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修法行正路,釋法玩短路 —— 提防政黨「 黐線 」
陳雲:修法行正路,釋法玩短路 —— 提防政黨「黐線」
父母皆非香港居民而在香港產子的「 雙非人 」的問題,成為中共殖民香港的工具,也是令香港社會瀰漫反陸客情緒的根源,這枚中港族群衝突的計時炸彈,不能及時拆解,必會破壞中港族群和諧。
新民主同盟 及民主黨於一月 二十四日( 年初二 )到政府總部請願,主張修改《 基本法 》第二十四條,制止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博取居留權,以免衝擊香港的福利制度和公共資源。該黨於一月二十八日(年初六)在街頭收集簽名,向政府提出,動議修改《基本法》。
一月十一日,新民黨 和自由黨在立法會上主張釋法。自由黨 於一月二十八日,也在街頭擺攤,收集簽名,主張用人大釋法的方式解決雙非問題。
《 基本法 》第二十四條寫得清楚,中國公民在香港所生的子女,享有香港居留權,當年草擬的條文並無預計今日出現的亂象。憲法、法例不符合現實,也要執行,但必須爭取時間修正。由於條文清晰,故只能用修法的方式補救,不能用人大釋法,否則明文規定的權利,也可被人大否決,其他條文列明的合法權利,豈不是岌岌可危?
某些人認為釋法需要時間較短,所謂立竿見影,只要有利香港,即使歪曲《 基本法 》條文,也是可容忍的,這是荒天下之大謬!若然如此,則所有法律條文都可以用當前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立場來推斷其合法性,提交立法機關任意詮釋,凌駕法庭判決,輸打贏要,那麼執法、司法就變得無從預測,整個法治制度就崩潰了。
香港是法治之區,有一百七十年的法治史。將一條寫得清清楚楚的香港《 基本法 》條文提請人大來歪曲解釋,想一想都應該覺得羞恥的,但香港偏有政黨作如此之想,引狼入室,開門揖盜,這些賣港政黨,真是恬不知恥!
各位在街頭簽名反雙非,不准陸婦來港產子,一定要看清楚,修改基本法是正路,也是可行之路,請求人大釋法,是踐踏香港法治,猶如電線的短路( short circuit )。
所謂短路,就是引導電流進入電器的電線,中途互相接觸而走火,或是搭電線的時候,有電線搭錯了,走了短的電路,電阻不夠,結果燒壞了整個電路系統,發生爆炸或火災。
電流走了短路,英文叫 short-circuited,俗稱黐線,也叫 short 咗。電線短路會燒壞電器,有時令全家電器「 內傷 」,裡面零件燒壞了,但仍可運作,外表看得出有毛病。故此神經兮兮的人,俗稱黐線,也叫 short咗,或 short short哋。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好多人在山邊搭木屋,無錢請電工,自己拉電線,經常發生短路,故令「 黐線 」一詞流行至今。
公民黨 在一月三十日也提出,長遠解決雙非問題,必須修改《 基本法 》,目前走正路的香港政黨,有新民主同盟、民主黨和公民黨。主張提請人大釋法的,走短路的short-circuited政黨,則有新民黨和自由黨。
電線短路的後果,是全屋的電器燒壞,不能再用。也可以再用,但隨時電死你。《 基本法 》寫清楚的條文,竟然提請人大來歪曲釋法,這是破壞香港的整體法治。
法治破壞之後,任何一家政府部門、法院和警署,都可以變得神經兮兮,無法預測,像燒壞了的電器一樣,隨時電死你。要走正路,還是走短路?要法治還是要「 黐線 」?香港人,請看清楚。
- - -
Wan Chin
各位請協助廣傳,令更多香港人知道修法與釋法的分別,以免中了新民黨(葉劉淑儀!)和自由黨的奸計。這兩個是黐線黨、賣港賊。
尼斯
人大釋法是任由共產黨說了算, 香港沒有發聲的份兒.
香港修法是特首立法會話事, 中共要不全數批准, 要不全數反對
Rosita Fong
我們要修改基本法或本地立法,不可釋法!法律就是法律,不容輸打贏要,香港只剩下法治,不能隨便按有利自已意思 和須要去任意解釋法律!否則香港便淪為大陸一樣,各有各可以隨便順意解釋法律,沒有準則隨時可以拉人封屋,響深遠!
Mark Yuen
對付強國人已經不易,還要應付這些港奸,真煩,惟有加把勁。
Ken Chung
䆁咩法?我只要修改基本法!!䆁得一次就有第二次,而家䆁法解決雙非只係比粒糖你食,第日䆁法䆁到你架車、你間屋、你啲股票存款、你塊地都變左係人地果時知錯黎都冇用!共產黨講野都好信?佢地真係有信用信守承諾落實香港高度自治、一國兩制的話,今日既香港會好似而家咁既咩?
Kevin Chan
中共就是要摧毀香港司法制度. 所以用了這些淫棍 及港賊出來唱和人大釋法. 若中共有積德之心, 能容許修改基本法的話. 那,打手便不會出沒狗噏.
所以港人要捍衛港土, 同時也要捍衛港法, 不能容許中共在港任意釋法. 這裡是香港妳中共也守香港的法律.
- - - -
Ken Chung
班五毛同投共港奸唔好以為好得意,以為奉迎中共就可以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咁天真,中共有數之不盡出賣人既前科!
一旦失去利用價值 或中共倒台,你地就會兩面不是人,會被新政府同國民捉晒出黎清算!就好似抗日戰爭完結後 國民政府捉拿投日漢奸處決一樣,你自己死、好似秦檜、汪精衛等人渣 遺臭萬年好地地,
不過唔好累埋啲親戚朋友!擘大雙屎眼睇下幾多國家領導、貪官同佢地家人爭相擁後走去入藉做外國人?
佢地個個都等緊中共倒台就跳船做 外國人、楂住貪污受賄、搜刮民脂民脂民膏 返黎既錢 unun腳 嘆世界!如果我有權?你地飛到天腳底都捉晒你地返黎打靶呀!
Dienstag, 31. Januar 2012
陳雲:大陸遊客用屎尿霸佔香港地盤?
陳雲:大陸遊客用屎尿霸佔香港地盤?
by Wan Chin on Tuesday, 31 January 2012 at 00:52
為何大陸人來港在商場公然大小便,甚至在港鐵車廂及餐廳公然大便,令香港人走避?( 參閱「 內地女童東鐵大便 」,《 太陽報 》2012-1-31 )。有些左翼人士為他們辯護,說是文化差異,很多大陸人在農村長大,要香港人諒解 和接納。
我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元朗農村長大。農村有茅廁,即使在野外,也有嚴格的風俗,管制大小便:不得在當眼處、不準靠近水源及墳墓神位,在叢林大便之後要泥土或樹葉掩蓋。鄉下人入到城市,一定不敢在大街大巷拉屎撒尿,這是不敬的、失禮的行為。
即使是小童要小便而找不到廁所,也會帶到污水渠口。大陸人在他們的家鄉,不見得隨地大小便,各位在大陸旅行,有見過商場通道有人公然拉屎嗎?各位有聽過大陸遊客在日本、台灣、泰國 或歐美之類隨地大小便嗎?好屙唔屙,點解要來香港屙?
