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華2@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十二年(1481)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十二年(1481) 卷一百二十五至一百三十六/卷一百三十四 十月/17日(P.11-2)
○戊午/南原君梁誠之上言曰:
臣竊惟,自古天下國家之事勢已成,而或不能知,雖已知,而又不爲慮,此皆不可之大者也。
若先事,而預圖之,則何長治久安之難哉?今聞中國,將置衛於開州,臣反覆籌之,有大可慮者焉。
開州據鳳凰山爲城,山勢突兀,中有大川,三面絶險,一面才通人馬,眞所謂天作之地,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者也。
唐太宗駐蹕以伐高麗,且(遼)〔遣〕遺孼,竊據以圖興復,古今見之者,孰不知有關於我國哉?
今北指山路瀋陽、鐵嶺、開元,以連野人,南指海道海盖、金復,以接登、萊,西指遼東、廣寧、錦州、瑞州,以通燕、薊,於彼則有維州之利,
於我則有漢中之勢,實東道衝要之地也。夏日則萬頃之險,猶足據也,
至冬日,則平如砥,而直如矢矣,雖兄弟父母之邦,不當如是相近也:平時平安之民逃賦役者,太半歸之,彼亦輕徭薄賦,招納之矣。
然邊民之盡入於隣境,一時之害也。
大國之置兵於境上,萬世之慮也:臣以古今天下之勢言之,九州之內,固中國帝王之所理也,四海之外,西域則葱嶺流沙幾三萬里,
北方則沙漠不毛,窮荒無際,東夷則扶桑日本,環海爲國,南蠻則占城眞臘,溪洞瘴厲,此自古不通乎中國者也,
西曰巴蜀、劒閣之路,秦始開之,南曰儋耳瓊崖之地,漢始郡之。東北關外曰,營州、遼東、西之地也,西北關右曰,凉州、河西五郡是也,此至後世,通乎中國者也。
惟我大東,居遼水之東、長白之南,三方負海,一隅連陸,幅員之廣,幾於萬里。自檀君與堯竝立,歷箕子、新羅,皆享千年,前朝王氏亦享五百。
庶民則男女勤耕桑之務,士夫則文武供內外之事,家家有封君之樂,世世存事大之體,作別乾坤,稱小中華,凡三千九百年于玆矣。
- -
黃溍以爲仕國,黃儼亦曰天堂,元世祖使我以儀從舊俗,高皇帝許我以自爲聲敎。然使我自爲聲敎者,非徒言語不通,習俗亦異。
以元末紅軍二十萬人,闌入我疆,我以大兵擊斬殆盡,軍聲大振,聞于天下,且皇明定都金陵,而本國與北元連境,勢不得不如是也。
或以爲,‘中國之於東方,漢、隋、唐,窮兵而不能守,遼、金、元,接壤而不能逼。
臣謂,‘盜據平壤,其興廢無足道也。高句麗據馮氏餘資,其强莫加焉,隋煬百萬之師,大敗於薩水;
唐宗六師之征,無功於遼左,漢雖得之,未幾爲高句麗所據,唐雖平之,亦旋爲新羅所有。一彼一此,三韓世守之規,如古也。
此無他,漢、隋、唐皆都關中,與我各在天一方矣。
遼則隣國也,敵國也,蕭遜寧三十萬兵,匹馬無還,金則本我國平州之人,稱我爲父母之國,尹灌築九城之地,以先春嶺爲界,終金之世,
兵不相加。二國,皆西有夏國,南有大宋,與之讎敵,何暇馬首之每東乎?其後,耶律氏西走萬里,完顔氏南下而斃,元則雖稱婚姻之國,連兵幾數十年,
然華夏蠻貊,混爲一家,無彼疆我界之嫌,至其末年,天下大亂,還入於陰山之北矣。
臣更惟,爲國家者,不徒姑息於一時,當爲萬世之計;不徒僥倖於無事,當爲萬全之策。古人有以天下比金甌者,欲保之,而無所缺也,
又有以山河,比之金者,欲守焉,而不之失也。歷觀帝王,或都長安、洛陽,或都建康、臨安,或北都鄴下,或東都汴梁。自元氏入北之後,
燕都爲南北要關,北據居庸,而扼胡元之咽喉,前臨中原,則南面而制四海,我太宗文皇帝,定都于此,誠萬世帝王不遷之地也。
自燕都而西,南至雲南布政司,一百六十程,東南至南京,猶六十程,而東北至漢都,則僅三十日程,
況自開州至于鴨綠,才一日程,浸浸然近於門庭矣,雖謂之一榻之傍,亦可也。
今城開州,開州不已,則必城唐站,唐站不已,則無所不至矣。將請運糧,運糧不已,則必請牛具,牛具不已,則亦無所不至矣。
此正唇亡則齒寒,得隴則復望蜀,理勢之必然也。況我國所進東海之魚,足以資庖廚之充,豈特南蠻之枸醬竹杖乎?
