,借助現政府或自己的手段逼死。
不要以為武裝革命很難,而在香港,中國積弱,而美國重新介入亞洲的情況之下,只要有若干聰明的人,要做其實不是很難,但形成的政府卻是壞的。另外,在香港的環境,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商貿服務中心,要做武裝政變及奪權,出來的震動,是會令到好多人失去生計及財富。當然,一個武裝革命的目的,正正是要很多人失去生計及財富,之後這些人會像奴隸一般,聽命革命政府。
另外一個方法,也是一個平和的方法,也是比起武裝革命更艱難的方法,因為平和的方法,是以全民大局利益著想,所謂大局利益,就是香港人,包括移入了香港成為香港公民的新移民、南亞人,在香港搵食,在香港做商貿服務的國際社會,以及中共財團,又或者是中共匿藏在香港的一批人,你全部也要考慮。當你全部要考慮,全部都要給予位置的時候,你會變成無人支持,無人會給錢你。
當你以全局作為考慮的時候,得到權力時,你不能夠威脅一批人,然後給你錢,或者不能夠用打擊的方法,把你的政敵送進監牢或刺殺。故此,走這條溫和革命或和平演變的路,是比武裝革命更艱難,一個行權力慾的人是不會走這條路,所以我個人沒有什麼權力慾。
為什麼「熱普城」要推動香港走修憲這條路,大家首先要知道香港《基本法》的由來。
香港《基本法》 是因為97年新界和九龍的租約期滿,為瞭解決地契和統治的問題,英國去北京與鄧小平談判,《基本法》 因此誕生。《基本法》 產生期間,儘管沒有香港代表參與,原因是中英雙方都拒絕香港代表參與,但由於中英雙方的介入,雙方的利益和政治傳統都保留在 《 基本法》內。
在制定《基本法》期間,中國經歷了八九六四的屠殺,屠殺過後,英國強烈要求中方加入一大堆本來中方拒絕的條文,譬如獨立的司法審判權,中央政府部門不得干預香港內政。從這爭取回來的自主權,比八十年代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提出以主權換取治權的方案,得到的自主權還要大,
這從上年《明報》 揭露的的英國解密檔案就可知道,當時英國曾經有一個所謂 Plan B 的另類方案,用主權交換治權,即是英國放棄香港的主權,包括九龍和港島的主權,將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就以託管的方式繼續管治香港,香港就會變成一個類似「Charter City」,以一個特許市或前稱租界的方法重新管治香港,這個主權交換治權的方案,當中有容許中國在香港設立政府部門或一個副特首,亦即是黨委。
英國退步至此,希望重新管治,令香港成為一個「Charter City」,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回望這段歷史,見到《基本法》 所付予的內政權,其實相當不錯,當中是因為八九六四後,英國強加增添中方起初不願意加入的條文;故此如果沿用這部 《基本法》去修改,來成為香港人與中國重新諦約,其實是一部可行的香港人或香港憲法。
為何要透過修憲,而非重新建立一個革命政權,重新構思一部革命香港或香港共和國憲法,等待中國崩壞,然後在美國扶持之下,建立香港國,何以用修憲,而不是制憲的方式呢?我們知道過去英國統治香港150多年,由1842年開始,建立了很多行政的習慣,以及法律,而這些行政習慣和法律,是靠 《基本法》 保護下來,特別經過1997到基本實施及運行,所有與 《基本法》牴觸的以前的殖民地法律或做法都會更新。
故此,我們的 《基本法》 是在保護香港過去法律和行政關係,而由於英國是行普通法,故此,英國不會在港頒佈一套成文的殖民地憲法,英國頒佈的憲法文件只有兩種,就是1842年的英皇制誥(Letters Patent)及 皇室訓令(Royal Instructions),但這些都只是規定了港督與行政局的統治,其他都是由香港自行產生,但就沒有一套特別的香港憲法維護著。
- -
《基本法》 承繼大英統治
從此來看,就會發現《基本法》 是承繼著整個大英在港統治的歷史,而由於大英統治時是以習慣法或普通法方式,所以當時的華洋集處的社會習慣是保護下來的,所以保護到 《 基本法》,繼承到 《基本法》,就等於繼承到香港整個歷史。而這個歷史的繼承,一方面包括很多利益團體,以及很多族群的利益包含在內,
另一方面,繼承了歷史與過去的法例、法律,以及行政習慣,整個政府的行為就會受到慣例的約束,不能亂來。故此,修憲是政府約束自己的表示。你看不到中國共產黨願意修憲,但你就會見中華民國和台灣政府願意修憲,因為他們願意約束自己。
而在香港,如果要成為執政黨,建立一個政府,就是剛才提到的兩個選擇,一個是成為革命政府,以香港獨立的方式,另一個是平和地成立一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府。如果用溫和的,承繼傳統以及照顧全局利益,照顧所有在港做生意及安身立命的人的利益,就是以修憲的方法。
為何修憲可以建立一個政府呢?修憲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永續基本法」,將 《 基本法》 50年的期限取消,令它成為一套恆久的香港憲法,用中共的說法就是頒佈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這樣就會令香港自主權確定下來,2047年香港就不會被中國第二次接管,因此中共就不能再赤化及侵略,而目前在港進行的赤化人口及紅色資本介入的方式,由於香港的自治權永久繼續,他們便會本土化,會成為香港人,香港資本,之後與中國形成鬥爭,這樣香港建立政府的局面形成以後,就可以構思普選。
香港建立自己的執政政府只有兩個步驟,第一是「永續基本法」,第二是普選,一旦《基本法》永續,香港主權確認下來後,中國政府是無可能拒絕香港進行普選,之前的原因是,會影響中國的國家安全,因為到2047年,如果中國收回香港,而香港是一個民主普選的香港,由於整個中國沒有民主化的計畫,收回一個民主普選的香港,就等於收回木馬屠城,自尋煩惱。為了自己的執政安全,中共千方百計拒絕香港的普選,一旦永遠了《 基本法》,香港就可以進行普選。
為何永續《基本法》 可以在這個時刻成功呢?因為香港的樓宇按揭一般都是30年期限,由2017年到2047年,這30年的樓宇按揭以及信貸,會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
另一方面就是支爆,即是中國經濟衰退,或是陷入大蕭條,而這個衰退和大蕭條,中國必須保護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運作,才可以依靠香港貸款、買賣股份、集資拯救中國,要進行這些,都必須保持香港一個恆久法治的環境,永續《基本法》就是維持香港恆久法治,保障了香港境內外以及中國的金融活動以及商貿活動。
第三,在中國經濟衰退時,如果要保障香港的繁榮穩定,保障就業以及資金安全,就只能夠靠「永續基本法」,這樣就可以舒緩精英移民,起碼移民的原因是來自個人或家庭,而不是因為政治。每一次的移民潮其實會將香港的資金、人才、知識帶走至外國,保護到香港的精英,香港的管理層就可以維持香港高標準的金融及商業運作。
另外,維持本地資本、外資、或是中國資本對香港的信心,這樣就可以在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時,得到一些緩衝或是利好因素,令我們可以安全過渡。
因為這些原因的考慮,提出「永續基本法」以後,會發現沒有人反對,因為中共根本不敢反對,中共若然反對,即使2047收回香港,香港將有大量人部署移民、撤資或危機應變。
在這種時機之下,提出「永續基本法」,實際上是建立香港自己的政府的方法。當然,建立自己的政府,就是要準備普選,所以目前遭到的攻擊,都是來至那些恆久的在野黨,因為一旦建立了香港自己的政府,這些恆久的在野黨的生存空間將會大幅縮小,就不能經常提出監察政府、關注民生、福利、弱勢的議題,
因為一個有執政意志的政府,會作全盤考慮,不會容許這麼大的空間生存給他們,他們依然可以生存,但生存方式則比較刁鑽,所以大家見到反對「永續基本法」或反對修憲的意見或行動,並非來自中共或美國,而是來至一些規模較小的在野黨,因為建立自己的政府,正正威脅到他們的安全;他們本可提出很多福利議題,但一旦擁有自己的執政政府或執政政治經濟計畫時,這些議題的空間就會被排擠,就不會讓路或放水給這些在野黨。
目前的情勢是難捱的,特別是主流傳媒大多與財閥勾結,部份更與小型恆久在野黨勾結,但主流傳媒始終要訪問我們,原因是一套如斯合理,而且照顧這麼多人利益的政治思想及政治行動,加上以五區參選呼籲投票作宣傳,形成的勢力強大,且不斷擴大。這些主流傳媒會借助它們的議程去觸及我們,例如早前我去招惹一些港獨派的支持者,主流傳媒就會來訪,他們不得不到,他們不到將會滅亡。
當然,建立了自己的香港政府以後,這些傳媒還是可以生存,但如果以目前的方式運作則較難維持,所以他們也要作好打算,始終傳媒必須報導若干的社會正義。
始終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地方,而大部份香港人是善良,但過去大英統治沒有憲法,只有行政慣例,過去掌握政府運作以及憲政的,是一批殖民地精英,以及一批勾結殖民地精英的英美人士,和一批所謂的高等華人;而過去小市民是無法得知政府的運作,特別在憲政方面。
要參與政府,就要靠恆久在野黨的方式,靠爭取福利來得到英國殖民政府的餵飼;很多政策的誕生,並非一定憑著仁慈,可能早已勾結財閥,從而增加庫房收入,但就偏偏騰出爭取空間給恆久在野黨,這就是過去政府馴養恆久在野黨的方式。
- --
熱普城要建立執政黨
1997年,政權移交以後,儘管有各種不如意、悲屈、受剝削的事,但始終仍有一部憲法讓我們去運作,這是絕對是值得慶幸的事,97年以後是用成文法去運作,若然用成文法去運作,我們可以把憲法逐一審理,改動什麼憲法,就會動搖什麼港中關係,什麼政治經濟利益,在討論時,可以討價還價,整個社會參與,國際社會也關注,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政治共識,建立一個類似城邦的社會。
千萬別因為 《基本法》 由中英雙方訂立,而非香港人成立就去無視,其實在當時中英勢力旗鼓相當的角力之下,妥協訂立出來的 《 基本法》,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憲法,若然換作現時的局勢、現時的人物去訂立,則慘不忍睹;我們應繼承這個政治鬥爭的成果,向前走一步。
「熱普城」聯盟所做的是建立一個執政黨,而非一個恆久等待財團及政府餵食的在野黨,我們走的是一條大局走的路,一條關乎香港、中國以及國際社會利益大局的路,故此,希望明智的人不要擋路,非因擋路者死,而是與其擋路不如加入,加入就可以分享利益。擋路者只會成為在野黨,在野黨在我們成為執政黨時,將會難以生存,若然要在我們陣營的執政下去談判利益,條件將會十分苛刻,所以大家及早扶持及加入是最明智的決定。
多謝。
2016年8月7日
陳云根將軍澳造勢大會發言全文- 2016年8月7日
- 熱血時報網站連結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9-2016/32084
陳云根將軍澳造勢大會發言全文- 2016年8月7日
- 熱血時報網站連結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9-2016/32084
- Copyright © 2016
