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erstag, 5. Juni 2014

曾胡治兵語錄 , 清 蔡鍔

曾胡治兵語錄 , 清 蔡鍔


第一章 將材


23 右論將材之體


24 右論將材之用

25 [注釋]


26 1.[1]帶兵之人,第一要 才堪治民;第二要 不怕死;第三要 不急急名利;第四要 耐受辛苦。



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則兵不悅服;不勤,則營務巨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為名利而出者,保舉稍遲則怨,稍不如意則怨;與同輩爭薪水,與士卒爭毫厘。故又次之。身體贏弱者,過勞則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


四者似過於求備,而苟闕其一,則萬不可帶兵。故吾謂帶兵之人,須智深勇沉、文經武緯之才。數月以來,夢想以求之,焚香以禱之,蓋無須臾或忘諸懷。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27 2.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以上曾語)


28 3.求將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氣,有智略。


29 4.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肫誠。其次者,剛而無虛,樸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義。要未可誤於矜驕虛浮之輩,使得以巧飾取容。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逾熟,必至敗乃公事。


30 5.將材難得。上駟之選,未易猝求,但得樸勇之士,相與講明大義,不為虛驕之氣、誇大之詞所中傷,而緩急即云可恃。


31 6.兵易募而將難求。求勇敢之將易,而求廉正之將難。蓋勇敢倡先,是將帥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則糧餉不欺,賞罰不濫,乃可固結士心,歷久常勝。


32 7.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專尚馴謹之人,則久而必惰;專求悍鷙之士,則久而必驕。兵事畢竟歸於豪傑一流,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稟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以上胡語)


33 右論將材之體



- - -

34 8.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於錢財之外者。後世將弁,專恃糧餉重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35 9.軍中須得好統領、營官,統領、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算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36 10.璞山之志[2],久不樂為吾用。且觀其過自矜許,亦似宜於剿土匪,而不宜於當大敵。


37 11.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38 12.李忠武公續賓[3],統兵巨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閒肅穆,厚重強固。


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耕種不輟,萬幕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於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39 13.烏將軍蘭泰[4]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餘錢,得餉盡以賞兵。


40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41 15.統將須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領外 [ 注 ] ,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足以服眾,乃可勝任。總須智勇二字相兼。有智無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42 16.貪功者,決非大器。


43 17.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以上胡語)


44 右論將材之用

- - -

45 蔡按:古人論將有五德,曰:智、信、仁、勇、嚴。取義至精,責望至嚴。西人之論將,輒曰「 天才」。析而言之,則曰天所特賦之 智與勇。


而曾、胡公之所同唱者,則以為將之道,以奧心血性為前提,尤為扼要探本之論,亦即現身之說法。


咸、同之際,粵寇[5]蹂躪十餘省,東南半壁,淪陷殆盡。兩公均一介書生,出身詞林,一清宦,一僚吏,其於兵事一端,素未夢見。


所供之役,所事之事,莫不與兵事背道而馳。乃為良心、血性二者所驅使,遂使其「可能性 」發展於絕頂,武功燦然,澤被海內。按其事功言論,足與古今中外名將相頡頏而毫無遜色,得非精誠所感,金石為開者歟?


苟曾、胡之良心血性而無異於常人也,充其所至,不過為一顯宦,否則亦不過薄有時譽之 著書家,隨風塵以殄瘁已耳!複何能崛起行間,削平大難,建不世之偉績也哉!


- - -


46 [注釋]

47 [1]原文中序號為編者所加,下同。

48 [2]璞山,王錱字、湘軍名將,著有《練勇芻言》。

49 [3]李續賓,字迪庵,謚忠武,湘軍名將。

50 [4]烏蘭泰,滿族,官至副都統,謚武壯。

51 [5]粵寇:太平軍。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E6%9B%BE%E8%83%A1%E6%B2%BB%E5%85%B5%E8%AA%9E%E9%8C%84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共匪語大全 - 各大書局有售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