弓矢布帛,亦軍國所需,豈特南中之金銀丹漆而已哉?在當今,則或無事,後五百年,則安知無窮兵黷武者乎?好大喜功者乎?
近日之事,雖因新路之請,兵部之奏,臣愚臆意,固非鄭同之故也。始之者鄭同,則終解之鄭同,亦可以辦之。
且後日一利一害,譯語當之。乞命韓氏 族親中,有位望者及通事之交通鄭同者,多齎土物,及時赴京,因鄭同以告韓氏,因韓氏以達御所,請停設衛。
我高皇帝明見萬里,以遼東之東百八十里,連山把截爲限,豈不知東八站地廣土沃,便於畜獵哉?
然捐數百里之地,以空其處者,以兩國封疆,不可相混,萬一奸細,彼此構釁,或假(達子)〔㺚子〕之名,或作倭人之形,潛行草竊,誠難測度。
今也朝貢使節,仍行舊路,若有聲息,益謹隄防,如是奏請,庶或可免,如未蒙允,其爲害,可勝言之哉?韓氏尙未能請,則韓氏之後,其何以爲之乎?
今日之勢,方病大腫。七年之病,若不求三年之艾,則是何異於處堂而不知禍?
積薪而不知害乎?義州據鴨綠之險,一國之門戶也,聞其城甚惡,優人倒身而上,餐婢戴床而下。若果如此,夫復何言乎?
昌洲、碧團、大小朔州諸城,無不皆然。今若築之,則流移者必多,若不修築,則襟抱虧疏,此誠國論之難斷者也。
然不築城,則是無義州也,無義州,則是無一道也,其可乎哉?
臣切以謂‘今八道人民,遊手遊食,逃租賦者,莫如僧人。’則使僧人築之,以此報國可也,別無勤勞,而無緣復戶者,司僕諸員,則使此人築之,以此報國,亦可也。以至番上正兵,當領水軍,
皆給口糧,使沿江一帶,幷築行城,亦令別置把截。
不寧惟是,道內貢賦人蔘鼠皮外,一切除之,入朝使臣正朝誕(晨)〔辰〕外,順帶而行,至於雙城之變,東寧之事,固所當慮,
則監司守令之無任者,不可遣也,率眷而行,又不可也。
其三島、大內之倭,所當招懷也;毛隣、建州之人,亦當撫綏也;自是以往,他日之事,臣不敢說之於口,亦不敢筆之於書也。
古人云:“使臣言不效,國家之福。”
臣亦豈以爲必有後世之憂乎?論其勢,不得不如此也。臣非不知廷議已定,使价臨發。然臣區區犬馬之誠,晝思夜度,不敢終默,謹昧死以聞。
--
御書,令政府、領敦寧以上、六曹堂上、臺諫議之。
鄭昌孫、沈澮、洪應、李克培、尹壕、姜希孟、李承召、李克增、柳輊、李德良、金永濡、卞宗仁、李瓊仝、金自貞、成俶議:“開州置鎭,於我國不利,臣等前日已陳之。
但詳今來兵部咨內,一則防禦建賊之窺伺,一則爲朝鮮使臣往來止宿。辭順理直,將何辭請停?
且云:‘視歲豊歉、賊情緊慢,置之,’則其置之與否,亦未可定知。況因婦寺奏達規免,亦非正大之論。
沿江築城事,國家曾已議定。但因年險,姑停之耳。其役僧人司僕諸員之事,皆未可施行。”
- -
許琮議:“開州置鎭,於我國有後日之慮,誠如誠之所言。但奏請使罷,爲辭甚難,因婦寺以奏者,於大體甚不可。義州行城之築,前已議定。
江邊邑城,則以其緊緩,漸次修築之事,臣前者巡審以啓,已蒙兪允,但因本道人力不敷,未卽就耳。役僧人以築者,僧本無生業,不可使私自齎糧,
散料則衆不能周。且司僕諸員,則數不滿千,而皆在距京未遠之處,不必役此,勢亦不可爲也。”
- -
李坡議:“開州置鎭,於我國使价往回,不無有益。然設鎭旣牢,據險置城,年代旣久,民庶漸繁,外侮不足患,則於我國,將有無窮之弊。
何者,平安道徭役之苦,比諸道十倍,而距開州不遠,沿江諸郡,若待氷合,則處處皆有可通之路,而無禁制之地,避苦就歇,人情之常,民之流移,
勢不得不爾也。且看詳兵部來咨大略,則非全爲我國設也。而前此至於謝恩,則中國必以置開州鎭,爲我國之利,臣恐小利,則有之矣,其於大慮何。
然業已如此,而使价已發,未可追也。
論者請罷置鎭事,於遠慮,似若有理,然其言曰:‘因鄭同、韓氏,以達于皇帝。’則甚非正大之論也。安有爲國,而私通婦寺,以副所望乎?