陳云根 : 由2017年到2047年,這30年的樓宇按揭以及信貸,會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9-2016/32084
陳云根將軍澳造勢大會發言全文 ( 2016年 8月7日 )
決定參與這次選舉,是因為香港已經時日無多。當然,香港依然可以繼續運作下去,但整個局勢會令很多人失去幸福,失去自由,失去人權,故此,必須自己走出來。
通常一位從事理論結構、行動背後的幕僚或評論人,是不會走到前台來;但五年以來,見到沒有人願意負擔起香港的統治,包括中國共產黨;過去,我在文章、面書、網台、公開演講中,將香港的局面,將解除的方法,將各種道理,極坦誠的說出來,除了一些不能披露的名字,目的是讓大家知道香港正在發生什麼事,也希望令一些年青力壯或有為之士,可以沿用這一套理論來統治香港。
然而,過去培養出的叛徒及叛逆者,比追隨者,或有能力的追隨者還少,原因是由香港八十年代民主政治以來,所培養出的都是在野黨,而不是執政黨。所以香港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執政,什麼是統治。他們每一位都希望做在野黨,而香港的在野黨在目前 《 基本法》 的框架,和政治經濟的勾結下,他們將成為「恆久的在野黨」。 恆久的在野黨所做的,就是部署下一個選舉。
- -
要做恆久在野黨門檻低
要成為恆久的在野黨很簡單,首先就要在社會找尋一些沒有其他政黨代理的不公平議題,而這些議題的選民區份或選民辦法是可以爭取的;在比例代表制之下,奪得最尾數席,繼續在議會中爭取那些議題,而這些議題通常是普世價值、平權運動、福利等。
而這些議題只需咬緊某一批投票者,例如:新移民、某一類愛護動物的人,另一群婦女團體,另一些所謂弱勢群體,這群人就可以輕易當選,當選以後,就可以設立自己的議員辦公室,設立NGO,向政府申請撥款,實質上是與政府和撥款委員會的財閥勾結,勾結了以後,這些撥款和地位會更加穩定;而這些恆久的在野黨就可以一直做下去,甚至做到退休,交給下一代。
說到這些,就可以知道香港為何會如此悲哀。
香港的政黨就只有建制派和在野派,建制派已經和財閥、中共、美國勾結成形,而且穩定。而在野派雖已和中共、政府、財閥,或者 NGO,勾結得很穩定,可是地位卻不太穩,所以他們要靠爭取選票的形式來爭取連任,形成香港在97之後的悶局。
實質上由80年代,以前的殖民政府容許香港有民主,在當年的立法局及市政局,民主選舉以來都是這樣。這個局面,如果是在當年的英國殖民政府是還可以,因為英國殖民政府是統治香港,擁有香港的主權,包括新界99年的租借權。
故此香港過去的英國殖民政府,由於利益並不是很大,千萬里之外的英倫,而他們在香港的族群數量不是很大,不是很多英國人喜歡來香港,一些精英的殖民官會來這裡,一些銀行大班會來這裡,但是他們的低下層不會來這裡,他們的中產也不會來這裡。所以在英國的統治之下,香港的華人是容許升到去高級中產,甚至是精英的地位,但是去不到統治的地位。
故此在97之後,要統治香港,必須要找到一些突破口,又或者入門的地方。入門的地方有兩種,就是要成為執政黨,成為統治者,要主導自己的命運。主導自己的命運並不是要欺壓其他人,只不過是不想被人剝削得太厲害。
- -
武裝革命只會衍生傀儡政府
要成為統治者有兩個門路,在香港的環境,一個是武裝革命,另一個是入議會修憲。先講武裝革命,武裝革命在香港是可以做,而且很快做到,別以為我說笑,武裝革命出來的領袖,通常不是熱血青年,不是最有理想的人,而是跟境外政權勾結得最牢固,最願意成為奴隸 或契弟的人。獲境外政府保護之下,這一批武裝革命者,用一些好精確的方式攻擊這個執政政府,或者攻擊政府背後的大腦,例如中共,令他們屈服,跟著政變,之後成功。
由於他們是獲境外政權保護之下而從事這件事,所以在成功之後,就會變成一個傀儡政府,跟著就會壓逼其他參與的人,而在鬥爭期間,任何有熱血,有良知,為大局著想的參與者,都會被武裝革命的革命黨,借助現政府或自己的手段逼死。
不要以為武裝革命很難,而在香港,中國積弱,而美國重新介入亞洲的情況之下,只要有若干聰明的人,要做其實不是很難,但形成的政府卻是壞的。另外,在香港的環境,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商貿服務中心,要做武裝政變及奪權,出來的震動,是會令到好多人失去生計及財富。當然,一個武裝革命的目的,正正是要很多人失去生計及財富,之後這些人會像奴隸一般,聽命革命政府。
另外一個方法,也是一個平和的方法,也是比起武裝革命更艱難的方法,因為平和的方法,是以全民大局利益著想,所謂大局利益,就是香港人,包括移入了香港成為香港公民的新移民、南亞人,在香港搵食,在香港做商貿服務的國際社會,以及中共財團,又或者是中共匿藏在香港的一批人,你全部也要考慮。當你全部要考慮,全部都要給予位置的時候,你會變成無人支持,無人會給錢你。
當你以全局作為考慮的時候,得到權力時,你不能夠威脅一批人,然後給你錢,或者不能夠用打擊的方法,把你的政敵送進監牢或刺殺。故此,走這條溫和革命或和平演變的路,是比武裝革命更艱難,一個行權力慾的人是不會走這條路,所以我個人沒有什麼權力慾。
為什麼「熱普城」要推動香港走修憲這條路,大家首先要知道香港《基本法》的由來。
香港《基本法》 是因為97年新界和九龍的租約期滿,為瞭解決地契和統治的問題,英國去北京與鄧小平談判,《基本法》 因此誕生。《基本法》 產生期間,儘管沒有香港代表參與,原因是中英雙方都拒絕香港代表參與,但由於中英雙方的介入,雙方的利益和政治傳統都保留在 《 基本法》內。
在制定《基本法》期間,中國經歷了八九六四的屠殺,屠殺過後,英國強烈要求中方加入一大堆本來中方拒絕的條文,譬如獨立的司法審判權,中央政府部門不得干預香港內政。從這爭取回來的自主權,比八十年代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提出以主權換取治權的方案,得到的自主權還要大,
這從上年《明報》 揭露的的英國解密檔案就可知道,當時英國曾經有一個所謂 Plan B 的另類方案,用主權交換治權,即是英國放棄香港的主權,包括九龍和港島的主權,將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就以託管的方式繼續管治香港,香港就會變成一個類似「Charter City」,以一個特許市或前稱租界的方法重新管治香港,這個主權交換治權的方案,當中有容許中國在香港設立政府部門或一個副特首,亦即是黨委。
英國退步至此,希望重新管治,令香港成為一個「Charter City」,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回望這段歷史,見到《基本法》 所付予的內政權,其實相當不錯,當中是因為八九六四後,英國強加增添中方起初不願意加入的條文;故此如果沿用這部 《基本法》去修改,來成為香港人與中國重新諦約,其實是一部可行的香港人或香港憲法。
為何要透過修憲,而非重新建立一個革命政權,重新構思一部革命香港或香港共和國憲法,等待中國崩壞,然後在美國扶持之下,建立香港國,何以用修憲,而不是制憲的方式呢?我們知道過去英國統治香港150多年,由1842年開始,建立了很多行政的習慣,以及法律,而這些行政習慣和法律,是靠 《基本法》 保護下來,特別經過1997到基本實施及運行,所有與 《基本法》牴觸的以前的殖民地法律或做法都會更新。
故此,我們的 《基本法》 是在保護香港過去法律和行政關係,而由於英國是行普通法,故此,英國不會在港頒佈一套成文的殖民地憲法,英國頒佈的憲法文件只有兩種,就是1842年的英皇制誥(Letters Patent)及 皇室訓令(Royal Instructions),但這些都只是規定了港督與行政局的統治,其他都是由香港自行產生,但就沒有一套特別的香港憲法維護著。
- -
《基本法》 承繼大英統治
從此來看,就會發現《基本法》 是承繼著整個大英在港統治的歷史,而由於大英統治時是以習慣法或普通法方式,所以當時的華洋集處的社會習慣是保護下來的,所以保護到 《 基本法》,繼承到 《基本法》,就等於繼承到香港整個歷史。而這個歷史的繼承,一方面包括很多利益團體,以及很多族群的利益包含在內,
另一方面,繼承了歷史與過去的法例、法律,以及行政習慣,整個政府的行為就會受到慣例的約束,不能亂來。故此,修憲是政府約束自己的表示。你看不到中國共產黨願意修憲,但你就會見中華民國和台灣政府願意修憲,因為他們願意約束自己。
而在香港,如果要成為執政黨,建立一個政府,就是剛才提到的兩個選擇,一個是成為革命政府,以香港獨立的方式,另一個是平和地成立一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府。如果用溫和的,承繼傳統以及照顧全局利益,照顧所有在港做生意及安身立命的人的利益,就是以修憲的方法。
為何修憲可以建立一個政府呢?修憲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永續基本法」,將 《 基本法》 50年的期限取消,令它成為一套恆久的香港憲法,用中共的說法就是頒佈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這樣就會令香港自主權確定下來,2047年香港就不會被中國第二次接管,因此中共就不能再赤化及侵略,而目前在港進行的赤化人口及紅色資本介入的方式,由於香港的自治權永久繼續,他們便會本土化,會成為香港人,香港資本,之後與中國形成鬥爭,這樣香港建立政府的局面形成以後,就可以構思普選。
香港建立自己的執政政府只有兩個步驟,第一是「永續基本法」,第二是普選,一旦《基本法》永續,香港主權確認下來後,中國政府是無可能拒絕香港進行普選,之前的原因是,會影響中國的國家安全,因為到2047年,如果中國收回香港,而香港是一個民主普選的香港,由於整個中國沒有民主化的計畫,收回一個民主普選的香港,就等於收回木馬屠城,自尋煩惱。為了自己的執政安全,中共千方百計拒絕香港的普選,一旦永遠了《 基本法》,香港就可以進行普選。
為何永續《基本法》 可以在這個時刻成功呢?因為香港的樓宇按揭一般都是30年期限,由2017年到2047年,這30年的樓宇按揭以及信貸,會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
另一方面就是支爆,即是中國經濟衰退,或是陷入大蕭條,而這個衰退和大蕭條,中國必須保護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運作,才可以依靠香港貸款、買賣股份、集資拯救中國,要進行這些,都必須保持香港一個恆久法治的環境,永續《基本法》就是維持香港恆久法治,保障了香港境內外以及中國的金融活動以及商貿活動。
第三,在中國經濟衰退時,如果要保障香港的繁榮穩定,保障就業以及資金安全,就只能夠靠「永續基本法」,這樣就可以舒緩精英移民,起碼移民的原因是來自個人或家庭,而不是因為政治。每一次的移民潮其實會將香港的資金、人才、知識帶走至外國,保護到香港的精英,香港的管理層就可以維持香港高標準的金融及商業運作。
另外,維持本地資本、外資、或是中國資本對香港的信心,這樣就可以在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時,得到一些緩衝或是利好因素,令我們可以安全過渡。
因為這些原因的考慮,提出「永續基本法」以後,會發現沒有人反對,因為中共根本不敢反對,中共若然反對,即使2047收回香港,香港將有大量人部署移民、撤資或危機應變。
在這種時機之下,提出「永續基本法」,實際上是建立香港自己的政府的方法。當然,建立自己的政府,就是要準備普選,所以目前遭到的攻擊,都是來至那些恆久的在野黨,因為一旦建立了香港自己的政府,這些恆久的在野黨的生存空間將會大幅縮小,就不能經常提出監察政府、關注民生、福利、弱勢的議題,
