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ag, 14. November 2016

成惕軒:山房對月記(駢文)

成惕軒:山房對月記(駢文)


  綿綿遠道.東西南北之人.黯黯流光.離合悲歡之跡.羨閑鷗物外.


  直忘黍穀暄寒.問皎兔天邊.幾閱蓬瀛清淺.試稽弦望.用志滄桑.


  粵當弱冠之年.適遘峿艱之會.掠郡而角方倡亂.辭家則粲賦從軍.


  揚彼秋帆.憩於夏口.爾乃馮夷肆虐.黔首罹災.平陸成江.


訝老蛟之未死.層樓獨夜.招黃鶴而不來.濕螢與墜露爭飛.澤雁共寒蘆一色.


挽瀾無計.橫槊誰歌.極人事之蕭條.嗟江山之搖落.此漢皋之月也.


  嗣旅上京.欣瞻弘業.龍蟠虎踞.盛開一代風雲.草長鶯飛.


    消盡六朝金粉.眷懷名跡.刻意清遊.嘗坐花以攬澄輝.或瀹茗而消永夕焉.


天不佑漢.海忽揚波.見迫強鄰.遂興義戰.時則驚烏繞樹.突騎窺江.


傍桃渡以星稀.望蘆溝而雲暗.磨牙鯨鱷.自矜海國之雄.赬尾魴魚.


真痛王城之毀.拜手向紫金陵墓.敢告在天.擧頭指白玉樓臺.終當還我.


相看寥廓.無限低徊.此南都之月也.


  樓船西邁.蜀道天高.憑萬夫莫開之關.當半壁方張之寇.修其器甲.


  固我山川.雖胡馬之牧臨洮.難逾跬步.而火牛之扞卽墨.罔及層空.



警訊頻傳.良宵每負.穴中人靜.惟鬥蟻之堪聞.竿上燈青.知毒鳶之已遁.


 
  星河依舊.歲龠載更.俄而港鄎珍珠.島焚玉石.強弩朝挫.降幡夕張.


  回日馭於瀛邊.扶桑半萎.湧冰輪於劍外.爆竹齊喧.戱語素娥.行辭白帝.此巴山之月也.


  薊北新收.江南亟返.錦帆去也.三聲啼巫峽之猿.玉宇紛然.萬貫


  舞揚州之鶴.舊巷偶尋馬糞.文物都非.疏簾重認蛾眉.嬋娟未減.朱弦


  翠袖.歌垂楊曉岸之詞.綠醑華燈.度〈玉樹後庭〉之曲.無何而烽傳青


  犢.劫墮紅羊.彌天騰鼓角之聲.大地碎山河之影.銅仙淚滴.寶鏡光沈.


  賸堤柳以棲鴉.淒其隋苑.撫煙蘿而駐馬.別矣吳山.此滬 杭之月也.


  金甌再缺.鐵幕四垂.轉徙羊城.劫來鯤嶠.故園歸夢.托河葦以徒


  勞.倦客羈愁.隨階蓂而共長.杜鵑枝外.咽笳吹於三更.銅馬聲中.


莽關河其萬里.鄉心五處.思白傅之弟兄.皓魄連宵.憶鄜州之兒女.誰遣


  晶盤出海.盛淚遙年.但期銀漢分潮.洗兵來日.此蓬 壺之月也.


  行役四方.閱時卅稔.蟾圓天上.才得三百六十回.蟲劫人間.


何啻百千萬億數.月猶是也.而陵穀推遷.波雲詭譎.覩崇台之鹿走.聽荒埭之雞鳴.


蓋有不勝其駭愕悵惋者焉.所願氛埃掃卻.桂魄增瑩.笑語迎來.


  柳梢無恙.清樽對飲.長娛伉健之身.虛幌同看.更接光華之旦.