陸客這樣大小便,加上其他粗野行為( 打尖插隊、叫囂、噴煙 ),客觀的效果是令香港的公共秩序和 市容大陸化,令香港人隨之降低行為水平,更陰險的是,大批陸客來港,令香港旅遊業依賴陸客收入,可以向香港人呼呼喝喝,威脅餓死香港,可以在精神上踏扁香港人。
香港旅遊業依賴陸客之後,滿街金鋪珠寶店藥房,LED 的俗艷簡體字晃晃蕩蕩,令香港失去特色,部分陸客的粗野 和污穢行為,嚇怕歐美、日韓、台灣、南洋遊客,香港的遊客來源呈現單一化,依賴陸客,令香港原本多元化的產業,變成依賴大陸。
什麼是殖民地統制?就是造成依賴( dependency )。中共在香港執行的,就是帝國殖民主義統治。
- - - -
大陸孕婦、單程證來港者、大陸投資移民( 買樓洗黑錢團 )、大陸遊客、水貨逃稅客,這些都可以是無辜的、自願來香港的人,但集體上、客觀上,這是一群充當中共殖民統治香港的工具。殖民政策不一定要用政令或經費驅使的,以前中共將城市漢人用政令強逼,發配新疆、西藏、青海、內蒙,是要殖民,用漢人摻雜當地的藏族人、回族人和蒙族人,期間中共要付出邊區生活補貼,
如今中共唆使陸婦、陸客來香港,不單止不須付出補貼,還可以領取香港的福利或賺取香港的貨品免稅和匯兌差價,中共殖民變成個體化的、自願性的,但他們不自覺地成為中共帝國殖民的工具,
這個客觀效果,比起五十年代發配西藏新疆的做法更妙。地我們香港人要看清楚中共的企圖,用法例和 嚴厲執法來保護香港城邦,不要以為大部分陸客、陸婦是小市民而掉以輕心,姑息養奸。
----
制止陸婦來港產子,是保衛香港,不是排外。香港人反對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反對陸客湧入香港擾亂民生秩序,是排外嗎?陸婦和陸客,是本來屬於香港的嗎?他們是香港的居民嗎?不是屬於香港的,是「 排 」( expel )嗎?
都不是,他們不是屬於香港的,他們不是香港居民。我們不喜歡他們不請自來,我們不喜歡香港喪失移民審批權,中共放什麼人來香港,香港也無權拒絕。
我們要修改《 基本法 》第二十四條,在成功修法之前採取果斷的行政措施堵截大陸孕婦入境,這是保衛香港城邦,不是排外。假若香港有人聲稱要將已經入籍香港的大陸新移民 和南亞裔人趕走,這才是排外。
東南亞以前講的「 排華 」,是排斥本來已經世代住在該處的華人。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不准許大陸孕婦入境產子博取居留、不准陸客大批湧入搶購貨品,我們會說新加坡 和馬來西亞「 排外 」嗎?那些動輒用「 排外 」罵人的,有點常識好不好? 」
陸客用屎尿污穢和粗野行為,劃定香港地盤,趕走歐美遊客?左翼可以指責我無證據,但正如我在去年說很多新移民充當大陸特務一樣,也是無證據,區議會種票揭發之後,大家便知我沒講錯。 當然,有人也可以反駁:投票是暗票的,你陳雲怎麼可以肯定,種票的是投票予土共呢?
--
Wan Chin 大陸人在他們家鄉,並無此文化習慣,某些左翼不要自作多情,為失禮的行為狡辯。陸客是來香港之後才撒野的,各位要看清楚。至於他們為什麼在香港這麼做?各位想想吧。
Wan Chin 我開估:大陸遊客專登的污穢行為,是要將歐美日韓南洋遊客趕走,剩下自由行,令香港旅遊業依賴大陸,從而控制香港。
左翼可以指責我無證據,但正如我說很多新移民充當大陸特務一樣,也是無證據,區議會種票,大家便知我沒講錯。
by Wan Chin on Tuesday, 31 January 2012 at 00:52
為何大陸人來港在商場公然大小便,甚至在港鐵車廂及餐廳公然大便,令香港人走避?( 參閱「 內地女童東鐵大便 」,《 太陽報 》2012-1-31 )。有些左翼人士為他們辯護,說是文化差異,很多大陸人在農村長大,要香港人諒解 和接納。
我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元朗農村長大。農村有茅廁,即使在野外,也有嚴格的風俗,管制大小便:不得在當眼處、不準靠近水源及墳墓神位,在叢林大便之後要泥土或樹葉掩蓋。鄉下人入到城市,一定不敢在大街大巷拉屎撒尿,這是不敬的、失禮的行為。
即使是小童要小便而找不到廁所,也會帶到污水渠口。大陸人在他們的家鄉,不見得隨地大小便,各位在大陸旅行,有見過商場通道有人公然拉屎嗎?各位有聽過大陸遊客在日本、台灣、泰國 或歐美之類隨地大小便嗎?好屙唔屙,點解要來香港屙?
陸客這樣大小便,加上其他粗野行為( 打尖插隊、叫囂、噴煙 ),客觀的效果是令香港的公共秩序和 市容大陸化,令香港人隨之降低行為水平,更陰險的是,大批陸客來港,令香港旅遊業依賴陸客收入,可以向香港人呼呼喝喝,威脅餓死香港,可以在精神上踏扁香港人。
香港旅遊業依賴陸客之後,滿街金鋪珠寶店藥房,LED 的俗艷簡體字晃晃蕩蕩,令香港失去特色,部分陸客的粗野 和污穢行為,嚇怕歐美、日韓、台灣、南洋遊客,香港的遊客來源呈現單一化,依賴陸客,令香港原本多元化的產業,變成依賴大陸。
什麼是殖民地統制?就是造成依賴( dependency )。中共在香港執行的,就是帝國殖民主義統治。
- - - -
大陸孕婦、單程證來港者、大陸投資移民( 買樓洗黑錢團 )、大陸遊客、水貨逃稅客,這些都可以是無辜的、自願來香港的人,但集體上、客觀上,這是一群充當中共殖民統治香港的工具。殖民政策不一定要用政令或經費驅使的,以前中共將城市漢人用政令強逼,發配新疆、西藏、青海、內蒙,是要殖民,用漢人摻雜當地的藏族人、回族人和蒙族人,期間中共要付出邊區生活補貼,
如今中共唆使陸婦、陸客來香港,不單止不須付出補貼,還可以領取香港的福利或賺取香港的貨品免稅和匯兌差價,中共殖民變成個體化的、自願性的,但他們不自覺地成為中共帝國殖民的工具,
這個客觀效果,比起五十年代發配西藏新疆的做法更妙。地我們香港人要看清楚中共的企圖,用法例和 嚴厲執法來保護香港城邦,不要以為大部分陸客、陸婦是小市民而掉以輕心,姑息養奸。
----
制止陸婦來港產子,是保衛香港,不是排外。香港人反對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反對陸客湧入香港擾亂民生秩序,是排外嗎?陸婦和陸客,是本來屬於香港的嗎?他們是香港的居民嗎?不是屬於香港的,是「 排 」( expel )嗎?