因為一個有執政意志的政府,會作全盤考慮,不會容許這麼大的空間生存給他們,他們依然可以生存,但生存方式則比較刁鑽,所以大家見到反對「永續基本法」或反對修憲的意見或行動,並非來自中共或美國,而是來至一些規模較小的在野黨,因為建立自己的政府,正正威脅到他們的安全;他們本可提出很多福利議題,但一旦擁有自己的執政政府或執政政治經濟計畫時,這些議題的空間就會被排擠,就不會讓路或放水給這些在野黨。
目前的情勢是難捱的,特別是主流傳媒大多與財閥勾結,部份更與小型恆久在野黨勾結,但主流傳媒始終要訪問我們,原因是一套如斯合理,而且照顧這麼多人利益的政治思想及政治行動,加上以五區參選呼籲投票作宣傳,形成的勢力強大,且不斷擴大。這些主流傳媒會借助它們的議程去觸及我們,例如早前我去招惹一些港獨派的支持者,主流傳媒就會來訪,他們不得不到,他們不到將會滅亡。
當然,建立了自己的香港政府以後,這些傳媒還是可以生存,但如果以目前的方式運作則較難維持,所以他們也要作好打算,始終傳媒必須報導若干的社會正義。
始終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地方,而大部份香港人是善良,但過去大英統治沒有憲法,只有行政慣例,過去掌握政府運作以及憲政的,是一批殖民地精英,以及一批勾結殖民地精英的英美人士,和一批所謂的高等華人;而過去小市民是無法得知政府的運作,特別在憲政方面。
要參與政府,就要靠恆久在野黨的方式,靠爭取福利來得到英國殖民政府的餵飼;很多政策的誕生,並非一定憑著仁慈,可能早已勾結財閥,從而增加庫房收入,但就偏偏騰出爭取空間給恆久在野黨,這就是過去政府馴養恆久在野黨的方式。
- --
熱普城要建立執政黨
1997年,政權移交以後,儘管有各種不如意、悲屈、受剝削的事,但始終仍有一部憲法讓我們去運作,這是絕對是值得慶幸的事,97年以後是用成文法去運作,若然用成文法去運作,我們可以把憲法逐一審理,改動什麼憲法,就會動搖什麼港中關係,什麼政治經濟利益,在討論時,可以討價還價,整個社會參與,國際社會也關注,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政治共識,建立一個類似城邦的社會。
千萬別因為 《基本法》 由中英雙方訂立,而非香港人成立就去無視,其實在當時中英勢力旗鼓相當的角力之下,妥協訂立出來的 《 基本法》,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憲法,若然換作現時的局勢、現時的人物去訂立,則慘不忍睹;我們應繼承這個政治鬥爭的成果,向前走一步。
「熱普城」聯盟所做的是建立一個執政黨,而非一個恆久等待財團及政府餵食的在野黨,我們走的是一條大局走的路,一條關乎香港、中國以及國際社會利益大局的路,故此,希望明智的人不要擋路,非因擋路者死,而是與其擋路不如加入,加入就可以分享利益。擋路者只會成為在野黨,在野黨在我們成為執政黨時,將會難以生存,若然要在我們陣營的執政下去談判利益,條件將會十分苛刻,所以大家及早扶持及加入是最明智的決定。
多謝。
2016年8月7日
陳云根將軍澳造勢大會發言全文- 2016年8月7日
- 熱血時報網站連結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9-2016/32084
陳云根將軍澳造勢大會發言全文- 2016年8月7日
- 熱血時報網站連結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9-2016/32084
- Copyright © 2016
陳云根 : 由2017年到2047年,這30年的樓宇按揭以及信貸,會影響香港的金融穩定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9-2016/32084
Freitag, 5. August 2016
Drittens, indem die Verschiedenheit der Materie und der Form,
Drittens, indem die Verschiedenheit der Materie und der Form,
Drittens, indem die Verschiedenheit der Materie und der Form, des Gegenstandes und des Denkens nicht in jener nebligen Unbestimmtheit gelassen,
sondern bestimmter genommen wird, so ist jede eine von der anderen geschiedene Sphäre.
Das Denken kommt daher in seinem Empfangen und Formieren des Stoffs nicht über sich hinaus,
sein Empfangen und sich nach ihm Bequemen bleibt eine Modifikation seiner selbst, es wird dadurch nicht zu seinem Anderen; und das selbstbewußte Bestimmen gehört ohnedies nur ihm an;
es kommt also auch in seiner Beziehung auf den Gegenstand nicht aus sich heraus zu dem Gegenstande: dieser bleibt als ein Ding an sich schlechthin ein Jenseits des Denkens.
- -
Diese Ansichten über das Verhältnis des Subjekts und Objekts zueinander drücken die Bestimmungen aus,
welche die Natur unseres gewöhnlichen, des erscheinenden Bewußtseins ausmachen;
aber diese Vorurteile, in die Vernunft übertragen, als ob in ihr dasselbe Verhältnis stattfinde,als ob dieses Verhältnis an und für sich Wahrheit habe, so sind sie die Irrtümer,
deren durch alle Teile des geistigen und natürlichen Universums durchgeführte Widerlegung die Philosophie ist oder die vielmehr,
weil sie den Eingang in die Philosophie versperren, vor derselben abzulegen sind.
Quelle :
Hegel : Enzyklopä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
http://www.hegel.de/werke_frei/startfree.html
http://hegel.logik.3.abcphil.de/html/drittes_kapitel-_die_absolute_idee.html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Zweites Kapitel: B. Die erscheinende und die an sich seiende Welt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b__die_erscheinende_und_die_an_sich_seiende_welt.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行人專用區活動】08NOV2015 中出羊子動議:聘用本土性感美女歌舞表演,對抗強國大媽 (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2guM9LCPFk
柳瀬早紀, 閑話休題, 松本菜奈実 ,片岡沙耶, ゆうみ, 夏江美優 ,菜乃花, 藤森望 , 篠崎愛 恋なんです, 星名美津紀 ,葉加瀬マイ,今野杏南,七草ちとせ
Drittens, indem die Verschiedenheit der Materie und der Form, des Gegenstandes und des Denkens nicht in jener nebligen Unbestimmtheit gelassen,
sondern bestimmter genommen wird, so ist jede eine von der anderen geschiedene Sphäre.
Das Denken kommt daher in seinem Empfangen und Formieren des Stoffs nicht über sich hinaus,
sein Empfangen und sich nach ihm Bequemen bleibt eine Modifikation seiner selbst, es wird dadurch nicht zu seinem Anderen; und das selbstbewußte Bestimmen gehört ohnedies nur ihm an;
es kommt also auch in seiner Beziehung auf den Gegenstand nicht aus sich heraus zu dem Gegenstande: dieser bleibt als ein Ding an sich schlechthin ein Jenseits des Denkens.
- -
Diese Ansichten über das Verhältnis des Subjekts und Objekts zueinander drücken die Bestimmungen aus,
welche die Natur unseres gewöhnlichen, des erscheinenden Bewußtseins ausmachen;
aber diese Vorurteile, in die Vernunft übertragen, als ob in ihr dasselbe Verhältnis stattfinde,als ob dieses Verhältnis an und für sich Wahrheit habe, so sind sie die Irrtümer,
deren durch alle Teile des geistigen und natürlichen Universums durchgeführte Widerlegung die Philosophie ist oder die vielmehr,
weil sie den Eingang in die Philosophie versperren, vor derselben abzulegen sind.
