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29. Januar 2016

Martin Tse : 陳雲「鬥爭說」、毛澤東 《矛盾論》

Martin Tse : 陳雲「鬥爭說」、毛澤東 《矛盾論》


陳雲 「鬥爭說」、毛澤東 《矛盾論》。陳雲說要改變詞彙,今後寫「鬥爭」,不必跟隨「抗爭」舊名。因為「抗爭」其意被動,似是等待人家侵略,自己才去反抗;「鬥爭」則是主動鬥垮敵人,戰意甚然。此一鬥爭說形似毛澤東的革命理論,出自一九三七年的《矛盾論》。


《矛盾論》不是什麼高深理論,詞彙西化,行文枯燥乏味。但以此為過渡階段的革命理論,甚是有力,足以感召大眾。《矛盾論》說些什麼呢?也就是說,世間物事與生命皆有內在矛盾,其文舉例:「數學中的正數和負數、機械學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學中的陰電和陽電、化學中的化分和化合、社會科學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階級和階級的互相鬥爭、軍事學中的攻擊和防御……」


毛澤東說的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陳雲說的是香港族群與境外族群的鬥爭。

- -

毛澤東認為矛盾鬥爭是客觀的、存在的、必須的,假若矛盾止息,生機不復存在。


毛澤東解釋,共產黨內部有思想矛盾,於是幾番清黨鬥爭之後,同志可以推動思想發展,解決內在問題。鬥爭可以解決問題,然則沒有鬥爭,也就沒有生機,謂曰:「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鬥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沒有本土平民與泛民左膠的矛盾鬥爭,香港會是如何?大家早已知道了,繼續遊行散水燭光悼念大台唱歌,九七至今將近二十年,卻是苦無寸進。泛民只說「抗爭」,不敢直面「族群鬥爭」,便有此廿年停滯不前的敗局,即如毛澤東所說:「生命也就停止了。」革命時代,鬥爭是生命,矛盾是靈魂。


明乎此,那些什麼第三條路、什麼本土左膠大和解,根本是虛無妄語。我們需要鬥爭,需要進步,需要革命。我們必須剷除左膠,鬥垮中共,驅趕美帝。不敢鬥爭,生機斷滅,香港殆矣。

- -

矛盾之所以有其正、有其反,因為正反兩面皆有共同性之故。泛民與土共皆為賣港賊、左膠與本土俱是參與社運政治、中共與美帝同屬境外殖民政權。知此共同性,矛盾可以止息,繼而轉化運動。本土鬥贏左膠之日,社運可以重回勇武行動之正途,問題得以解決。


此後,政治矛盾轉化為正常的左翼右翼之爭,就如外國議會所見。鬥爭鬥爭,用怨恨才同仇敵慨,是故與人鬥,其樂無窮,直在其中。


寫了那麼多,只想說,毛澤東《矛盾論》是通篇廢話,華夏智慧古已有之 – 陰陽轉化,相生相剋,如此而已。毛澤東拿著這些理論感召百姓,成功奪取政權,然後禍害人民,這是何故?因為平民思慮未足,戰時心頭不安,才誤信暴君。


什麼才可以信靠?不是領袖,不是陳雲,不是香港毛澤東,而是傳承千年的奧妙民間信仰,當中有陰陽學說,也有矛盾思想,圓融無礙,包羅萬有。


我看到陳雲倡行復興華夏信仰,其人只任「祭司(priest)」,不作「先知(prophet)」,高舉信仰可以提升民智,免教暴君愚民。革命理論僅為過渡文宣,然則復興信仰教化人心,才是保國安民之正途是也。



source :


Martin Tse : 陳雲「鬥爭說」、毛澤東《矛盾論》
https://www.facebook.com/martin.tse.52/posts/10153864837073769?fref=nf

- -

2.

陳雲:改變詞彙。以前我們叫鬥爭的,後來左膠改為抗爭


陳雲:改變詞彙。以前我們叫鬥爭的,後來左膠改為抗爭。抗爭是不合理的構詞。抗拒爭取啊,我XXXXXX!


另外,抗爭的抗,是等待人家侵略,自己才可以抗,鬥爭是主動去鬥人地,而且是戰鬥的鬥。


以前中國對日戰爭,就用抗戰一詞,結果在氣度上輸了給日本,至今被日本看不起。在歐洲戰場,叫反法西斯鬥爭的!


source:


陳雲:改變詞彙。以前我們叫鬥爭的,後來左膠改為抗爭
https://zh-hk.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3831732507225


陳雲:改變詞彙。以前我們叫鬥爭的,後來左膠改為抗爭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loudAtlas/?fref=photo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