都不是,他們不是屬於香港的,他們不是香港居民。我們不喜歡他們不請自來,我們不喜歡香港喪失移民審批權,中共放什麼人來香港,香港也無權拒絕。
我們要修改《 基本法 》第二十四條,在成功修法之前採取果斷的行政措施堵截大陸孕婦入境,這是保衛香港城邦,不是排外。假若香港有人聲稱要將已經入籍香港的大陸新移民 和南亞裔人趕走,這才是排外。
東南亞以前講的「 排華 」,是排斥本來已經世代住在該處的華人。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不准許大陸孕婦入境產子博取居留、不准陸客大批湧入搶購貨品,我們會說新加坡 和馬來西亞「 排外 」嗎?那些動輒用「 排外 」罵人的,有點常識好不好? 」
陸客用屎尿污穢和粗野行為,劃定香港地盤,趕走歐美遊客?左翼可以指責我無證據,但正如我在去年說很多新移民充當大陸特務一樣,也是無證據,區議會種票揭發之後,大家便知我沒講錯。 當然,有人也可以反駁:投票是暗票的,你陳雲怎麼可以肯定,種票的是投票予土共呢?
--
Wan Chin 大陸人在他們家鄉,並無此文化習慣,某些左翼不要自作多情,為失禮的行為狡辯。陸客是來香港之後才撒野的,各位要看清楚。至於他們為什麼在香港這麼做?各位想想吧。
Wan Chin 我開估:大陸遊客專登的污穢行為,是要將歐美日韓南洋遊客趕走,剩下自由行,令香港旅遊業依賴大陸,從而控制香港。
左翼可以指責我無證據,但正如我說很多新移民充當大陸特務一樣,也是無證據,區議會種票,大家便知我沒講錯。
陳雲 : 香港人要警惕中共的帝國殖民主義
陳雲 : 香港人要警惕中共的帝國殖民主義
Wan Chin
香港人要警惕中共的帝國殖民主義。大陸孕婦、單程證來港者、大陸投資移民( 買樓洗黑錢團 )、大陸遊客、水貨逃稅客,這些都可以是無辜的、自願來香港的人,但集體上、客觀上,這是一群充當中共殖民統治香港的工具。
殖民政策不一定要用政令或經費驅使的,以前中共將城市漢人用政令強逼,發配新疆、西藏、青海、內蒙,是要用漢人摻雜當地的藏族人、回族人 和蒙族人,奪取他們的政治主導權,破壞他們的文化傳統,
由於這些邊區生活苦寒,不適宜城市漢人居住,期間中共要付出巨額的邊區生活補貼,也在所不惜,中共也用『 支援少數民族邊區建設 』的藉口來美化。
如今中共唆使陸婦、陸客來香港,不單止不須付出補貼,還可以領取香港的福利 或賺取香港的貨品免稅 和港幣匯兌差價,中共殖民變成零散的、個體化的、自願性的,不是大張旗鼓的,
但陸婦、陸客不自覺地成為中共帝國殖民的工具,這個客觀效果,比起五十年代 發配西藏新疆的做法更妙,大陸人不單止不必花共產黨的錢,還可以在香港把錢幾倍幾倍地轉回大陸。
我們香港人要看清楚中共的企圖,團結一致,用法例、嚴厲執法 和公民勇氣( civil courage )來保護香港城邦,不要以為大部分陸客、陸婦是小市民而掉以輕心,姑息養奸。
當香港的大陸人口和 大陸遊客突破臨界點的時候,香港回天乏術!
Wan Chin
香港人要警惕中共的帝國殖民主義。大陸孕婦、單程證來港者、大陸投資移民( 買樓洗黑錢團 )、大陸遊客、水貨逃稅客,這些都可以是無辜的、自願來香港的人,但集體上、客觀上,這是一群充當中共殖民統治香港的工具。
殖民政策不一定要用政令或經費驅使的,以前中共將城市漢人用政令強逼,發配新疆、西藏、青海、內蒙,是要用漢人摻雜當地的藏族人、回族人 和蒙族人,奪取他們的政治主導權,破壞他們的文化傳統,
由於這些邊區生活苦寒,不適宜城市漢人居住,期間中共要付出巨額的邊區生活補貼,也在所不惜,中共也用『 支援少數民族邊區建設 』的藉口來美化。
如今中共唆使陸婦、陸客來香港,不單止不須付出補貼,還可以領取香港的福利 或賺取香港的貨品免稅 和港幣匯兌差價,中共殖民變成零散的、個體化的、自願性的,不是大張旗鼓的,
但陸婦、陸客不自覺地成為中共帝國殖民的工具,這個客觀效果,比起五十年代 發配西藏新疆的做法更妙,大陸人不單止不必花共產黨的錢,還可以在香港把錢幾倍幾倍地轉回大陸。
我們香港人要看清楚中共的企圖,團結一致,用法例、嚴厲執法 和公民勇氣( civil courage )來保護香港城邦,不要以為大部分陸客、陸婦是小市民而掉以輕心,姑息養奸。
當香港的大陸人口和 大陸遊客突破臨界點的時候,香港回天乏術!