Quelle :
Hegel : Enzyklopä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
http://www.hegel.de/werke_frei/startfree.html
http://hegel.logik.3.abcphil.de/html/drittes_kapitel-_die_absolute_idee.html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Zweites Kapitel: B. Die erscheinende und die an sich seiende Welt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b__die_erscheinende_und_die_an_sich_seiende_welt.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行人專用區活動】08NOV2015 中出羊子動議:聘用本土性感美女歌舞表演,對抗強國大媽 (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2guM9LCPFk
柳瀬早紀, 閑話休題, 松本菜奈実 ,片岡沙耶, ゆうみ, 夏江美優 ,菜乃花, 藤森望 , 篠崎愛 恋なんです, 星名美津紀 ,葉加瀬マイ,今野杏南,七草ちとせ
Labels:
EE3206/EE5805,
EE4216/EE5816,
Tillich : 田立克--存在主義神學,
Ελληνική γλώσσα,
曾胡治兵語錄,
王心齋
陳雲:基本法是香港的憲法。擁有永久憲法的是什麼政體?想到這裡,大家應該心領神會
陳雲:基本法是香港的憲法。擁有永久憲法的是什麼政體?想到這裡,大家應該心領神會
陳雲:年紀大,有耐性?今日(星期三)早上在普羅學苑的熱血少年軍隊講座,講本土歷史。
之後閒談,講到昭明公主(中出羊子) 說我有耐性去磨,年輕人沒耐性,於是去衝。我做城邦自治,逐步推進,青年人做港獨,一步到達。
我問學員,為什麼中年人的在世歲月一般不及年輕人長,但反而有耐性?我說,如果大家答中這條問題,是天才了。
我再提示一下,我這條問題是詭辯。答中的,智力非同小可。
一位女生答中四分之一,算厲害了。其餘的男生是當然的沉默和無語,正如我過去七年在大學遇見的香港學生一樣的令人喪氣。
我答,這不是耐性的問題,而是年老的政客不容許犯錯。故此步步為營,每一步都必須牢固地得到成果,然後推進,
而且每一步都訓練好接班人,時刻準備自己老病而告退。年輕人的歲月悠長,可以衝鋒陷陣,可以犯錯,港獨派的終極目標是港獨,就想一步登天,結果當然是不斷犯錯,但由於年輕,他們自己輸得起有餘。
年老的人歲月無多,是輸不起的,而且政治是眾人的命運,我輸了,輸的不是我的名譽,而是香港人的命運。我不相信香港有其他人比我更善於與中共和美國周旋而不丟失香港人的尊嚴和利益。
故此我有時寧願沉悶,我也不會犯錯,我的每一步,都是非常穩陣而沉悶,悶到共產黨的使者都怕了我。我要香港人勝利而回。要刺激的,可以去賭場,但不要去議會。
永續基本法,比起港獨,的確是悶,悶得很。但請不要忘記,基本法是香港的憲法。擁有永久憲法的是什麼政體?想到這裡,大家應該心領神會,而中共早已心領神會。
你要沉悶地贏,還是刺激地輸?這是你的選擇,你最終令我敗選,我也無所謂。真的無所謂的,這個江山,不是我的,是大家的。
你要敗家,你要燒毀自己的家當,或任由共產黨打劫你而你投票給泛民建制,我由得你。你不要以為我日日去街站 和網台演講就好着緊做議員,不是的。你要我贏,我還得背起香港這個被港共和泛民搞壞了的半壁江山哩,我五十幾歲了,體衰力弱。
Wan Chin
三國盡歸司馬懿。我五年前構思城邦論的時候,與網友深夜講過這句話。
陳雲:基本法是香港的憲法。擁有永久憲法的是什麼政體?想到這裡,大家應該心領神會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37224727225
source :
陳雲:是次立法會選舉,是為了香港的本土民眾一戰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280310462225
陳雲:我在編寫香港歷史年表,在書展推出,以此顯示香港主權 及香港人意識的形成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59102754140227
陳雲:支爆對香港的影響,大家知道嗎?支爆(China meltdown)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13216238728879
陳雲:港獨是否違法?為什麼中共和中共在港的放屁蟲、傳聲筒,總是在說港獨是違法?共產黨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講法律的?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01114886605681
陳雲 : 支爆影響你份保險單
http://news.gamme.com.tw/1269162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loudAtlas/?fref=photo
山河社稷圖
https://www.facebook.com/%E5%B1%B1%E6%B2%B3%E7%A4%BE%E7%A8%B7%E5%9C%96-1567356853588896/
陳雲:年紀大,有耐性?今日(星期三)早上在普羅學苑的熱血少年軍隊講座,講本土歷史。
之後閒談,講到昭明公主(中出羊子) 說我有耐性去磨,年輕人沒耐性,於是去衝。我做城邦自治,逐步推進,青年人做港獨,一步到達。
我問學員,為什麼中年人的在世歲月一般不及年輕人長,但反而有耐性?我說,如果大家答中這條問題,是天才了。
我再提示一下,我這條問題是詭辯。答中的,智力非同小可。
一位女生答中四分之一,算厲害了。其餘的男生是當然的沉默和無語,正如我過去七年在大學遇見的香港學生一樣的令人喪氣。
我答,這不是耐性的問題,而是年老的政客不容許犯錯。故此步步為營,每一步都必須牢固地得到成果,然後推進,
而且每一步都訓練好接班人,時刻準備自己老病而告退。年輕人的歲月悠長,可以衝鋒陷陣,可以犯錯,港獨派的終極目標是港獨,就想一步登天,結果當然是不斷犯錯,但由於年輕,他們自己輸得起有餘。
年老的人歲月無多,是輸不起的,而且政治是眾人的命運,我輸了,輸的不是我的名譽,而是香港人的命運。我不相信香港有其他人比我更善於與中共和美國周旋而不丟失香港人的尊嚴和利益。
故此我有時寧願沉悶,我也不會犯錯,我的每一步,都是非常穩陣而沉悶,悶到共產黨的使者都怕了我。我要香港人勝利而回。要刺激的,可以去賭場,但不要去議會。
永續基本法,比起港獨,的確是悶,悶得很。但請不要忘記,基本法是香港的憲法。擁有永久憲法的是什麼政體?想到這裡,大家應該心領神會,而中共早已心領神會。
你要沉悶地贏,還是刺激地輸?這是你的選擇,你最終令我敗選,我也無所謂。真的無所謂的,這個江山,不是我的,是大家的。
你要敗家,你要燒毀自己的家當,或任由共產黨打劫你而你投票給泛民建制,我由得你。你不要以為我日日去街站 和網台演講就好着緊做議員,不是的。你要我贏,我還得背起香港這個被港共和泛民搞壞了的半壁江山哩,我五十幾歲了,體衰力弱。
Wan Chin
三國盡歸司馬懿。我五年前構思城邦論的時候,與網友深夜講過這句話。
陳雲:基本法是香港的憲法。擁有永久憲法的是什麼政體?想到這裡,大家應該心領神會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37224727225
source :
陳雲:是次立法會選舉,是為了香港的本土民眾一戰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280310462225
陳雲:我在編寫香港歷史年表,在書展推出,以此顯示香港主權 及香港人意識的形成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59102754140227
陳雲:支爆對香港的影響,大家知道嗎?支爆(China meltdown)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13216238728879
陳雲:港獨是否違法?為什麼中共和中共在港的放屁蟲、傳聲筒,總是在說港獨是違法?共產黨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講法律的?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01114886605681
陳雲 : 支爆影響你份保險單
http://news.gamme.com.tw/1269162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loudAtlas/?fref=photo
山河社稷圖
https://www.facebook.com/%E5%B1%B1%E6%B2%B3%E7%A4%BE%E7%A8%B7%E5%9C%96-1567356853588896/
Labels:
EE3206/EE5805,
Kaufmann譯 :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序言,
Ελληνική γλώσσα,
曾胡治兵語錄,
王心齋
陳雲: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 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 清朝滿洲君王
陳雲: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 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 清朝滿洲君王
1. 陳雲: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清朝滿洲君王
陳雲:基本法永續之後,香港自主權確立,在港的北人紛紛香港化、華夏化、深度西化,爭奪港人的正統地位,港人如何自處?
我昨晚的貼文說,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清朝滿洲君王,如康熙帝。滿洲王朝成功漢化,鼓吹復古考據,編訂文獻(《康熙字典》、《四庫全書》),將漢文化用朝廷的權威欽定下來,令漢文化失去靈動與親和,變成僵化古板。民國之後,漢文化就淪亡了。
香港自主權確定之後,普選馬上可以實行,超過一百萬的大陸新移民 和黨國權貴會用普選制度在香港參與各級的政治,落地生根。
香港就面臨經歷魏晉南北朝的五胡亂華之後的唐代的考驗,漢化的胡人盤踞長安而人才傑出,例如 李白 這位來自碎葉國的胡人,也以詩文名聞天下,純正漢人如何是好?
唐人韓愈寫《原道》一文,有如下見解: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諸夏(眾多華夏族的人)的華夷之別是有兩層的,華夏的外層可以容許外族學習和加入,華夏的內層是世代傳承的、講究血緣和世系的、排斥外族加入的。
華夏用了蠻夷的禮儀,就當作蠻夷來看待( 正如俄羅斯化的中共國是 蠻夷政權),夷狄來了中國(中土),用諸夏的禮儀,可以當作中國來看待。
然而,由於夷狄的禮儀是學習而來的(acquired),用理性和研究的態度來學,有其不穩定之處,往往口是而心非,不及諸夏的世代傳承(inherited)而來的文化,神秘而深密,即使口裏戲謔本身的華夏文化,甚至痛恨自己是華人,但行為和內心依然是牢不可破的華人。
故此諸夏亡國(失去國君統治)而四處流徙,華夏文化依然牢固(好像宋朝明朝遷居香港的華夏遺民),但那些剛剛學會華夏之禮的夷狄國君(好像過去的英國殖民總督或九七之後在香港的、懂得漢文的英美領事及懂得講廣東話的江澤民總書記),他們的華夏文化是不穩定的,
一旦失去王朝權威庇蔭,他們什麼也不是,大家看到滿洲滅亡之後那些愛新覺羅遺老的那副卑鄙齷齪樣就知道,他們的子孫丟失漢文化也丟失滿洲文化,什麼也不是。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借助的那位資政金溥聰,就是愛新覺羅的遺裔,將馬英九弄得不成人君。
文化復興是悠久的努力而成,請各位在九月份,小弟有幸進入立法會修憲,永續基本法之後,努力復興香港文化。文化戰場,才是香港人真正的戰場。政治的戰場,陳雲可以搞得掂,但文化戰場,要本土香港人、海外港僑一齊打。
- -
Tony Ng 文化保育之事 最忌放入博物館 等於宣判死刑
Wan Chin 是。香港文化也要避免用民族論、粵語正音正字之類來僵化,要在民間懶懶散散地流傳。
Wan Chin 各位此刻應該知道,我在《香港城邦論》系列之餘,用功最多的是中文復興、懷舊散文、香港地方志及啟蒙讀本。希望我可以長壽,持續參與文藝復興的大業。政治的事情,我培育好青年接班就可以退下。
Glenn Ono 因利而華夏,或是因義而華夏之別。胡人漢化是因利因權因統治。而諸夏奉漢是因孝,不好丟先歷代祖先之教;因義,生而為華人之義務天職。
明朝正統不證自明不怕丟失,西風東漸能有所融會。清朝正統是要比漢人更漢來證明,時刻怕丟失正統和權力。因而初時抗拒西學,以致後來列強轟開國門,又因勢利而西化,繼而民國又有新文化新生活運動,共產黨的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既然做不成正統,毀滅便一了百了。
老師完完全全道出問題核心!學生受益拜服!
