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 : 論警察的武力 與御用暴力團的武力
由於香港是中共無法取代的 金融中心 及國際活動場所,香港的公共秩序 必須保持。中共必須安撫和 籠絡維繫香港金融 及商務的 一群中產 —— 即是工奴的士氣( morale ),照顧他們的 道德感受 和法治秩序感覺 —— 只是感覺。
故此,民主派 和左翼的恆久的 理非非抗爭,乃至用愛與和平來佔領中環,是中共合謀下的既定行動。
香港警察 向示威者動用的武力是受到情勢限制的 —— 上限是 胡椒噴霧 + 司法滋擾,2012年,上限達到了,無可升級了。
在2013年,警察停止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政府武力 改由民間暴力團接力,然而,梁振英的民間暴力團能夠用的武力,比警察更加受到限制 —— 因為他們沒有司法系統了來支援其合法性,只能推撞和 作勢毆打,只要示威者以勇武的態度還擊(不是使用武力啊!),這些暴力團無法奏效。
然而,民間暴力團的威脅,比警察要大。他們好像沒有行事底線,靠市民懼怕黑勢力的心理威脅來達到震懾的目標。
然而,他們根本不是黑幫,是政府徵用的民間暴力團,故此其行為如警察一樣,也受到政府管制,而且出事之後,也沒有司法支援,他們毆打示威者,警察可以袖手旁觀,然而證據確鑿而市民報案的話,警方一樣會逮捕他們,繩之於法。
各位記住:統治者用的是象徵式的威嚇,基於資源,也只能是象徵式的,一旦人民理解了,之後反抗,任何統治者都要妥協。
抗爭是統治的反面,你要知道如何統治,才知道如何抗爭。
對抗共產黨,不是要比他們野蠻 —— 你永遠鬥不過他們的野蠻,而是比他們文明。抗爭要分清主次、緩急,趨吉避凶,see things by degrees, treat things with discretion. ( 視事以數,處事有度 )這是文明教養。
香港好多反政府、爭民權的人,本身就缺乏文明教養,故此也敗在共產黨手上。缺乏文明教養的好人 —— 我封鎖的老網友絕對是好人,就是 see things by extremes and go to extremes in action. 這些人,共產黨吃定了的。
視事以數,處事有度。港共的御用暴力團,與中共的不同。中共無法治,也不必維持較高的公共秩序,故此可以放縱御用暴力團,城管打死人也不執法。
然而,香港的公共秩序 和法治秩序必須維繫,故此御用暴力團也受到政府較高的約束。暴力團一旦打人而證據確鑿,警方必須執法。
這叫做 systematic comparison( 系統比較 ),大學一年級要學的功課。
陳雲 : 論警察的武力 與御用暴力團的武力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8%AB%96%E8%AD%A6%E5%AF%9F%E7%9A%84%E6%AD%A6%E5%8A%9B%E8%88%87%E5%BE%A1%E7%94%A8%E6%9A%B4%E5%8A%9B%E5%9C%98%E7%9A%84%E6%AD%A6%E5%8A%9B/
陳雲 : 論警察的武力 與御用暴力團的武力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8-13-2013/4423
Dienstag, 13. August 2013
陳雲:梁振英的文革行為 是測試中共可否橫暴鎮壓香港
陳雲:梁振英的文革行為 是測試中共可否橫暴鎮壓香港
陳雲:續談香港軍機大事。關於第一點:梁振英即將失勢。這是個事實,但梁振英沒有獨立的行事能力,他的文革行為,必然受到北京首肯,他可以是戴罪立功,垂死掙扎,也可以是以奇兵突出,奠定江山。梁振英的目的是什麼呢?說出來,也許令大家沮喪。
梁振英的文革行為,目的是在香港做壓力測試。測試一下香港社會 加入內地式的威權暴力統治,香港人的反應如何?香港人 是勇武還擊,還是和平示威等待救援,還是只有一群人勇武還擊 而被暴力打垮,其他人噤若寒蟬?
如果香港仍是一切如常,社會秩序無異樣,國際勢力 也將無可奈何,那麼香港就繼續是一個地產財閥 + 民主派 + 反基督教(anti-Christ union)中產教會聯盟 + 左翼維穩理論 一同維繫住的 超穩定工奴社會,中共可以橫暴鎮壓反對者 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如常運作。
( 以下是我的個人牢騷:為什麼香港會落到這個田地呢?各位,你看誰人攻擊蝗蟲論、攻擊城邦論、誰人攻擊勇武社運最不遺餘力,那些人,就是香港落到今日田地的罪人。)
這篇貼文,是給香港人看的,也是給國際社會看的。
--------------------------------------------------------------------
陳雲:中共黨史略談。文革 是失勢的毛澤東 運用個人魅力發動的 群眾奪權鬥爭。目前港共政權發動的 流氓鬥毆示威者的行為,有一點類似文革:
1. 梁振英即將失勢
2. 梁振英以此搞壞香港社會,引致大亂,令他可以用非常手段統治,挽回權力。即是將社會搞爛,令無人夠膽接班的老共慣用統治技術。
第一點,是梁面對的事實,第二點,是梁作出的的回應。
關於第二點,北京會坐視不理,還是樂觀其成?還是懵然不知,到瓜熟蒂落的時候,無可挽回?國際勢力 如何看待香港社會被搞爛,令他們無法在此地和平操作?香港人,又如何反應,是坐視不理嗎?