Sonntag, 29. Januar 2012
CM :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惡搞整部電影
CM :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惡搞整部電影
惡搞( détournement, kuso )運用已存在的形式、概念,將之加以改造後, 對原先的意義 和作用產生反噬 和顛覆力,並以此傳達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訊息。惡搞是一種快樂抗爭。
eg., Situationist 惡搞文革記錄影片
http://www.ubu.com/film/vienet_chinois.html
Situationist 惡搞整部港產片 (主演 : 陳鴻烈 )
http://www.ubu.com/film/vienet_dialectics.html
Situationist 惡搞日本三級 Cult 片 ( 主演 : 池玲子 )
http://www.ubu.com/film/vienet_kamare.html
[註] : Cult 是迷信、狂熱、崇拜之意,
根據香港傳媒的解釋,所謂的「 Cult片 」就是在有限製作成本之下,以一些極端暴力、色情、踐踏女權的表達手法,或以偏激角度、瘋狂思想、怪異觀點拍攝, 從中對現實社會現狀, 寄以不滿的另類電影 . . .
http://jasonblog.tw/2010/05/guangong-fights-aliens-is-back.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Détournement
Essay: Détournement as Negation and Prelude
http://library.nothingness.org/articles/SI/en/display/315
Cult片 example : 池玲子-- 不良姐御傳-- 豬鹿蝶 -- Sex and Fury
http://www.metacafe.com/watch/789646/sex_and_fury/
---
薩繆爾·貝克特( Samuel Beckett,1906年 4月13日-1989年 11月10日 ),20世紀 愛爾蘭、法國作家,創作的領域包括戲劇、小說和詩歌,尤以戲劇成就最高。他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
1969年,他因「 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 」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read the English original BUT NOT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Waiting for Godot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_Exit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Flies
惡搞( détournement, kuso )運用已存在的形式、概念,將之加以改造後, 對原先的意義 和作用產生反噬 和顛覆力,並以此傳達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訊息。惡搞是一種快樂抗爭。
eg., Situationist 惡搞文革記錄影片
http://www.ubu.com/film/vienet_chinois.html
Situationist 惡搞整部港產片 (主演 : 陳鴻烈 )
http://www.ubu.com/film/vienet_dialectics.html
Situationist 惡搞日本三級 Cult 片 ( 主演 : 池玲子 )
http://www.ubu.com/film/vienet_kamare.html
[註] : Cult 是迷信、狂熱、崇拜之意,
根據香港傳媒的解釋,所謂的「 Cult片 」就是在有限製作成本之下,以一些極端暴力、色情、踐踏女權的表達手法,或以偏激角度、瘋狂思想、怪異觀點拍攝, 從中對現實社會現狀, 寄以不滿的另類電影 . . .
http://jasonblog.tw/2010/05/guangong-fights-aliens-is-back.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Détournement
Essay: Détournement as Negation and Prelude
http://library.nothingness.org/articles/SI/en/display/315
Cult片 example : 池玲子-- 不良姐御傳-- 豬鹿蝶 -- Sex and Fury
http://www.metacafe.com/watch/789646/sex_and_fury/
---
薩繆爾·貝克特( Samuel Beckett,1906年 4月13日-1989年 11月10日 ),20世紀 愛爾蘭、法國作家,創作的領域包括戲劇、小說和詩歌,尤以戲劇成就最高。他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
1969年,他因「 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 」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read the English original BUT NOT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Waiting for Godot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_Exit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Flies
Labels:
EE4206/EE5806,
Kaufmann譯 :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序言,
Sartre 沙特
反叛手冊 : RULES FOR RADICALS by Saul Alinsky , p.18-20
反叛手冊 : RULES FOR RADICALS by Saul Alinsky , p.18-20
https://docs.google.com/View?id=df3rzz6r_35g29p6sfz
---
p.18-20
1. The setting for the drama of change has never varied. Mankind has been and is divided inti three parts : the Haves, the Have-Nots, and the Have-a-little, Want Mores.
. . .
2. Just as the clash of interests within the Have-a-Little, Want Mores has bred so many of the great leaders it has also spawned a particular breed stalemated ( 僵持狀態 ) by cross interests into INACTION.
3. These Do-Nothings profess a commitment to social change for ideals of justice, equality, and opportunity, and then abstain from ( 戒; 避免 ) and discourage all effective action for change.
4. They are known by their brand, " I AGREE WITH YOUR ENDS BUT NOT YOUR MEANS."
They function as blankets whenever possible smothering ( 扼殺 ) sparks of dissension that promise to flare up into the fire of action.
5. These Do-Nothings appear publicly as good men, humanitarian, concerned with justice and dignity.
6. In practice they are invidious. They are the ones Edmund Burke referred to when he said, acidly:
"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
https://docs.google.com/View?id=df3rzz6r_35g29p6sfz
---
p.18-20
1. The setting for the drama of change has never varied. Mankind has been and is divided inti three parts : the Haves, the Have-Nots, and the Have-a-little, Want Mores.
. . .
2. Just as the clash of interests within the Have-a-Little, Want Mores has bred so many of the great leaders it has also spawned a particular breed stalemated ( 僵持狀態 ) by cross interests into INACTION.
3. These Do-Nothings profess a commitment to social change for ideals of justice, equality, and opportunity, and then abstain from ( 戒; 避免 ) and discourage all effective action for change.
4. They are known by their brand, " I AGREE WITH YOUR ENDS BUT NOT YOUR MEANS."
They function as blankets whenever possible smothering ( 扼殺 ) sparks of dissension that promise to flare up into the fire of action.
