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26. Juni 2015

九井:宋朝士大夫甚至以食狗肉為恥

九井:宋朝士大夫甚至以食狗肉為恥


九井:食狗禁令為何在北宋流行不下去


狗肉,又稱 香肉。因其口感,食用狗肉的歷史過於悠久,在古中國、古墨西哥、古羅馬,新石器時代就有食狗的習慣。到如今,狗肉食用除了在最為普遍的東亞,世界其他地區亦有。


按資料客觀來看,官方頒布禁令的只有兩個地區,① 香港禁屠,但可食用外來狗肉;② 德國因旋毛蟲檢驗於1986年 始禁食狗肉。其實,在中國的古代,也曾有過一道禁食狗肉令,那是北宋時期。


狗肉,很早以前就進入中國人的食譜。早在先秦之時,中國人就將家養的狗分為三類:「一曰守犬,守禦田舍;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用。」


所謂「食犬」,即今人所說的「肉狗」。不過那時候狗肉非常珍貴,只有貴族才享用得起,《禮記》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狗肉是士以上的貴族才有資格享受的美味。天子也以狗肉作為祭品,這從漢字「獻」的造字結構便可看出來,「犬」字偏旁表示當時的天子以狗獻祭。

  
到秦漢時期,食狗之風大盛,狗肉從貴族的食譜擴展至平民的餐桌。劉邦的馬仔樊噲,發跡之前就是市井中的屠夫,以屠狗為營生,「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專屠以賣之」。相傳劉邦特別喜歡樊噲烹製的狗肉,因此留下一道名菜,叫做「沛公狗肉」。根據漢朝人的記述,「中者屠殺羊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狗肉的品位要高於豬肉,中產階級才吃得起狗肉,窮人只能吃豬肉與雞肉。

  
不過隋唐之後,狗肉已經退出漢族人的主要食單,在中原家庭的餐桌上,豬肉與羊肉才是最常見的肉類。這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可供人們食用的肉類已經比較豐富,肉豬、肉羊的養殖業得到空前的發展,人們在一般情況下不再需要將狗當成食用的動物。


二是佛教與道教的倡導,佛教禁止信徒食用狗肉;道教也稱「以犬為地厭,不食之」,受這種宗教思想的影響,人們也自覺不吃或少吃狗肉。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北宋崇寧年間(12世紀初),朝野發生了一場要不要禁止民間食用狗肉的政策爭辯。


- --


宋徽宗的禁屠狗令


崇寧初年,有一個叫做范致虛的官員,向宋徽宗提出一個立法建議:「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即取締京師的肉狗屠宰業,其實就是禁止民間食用狗肉。

  
范致虛為甚麼要提這個建議呢?原因比較奇葩,「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意思是,宋徽宗生肖屬狗,所以狗不宜宰殺、食用。幸虧徽宗皇帝不是屬鼠,要不然宋朝的貓都要失業了。

  
不過宋徽宗覺得范致虛的提議非常有道理,「 因降指揮,禁天下殺狗」,下了一道詔書,禁止天下人屠狗。並賞賜范致虛二千貫錢。

  
「食狗禁令」 發下來,朝野嘩然。因為宋人雖然並非以食狗為樂事,但食狗畢竟不是華夏的飲食禁忌,市井間也不乏吃狗肉之人,屠狗還是一門正當的營生。現在朝廷突然禁止食狗,不但妨礙了市民的口腹之慾,也侵犯了經營狗肉的飲食店的利益。所以當時的輿論都反對「食狗禁令」。

  
京師的太學生帶頭抗議,在眾人面前發表宣言:「朝廷事事紹述熙豐,神宗生戊子年,而當年未聞禁畜貓也。」這段話翻譯過來,是說宋徽宗事事以繼承父皇宋神宗的志業相標榜,神宗皇帝生於戊子年,屬鼠,但從未聽說當年禁止養貓。當今天子,為甚麼不學習神宗的寬容大度?