陳雲: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清朝滿洲君王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32836292225
香港遺民 生存之戰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1-2016/31940
- -
2.陳雲:永續《基本法》之後的香港局勢推演。
陳雲:永續《基本法》之後的香港局勢推演。預計陳雲入了議會,我到美國和北京遊說,香港議員聯手發動永續《基本法》之後,中共會好快答應,外資紛紛來港插旗,
香港忽然興旺起來,來港定居的大陸人紛紛講廣東話,紛紛支持復興香港文化、華夏文化,在香港鞏固地盤。
得到永久香港法治的保護之後,隱藏在香港的中國黑金忽然浮面,經營實業,在市面形成繁華景象,中國相當一部分的財閥和權貴會在香港本地化,正如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來港的江浙人一樣,在香港落地生根。
普選、本土產業這些固然會實現,不必擔心,我擔心的,是香港本土文化傳承會有相當一部分落入居住在香港的北佬手上,即是華夏文化落入胡人手上。
- -
我應對的方法,有兩路。一路是擴張香港地盤,用特許市(charter city)的方式 在大陸取得香港的租界,例如 深圳的前海、番禺的南沙,之後擴張到深圳全境、東莞全境,將香港一部分的北方人口疏導到香港的新轄區,將在香港本部的香港本土人維持住絕大多數。
另外,是用海外香港人學校(Overseas Hongkonger School)的方式,培育海外港僑,令他們回流,也令他們的父母多些回港度假,充實香港的本土文化人口,將八十年代流失到海外的香港文化記憶返傳香港。
此外,香港本土人必須努力生育,不必拘泥於婚姻,總之努力生育,將文化傳給嫡系香港人,制衡居住在香港的北人。
香港文化無疑是可以與大陸人分享,但香港必須保持相當的本土文化基數人口,好像魏晉南北朝的情況,北朝是漢化的胡人,南朝是漢文化的本土人口,兩者必須平衡,否則漢文化就會滅亡。
蒙古人的元朝,不會消滅漢文化,在明朝好快恢復了;漢化了的滿清康熙皇帝,才是漢文化的大敵!清朝滅亡之後,漢文化一蹶不振。
有年限的一國兩制,是香港被大陸人逐步侵佔,香港人流失根據地,香港文化流亡海外。沒有年限的一國兩制,是香港文化保存了,但被大陸人奪取了而變得僵化、不親、沒幽默感,香港人必須努力,打好根基,學貫中西,制衡北人的香港化。這也是我編撰啟蒙讀本、漢邦中文讀本的原委。
- -
T F : 華夏語落在北佬手上, 就變成了 "普通話"
Wan Chin 不是。他們會講更加純正的西關腔廣東話。用這個來壓倒香港本土人的懶散廣東話
Wan Chin 這好像是清朝的漢化胡人忽然喜歡華夏文化的 考據學,令懶散的漢人無從立足
Wan Chin 九月是生存空間之戰,一旦永續,香港有生存空間,各方面都來本土化。鬼佬都講廣東話。到時香港人要醒定。
陳雲:永續《基本法》之後的香港局勢推演。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31537142225
source :
陳雲:是次立法會選舉,是為了香港的本土民眾一戰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280310462225
陳雲:我在編寫香港歷史年表,在書展推出,以此顯示香港主權 及香港人意識的形成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59102754140227
陳雲:支爆對香港的影響,大家知道嗎?支爆(China meltdown)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13216238728879
陳雲:港獨是否違法?為什麼中共和中共在港的放屁蟲、傳聲筒,總是在說港獨是違法?共產黨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講法律的?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01114886605681
陳雲 : 支爆影響你份保險單
http://news.gamme.com.tw/1269162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loudAtlas/?fref=photo
山河社稷圖
https://www.facebook.com/%E5%B1%B1%E6%B2%B3%E7%A4%BE%E7%A8%B7%E5%9C%96-1567356853588896/
1. 陳雲: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清朝滿洲君王
陳雲:基本法永續之後,香港自主權確立,在港的北人紛紛香港化、華夏化、深度西化,爭奪港人的正統地位,港人如何自處?
我昨晚的貼文說,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清朝滿洲君王,如康熙帝。滿洲王朝成功漢化,鼓吹復古考據,編訂文獻(《康熙字典》、《四庫全書》),將漢文化用朝廷的權威欽定下來,令漢文化失去靈動與親和,變成僵化古板。民國之後,漢文化就淪亡了。
香港自主權確定之後,普選馬上可以實行,超過一百萬的大陸新移民 和黨國權貴會用普選制度在香港參與各級的政治,落地生根。
香港就面臨經歷魏晉南北朝的五胡亂華之後的唐代的考驗,漢化的胡人盤踞長安而人才傑出,例如 李白 這位來自碎葉國的胡人,也以詩文名聞天下,純正漢人如何是好?
唐人韓愈寫《原道》一文,有如下見解: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諸夏(眾多華夏族的人)的華夷之別是有兩層的,華夏的外層可以容許外族學習和加入,華夏的內層是世代傳承的、講究血緣和世系的、排斥外族加入的。
華夏用了蠻夷的禮儀,就當作蠻夷來看待( 正如俄羅斯化的中共國是 蠻夷政權),夷狄來了中國(中土),用諸夏的禮儀,可以當作中國來看待。
然而,由於夷狄的禮儀是學習而來的(acquired),用理性和研究的態度來學,有其不穩定之處,往往口是而心非,不及諸夏的世代傳承(inherited)而來的文化,神秘而深密,即使口裏戲謔本身的華夏文化,甚至痛恨自己是華人,但行為和內心依然是牢不可破的華人。
故此諸夏亡國(失去國君統治)而四處流徙,華夏文化依然牢固(好像宋朝明朝遷居香港的華夏遺民),但那些剛剛學會華夏之禮的夷狄國君(好像過去的英國殖民總督或九七之後在香港的、懂得漢文的英美領事及懂得講廣東話的江澤民總書記),他們的華夏文化是不穩定的,
一旦失去王朝權威庇蔭,他們什麼也不是,大家看到滿洲滅亡之後那些愛新覺羅遺老的那副卑鄙齷齪樣就知道,他們的子孫丟失漢文化也丟失滿洲文化,什麼也不是。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借助的那位資政金溥聰,就是愛新覺羅的遺裔,將馬英九弄得不成人君。
文化復興是悠久的努力而成,請各位在九月份,小弟有幸進入立法會修憲,永續基本法之後,努力復興香港文化。文化戰場,才是香港人真正的戰場。政治的戰場,陳雲可以搞得掂,但文化戰場,要本土香港人、海外港僑一齊打。
- -
Tony Ng 文化保育之事 最忌放入博物館 等於宣判死刑
Wan Chin 是。香港文化也要避免用民族論、粵語正音正字之類來僵化,要在民間懶懶散散地流傳。
Wan Chin 各位此刻應該知道,我在《香港城邦論》系列之餘,用功最多的是中文復興、懷舊散文、香港地方志及啟蒙讀本。希望我可以長壽,持續參與文藝復興的大業。政治的事情,我培育好青年接班就可以退下。
Glenn Ono 因利而華夏,或是因義而華夏之別。胡人漢化是因利因權因統治。而諸夏奉漢是因孝,不好丟先歷代祖先之教;因義,生而為華人之義務天職。
明朝正統不證自明不怕丟失,西風東漸能有所融會。清朝正統是要比漢人更漢來證明,時刻怕丟失正統和權力。因而初時抗拒西學,以致後來列強轟開國門,又因勢利而西化,繼而民國又有新文化新生活運動,共產黨的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既然做不成正統,毀滅便一了百了。
老師完完全全道出問題核心!學生受益拜服!
陳雲:摧毀漢文化的不是漢化不深的元朝蒙古人,而是漢化成功的清朝滿洲君王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32836292225
香港遺民 生存之戰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01-2016/31940
- -
2.陳雲:永續《基本法》之後的香港局勢推演。
陳雲:永續《基本法》之後的香港局勢推演。預計陳雲入了議會,我到美國和北京遊說,香港議員聯手發動永續《基本法》之後,中共會好快答應,外資紛紛來港插旗,
香港忽然興旺起來,來港定居的大陸人紛紛講廣東話,紛紛支持復興香港文化、華夏文化,在香港鞏固地盤。
得到永久香港法治的保護之後,隱藏在香港的中國黑金忽然浮面,經營實業,在市面形成繁華景象,中國相當一部分的財閥和權貴會在香港本地化,正如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來港的江浙人一樣,在香港落地生根。
普選、本土產業這些固然會實現,不必擔心,我擔心的,是香港本土文化傳承會有相當一部分落入居住在香港的北佬手上,即是華夏文化落入胡人手上。
- -
我應對的方法,有兩路。一路是擴張香港地盤,用特許市(charter city)的方式 在大陸取得香港的租界,例如 深圳的前海、番禺的南沙,之後擴張到深圳全境、東莞全境,將香港一部分的北方人口疏導到香港的新轄區,將在香港本部的香港本土人維持住絕大多數。
另外,是用海外香港人學校(Overseas Hongkonger School)的方式,培育海外港僑,令他們回流,也令他們的父母多些回港度假,充實香港的本土文化人口,將八十年代流失到海外的香港文化記憶返傳香港。
此外,香港本土人必須努力生育,不必拘泥於婚姻,總之努力生育,將文化傳給嫡系香港人,制衡居住在香港的北人。
香港文化無疑是可以與大陸人分享,但香港必須保持相當的本土文化基數人口,好像魏晉南北朝的情況,北朝是漢化的胡人,南朝是漢文化的本土人口,兩者必須平衡,否則漢文化就會滅亡。
蒙古人的元朝,不會消滅漢文化,在明朝好快恢復了;漢化了的滿清康熙皇帝,才是漢文化的大敵!清朝滅亡之後,漢文化一蹶不振。
有年限的一國兩制,是香港被大陸人逐步侵佔,香港人流失根據地,香港文化流亡海外。沒有年限的一國兩制,是香港文化保存了,但被大陸人奪取了而變得僵化、不親、沒幽默感,香港人必須努力,打好根基,學貫中西,制衡北人的香港化。這也是我編撰啟蒙讀本、漢邦中文讀本的原委。
- -
T F : 華夏語落在北佬手上, 就變成了 "普通話"
Wan Chin 不是。他們會講更加純正的西關腔廣東話。用這個來壓倒香港本土人的懶散廣東話
Wan Chin 這好像是清朝的漢化胡人忽然喜歡華夏文化的 考據學,令懶散的漢人無從立足
Wan Chin 九月是生存空間之戰,一旦永續,香港有生存空間,各方面都來本土化。鬼佬都講廣東話。到時香港人要醒定。
陳雲:永續《基本法》之後的香港局勢推演。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331537142225
source :
陳雲:是次立法會選舉,是為了香港的本土民眾一戰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4280310462225
陳雲:我在編寫香港歷史年表,在書展推出,以此顯示香港主權 及香港人意識的形成過程。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59102754140227
陳雲:支爆對香港的影響,大家知道嗎?支爆(China meltdown)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13216238728879
陳雲:港獨是否違法?為什麼中共和中共在港的放屁蟲、傳聲筒,總是在說港獨是違法?共產黨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講法律的?