5. These Do-Nothings appear publicly as good men, humanitarian, concerned with justice and dignity.
6. In practice they are invidious. They are the ones Edmund Burke referred to when he said, acidly:
"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
Labels:
Kaufmann譯 :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序言,
Sartre 沙特,
SF,
陳雲 : 香港城邦自治
反叛手冊 與 激進的號角 -- 書摘 Saul Alinsky~~Rules for Radicals(1971)
「 反叛手冊 」與「 激進的號角 」書摘
Saul Alinsky ~~ Rules for Radicals ( 1971 )
反叛手冊(1988 南方出版社)筆記
反叛手冊 : RULES FOR RADICALS
https://docs.google.com/View?id=df3rzz6r_35g29p6sfz
P.10 : 一個人若一 心一意只做自己的事情,我們把這種人送進精神病院。真正的反叛者若發現自己的長頭髮會妨礙他與別人溝通,他就把頭髮剪掉。在做組織工作時,可能因為故意要 找理由開溜而做出不尊重對方的事情。
如果我真要作組織工作,「 我自己的事情 」就是跟社區居民溝通。沒有溝通適時上等於我從來不講話。傳統上,不講話就是同 意 ------ 同意體制的作為。
身為幹部,我從世界的現狀起步,而不是由我希望這個世界怎麼樣起步。就現狀來接受這個世界並不會妨礙我們將之改變成應然的情況。由實然開始,也意味著「 在體制內努力 」。
人們先要感覺到挫折很深,非常迷失,在現有體制下沒有進展,然後才會願意放棄以前的方式,為未來冒險。這一層認識是任何革命都不可少的人心變革。要創造這種人心變革,幹部就必須在體制內努力----包含各種階級內的努力。
P.57 : 說文解字
權力
權力可能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使人腐化。(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
自利
人的自利心的對象物隨時空而轉變,這是馬基維利所忽視的,例如你可以訴諸我的一種自利心,使我投入前線戰場,但戰爭中我的自利心是要活命,戰勝後則有其他目標要追求。這是二戰發生時與發生後,美國與俄國成為盟國對抗德日義,戰後又與德日義結盟對抗俄國解釋。
妥協
P.65 : 自我
一切文字的定義跟一切事物一樣,都是相對的,很大程度上依你的派系立場而決定其定義。不論是誰,只要是致力在反對既得利益者,就常常面臨重大的賭注。這時若他缺乏完整的信心(也就是「自我」),那麼這場仗他已經輸了。
相對的,自我與「自大」的關係也模糊,任何人要是自認為組織幹部,可是卻很自大,他瞞不過那些與他共識的人,假裝謙虛也無法掩飾。自認是組織幹部,卻因自大而顯露傲慢、虛榮、不耐、輕蔑,最終使人反感而遠離。
幹部的自我必須比領導人強大,因為驅策領導者的是權力慾,驅策組織者的是創造欲。就一種真實意義而言,組織者才會達到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層次:創造,變成「偉大的創造者」,扮演上帝。
自大是人自覺不足的防衛反應,自我是積極肯定自己的能力,所以不需要自大的表現。自我在每個層次都有作有,幹部若連自己也不相信,如何讓別人相信他們有能力 站起來贏得勝利?自我必須無所不在,然後幹部的人格會產生感染力,把人們內心的絕望轉為反抗,這樣他就創造了群眾的自我。
衝突
廣告文化( Advertising Culture )注重的是與人為善,避免摩擦。
衝突乃是自由開放社會的實質核心,如果用樂譜來比喻民主社會的生活方式,那麼主題即是 不和諧音的和諧。
P.67 : 幹部教育
幹部的訓練,就是要對組織的問題、權力模式的分析、溝通、衝突、策略、社區領導人的發展與教育、表達新問題的方法等等作長時間頻繁的討論。
通常受訓者的個人經驗會用來當作基本教材。他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們開始「 驗屍 」解剖各個要點,然後再縫合成一些新觀念。一切經驗都必須跟一個中心觀念有關,皆是一個中心觀念才有意義。不管什麼事,都會成為一種學習的經驗。
幹 部的工作日程課表是沒有空檔的,會議常開到隔天早上,工作追到家裡,幹部的婚姻往往沒有好結果。緊張、工作、家庭狀況、各種時機都不利於生而玉女。也有為 人妻、為人夫、或在戀愛中的,他們了解這種工作,或正在做這種工作。對幹部而言,他們是力量的真正泉源。( HUCK:對於家的維繫與守護? )
P. 83 : 經驗的交流
P.97 : 第一步
民眾能不能接受身為幹部的他,要看1他是他們這一邊的2他有觀念、有方法,可以努力去改變事情;他不是那種「 作自己的事 」然後成為贏佳的那種人。
如 果你只讓民眾相信你有能力,有才華勇氣,這是不夠的。你必須讓他們信仰你的能力和勇氣。你必須讓他們相信你的能力不只提供他們行動、力量、改變時情、冒險 的機會( 一齣生命的戲劇 )也給他們一個明確的希望,一種差不多可以保證的勝利。你必須讓他們信仰你有反抗當權者的勇氣。
這勇氣他們一開始是沒有的,但一旦 他們有了權力組織的保護,他們就會有相當的勇氣。
常常跟信仰走在一起的不是愛,權力與恐懼才是與信仰成雙成對的東西。無產者對自己長認為 沒有什麼價值,他們總是觀望富人的判斷。他們尊敬上層階級的力量,相信富人總是比較聰明。距離會增強權力,所以這種尊重就會與敬畏結成一體。富人就是權 威。
權力的周圍總會發展出神話和傳奇。這種神話和傳奇的受益人也會變成權威。窮人一旦對自己的判斷感到猶豫不確定時,就會相信他們的話。權力是不受阻礙 的,你必須尊敬並且順從。權力就是力量,而愛恰是人性的弱點,是人所不信任的,權力與恐懼是信仰的源頭,這個生命的事實真令人傷心。
幹部的職務是引誘當權者來攻擊他,使他成為「 危險的敵人 」,光是「 敵人 」這個名就已經把幹部擺在百姓這一邊。但這還不夠,不足以使他擁有誘導恐懼的性格,從而 使他擁有建立權力以反抗當權者的手段。權力與恐懼對於信仰的發展乃是必要的。
這種必要可以用當權者之使用「 危險 」一詞而看出來。因為「危險」意味著當權者 對於組織幹部的恐懼。他們害怕一種威脅自身的全能的東西,只要他們害怕,幹部就擁有了「出生證明」。他可以開始了。
P.102 : 追求權力的政策
幹部還要了解另外一點,今天我們認為攸關生死,全力以赴的事過不了多久別人就會遺忘。情況一旦改變,希望與問題就跟著改變。政策永遠都是權力的產物。你為了一個計畫而開始建立權力,等到權力建立起來,計畫又變了。
