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18. Mai 2018

陳雲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陳雲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陳雲先生說,好多世界大轉變,就由理論的討論而來。



九七之後,商界和學界談一下協同效應(synergy),說一加一可以大於二,兩個子系統相加之後的效應,大於兩個子系統的效應的總和。



大家聽了,好似頭頭是道,以為是科學討論、管理學討論。



之後,兩鐵(九廣鐵路和地下鐵路)合併、領匯(後改稱領展)將政府屋邨商場和停車場捆包上市,香港人始知道噩夢來臨。


   
中國介入全球化營運,由來料加工、招商引資,到了一帶一路、資金走出去,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趙紫陽總書記時期的國際大循環理論的引申。⋯⋯


   
在前蘇聯那邊,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戈爾巴喬夫出書,講開放、改組,合稱為「新思維」,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只知道跟着他講glastnot、Perestroika好時髦。



直至蘇聯解體,俄羅斯民主化,他去了美國做寓公,成為慈善基金會主席,大家才明白過來。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美國總統列根與戈爾巴喬夫在前東德的東柏林會面,列根總統指著柏林圍牆,




向前蘇聯領導人說,「扯下這面牆吧」(Tear down this wall)。大家都沒注意到,戈爾巴喬夫提出開放、改組,是與列根見面之後的事。


   
九七之後,特區政府第二任財政司長梁錦松說香港要變成曼哈頓plus,要有龐大的腹地,住不起香港的人可以去大陸。



之後,今日大家見到大灣區。九七的時候,建制派講講下「前舖後居」,現在港鐵公司主席馬時亨說,香港年輕人可以去大灣區買樓,



搭高鐵一個多小時來港返工。


   
教育改革的多元智能論,令到學術專科取消,變成通識科、team-work做project。



   
二十世紀是科學理論和人文學術理論的大革新時期。中國開放改革的初期,趙紫陽領導的體制改革研究所,提出了新思維,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



現在,中共的人面辨識系統、社會信用系統,都顯示這些當年提出的理論,並非空談。


   
陳雲先生用系統論講解二十世紀的大思想。深入淺出,令大家明白,今日各位面臨的巨變,幾十年前已經露出端倪。如果你不能超前思考,注定你吃虧終身。


       
【文化沙龍——思考方法與邏輯入門(五)——系統思維,大局為重】
五月十八日(星期五)及五月十九日(星期六)設加場重溫,報名請登臨


https://goo.gl/forms/bxWfEiuPF0iZqg8t1


--
2.


【文化沙龍——思考方法與邏輯入門(五)——系統思維,大局為重】
      

九七之後,為何香港的教育改革亂七八糟,天下大亂?


教學理論有幾多種?什麼是多元智能、通識教育?STEM又是什麼回事?美國的教育理論如何引發香港的教育改革?




為什麼要合併中學會考和大學入學試呢?高考的評級為何要取消,改為及格與不及格的呢?是要令學生感受好些嗎?
 


好端端的學習者及學徒(student and learner),為何會被視為學者及知識創造者(scholar and knowledge finder)那樣被教育的呢?



為什麼政府會高舉創意(creativity),又有創科局之設?


 
二十世紀是科學理論和人文學術理論的大革新時期。這個世紀的流行方法學是什麼?客觀的科學描述?統計學的機率(或然率)?



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人文學術理論的心理真實可信嗎?抽樣調查?參與式的田野調查?理念型?大傳統與小傳統?



正能量的觀念從何而來?基督教的靈恩派,看來是宗教學的問題,但有否心理學的基礎?


 
後現代主義是從什麼樣的方法學建構出來的?新自由主義呢?產權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的方法學是什麼?智能機械人殺到埋身。


A是人工智能(AI)、B是區塊鏈(Blockchain)、C是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D是大數據(Big Data)。



互聯網時代的ABCD的系統構思,從何而來?它建構的虛擬真實,基本假設是什麼?


 
系統思維(Systematic Thinking)是以系統論為思維基本模式的思考方法,不是創造思維,不是形象思維,不是鋪陳資料,



也不是多角度思考,而是梳理、歸納、連結,釐清事件的因果關係,縱覽全局,掌握全局與細節之間的關係,從而推斷事情發展。




系統思維的發展階段有四:古代整體系統思維方式、近代機械系統思維方式、辯證系統思維方式,以及現代複雜系統思維方式。
 


意念統治世界,文化沙龍為各位來一次二十世紀的理念系統大盤點。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