然而,香港人慣用的和平示威行動 遭受文革式的類軍事隊伍(para-military units)打擊,而警察坐視不理,香港人如何反應?是以毒攻毒嗎?香港的上層社會,對這種政治走勢,又理解幾多?他們慣用民主派來代理,此刻又可以有什麼行動力?
陳雲:梁振英的文革行為是測試中共可否橫暴鎮壓香港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743626892225
池玲子-- 不良姐御傳-- 豬鹿蝶 -- Sex and Fury
http://www.metacafe.com/watch/789646/sex_and_fury/
陳雲:續談香港軍機大事。關於第一點:梁振英即將失勢。這是個事實,但梁振英沒有獨立的行事能力,他的文革行為,必然受到北京首肯,他可以是戴罪立功,垂死掙扎,也可以是以奇兵突出,奠定江山。梁振英的目的是什麼呢?說出來,也許令大家沮喪。
梁振英的文革行為,目的是在香港做壓力測試。測試一下香港社會 加入內地式的威權暴力統治,香港人的反應如何?香港人 是勇武還擊,還是和平示威等待救援,還是只有一群人勇武還擊 而被暴力打垮,其他人噤若寒蟬?
如果香港仍是一切如常,社會秩序無異樣,國際勢力 也將無可奈何,那麼香港就繼續是一個地產財閥 + 民主派 + 反基督教(anti-Christ union)中產教會聯盟 + 左翼維穩理論 一同維繫住的 超穩定工奴社會,中共可以橫暴鎮壓反對者 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如常運作。
( 以下是我的個人牢騷:為什麼香港會落到這個田地呢?各位,你看誰人攻擊蝗蟲論、攻擊城邦論、誰人攻擊勇武社運最不遺餘力,那些人,就是香港落到今日田地的罪人。)
這篇貼文,是給香港人看的,也是給國際社會看的。
--------------------------------------------------------------------
陳雲:中共黨史略談。文革 是失勢的毛澤東 運用個人魅力發動的 群眾奪權鬥爭。目前港共政權發動的 流氓鬥毆示威者的行為,有一點類似文革:
1. 梁振英即將失勢
2. 梁振英以此搞壞香港社會,引致大亂,令他可以用非常手段統治,挽回權力。即是將社會搞爛,令無人夠膽接班的老共慣用統治技術。
第一點,是梁面對的事實,第二點,是梁作出的的回應。
關於第二點,北京會坐視不理,還是樂觀其成?還是懵然不知,到瓜熟蒂落的時候,無可挽回?國際勢力 如何看待香港社會被搞爛,令他們無法在此地和平操作?香港人,又如何反應,是坐視不理嗎?
然而,香港人慣用的和平示威行動 遭受文革式的類軍事隊伍(para-military units)打擊,而警察坐視不理,香港人如何反應?是以毒攻毒嗎?香港的上層社會,對這種政治走勢,又理解幾多?他們慣用民主派來代理,此刻又可以有什麼行動力?