一 個幹部知道生活是一片慾望不斷變換的海,相對與不定的海,其中的元素不斷的變化。可是他必須固守在他所工作的人民經驗之內;他的行動必須明確而肯定,針對 問題,追求答案。如果他做不到,必然會使組織和行動窒息;因為這樣一來幹部接手的變動不定的事情,在人民看來就成為可怕的騷亂。
由於當權者的勢力足以困擾參與者的工作,百姓往往因為這種報復而在衝突中退縮,所以運動的前期都是由幹部先出來冒風險。 像是化糞池一樣承擔一切負面的事物,正面則 屬於地方民眾。等到了後期,組織的力量強大起來風險降低後,事情就漸漸由民眾出來冒險了。不論對地方領導人或幹部而言,這就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幹部剛進入一個社區時,民眾不可能充分理解一個全新的觀念,更不可能堅決相信。害怕變遷是人內心最深刻的一種恐懼。一個新觀念至少要用就觀念的語言來表達,至少也要用以前的痕跡來稀釋。
合理化行為
P.109 : 權力的過程
從進入社區的那一刻起,一個幹部活著( 吃飯睡覺呼吸作夢 )都是為了一件事:替他所謂的「 軍隊 」建立群眾權力的基礎。
他必須要到發展出那個群眾權力基礎之後,才會有大問題要處理。
他不需要去面對任何事情。在他擁有這些手段與權力工具之前,他所謂的「 策略 」都不是權力的策略。
所以每一個行動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組織裡面要徵召多少人馬?是個人加入?或透過地方組織、教會、公益團體、勞工組織、角頭老大來徵召?唯一的問題是要用 什麼方式做這件事以增加組織的力量。
如果放棄一個明確的行動,能為組織增加人馬,而完成這個沒有這種效果的行動,那麼勝利就存在於放棄,那麼他就放棄。
變革由權力而來,權力由組織產生。如果要想有所行動,人民必須團結起來。
權力 即是組織之所以必須存在的理由。
人民彼此同意一個宗教觀念,他們需要力量來傳播這觀念,於是他們就組織起來。這個組織他們稱為 教會。人們彼此同意一個政 治觀念,他們需要力量來實踐這理念,於是他們組織起來。這組織叫作 政黨。這個道理沒有疆界,權力 與組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
譬如說,身為幹部的人知道他最大的職務就是讓人民感覺他們能夠做事;讓人民知道如果他們接受組織即是力量這個理念,他們就必須在行動中體驗這個理念。幹部的職責就 是藉著「 組織 」這理念去建立人民的信心與希望,去贏得勝利。
這時的勝利雖然有其限度,但每一次勝利都會建立人民的信心;感覺到組織壯大之後,能夠成就更多的事情。例如拳擊手在爭奪冠軍的過程中,要小心的選擇他的對手,以避免低落的士氣與絕望的心情。
幹部同時要擔任多種功能:分析、攻擊,還要干擾現有的權力型態。她要作組織工作的社區,原本就是在某種舊時的組織之下。
如果你的功能是攻擊人的冷漠,那麼你就必須攻擊社區現有的生活形態。社區組織的第一步就是社區解組( deorganization )。解散現有的組織就是走 向社區組織的第一步。
如果想要藉提供公民參與的機會 與手段來取代現有的型態,那麼現有的組合就必須解組。一切的變革 即是舊事物的解組 和新事物的組織。這就 是幹部很快會面對衝突的原因。
接下來幹部的職務就是使人民行動起來,使人民開始參與,發展和駕馭這必然的力量,使它與現有的型態構成有效的衝突。
如果現實中的大人物說你是「 煽動家 」,他們完全正確,你的功能釋把事情煽動到衝突點。
例 如在一個意志消沈的工會中,作個工人幹部或煽動家,激起憤怒、挫折感、不滿來「 製造麻煩 」,升高問題來升高爭論。強調其他工廠的更佳待遇,強調不公平現 象,引界其他工廠運用才智與能力,組成所謂工會的權力工具以後,他們爭取到了新權益。這樣做,一個新的工會就會逐漸形成。
只要還沒有機會或方法去造成變革,那麼煽動人民,使它們憤怒是沒有意義的。那只是一直在打他們的頭而已,他們並不知道行動的方向。
幹部同時還要醞釀衝突,建立權力結構。要解決工會與管理階層之間的戰事,只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罷工,一是談判。兩者都涉及組織力的運作。罷工對經濟的影響力或威脅性,才會使談判成功。如果沒有逼迫談判的力量,誰都不可能談判。
沒有組織力量的基礎,想用善意來做運動這件事,在這種世界裡未曾有之。
幹部的第一件事,是創造問題。幹部的所作所為就是將災禍轉變成問題。唯一的問題在於他們要用哪一種方式;是處理全部還是一部分。除此之外,你已經有了議題。
組織由問題而生,問題由組織而生。兩者同時並進,在本質上如影隨行。組織建立在問題上,但問題必須是明確的,可理解的。
組 織必須建立在多重問題上。組織需要行動猶如人需要氧氣。組織若不再活動,就會怠惰與內訌,就會因為開會和空談而使組織死亡。長篇累積的對話與會議不是生 命,而是一種 rigormortis 僵硬的屍體。
一個組織若只有一個議題,就沒有辦法一直行動。單一議題是要命的緊身衣,會窒息組織的生命,更限制你的訴 求。
多重議題會把許多原本潛存的人吸收過來,如此才能建立一個擁有廣闊群眾基礎的組織。
工會是經濟組織,處理經濟問題。但社區卻跟生活一樣,非常複雜。
在組織一個社區前,你必須先了解在在高度流動、高度都市化的社會中,所謂「 社區 」指的是利害關係的社區,而不是自然形成的社區。而一些因為種族隔離、自然隔離而形成的社區,其利害關係也是一致的。
過程( process )告訴我們「 如何 」,目的告訴我們「 為什麼 」。但在實際上,只有在學院中的人才會在這兩者間畫出界線。兩者是一體的兩面。譬如說,民主參與的過程就是為了完成組織的目的,而不是要去髒亂的巷子大掃除。過程即是目的。
P. 126
策略跟組織,跟生活一樣,需要的是你必須一直行動。
- - - - - -
REVEILLE FOR RADICALS ~~ Saul Alinsky
激進的號角/S.阿林斯基,廖世德譯 南方1988.8 筆記
189
人人之所以熱切希望對自己所企求的目標在創意與完成上能感覺有所貢獻,卻還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各大宗教所說的人的尊嚴。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來完成事情表示人是活在尊嚴之中。
否則,對於目標的完成沒有一起出力,只是由政府不先問問你就塞給你,或者由慈善家施捨給你,這會使你的地位一變而成為窮人。生活必需品由外人給你可能在身體上很舒服,但是心理上卻很害怕。接受施捨的人表面上很感激,事實上心理充滿了排斥感。
210
民主之火一旦熄滅,可能好幾代以後才能再重新燃起。民主的生活,其能量,其火焰即在於人民的壓力。所謂民主的實體,即是對人民持續存在的壓力一直有所反應的政府。了解政府,對於政府構成壓力的人民和團體要越來越多,民主才有希望。