此斷不可也。平安義州及江邊城子低微處改築事,曾已擬議,累降傳旨,但人力不足,不能一時竝擧耳。何必更議?
僧人雖是遊手之徒,本非住着一處,刷而役之,其勢甚難。司僕諸員,其數本多,邇來減省,存者甚少。安可役於他處乎?此亦不可行也。”
- -
李陸、韓堰、崔永潾議:“中國築開州城,未知其果爲我國也。然初因我國請新路,而謂我國朝貢來往而設也。
旣曰爲我遽請停之,言有所不順,又因宦寺婦人,以濟其事,固非正大之論,不可出諸口者也。況開州之築,亦未可必乎。
其逃賦之民,避重就輕,潛入彼土,果如言者之言。沿邊築城,不可不爲也。然僧人本無土着,司僕諸員其數不多,以此築之,其計迂矣。
依前日擬議,待年豐,漸次築之爲便。”
- -
李封、姜子平、丘致崐、林秀卿、金學起、金錫元、郭垠、尹碩輔、鄭光世議:“以小事大,固不可廢,使命冠蓋,歲歲相望。
東八站數日之程,野人草竊之患,誠爲可慮,而請新路,則朝廷不許。只議置鎭於開州等處,似有小利於使命之往還,然於我國,大有可慮者。
夫開州距義州,不過百餘里,平安道受弊,非他道之比,而彼之蠲賦役以招撫者,亦無所不至,民之避勞就安,乃常情也,鴨綠氷合之時,
則民之流移,將何以禁?此國家不可不先爲之計也。然置鎭之事,請止似難。其曰賂鄭同,因韓氏達于天子,此非大臣之言、(止)〔正〕大之論也。
豈可因緣閹竪,以成其事乎?沿江築城,皆所當急。然平安之道,連年飢饉,難於驅役,姑待豐年,漸次築之可也。
潛從他境之禁,國家已有措置。當責官吏,一一遵行亦可矣。若驅遊手僧徒復戶諸員,以赴其役,則闊於事情,非所當爲。
正兵、水軍,在所當役,給糧之事,實所難繼,亦不可行。”
【太白山史庫本】 20책 134권 11장 B면
【影印本】 10책 265면
【分類】 *군사-군정(軍政) / *군사-지방군(地方軍) / *군사-군역(軍役) / *군사-관방(關防) / *정론-정론(政論) / *외교-명(明) / *외교-야(野) / *외교-왜(倭) / *호구-이동(移動) / *사상-불교(佛敎) / *역사-고사(故事) / *역사-전사(前史) / *교통-육운(陸運) / *재정-역(役)
朝鮮王朝實錄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5^2039397373^802^^^8021100200160014000100020017@@886655005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三年(1472) 卷十四至二十五/卷二十 七月/10日(P.4-1)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ia_10307010_004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三年(1472) 卷十四至二十五/卷二十 七月/10日(P.4-1)
http://sillok.history.go.kr/popup/viewer.do?id=kia_10307007
http://encysillok.aks.ac.kr/Contents/Index?contents_id=00007823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 栗谷全書 by李珥
http://www.krpia.co.kr/knowledge/itkc/detail?artClass=MM&artId=kc_mm_a201#none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 栗谷全書 by李珥
http://db.itkc.or.kr/itkcdb/text/nodeViewIframe.jsp?seojiId=kc_mm_a201&bizName=MM&gunchaId=av019&muncheId=01&finId=001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 栗谷全書 by李珥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356293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 栗谷全書 by李珥
http://db.itkc.or.kr/itkcdb/text/nodeViewIframe.jsp?seojiId=kc_mm_a201&bizName=MM&gunchaId=av020&muncheId=01&finId=001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 栗谷全書 by李珥
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html/he16/he16_02426/index.html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 栗谷全書 by李珥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6/he16_02426/
庶民則男女勤耕桑之務,士夫則文武供內外之事,家家有封君之樂,世世存事大之體,作別乾坤,稱小中華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ia_11210017_001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