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2. Dezember 2016

六朝麗指 - 孫徳謙 excerpted 2

六朝麗指 - 孫徳謙 excerpted 2

六朝麗指 - 孫徳謙 excerpted 2


自唐昌黎韓氏剙造古文,學者翕然從之,於是別自名家,遂以六朝駢文作鴻溝之劃。其甚者執東坡八代起衰之說,卑視六朝,黜為俳優。


近世桐城一派,且以對偶辭句不得搖其筆端,為古文之大戒。


作為文章,固當兼學漢、唐,以論駢體正宗,則宜奉六朝為法。


若志在肄習駢文,則不可不宗師六朝,何也?六朝者,駢家之軌範,所謂取法乎上也。


文章之分駢散,余最所不信,何則?駢體之中,使無散行,則其氣不能疏逸,而敘事亦不清晰。

- -


[傅亮(季友)〈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

「臣裕言:近振旅河湄,揚旍西邁,將屆舊京,威懷司雍。河流遄疾,道阻且長,加以伊洛榛蕪,津塗久廢,伐木通徑,淹引時月。


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水浮橋。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鍾簴空列,觀宇之餘,鞠為禾黍,廛里蕭條,雞犬罕音,感舊永懷,痛心在目。


以其月十五日,奉謁五陵。墳塋幽淪,百年荒翳,天衢開泰,情禮獲申,故老掩涕,三軍悽感,瞻拜之日,憤慨交集。

行河南太守毛脩之等,既開翦荊棘,繕修毀垣,職司既備,蕃衛如舊。伏惟聖懷,遠慕兼慰,不勝下情。謹遣傳詔殿中中郎臣某奉表以聞。」


此篇竟同散文,幾無偶句,但究不得不以駢文視之,蓋所貴乎駢文者,當玩味其氣息。故六朝時雖以駢偶見長,於此等文,尤宜取法。


彼以駢、散畫為兩途者,盍將季友輩所撰一讀之?若以斯文入之散文中,其有以異乎?

- -


[《駢文類纂》] 此書包該古今,首有例言,語極精妙。其持論大旨,則在不分駢散,而以才氣為歸。夫駢文而歸重才氣,此固可使古文家不復輕鄙,無所藉口矣。



惟既言駢文,則當上規六朝,而六朝文之可貴,蓋以氣韻勝,不必主才氣立說也。《齊書‧文學傳論》曰:「放言落紙,氣韻天成。」

此雖不專指駢文言,而文章之有氣韻,則亦出於天成,為可知矣。余嘗以六朝駢文譬諸山林之士,超逸不羣,則有一種神峰標映、貞靜幽閒之致。


其品格孤高,塵氛不染,古今亦何易得?是故作斯體者,當於氣韻求之,若取才氣橫溢,則非六朝真訣也。夫駢文而不宗六朝,擬之禪理,要為下乘。


使果知六朝之妙,試讀彼時諸名家文,有不以氣韻見長者乎?

- -

若高人逸士,蕭灑出塵,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獨賞之概,以言文辭,六朝之氣體閒逸,則庶幾焉。《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斯豈道為然哉?

六朝文體,蓋得乎陰柔之妙矣。


作駢文而全用排偶,文氣易致窒塞



駢文宜純任自然,方是高格


師法六朝者,吾願其涵泳於神韻,則善之善矣


夫文而用駢體,人徒知華麗為貴,不知六朝之妙,全在一篇之內,能用虛字使之流通。


......倘後人為之,純用對偶,而無虛字流通於其間,無怪人之鄙薄駢文也。且六朝匪特全篇時用虛字,雖造成聯語,亦必用虛字,乃見句法流動耳。



昌黎謂:『惟其氣盛,故言之高下皆宜。』斯古文家應爾,駢文則不如此也。......故駢文蹊徑,與散文之氣盛言宜,其所異在此



及閱《無邪堂答問》,有論六朝駢文,其言曰:「上抗下墜,潛氣內轉。」於是六朝真訣,益能領悟矣。


蓋余初讀六朝文,往往見其上下文氣似不相接,而又若作轉,不解其故,得此說乃恍然也。


故讀六朝人文,須識得潛氣內轉妙訣,乃能於承轉處迎刃而解,否則上下語氣,將不知其若何銜接矣。



駢體與四六異。四六之名,當自唐始。

......吾觀六朝文中,以四句作對者,往往祇用四言,或以四字、五字相間而出。至徐、庾兩家,固多四六語,

已開唐人之先,但非如後世駢文,全取排偶,逐成四六格調也。


彥和又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文者文也。」可見文章體製,在六朝時但有文、筆之分,且無駢、散之目,而世以四六為駢文,則失之矣。