222
這永遠都是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將無可免的處境轉變成問題。
今天,旗幟已經在飛揚;美國人民已經準備組織起來,採取「 突破 」的行動,重回生命之路,解放公民;使自己不再是異化而匿名的碎片。我們正置身一場革命之中;所以我們應該記起克魯泡特金關於俄國大革命的話:「 絕望的人不會反叛,因為革命是希望的行動 」
230
然而一個人就算突然想要插手,他也缺乏一種途徑把他的希望轉變成行動的參與,所以公民因此更是沈入冷漠、匿名之中,更是非人化。結果便是造成他完全依賴公眾權威,而罹患了公民硬化症。
如果一般公民的角色只限於投票,如果他們沒有辦法從一開始或在全體之上影響身邊的政治、社會、經濟結構,那麼,除了形式之外,我不相信民主還會存在。這問題在美國民主的前途居於中心的位置。
236
真實的世界裡,「 妥協 」不是醜陋的字眼,而是高貴的字眼。全部的自由生活方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妥協 」。
自由的生活方是就是一場永遠的衝突,其中用「妥協」來作標點等號,就是下一步衝突的跳板;更多的妥協,更多的衝突,毫不休止的鬥爭,一直到完成人類的最高目標為止。
真實的世界裡,所謂的道德,在相當大的程度之內,是你在某一個時候,你的實力所佔據的位置的合理化理由。如果你是無產階級,你就會想「 得到 」;這時候你就會訴諸「 超越人為法律的法律 」,因為法律是當權派造的。如果你是資產階級,你就會想「 維護」,這時你就會常常說到法治的神聖,以及「 透過可以接受的管道 」,逐步運作的「 責任」。
- - - - - - -
跋
有人說,愛國主義是無賴漢最後的埔逃藪。今天「 年輕 」就是規避無知與疑惑的地方。沒有知識、經驗,不了解如何造成變革,都是因為這種年代式的閹割而來的。他們把自己跟任何知識、經驗、動見,以及對昔日的理解切斷。
對他們而言,任何人年過25 或30就死了。他們切切實實的套用了蕭柏納說革命佳的一句話。
蕭柏納說「 任何人年過四十都是無賴 」。他們把這句話改成「 任何人年過二十五都是無賴 」。他們也是亞理斯多德的話隱隱然的具體化身。
亞理斯多德 說「 年輕人總是自認什麼都懂,對自己的主張很有信心。」
他們不知道,法國大革命時的雅各賓黨( Jacobin Club )黨員的平均年齡是 42,俄國大革命的領導人也差不多。他們所謂的「 事情 」大約可以說是「 理論的革命 」。
這一代行動派的行動之所以無效,原因不只是不願接受過去。而且也是因為他們在一個非常零散的社會成長,各自反應自己支離破碎的生活方式。
今日的大學校原已經遭遇到我們那一代同胞的痛苦:政治衰老症。二十幾歲的人之中傳統的衰老瘟疫 跟六十幾歲之間一樣的普遍。他們不是逃避到過去,而是逃避到未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逃避眼前。
邏輯 與信仰是一盾的兩面。在知識上,我們知道自由與 開放社會的偉大 和值得追求高過其他一切選擇。邏輯告訴我們:眼見為信。但是反過來又另外有一種信仰: 信仰人民。這種信仰告訴我們:信而乃見。
Saul Alinsky ~~ Rules for Radicals ( 1971 )
反叛手冊(1988 南方出版社)筆記
反叛手冊 : RULES FOR RADICALS
https://docs.google.com/View?id=df3rzz6r_35g29p6sfz
P.10 : 一個人若一 心一意只做自己的事情,我們把這種人送進精神病院。真正的反叛者若發現自己的長頭髮會妨礙他與別人溝通,他就把頭髮剪掉。在做組織工作時,可能因為故意要 找理由開溜而做出不尊重對方的事情。
如果我真要作組織工作,「 我自己的事情 」就是跟社區居民溝通。沒有溝通適時上等於我從來不講話。傳統上,不講話就是同 意 ------ 同意體制的作為。
身為幹部,我從世界的現狀起步,而不是由我希望這個世界怎麼樣起步。就現狀來接受這個世界並不會妨礙我們將之改變成應然的情況。由實然開始,也意味著「 在體制內努力 」。
人們先要感覺到挫折很深,非常迷失,在現有體制下沒有進展,然後才會願意放棄以前的方式,為未來冒險。這一層認識是任何革命都不可少的人心變革。要創造這種人心變革,幹部就必須在體制內努力----包含各種階級內的努力。
P.57 : 說文解字
權力
權力可能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使人腐化。(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
自利
人的自利心的對象物隨時空而轉變,這是馬基維利所忽視的,例如你可以訴諸我的一種自利心,使我投入前線戰場,但戰爭中我的自利心是要活命,戰勝後則有其他目標要追求。這是二戰發生時與發生後,美國與俄國成為盟國對抗德日義,戰後又與德日義結盟對抗俄國解釋。
妥協
P.65 : 自我
一切文字的定義跟一切事物一樣,都是相對的,很大程度上依你的派系立場而決定其定義。不論是誰,只要是致力在反對既得利益者,就常常面臨重大的賭注。這時若他缺乏完整的信心(也就是「自我」),那麼這場仗他已經輸了。
相對的,自我與「自大」的關係也模糊,任何人要是自認為組織幹部,可是卻很自大,他瞞不過那些與他共識的人,假裝謙虛也無法掩飾。自認是組織幹部,卻因自大而顯露傲慢、虛榮、不耐、輕蔑,最終使人反感而遠離。
幹部的自我必須比領導人強大,因為驅策領導者的是權力慾,驅策組織者的是創造欲。就一種真實意義而言,組織者才會達到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層次:創造,變成「偉大的創造者」,扮演上帝。
自大是人自覺不足的防衛反應,自我是積極肯定自己的能力,所以不需要自大的表現。自我在每個層次都有作有,幹部若連自己也不相信,如何讓別人相信他們有能力 站起來贏得勝利?自我必須無所不在,然後幹部的人格會產生感染力,把人們內心的絕望轉為反抗,這樣他就創造了群眾的自我。
衝突
廣告文化( Advertising Culture )注重的是與人為善,避免摩擦。
衝突乃是自由開放社會的實質核心,如果用樂譜來比喻民主社會的生活方式,那麼主題即是 不和諧音的和諧。
P.67 : 幹部教育
幹部的訓練,就是要對組織的問題、權力模式的分析、溝通、衝突、策略、社區領導人的發展與教育、表達新問題的方法等等作長時間頻繁的討論。
通常受訓者的個人經驗會用來當作基本教材。他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們開始「 驗屍 」解剖各個要點,然後再縫合成一些新觀念。一切經驗都必須跟一個中心觀念有關,皆是一個中心觀念才有意義。不管什麼事,都會成為一種學習的經驗。