  ---


五六十年代,駢文研究在臺灣學界不太受重視,論文和著作不多。從70年代以後,逐漸引起注意。已先後
出版關於駢文的專著十三種,駢文選本四種,重新校訂排印出版清朝以前駢文選本和資料多種。今人所作駢文
作品集多種。


    在臺灣學術界,目前首屈一指的駢文研究家是張仁青教授。張教授1929年出生於臺灣花蓮,先後任教於台
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央警官學校、臺灣大學和政治大學。其研究範圍主要在駢文及魏晉南北朝文學,已
出版關於駢文的專書七種。


《中國駢文發展史》是其碩士論文的擴充,分上下冊,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初版,
658頁,共九章:一、緒論,二、邃古駢散文之未分時期,三、戰國末年至秦代駢文之胚胎時期,四、兩漢駢文
之孳乳時期,五、魏晉駢文之蕃衍時期,六、南北朝駢文之全盛時期,七、唐代駢散文盛衰消長之激蕩時期,
八、兩宋駢文之蛻變時期,九、清代駢文之復興時期。


《六十年來之駢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初版,
60頁,用文言文寫作,介紹民初至70年代之駢文家十人:劉師培、李詳、樊增祥、易順鼎、饒漢祥、孫德謙、
黃侃、黃孝行、陳含光、成惕軒。前八位生活於清末民初,後二位40年代末移居臺灣。書中還提到,六十年來
之駢文作者,已逝的還有:馮煦、朱銘盤、王式通、孫雄、張其煌、王西神、汪國垣、張孟劬、瞿兌之、喬曾
劬、溥儒。至70年代尚健在的有:潘重規、林尹、高明、李漁叔、孫克寬、劉象山、戴培之、張齡、謝鴻軒、
許君武、曾霽虹、劉孝推、晏良樂。


《中國駢文析論》,臺北東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初版,263頁,文言
文寫作,也分九章:一、中國語文之特質,二、駢文之義界,三、駢文的起源及變遷之大勢,四、五、六、七
章,分別論述駢文之對仗、用典、藻敷、句型與聲調,八、駢文在中國文學中之地位,九、習駢述要。


《駢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分上下冊,論述駢文的界說、起源、演變、評價、駢文家地域分佈。對
歷代駢文名家設專章介紹,包括蕭統、劉勰、徐陵、庾信、陸贄、蘇軾、汪中、洪亮吉、成惕軒。後七位被作
者稱為駢林七子。


《麗辭探頤》,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230頁,共七章:一、緒論,二、對偶精工,
三、典故繁多,四、辭藻華麗,五、聲律諧美,六、句法靈動,七、麗辭表解。此書舉例高於評說,實為《駢
文學》之撮要。作者還有《歷代駢文選詳注》,上下冊,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初版。《駢文觀止》,臺北文史
哲出版社1986年初版,此書共選作品20篇,按寫作先後從近現代至古代逆向排列,依次為:(民國)成惕軒、
(清)樂鈞、吳錫麒、洪亮吉、汪中、袁枚、蒲松齡、(明)王yī@①、(宋)汪藻、蘇軾、(五代)歐陽
炯、(唐)李白、駱賓王、王勃、(六朝)徐陵、庾信、江淹。有注有譯,有詳細的題� 和作者介紹。


張仁青教授還有《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上下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初版,是其博士論文,將六朝文學思
想、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作品冶於一爐,作綜合討論。又有《六朝唯美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年初版,按性質分為30類,各舉代表作家作品加以分析。二書亦與駢文有關。



    成惕軒教授,既是駢文作家,也是駢文選家,湖北陽新人,抗日戰爭前投筆從戎,後來輾轉于武昌、南京
、重慶、上海、杭州、臺北,曾先後擔任臺灣幾所大學教授,平生喜作駢體文,有《楚望樓駢體文初集》及續
集,其中《山房對月記》回憶平生經歷而以月色貫穿首尾,《美槎探月記》以駢偶句法描寫美國太空船首次
探月這一世界創舉。另有《駢文選注》,選東漢班固至清末曾燠駢體文40篇,又《四十年間駢文選》,收辛亥
革命以後至50年代駢文300篇。