https://www.facebook.com/HKTruthWanchin/posts/1101114886605681
陳雲 : 支爆影響你份保險單
http://news.gamme.com.tw/1269162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loudAtlas/?fref=photo
山河社稷圖
https://www.facebook.com/%E5%B1%B1%E6%B2%B3%E7%A4%BE%E7%A8%B7%E5%9C%96-1567356853588896/
六朝文絜 21. 永明九年策秀才問:王融
六朝文絜 21. 永明九年策秀才問:王融
《卷四 永明九年策秀才問》 作者:王融
問:昔周宣惰千畝之禮,虢公納諫;漢文缺三推之義,賈生置言。良以食惟民天,農為政本。
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朕式照前經,寶茲稼穡。
祥正而青旗肅事,土膏而朱紘戒典。將使杏花菖葉,耕獲不愆;清甽泠風,述遵無廢。
而釋耒佩牛,相沿莫反;兼貧擅富,浸以為俗。若爰井開制,懼驚擾愚民。舄鹵可腴,恐時無史白。興廢之術,矢陳厥謀。
- -
六朝文絜 22.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任昉
《卷四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 作者:任昉
問:朕本自諸生,弱齡有志。閉戶自精,開卷獨得。九流、《七略》,頗嘗 觀覽;
六藝、百家,庶非牆面。雖一日萬機,早朝晏罷,聽覽之暇,三餘靡失。
上之化下,草偃風從。惟此虛寡,弗能動俗。
昔紫衣賤服,猶化齊風;長纓鄙好,且變鄒俗。雖德慚往賢,業優前事。
且夫搢紳道行,祿利然也。朕傾心駿骨,非懼真龍。輜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
鳴鳥蔑聞,《子衿》 不作。宏獎之路,斯既然矣。猶其寂寞, 應有良規。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清)曾●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卷四 永明九年策秀才問》 作者:王融
問:昔周宣惰千畝之禮,虢公納諫;漢文缺三推之義,賈生置言。良以食惟民天,農為政本。
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朕式照前經,寶茲稼穡。
祥正而青旗肅事,土膏而朱紘戒典。將使杏花菖葉,耕獲不愆;清甽泠風,述遵無廢。
而釋耒佩牛,相沿莫反;兼貧擅富,浸以為俗。若爰井開制,懼驚擾愚民。舄鹵可腴,恐時無史白。興廢之術,矢陳厥謀。
- -
六朝文絜 22.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任昉
《卷四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 作者:任昉
問:朕本自諸生,弱齡有志。閉戶自精,開卷獨得。九流、《七略》,頗嘗 觀覽;
六藝、百家,庶非牆面。雖一日萬機,早朝晏罷,聽覽之暇,三餘靡失。
上之化下,草偃風從。惟此虛寡,弗能動俗。
昔紫衣賤服,猶化齊風;長纓鄙好,且變鄒俗。雖德慚往賢,業優前事。
且夫搢紳道行,祿利然也。朕傾心駿骨,非懼真龍。輜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
鳴鳥蔑聞,《子衿》 不作。宏獎之路,斯既然矣。猶其寂寞, 應有良規。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清)曾●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朗思 : 海外華人 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朗思 : 海外華人 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蘭芳@鋼之鍊金術師:約定之日
朗思製作ii: 海外華人 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海外華人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點解香港人一提「獨立建國」就係大逆不道?點解香港無資格獨立?你又想唔想像到,在18世紀已有華人在東南亞建國,仲要係亞洲首個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的建成,是海外華人的奮鬥史。官方及主流傳媒鮮有提及,坊間著作亦缺乏。
朗思在網上尋找到兩本由香港客家籍歷史學家羅香林所著的珍貴文獻——《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1941年) 及《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1961年)。
現在與各位歷史同好者,以及追求香港獨立的同道們分享,一同鑑古識今,為香港獨立建國努力!
下載:
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 (1941年) ,商務印書局 出版,25MB,PDF格式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SJycBe-_dIUHYyejhMM1NySWM/view?usp=sharing
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 (1961年),香港學社出版,3MB,PDF格式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SJycBe-_dIdF9XX3RMbDhrdVk/view?usp=sharing
- -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1777年—1884年),別稱蘭芳共和國,是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1770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加里曼丹西部)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成為「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長是陳蘭伯,第二任總長是羅芳伯,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最初並非政治組織,而是一家貿易公司。是時不少廣東人前往南洋謀生,由於廣東人擅長經商,因此不少從事貿易的人都很受當地酋長的敬重。當時由於不少歐洲人前往當地騷擾,所以當地有華人社團從廣東省招請團練,來到南洋擔當類似保鑣的角色,當中勢力最大的是蘭芳公司。
後來不少酋長都要求蘭芳公司保護他們,所以蘭芳公司當時的老闆羅芳伯就在當地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並擔任國家的元首,總攬國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
- -
此外,由於羅芳伯得知洋人對大清帝國仍然非常顧忌,所以在立國之初就立即向清政府稱臣,並派員前往北京朝貢。不過由於擔心清政府可能不滿,羅芳伯向清朝稱臣時決定仍使用「蘭芳公司」之名,而非「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此舉果然使洋人大為顧忌,從而停止對當地的騷擾。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蘭芳共和國的成功,亦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成為成員部族。在國勢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婆羅洲島。1795年羅芳伯病故後,由江戍伯繼任其位。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以坤甸為首都,並將立國之時,1777年當年定為「蘭芳元年」。國家元首稱「大唐總長」或是「大唐客長」,意思是華人作客海外的首長,且「國之大事皆眾議而行」,以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傳承,前後歷任十二位總長。
後來由於清政府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開始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的事,趁著中法戰爭的爆發,尼德蘭王國(即荷蘭)開始重新部署佔領行動。1884年,荷蘭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
不過,由於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應,荷蘭並未公開宣稱已佔領蘭芳地區,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以便進行統治。
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後,尼德蘭王國才正式宣佈對蘭芳地區的佔領。蘭芳共和國自立國至滅亡,共經歷一百零七年。
============
蘭芳共和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蘭芳共和國
羅香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罗香林
【粵英對照珍藏文獻】
1. 廣東方言讀本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1841年出版,裨治文(E. C. Bridgman)主編。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館藏。
2. 英華常語合璧 Easy Phrases in the Canto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877年出版, Bruce Donald著。美國三藩市公共圖書館館藏。
source :
朗思製作ii: 海外華人 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https://www.facebook.com/1509166486040137/photos/a.1509564936000292.1073741833.1509166486040137/1631368293819955/?type=3&theater;
- -
【粵英對照珍藏文獻】
1. 廣東方言讀本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1841年出版,裨治文(E. C. Bridgman)主編。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館藏。