陳雲:梁振英的文革行為是測試中共可否橫暴鎮壓香港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743626892225
池玲子-- 不良姐御傳-- 豬鹿蝶 -- Sex and Fury
http://www.metacafe.com/watch/789646/sex_and_fury/
陳雲 : 華夏國魂 如何丟失
陳雲 : 華夏國魂 如何丟失
歐洲之國族精神 在貴族世家的尊貴責任 及皇室代表的國家靈命 及莊嚴禮法,華夏之國族精神,在士族與遊俠。士族匡扶天下,遊俠捨身從義。士族在廟堂,遊俠在江湖,前者主政輔教,後者急公好義,華夏精魂,賴以不墜。
華夏士族精神之失落,與民國之後的古文教育丟失有關。中國近代之敗亡,是由於現代學校由商人贊助或控制,走向科學、工業及商業技術教育,丟失華夏的士族傳統,於是我們今日見到在中國政壇及香港政壇的,不是士族,而是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這一類人物。
清末,西學第一人嚴復留學倫敦,駐英公使曾國藩之子 曾紀澤 對其古文修養頗有微詞,嚴復回國之後,即拜 曾國藩之弟子、桐城派古文大師 吳汝綸( 一八四〇 — 一九〇三 )學古文。
曾汝倫 中國在清末設立第一家大學 —— 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講學,此乃華夏現代教育之始,桐城派 吳汝綸 在大學堂主講,謂然而嘆,曰:「本意謂中國書籍猥雜,多不足行遠。西學行,則學人日力,奪去太半,益無暇瀏覽向時無足輕重之書。獨姚( 姚鼐 )選《 古文辭類纂 》,萬不能廢,以此為學堂必讀之書,中國斯文,賴以不墜。」
嚴復進修古文之後,用秦漢文體編譯《 天演論 》,接通古中華 與新西洋。同期,林紓用活潑通俗之古文及明清白話,翻譯西洋文學作品。此際,華夏雖經歷滿洲異族統治,然而斯文仍在。
民國創立,推行新式教育,然而啟蒙讀物、國文教本仍有古文及詩詞,也遵從古訓教學。民間市井,戲曲、唱本、謠諺傳承如昔,《 水滸 》、《 三國 》,《 隋唐 》、《 說岳 》,不絕如縷,似斷非斷,電台、電影之流行文化,往昔英雄兒女 與新派社會奇情並立。
民國政府治下,縣官、里長、鄉長及村中紳士,體統雖不如王朝時代,仍有舊學根底及仁義氣節,即使後來之軍閥,也有若干家學淵源,可以掌政一方,如往昔之王侯大吏。
及至中共統治大陸,掃蕩士族,殘殺地主鄉紳,逼死僧人道士,淘洗滿清遺老、民國遺民與新進知識分子,口謂推行平等,實則陷舉國於俄羅斯土匪軍痞革命政權之野蠻。
二十世紀開放改革,中共急忙引入美式全球化集團經濟,投入國際金融大循環,而不以細水長流之民間鄉鎮農社 及企業復興中國。共黨之野蠻不文,遇上美式普世物質主義,大陸之文明,頹然墜下。
致令今日出國之大陸人,狼奔豕突,大呼小叫,穿戴國際名牌 而不知廉恥為何物。
陳雲 : 華夏國魂 如何丟失
http://hk.news.yahoo.com/blogs/sandwich/%E8%8F%AF%E5%A4%8F%E5%9C%8B%E9%AD%82-%E5%A6%82%E4%BD%95%E4%B8%9F%E5%A4%B1-154922851.html
唐宋八家文讀本 -- 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1056/
歐洲之國族精神 在貴族世家的尊貴責任 及皇室代表的國家靈命 及莊嚴禮法,華夏之國族精神,在士族與遊俠。士族匡扶天下,遊俠捨身從義。士族在廟堂,遊俠在江湖,前者主政輔教,後者急公好義,華夏精魂,賴以不墜。
華夏士族精神之失落,與民國之後的古文教育丟失有關。中國近代之敗亡,是由於現代學校由商人贊助或控制,走向科學、工業及商業技術教育,丟失華夏的士族傳統,於是我們今日見到在中國政壇及香港政壇的,不是士族,而是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這一類人物。
清末,西學第一人嚴復留學倫敦,駐英公使曾國藩之子 曾紀澤 對其古文修養頗有微詞,嚴復回國之後,即拜 曾國藩之弟子、桐城派古文大師 吳汝綸( 一八四〇 — 一九〇三 )學古文。
曾汝倫 中國在清末設立第一家大學 —— 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講學,此乃華夏現代教育之始,桐城派 吳汝綸 在大學堂主講,謂然而嘆,曰:「本意謂中國書籍猥雜,多不足行遠。西學行,則學人日力,奪去太半,益無暇瀏覽向時無足輕重之書。獨姚( 姚鼐 )選《 古文辭類纂 》,萬不能廢,以此為學堂必讀之書,中國斯文,賴以不墜。」
嚴復進修古文之後,用秦漢文體編譯《 天演論 》,接通古中華 與新西洋。同期,林紓用活潑通俗之古文及明清白話,翻譯西洋文學作品。此際,華夏雖經歷滿洲異族統治,然而斯文仍在。
民國創立,推行新式教育,然而啟蒙讀物、國文教本仍有古文及詩詞,也遵從古訓教學。民間市井,戲曲、唱本、謠諺傳承如昔,《 水滸 》、《 三國 》,《 隋唐 》、《 說岳 》,不絕如縷,似斷非斷,電台、電影之流行文化,往昔英雄兒女 與新派社會奇情並立。
民國政府治下,縣官、里長、鄉長及村中紳士,體統雖不如王朝時代,仍有舊學根底及仁義氣節,即使後來之軍閥,也有若干家學淵源,可以掌政一方,如往昔之王侯大吏。
及至中共統治大陸,掃蕩士族,殘殺地主鄉紳,逼死僧人道士,淘洗滿清遺老、民國遺民與新進知識分子,口謂推行平等,實則陷舉國於俄羅斯土匪軍痞革命政權之野蠻。
二十世紀開放改革,中共急忙引入美式全球化集團經濟,投入國際金融大循環,而不以細水長流之民間鄉鎮農社 及企業復興中國。共黨之野蠻不文,遇上美式普世物質主義,大陸之文明,頹然墜下。
致令今日出國之大陸人,狼奔豕突,大呼小叫,穿戴國際名牌 而不知廉恥為何物。
陳雲 : 華夏國魂 如何丟失
http://hk.news.yahoo.com/blogs/sandwich/%E8%8F%AF%E5%A4%8F%E5%9C%8B%E9%AD%82-%E5%A6%82%E4%BD%95%E4%B8%9F%E5%A4%B1-154922851.html
唐宋八家文讀本 -- 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1056/
Das Wesen scheint zuerst in sich selbst, oder ist Reflexion;
Das Wesen scheint zuerst in sich selbst, oder ist Reflexion;
zweitens erscheint es;
drittens offenbart es sich.