  
坊間也議論紛紛。有人說,人家養狗,自有其用處,守夜、打獵,或者被食用,都是狗的「本分」,「今以忌器諛言,使之貴重若此」,恐怕要帶來說不盡的麻煩啊,「其憂有不可勝言者矣」。



我們現在未必贊同宋人的看法,但放在當時的歷史情景中,宋人也有他們的道理,畢竟對於宋代的多數人來說,狗並不是寵物,還不是伴侶型動物。另一種動物,貓,在宋代倒是普遍被當成寵物飼養,所以我們極少聽說宋人吃貓肉,貓肉成了飲食禁忌。

  
總之,由於禁止屠狗的禁令不得人心,所以實行不到幾年,便不了了之。

- -

士大夫不食狗肉

  
雖然宋朝人反對立法禁食狗肉,不過在宋代的上流社會,並不流行食用狗肉——這一點跟先秦與兩漢時期完全不同。在宋人筆下,汴京與臨安的飲食店與肉鋪子非常之繁多,但基本上賣的都是豬肉、羊肉,狗肉店不能說沒有,卻難得一見。統計《東京夢華錄》提到的所有肉類食品,發現羊肉的比例為36%,豬肉的比例是12%,雞肉等禽類肉食為11%,魚貝類為15%,完全沒有出現狗肉。

  
許多宋朝士大夫甚至以食狗肉為恥,蘇東坡是北宋出了名的美食家,他被貶謫黃州時,看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便發明了紅燒肉這道美食。但蘇東坡儘管嗜肉,卻不吃狗肉。

  
宋神宗熙寧年間,蘇軾在徐州任太守,看到地方政府的公宴上常有狗肉這道菜,覺得不可理解。當地的司法官員告訴他:法律並不禁止殺狗。蘇軾問道,公宴用狗肉,合乎禮制嗎?司法官員說,合乎禮制。並引述  《 禮記 • 鄉飲酒》 的一句話來說明:「烹狗於東方,乃不禁。」

  
蘇軾反駁道:「荒謬!《禮記》 也說:『 賓客之牛角尺。』 難道就不應該禁止屠牛?」我們知道,中原農耕王朝,一直都有禁止屠殺耕牛的禁令。蘇軾又引用孔子埋狗的典故,說,狗死了,「猶當埋,不忍食其肉,況可得而殺乎?」可見蘇軾是反對殺狗的,因為他覺得狗與人類關係親密,殺之心有不忍。不過沒有材料顯示蘇軾在徐州發過「屠狗禁令」,想來蘇軾只是反對公宴上出現狗肉,並不干涉民間是否食狗。

  
實際上,在宋代士大夫家庭的正式宴席上,是不允許擺上狗肉的,若以狗肉宴請賓客,將被視為不合禮節,不懂禮貌。「狗肉不上席」的說法,便是從宋代開始流行開來的。這裡的席,是指正席,接待賓客的正式宴席,非指私人餐桌。私人餐桌可以不講究,正式宴席則需要注意禮儀。宋人認為,狗肉屬於賤品,不可登大雅之堂。

  
宋人還常常將屠狗食狗的習慣跟黑社會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如宋人記載說,宣城縣境內,「十里間有聚落,皆亡賴惡子及不逞宗室嘯集,屠牛殺狗,釀私酒,鑄毛錢,造楮幣,凡違禁害人之事,靡所不有。」這些不法之徒嘯聚在一處,屠牛殺狗,釀造私酒,偽造假鈔,干的都是違禁的事情。宰殺牛狗吃其肉,成了黑社會生活方式的標誌之一。

  
北宋初,汴京也有一幫「惡少無賴之人,肆凶不逞,小則賭博,大則屠牛馬、銷銅錢,公行不忌。其輸錢無以償,則為穿窬,若黨類頗多,則為劫盜縱火,行姦殺人」。


他們在京城開設賭坊,誘人賭博,又「屠牛馬驢狗以食」,彷彿不宰條狗來吃,不足以彰顯他們的叛逆精神。所以宋太宗要求開封府:「嚴戒坊市捕之,犯者定行處斬,引匿不以聞與同罪。」被抓到的罪犯,重者處以死刑。


不過,請注意,開封府要抓捕的並不是食用狗肉的一般市民,而是「肆凶不逞」的黑社會人員。


(文章來源:歷史說九井寫)



source :


九井:食狗禁令為何在北宋流行不下去
http://free-gate.org/do/Qa_k/ottLgkjez_RXN3Le0X/wW/rV/H/rs/n4198708.htm九井-食狗禁令為何在北宋流行不下去.html



- -

第二章、羊在宋代飲食中地位的變化. 第一節、北食中肉食之變遷. (1)、牛、狗食用之減少
http://dspace.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55597/3/49301103.pdf


http://dspace.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55597/2/49301102.pdf


http://dspace.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55597/1/49301101.pdf


http://dspace.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55597/4/49301104.pdf


http://dspace.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55597/5/49301105.pdf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