2. 英華常語合璧 Easy Phrases in the Canto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877年出版, Bruce Donald著。美國三藩市公共圖書館館藏。
3. 粤語格言 Cantonese apothegms,1902年出版,Harry Jabez Stevens著。美國加州大學Reese圖書館館藏。
全書下載,PDF格式。
廣東方言讀本 https://goo.gl/c9TybV
英華常語合璧 https://goo.gl/1H2wEx
粤語格言 https://goo.gl/aChxQw
============
顧鈞:美國人出版的第一部漢語教材
《廣東方言讀本》(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是美國人出版的第一部漢語教材﹐也是在中國寫作完成的第一本練習廣東方言的實用手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該教材尚無固定的中文譯名﹐日本學者曾使用《廣東語模範文章註釋》﹑
《廣東語句選》 等譯名﹐恐怕還是稱為《廣東方言讀本》比較合適。
《讀本》 的主編者裨治文(E. C. Bridgman)是美國第一位來華傳教士﹐于1830年初抵達廣州。早在1835年﹐他就有意要編寫一本漢語教材﹐後于1837年開始動手﹐第二年完成。《廣東方言讀本》 于1841年在澳門出版﹐大8開本﹐693頁﹐是美國人有史以來最早的漢語教材。
為了表彰裨治文的這一大貢獻﹐紐約大學在同年授予他神學博士學位。在裨治文之前﹐最早來華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也因其編寫的《華英字典》被格拉斯哥大學授予神學博士學位﹐時間是1817年。19世紀的傳教士最早往往是憑藉語言學的業績而得到學界承認的。
裨治文之所以要編寫《讀本》﹐是因為想學廣東方言的外國人日漸增多﹐但自1828年馬禮遜的《廣東省土話字彙》問世以來﹐“一直沒有其他有價值的工具書出版﹐對這一方言的忽視顯然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中外交流”(《前言》 )。正如書名所顯示的那樣﹐
《讀本》以簡易語句的形式提供練習﹐每頁分三列﹐分列英文﹑中文及拼音。試舉兩例﹕(1)Please sit down﹔請坐﹔Tsing tso﹔(2)A catkin is the silken flowers of a willow﹔柳絮柳之絲也﹔Lau sui lau chi sz ya。第一例選自第一篇第二章《習言》﹐
第二例則選自第十四篇 第一章 《草木百體》。全書共分17篇﹐分別是﹕(1)習唐話﹔(2)身體﹔(3)親誼﹔(4)人品﹔(5)日用﹔(6)貿易﹔(7)工藝﹔(8)工匠務﹔(9)耕農﹔(10)六藝﹔(11)數學﹔(12)地理志﹔(13)石論﹔(14)草木﹔(15)生物﹔(16)醫學﹔(17)王制。作者的意圖不僅在於幫助讀者學習廣東口語﹐也在於幫助他們獲得有關中國的各類信息﹐將語言的學習和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
馬禮遜的《廣東省土話字彙》雖然名為“字彙”﹐但最後一部分已經提供了一些句子﹐《讀本》可以說是這一部分的擴大和補充。與前書相比﹐《讀本》 篇目的設置更貼近日常生活﹐例句也更為豐富和精當。《讀本》的出現無疑為外國人學習廣東方言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1829年10月裨治文離開美國前﹐傳教會給了他若干條指示﹐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求他把開始的幾年投入到漢語學習中﹐並說如果發現廣州的學習環境不理想﹐可以考慮到馬六甲的英華書院。裨治文後來沒有去英華書院﹐而是在廣州跟隨馬禮遜學習。本來學習漢語最好是找中國人做老師﹐
但當時清政府的極端文化保守主義政策(教外國人漢語有殺頭之禍)使這一點很難實現。即使能找到個別不怕冒險的老師﹐在師生雙方精神都很緊張的情況下﹐教學效果也一定不會太好。傳教會的指示中擔心廣州的“學習環境不理想”﹐應該就是指此而言。這種不理想的狀況直到1844年才得以改變﹐
中美《望廈條約》中約定﹕“准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人等教習各方語音﹐並幫辦文墨事件﹐不論所延請者系何等樣人﹐中國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撓﹑陷害等情﹔並准其採買中國各項書籍。”裨治文是《望廈條約》談判時美方的主要翻譯﹐其時他已經來華十多年﹐但據中方人員的看法﹐他的口頭表達能力仍十分有限﹐“以致兩情難以互通﹐甚為吃力”(《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
1844年是馬禮遜去世十周年﹐這位最早的漢語教師晚年的境遇不佳﹐估計去世前幾年能夠用來指導裨治文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多年來裨治文主要是通過馬禮遜編寫的工具書──特別是《華英字典》──來學習漢語﹐口語不佳也就很難求全責備了。經過多年的學習﹐裨治文的漢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1836年他用中文獨立撰寫了介紹美國歷史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一書﹐就是明證。
對於語言學習來說﹐教師固然重要﹐教材也同樣重要。19世紀早期的情況是﹐不僅漢語教師稀少﹐可供用於學習漢語的教材也很有限﹐主要有這幾種﹕小德經(Chr□tien Louis Josephe de Guignes)的《漢法拉丁字典》(1813)﹑馬禮遜的《華英字典》(1815─1823)﹑雷慕沙(Abel R□musat)的《漢文啟蒙》(1822)﹑公神甫(Joachin Alphonse Goncalves)的《漢葡字典》(1833)。
上述皆是歐洲人的著作﹐所以一個美國人如果不懂法文﹑葡萄牙文﹑拉丁文﹐就祗能使用馬禮遜的著作了。通過一種外語學習另外一種外語﹐其困難可以想象。對於美國人來說﹐雖然對歐洲大陸語言並不陌生﹐但通過英漢對照的教材來學習漢語無疑更為方便。
美國漢學要想趕上歐洲大陸和英國﹐首先要在漢語的掌握上下工夫。鴉片戰爭後﹐美國來華傳教士的人數迅速增加﹐大大超過了英國。截止到1847年﹐來華新教傳教士總共是112人﹐其中英國35人﹐而美國是73人。
這些新來的傳教士和當年的裨治文一樣﹐必須首先學習漢語。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編寫了大量的字典﹑詞典以及各種幫助學習漢語方言的教材。中文教材和工具書的大量出現成為19世紀美國漢學的一大特點﹐而其源頭無疑是裨治文編寫的《讀本》。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對外國人的活動範圍有嚴格的限制﹐這使得傳教工作很難開展﹐裨治文於是決定將工作重心轉向出版。他的想法得到了馬禮遜和當時在廣州的商人們的支持﹐特別是奧立芬(D. W. C. Olyphant)尤為積極﹐正是由於他的努力才使廣州傳教站得到了所需的印刷設備﹐印刷機于1831年12月運抵廣州﹐鉛字也在數月後到達。
1832年5月﹐裨治文主編的英文刊物《中國叢報》第一期面世﹐此後以每月一期的頻率出版。印刷所在廣州運行了四年之後﹐由於清政府的進一步限制而不得不于1836年初移至澳門﹐直到鴉片戰爭後才于1844年10月先搬至香港﹐後又于 1845年7月再次搬回廣州。在澳門運行的八年當中﹐印刷所的任務除了 《中國叢報》之外﹐主要是刊印了包括《讀本》在內的幾部教材和字典。
印刷教材和字典首先要解決的是中文活字問題。如果是純粹的中文印刷﹐可以採用中國傳統的雕版或西方新近發明的石印技術﹐但印刷中英文夾雜的作品則以活字印刷最為理想和可行。在搬家到澳門之前﹐廣州印刷所還沒有中文活字。
在需要印刷中文作品的時候﹐祗能請中國刻工幫忙進行雕版印刷。但自1834年英國商務監督律勞卑(W. J. Napier)與中國政府發生摩擦以來﹐這樣的中文印刷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得不移到新加坡進行。
裨治文介紹美國歷史的 《美理哥合省國志略》 一書的初版就是1838年在新加坡印刷的。澳門印刷所最初的一套中文活字原先屬於東印度公司﹐這套活字是西方人制作的最早的一套中文活字﹐它是應東印度公司的要求于1814年開始製作的﹐目的是為了印刷馬禮遜的《華英字典》﹐
該字典也就成為西人用中文活字刊印的第一部作品。此後馬禮遜還利用這套活字刊印了另外一部字典 《廣東省土話字彙》。1834年東印度公司解體﹑馬禮遜去世後﹐這套活字開始由美國人掌管使用。1842年﹐英國當局將這套活字正式贈予了美方。
《讀本》 是澳門印刷所刊印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W. H. Medhurst)的《福建土話字典》﹐該字典是繼馬禮遜 《 廣東省土話字彙》 之後的另一部方言字典﹐也是最早的福建方言字典。
1823年﹐麥都思完成編寫後曾送到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等地謀求刊印﹐但均未獲成功。
1829年﹐東印度公司表示同意資助這本字典的出版﹐於是麥都思又作了大量的增補。印刷工作于1831年開始﹐但1834年4月由於東印度公司特許經營權的解除而使這一工作被迫中斷﹐當時已經印完了三分之一。
1835年12月﹐麥都思來到廣州﹑澳門尋求印刷資助﹐得到美國商人奧立芬的幫助﹐全部印刷工作終於在1837年完成。相比而言﹐《讀本》 的編寫 和印刷過程要簡單得多﹐因為都是在澳門一地完成的﹐所以沒有經歷《福建土話字典》那樣的好事多磨。
粵英對照珍藏文獻
https://www.facebook.com/1509166486040137/photos/a.1509564936000292.1073741833.1509166486040137/1620829834873801/?type=3&theater
1828年出版 《廣東省土話字彙》 全書下載
https://www.facebook.com/1509166486040137/photos/a.1509564936000292.1073741833.1509166486040137/1613222505634534/?type=3&theater
*蘭芳@鋼之鍊金術師:約定之日
朗思製作ii: 海外華人 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海外華人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點解香港人一提「獨立建國」就係大逆不道?點解香港無資格獨立?你又想唔想像到,在18世紀已有華人在東南亞建國,仲要係亞洲首個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的建成,是海外華人的奮鬥史。官方及主流傳媒鮮有提及,坊間著作亦缺乏。
朗思在網上尋找到兩本由香港客家籍歷史學家羅香林所著的珍貴文獻——《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1941年) 及《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1961年)。
現在與各位歷史同好者,以及追求香港獨立的同道們分享,一同鑑古識今,為香港獨立建國努力!