 - - -


    以下依出版先後介紹其他駢文專著。

    汪菊松《宋四六文研究》,臺北華正書局1977年初版,108頁,用文言文寫作,共六章:一、緒論,二、宋
四六二體裁與風格,三、宋四六作法探討,四、北宋四六文作者及作品,介紹徐鉉、楊億、劉筠、錢惟演、宋
庠、宋祁、晏殊、王禹chēng@②、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司馬光、黃庭堅
、秦觀、晁補之,每人選例文一篇。五、南宋之四六文作者及作品,介紹汪藻、孫覿、綦崇禮、李綱、嶽飛、
胡詮、洪適、洪遵、洪邁、楊萬里、陸游、周必大、樓鑰、呂祖謙、真德秀、劉克莊、方岳、李劉、文天祥,
每人選例文一篇,六、未來駢文之展望。此書之價值主要在第四、五章。


    佚名《駢體文淺說》,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初版,156頁,楷書大字影印,文言文寫作,共五章,分論駢文
之名稱,與散文之異同,駢文分期、作法,初學駢文之要訣。以上五章實際上是一篇數千字的序言。附錄六朝
至清末駢文72篇,有注釋,此書實為駢文選本。


    陳松雄《齊梁麗辭衡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初版,530頁,文言文寫作,所謂“麗辭”即駢文。共
八章:一、導因,二、特色,三、永明麗辭衡論,四、梁武父子之麗辭衡論,五、梁代文士之麗辭衡論,六、
評論專家(劉勰、鐘嶸),七、麗辭泰斗——徐陵、庾信,八、齊梁麗辭對後世的影響。此書評論精要,但方
法頗近古代評點,而且引用例文甚多。


    廖志強《六朝駢文聲律探微》,臺北天工書局1991年初版,152頁,碩士論文,用文言文寫作。導論之後分
為三章:一、範曄之駢文聲律說,二、沈約之駢文聲律說,三、劉勰之駢文聲律說,結論。此書廣引各家歧說
,辯析頗為細緻,作者是香港人,在臺灣就讀。


    錢濟鄂《駢文考》,新加坡木屋學社1994年出版。作者是臺灣人,文言文寫作。全書收文章11篇:一、陽
春白雪數駢文,二、《尚書》《詩經》《大學》《史記》已有駢文考,三、史書無韓柳之說,四、視同兒戲八
大家,五、評韓歐名作管見,六、歐陽修自毀名場,七、歐陽修文啟八代之俗,八、精粗語文舉例,九、論雅
俗,十、析死胡同胡語(批評胡適白話乃韃靼文),十一、文明古國剩白話,後記自敘生平。作者重駢輕散,
否定白話文。


    此外還有陳耀南《清代駢文通義》,學生書局出版。



謝鴻軒《駢文衡論》,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初版,三冊,共962頁。上編“泛論”,一至五章分述駢文興衰與正名,文字與文學、文筆之辯與駢散之爭、五經及諸駢
偶舉隅。中編“專論”,六至十一章,專門介紹陸機、謝靈運、劉勰、徐庾、初唐四傑、唐宋八家。下編“通
論”,十二至十八章,分述西漢、魏晉南北朝、三唐、兩宋、元、明、清代的駢文。此書規模宏大,既有文學
史概述,又有大量作品選例和歷代評論資料。



    連珠與駢文關係密切,臺灣王令樾有《歷代連珠評釋》,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初版,380頁。其內容為:
一題解(論體裁、章法、意旨),二連珠源流考(論始源、篇數、作者及佚失情況),三歷代連珠評釋,選漢
揚雄至明朱宗烷等26家作品221首,每首分正文、注釋、翻譯、要旨、結構。此書可能是目前唯一研究連珠之專
著。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