- -

所謂今體者,義山既自名其集為《樊南四六》,則今體固指四六言也。

然梁簡文帝〈與湘東王論文書〉有云:「若以今文為是,則昔賢為非,若昔賢可稱,則今體宜棄。」


由此觀之,六朝時已目駢文為今體矣。簡文又云:「比見京師文體,懦鈍殊常,競學浮疏,爭為闡緩。」


如其言,似頗不以當時文體為然。但吾嘗取其語以讀六朝文,轉覺六朝文字,其所長實在此。何也?


六朝駢文,絕不矜才使氣,無有不疏宕得神,舒緩中節,似失之懦鈍者。不知陽剛、陰柔,古今自有兩種文體,若泥簡文之說,而即以擯黜六朝,則非也。


 - -


往時幕僚之中,有專司書契者,其所為函牘,每有一定行欵,於是辭意之間,不相聯屬,駢文則豈可如此?其上焉者莫如律賦。


賦固駢文之一體,然為律賦者,局於官韻,引用成語,自不能不顛倒其字句,行之駢體,則不足取矣。......駢文宜純任自然,方是高格,一入律賦,則不免失之纖巧。


律賦有官韻,無可如何,而顛倒其文句;既非律賦,凡為駢偶文字,造句之時,可放筆為之,無容倒置。


駢散合一乃為駢文正格


為駢文者毋但泛填事類,純用排比,以為文體宜爾;專務華豔,謂與散文有別,庶幾善法六朝者也。

- -


碑誌之文,自蔡中郎後,皆逐節敷寫,至有唐以降,乃易其體。若六朝則猶守中郎矩矱,王仲寶、沈休文外,以庾子山為最長。



觀其每敘一事,多用單行,先將事略說明,然後援引故實,作成聯語,此可為駢散兼行之證。



夫駢文之中,苟無散句,則意理不顯。吾謂作為駢體,均當如此,不獨碑誌為然。譬之撰詩賦者,往往標明作意,列序於前。


所以用序者,蓋序即散體,而詩賦正文,則為駢矣。使詩賦語極穠麗,而無序言冠於其首,讀至終篇,竟不知其恉趣何在。


猶駢偶文字,通體屬對,甚至其人事實,亦從藻飾,將何免博士買驢之誚乎?病之所在,由未識寓散於駢也。故子山碑誌諸文,述及行履,出之以散,而駢儷之句則接於其下。


- -


陳宣帝〈天嘉六年修前代墓詔〉:「若其經綸王業,縉紳民望,忠臣孝子,何世無才」,此散也,


而「零落邱山,變移陵谷,咸皆翦伐,莫不侵殘。玉杯得於民間,漆簡傳於世載。無復五株之樹,罕見千年之表」,則駢矣。


王褒〈寄梁處士周宏讓書〉:「頃年事猶盡,容髮衰謝,芸其黃矣,零落無時,還念生涯,繁憂總集」,此散也;


「視陰愒日,猶趙孟之徂年;負杖行吟,同劉琨之積慘。河陽北臨,空思鞏縣;霸陵東望,還見長安」,則駢矣。


且吾讀隋豫王暕〈遺崔賾書〉:「昔漢氏西京,梁王建國,平臺東苑,慕義如林。馬卿辭武騎之官,枚乘罷弘農之守。


每覽史傳,嘗竊怪之,何乃脫略官榮,棲遲藩邸,以今望古,方知雅志。彼二子者,豈徒然哉?」蓋又有駢作於前,而散居於後,以引伸其義者。

- -


要之,駢散合一乃為駢文正格。倘一篇之內,始終無散行處,是後世書啓體,不足與言駢文矣。


且所謂駢者,不但謂屬對工麗,如一句冗長,當化作兩句,或兩句尙嫌單弱,則又宜分為四語,總視相體而裁耳。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連珠-鈕琇 : 竹連珠 - 昭代叢書

鈕琇 :    臨野堂詩文集29卷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