下載:
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 (1941年) ,商務印書局 出版,25MB,PDF格式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SJycBe-_dIUHYyejhMM1NySWM/view?usp=sharing
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 (1961年),香港學社出版,3MB,PDF格式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SJycBe-_dIdF9XX3RMbDhrdVk/view?usp=sharing
- -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1777年—1884年),別稱蘭芳共和國,是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1770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加里曼丹西部)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成為「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長是陳蘭伯,第二任總長是羅芳伯,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最初並非政治組織,而是一家貿易公司。是時不少廣東人前往南洋謀生,由於廣東人擅長經商,因此不少從事貿易的人都很受當地酋長的敬重。當時由於不少歐洲人前往當地騷擾,所以當地有華人社團從廣東省招請團練,來到南洋擔當類似保鑣的角色,當中勢力最大的是蘭芳公司。
後來不少酋長都要求蘭芳公司保護他們,所以蘭芳公司當時的老闆羅芳伯就在當地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並擔任國家的元首,總攬國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
- -
此外,由於羅芳伯得知洋人對大清帝國仍然非常顧忌,所以在立國之初就立即向清政府稱臣,並派員前往北京朝貢。不過由於擔心清政府可能不滿,羅芳伯向清朝稱臣時決定仍使用「蘭芳公司」之名,而非「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此舉果然使洋人大為顧忌,從而停止對當地的騷擾。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蘭芳共和國的成功,亦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成為成員部族。在國勢最高峰時,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婆羅洲島。1795年羅芳伯病故後,由江戍伯繼任其位。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以坤甸為首都,並將立國之時,1777年當年定為「蘭芳元年」。國家元首稱「大唐總長」或是「大唐客長」,意思是華人作客海外的首長,且「國之大事皆眾議而行」,以類似於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傳承,前後歷任十二位總長。
後來由於清政府在外交上多次失利,西洋人開始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的事,趁著中法戰爭的爆發,尼德蘭王國(即荷蘭)開始重新部署佔領行動。1884年,荷蘭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餘勢力逃至蘇門答臘。
不過,由於仍害怕清政府作出反應,荷蘭並未公開宣稱已佔領蘭芳地區,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以便進行統治。
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後,尼德蘭王國才正式宣佈對蘭芳地區的佔領。蘭芳共和國自立國至滅亡,共經歷一百零七年。
============
蘭芳共和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蘭芳共和國
羅香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罗香林
【粵英對照珍藏文獻】
1. 廣東方言讀本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1841年出版,裨治文(E. C. Bridgman)主編。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館藏。
2. 英華常語合璧 Easy Phrases in the Canto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877年出版, Bruce Donald著。美國三藩市公共圖書館館藏。
source :
朗思製作ii: 海外華人 獨立建國史 — 蘭芳共和國- 珍貴文獻下載
https://www.facebook.com/1509166486040137/photos/a.1509564936000292.1073741833.1509166486040137/1631368293819955/?type=3&theater;
- -
【粵英對照珍藏文獻】
1. 廣東方言讀本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1841年出版,裨治文(E. C. Bridgman)主編。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館藏。
2. 英華常語合璧 Easy Phrases in the Canto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877年出版, Bruce Donald著。美國三藩市公共圖書館館藏。
3. 粤語格言 Cantonese apothegms,1902年出版,Harry Jabez Stevens著。美國加州大學Reese圖書館館藏。
全書下載,PDF格式。
廣東方言讀本 https://goo.gl/c9TybV
英華常語合璧 https://goo.gl/1H2wEx
粤語格言 https://goo.gl/aChxQw
============
顧鈞:美國人出版的第一部漢語教材
《廣東方言讀本》(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是美國人出版的第一部漢語教材﹐也是在中國寫作完成的第一本練習廣東方言的實用手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該教材尚無固定的中文譯名﹐日本學者曾使用《廣東語模範文章註釋》﹑
《廣東語句選》 等譯名﹐恐怕還是稱為《廣東方言讀本》比較合適。
《讀本》 的主編者裨治文(E. C. Bridgman)是美國第一位來華傳教士﹐于1830年初抵達廣州。早在1835年﹐他就有意要編寫一本漢語教材﹐後于1837年開始動手﹐第二年完成。《廣東方言讀本》 于1841年在澳門出版﹐大8開本﹐693頁﹐是美國人有史以來最早的漢語教材。
為了表彰裨治文的這一大貢獻﹐紐約大學在同年授予他神學博士學位。在裨治文之前﹐最早來華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也因其編寫的《華英字典》被格拉斯哥大學授予神學博士學位﹐時間是1817年。19世紀的傳教士最早往往是憑藉語言學的業績而得到學界承認的。
裨治文之所以要編寫《讀本》﹐是因為想學廣東方言的外國人日漸增多﹐但自1828年馬禮遜的《廣東省土話字彙》問世以來﹐“一直沒有其他有價值的工具書出版﹐對這一方言的忽視顯然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中外交流”(《前言》 )。正如書名所顯示的那樣﹐
《讀本》以簡易語句的形式提供練習﹐每頁分三列﹐分列英文﹑中文及拼音。試舉兩例﹕(1)Please sit down﹔請坐﹔Tsing tso﹔(2)A catkin is the silken flowers of a willow﹔柳絮柳之絲也﹔Lau sui lau chi sz ya。第一例選自第一篇第二章《習言》﹐
第二例則選自第十四篇 第一章 《草木百體》。全書共分17篇﹐分別是﹕(1)習唐話﹔(2)身體﹔(3)親誼﹔(4)人品﹔(5)日用﹔(6)貿易﹔(7)工藝﹔(8)工匠務﹔(9)耕農﹔(10)六藝﹔(11)數學﹔(12)地理志﹔(13)石論﹔(14)草木﹔(15)生物﹔(16)醫學﹔(17)王制。作者的意圖不僅在於幫助讀者學習廣東口語﹐也在於幫助他們獲得有關中國的各類信息﹐將語言的學習和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
馬禮遜的《廣東省土話字彙》雖然名為“字彙”﹐但最後一部分已經提供了一些句子﹐《讀本》可以說是這一部分的擴大和補充。與前書相比﹐《讀本》 篇目的設置更貼近日常生活﹐例句也更為豐富和精當。《讀本》的出現無疑為外國人學習廣東方言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1829年10月裨治文離開美國前﹐傳教會給了他若干條指示﹐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求他把開始的幾年投入到漢語學習中﹐並說如果發現廣州的學習環境不理想﹐可以考慮到馬六甲的英華書院。裨治文後來沒有去英華書院﹐而是在廣州跟隨馬禮遜學習。本來學習漢語最好是找中國人做老師﹐
但當時清政府的極端文化保守主義政策(教外國人漢語有殺頭之禍)使這一點很難實現。即使能找到個別不怕冒險的老師﹐在師生雙方精神都很緊張的情況下﹐教學效果也一定不會太好。傳教會的指示中擔心廣州的“學習環境不理想”﹐應該就是指此而言。這種不理想的狀況直到1844年才得以改變﹐
中美《望廈條約》中約定﹕“准合眾國官民延請中國各方士民人等教習各方語音﹐並幫辦文墨事件﹐不論所延請者系何等樣人﹐中國地方官民等均不得稍有阻撓﹑陷害等情﹔並准其採買中國各項書籍。”裨治文是《望廈條約》談判時美方的主要翻譯﹐其時他已經來華十多年﹐但據中方人員的看法﹐他的口頭表達能力仍十分有限﹐“以致兩情難以互通﹐甚為吃力”(《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
1844年是馬禮遜去世十周年﹐這位最早的漢語教師晚年的境遇不佳﹐估計去世前幾年能夠用來指導裨治文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多年來裨治文主要是通過馬禮遜編寫的工具書──特別是《華英字典》──來學習漢語﹐口語不佳也就很難求全責備了。經過多年的學習﹐裨治文的漢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1836年他用中文獨立撰寫了介紹美國歷史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一書﹐就是明證。
對於語言學習來說﹐教師固然重要﹐教材也同樣重要。19世紀早期的情況是﹐不僅漢語教師稀少﹐可供用於學習漢語的教材也很有限﹐主要有這幾種﹕小德經(Chr□tien Louis Josephe de Guignes)的《漢法拉丁字典》(1813)﹑馬禮遜的《華英字典》(1815─1823)﹑雷慕沙(Abel R□musat)的《漢文啟蒙》(1822)﹑公神甫(Joachin Alphonse Goncalves)的《漢葡字典》(1833)。
上述皆是歐洲人的著作﹐所以一個美國人如果不懂法文﹑葡萄牙文﹑拉丁文﹐就祗能使用馬禮遜的著作了。通過一種外語學習另外一種外語﹐其困難可以想象。對於美國人來說﹐雖然對歐洲大陸語言並不陌生﹐但通過英漢對照的教材來學習漢語無疑更為方便。
美國漢學要想趕上歐洲大陸和英國﹐首先要在漢語的掌握上下工夫。鴉片戰爭後﹐美國來華傳教士的人數迅速增加﹐大大超過了英國。截止到1847年﹐來華新教傳教士總共是112人﹐其中英國35人﹐而美國是73人。
這些新來的傳教士和當年的裨治文一樣﹐必須首先學習漢語。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編寫了大量的字典﹑詞典以及各種幫助學習漢語方言的教材。中文教材和工具書的大量出現成為19世紀美國漢學的一大特點﹐而其源頭無疑是裨治文編寫的《讀本》。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對外國人的活動範圍有嚴格的限制﹐這使得傳教工作很難開展﹐裨治文於是決定將工作重心轉向出版。他的想法得到了馬禮遜和當時在廣州的商人們的支持﹐特別是奧立芬(D. W. C. Olyphant)尤為積極﹐正是由於他的努力才使廣州傳教站得到了所需的印刷設備﹐印刷機于1831年12月運抵廣州﹐鉛字也在數月後到達。
1832年5月﹐裨治文主編的英文刊物《中國叢報》第一期面世﹐此後以每月一期的頻率出版。印刷所在廣州運行了四年之後﹐由於清政府的進一步限制而不得不于1836年初移至澳門﹐直到鴉片戰爭後才于1844年10月先搬至香港﹐後又于 1845年7月再次搬回廣州。在澳門運行的八年當中﹐印刷所的任務除了 《中國叢報》之外﹐主要是刊印了包括《讀本》在內的幾部教材和字典。
印刷教材和字典首先要解決的是中文活字問題。如果是純粹的中文印刷﹐可以採用中國傳統的雕版或西方新近發明的石印技術﹐但印刷中英文夾雜的作品則以活字印刷最為理想和可行。在搬家到澳門之前﹐廣州印刷所還沒有中文活字。
在需要印刷中文作品的時候﹐祗能請中國刻工幫忙進行雕版印刷。但自1834年英國商務監督律勞卑(W. J. Napier)與中國政府發生摩擦以來﹐這樣的中文印刷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得不移到新加坡進行。
裨治文介紹美國歷史的 《美理哥合省國志略》 一書的初版就是1838年在新加坡印刷的。澳門印刷所最初的一套中文活字原先屬於東印度公司﹐這套活字是西方人制作的最早的一套中文活字﹐它是應東印度公司的要求于1814年開始製作的﹐目的是為了印刷馬禮遜的《華英字典》﹐
該字典也就成為西人用中文活字刊印的第一部作品。此後馬禮遜還利用這套活字刊印了另外一部字典 《廣東省土話字彙》。1834年東印度公司解體﹑馬禮遜去世後﹐這套活字開始由美國人掌管使用。1842年﹐英國當局將這套活字正式贈予了美方。
《讀本》 是澳門印刷所刊印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W. H. Medhurst)的《福建土話字典》﹐該字典是繼馬禮遜 《 廣東省土話字彙》 之後的另一部方言字典﹐也是最早的福建方言字典。
1823年﹐麥都思完成編寫後曾送到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等地謀求刊印﹐但均未獲成功。
1829年﹐東印度公司表示同意資助這本字典的出版﹐於是麥都思又作了大量的增補。印刷工作于1831年開始﹐但1834年4月由於東印度公司特許經營權的解除而使這一工作被迫中斷﹐當時已經印完了三分之一。
1835年12月﹐麥都思來到廣州﹑澳門尋求印刷資助﹐得到美國商人奧立芬的幫助﹐全部印刷工作終於在1837年完成。相比而言﹐《讀本》 的編寫 和印刷過程要簡單得多﹐因為都是在澳門一地完成的﹐所以沒有經歷《福建土話字典》那樣的好事多磨。
粵英對照珍藏文獻
https://www.facebook.com/1509166486040137/photos/a.1509564936000292.1073741833.1509166486040137/1620829834873801/?type=3&theater
1828年出版 《廣東省土話字彙》 全書下載
https://www.facebook.com/1509166486040137/photos/a.1509564936000292.1073741833.1509166486040137/1613222505634534/?type=3&theater
Abonnieren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