Es setzt sich in seiner Bewegung in folgende Bestimmungen,
I. als einfaches, ansichseiendes Wesen in seinen Bestimmungen innerhalb seiner;
II. als heraustretend in das Dasein, oder nach seiner Existenz und Erscheinung;
III. als Wesen, das mit seiner Erscheinung eins ist, als Wirklichkeit.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Zweites Buch. Die Lehre vom Wesen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zweites_buch__die_lehre_vom_wesen.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Hegel, Werke 20 Bände
http://user.uni-frankfurt.de/~tstahl/
http://mrsktokei.exblog.jp/
zweitens erscheint es;
drittens offenbart es sich.
Es setzt sich in seiner Bewegung in folgende Bestimmungen,
I. als einfaches, ansichseiendes Wesen in seinen Bestimmungen innerhalb seiner;
II. als heraustretend in das Dasein, oder nach seiner Existenz und Erscheinung;
III. als Wesen, das mit seiner Erscheinung eins ist, als Wirklichkeit.
Die Wissenschaft der Logik: Zweites Buch. Die Lehre vom Wesen
http://hegel.logik.2.abcphil.de/html/zweites_buch__die_lehre_vom_wesen.html
Lenin : Conspectus of Hegel’s book The Science of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index.htm
http://www.praxisphilosophie.de/hegel.htm
Sailor Scouts Exteriores Transformacion y Ataque . Musica de fondo de Vanessa Ma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VC93OPXXM
Hegel, Werke 20 Bände
http://user.uni-frankfurt.de/~tstahl/
http://mrsktokei.exblog.jp/
The essentials of New Testament Greek in Chinese. Based on Huddilston's The essentials of New Testament Greek ( 1917 )
The essentials of New Testament Greek in Chinese. Based on Huddilston's The essentials of New Testament Greek ( 1917 )
http://archive.org/details/essentialsofnewt00stuauoft
http://archive.org/details/essentialsofnewt00stuauoft
Saliormoon Super S 美少女戰士 許思行 : 最後星光 粵語 OP ( Cantonese Version )
Saliormoon Super S 美少女戰士 許思行 : 最後星光 粵語 OP ( Cantonese Version )
美少女戰士 Super S Op. 許思行 : 最後星光 粵語 OP ( Cantonese Version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uxNzVmpovA
美少女戰士 Super S Ed. 許思行 : 月亮下禱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m0YtqKj0c
Sailormoon - Makenai (Violin Cov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Fy9pmpUc
Sailormoon - Watashitachi Ni Naritakute (Violin Cov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Bw5AgOoI4
Sailormoon Violin Medley - Outer Senshi Theme (FULL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16Qg-R5lQw
美少女戰士 Super S Op. 許思行 : 最後星光 粵語 OP ( Cantonese Version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uxNzVmpovA
美少女戰士 Super S Ed. 許思行 : 月亮下禱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ym0YtqKj0c
Sailormoon - Makenai (Violin Cov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Fy9pmpUc
Sailormoon - Watashitachi Ni Naritakute (Violin Cov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Bw5AgOoI4
Sailormoon Violin Medley - Outer Senshi Theme (FULL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16Qg-R5lQw
Labels:
EE4206/EE5806,
Sartre 沙特,
機戰music,
陳雲 : 香港城邦自治,
香港廣東話俗語字典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Labels:
中國文化,
倫文敘全集--香港陳湘記圖書,
傳習錄 -- 卷上,
陳雲 : 香港城邦自治,
香港廣東話俗語字典
Abonnieren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