幹 部的工作日程課表是沒有空檔的,會議常開到隔天早上,工作追到家裡,幹部的婚姻往往沒有好結果。緊張、工作、家庭狀況、各種時機都不利於生而玉女。也有為 人妻、為人夫、或在戀愛中的,他們了解這種工作,或正在做這種工作。對幹部而言,他們是力量的真正泉源。( HUCK:對於家的維繫與守護? )
P. 83 : 經驗的交流
P.97 : 第一步
民眾能不能接受身為幹部的他,要看1他是他們這一邊的2他有觀念、有方法,可以努力去改變事情;他不是那種「 作自己的事 」然後成為贏佳的那種人。
如 果你只讓民眾相信你有能力,有才華勇氣,這是不夠的。你必須讓他們信仰你的能力和勇氣。你必須讓他們相信你的能力不只提供他們行動、力量、改變時情、冒險 的機會( 一齣生命的戲劇 )也給他們一個明確的希望,一種差不多可以保證的勝利。你必須讓他們信仰你有反抗當權者的勇氣。
這勇氣他們一開始是沒有的,但一旦 他們有了權力組織的保護,他們就會有相當的勇氣。
常常跟信仰走在一起的不是愛,權力與恐懼才是與信仰成雙成對的東西。無產者對自己長認為 沒有什麼價值,他們總是觀望富人的判斷。他們尊敬上層階級的力量,相信富人總是比較聰明。距離會增強權力,所以這種尊重就會與敬畏結成一體。富人就是權 威。
權力的周圍總會發展出神話和傳奇。這種神話和傳奇的受益人也會變成權威。窮人一旦對自己的判斷感到猶豫不確定時,就會相信他們的話。權力是不受阻礙 的,你必須尊敬並且順從。權力就是力量,而愛恰是人性的弱點,是人所不信任的,權力與恐懼是信仰的源頭,這個生命的事實真令人傷心。
幹部的職務是引誘當權者來攻擊他,使他成為「 危險的敵人 」,光是「 敵人 」這個名就已經把幹部擺在百姓這一邊。但這還不夠,不足以使他擁有誘導恐懼的性格,從而 使他擁有建立權力以反抗當權者的手段。權力與恐懼對於信仰的發展乃是必要的。
這種必要可以用當權者之使用「 危險 」一詞而看出來。因為「危險」意味著當權者 對於組織幹部的恐懼。他們害怕一種威脅自身的全能的東西,只要他們害怕,幹部就擁有了「出生證明」。他可以開始了。
P.102 : 追求權力的政策
幹部還要了解另外一點,今天我們認為攸關生死,全力以赴的事過不了多久別人就會遺忘。情況一旦改變,希望與問題就跟著改變。政策永遠都是權力的產物。你為了一個計畫而開始建立權力,等到權力建立起來,計畫又變了。
一 個幹部知道生活是一片慾望不斷變換的海,相對與不定的海,其中的元素不斷的變化。可是他必須固守在他所工作的人民經驗之內;他的行動必須明確而肯定,針對 問題,追求答案。如果他做不到,必然會使組織和行動窒息;因為這樣一來幹部接手的變動不定的事情,在人民看來就成為可怕的騷亂。
由於當權者的勢力足以困擾參與者的工作,百姓往往因為這種報復而在衝突中退縮,所以運動的前期都是由幹部先出來冒風險。 像是化糞池一樣承擔一切負面的事物,正面則 屬於地方民眾。等到了後期,組織的力量強大起來風險降低後,事情就漸漸由民眾出來冒險了。不論對地方領導人或幹部而言,這就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幹部剛進入一個社區時,民眾不可能充分理解一個全新的觀念,更不可能堅決相信。害怕變遷是人內心最深刻的一種恐懼。一個新觀念至少要用就觀念的語言來表達,至少也要用以前的痕跡來稀釋。
合理化行為
P.109 : 權力的過程
從進入社區的那一刻起,一個幹部活著( 吃飯睡覺呼吸作夢 )都是為了一件事:替他所謂的「 軍隊 」建立群眾權力的基礎。
他必須要到發展出那個群眾權力基礎之後,才會有大問題要處理。
他不需要去面對任何事情。在他擁有這些手段與權力工具之前,他所謂的「 策略 」都不是權力的策略。
所以每一個行動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組織裡面要徵召多少人馬?是個人加入?或透過地方組織、教會、公益團體、勞工組織、角頭老大來徵召?唯一的問題是要用 什麼方式做這件事以增加組織的力量。
如果放棄一個明確的行動,能為組織增加人馬,而完成這個沒有這種效果的行動,那麼勝利就存在於放棄,那麼他就放棄。
變革由權力而來,權力由組織產生。如果要想有所行動,人民必須團結起來。
權力 即是組織之所以必須存在的理由。
人民彼此同意一個宗教觀念,他們需要力量來傳播這觀念,於是他們就組織起來。這個組織他們稱為 教會。人們彼此同意一個政 治觀念,他們需要力量來實踐這理念,於是他們組織起來。這組織叫作 政黨。這個道理沒有疆界,權力 與組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
譬如說,身為幹部的人知道他最大的職務就是讓人民感覺他們能夠做事;讓人民知道如果他們接受組織即是力量這個理念,他們就必須在行動中體驗這個理念。幹部的職責就 是藉著「 組織 」這理念去建立人民的信心與希望,去贏得勝利。
這時的勝利雖然有其限度,但每一次勝利都會建立人民的信心;感覺到組織壯大之後,能夠成就更多的事情。例如拳擊手在爭奪冠軍的過程中,要小心的選擇他的對手,以避免低落的士氣與絕望的心情。
幹部同時要擔任多種功能:分析、攻擊,還要干擾現有的權力型態。她要作組織工作的社區,原本就是在某種舊時的組織之下。
如果你的功能是攻擊人的冷漠,那麼你就必須攻擊社區現有的生活形態。社區組織的第一步就是社區解組( deorganization )。解散現有的組織就是走 向社區組織的第一步。
如果想要藉提供公民參與的機會 與手段來取代現有的型態,那麼現有的組合就必須解組。一切的變革 即是舊事物的解組 和新事物的組織。這就 是幹部很快會面對衝突的原因。
接下來幹部的職務就是使人民行動起來,使人民開始參與,發展和駕馭這必然的力量,使它與現有的型態構成有效的衝突。
如果現實中的大人物說你是「 煽動家 」,他們完全正確,你的功能釋把事情煽動到衝突點。
例 如在一個意志消沈的工會中,作個工人幹部或煽動家,激起憤怒、挫折感、不滿來「 製造麻煩 」,升高問題來升高爭論。強調其他工廠的更佳待遇,強調不公平現 象,引界其他工廠運用才智與能力,組成所謂工會的權力工具以後,他們爭取到了新權益。這樣做,一個新的工會就會逐漸形成。
只要還沒有機會或方法去造成變革,那麼煽動人民,使它們憤怒是沒有意義的。那只是一直在打他們的頭而已,他們並不知道行動的方向。
幹部同時還要醞釀衝突,建立權力結構。要解決工會與管理階層之間的戰事,只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罷工,一是談判。兩者都涉及組織力的運作。罷工對經濟的影響力或威脅性,才會使談判成功。如果沒有逼迫談判的力量,誰都不可能談判。
沒有組織力量的基礎,想用善意來做運動這件事,在這種世界裡未曾有之。
幹部的第一件事,是創造問題。幹部的所作所為就是將災禍轉變成問題。唯一的問題在於他們要用哪一種方式;是處理全部還是一部分。除此之外,你已經有了議題。
組織由問題而生,問題由組織而生。兩者同時並進,在本質上如影隨行。組織建立在問題上,但問題必須是明確的,可理解的。
組 織必須建立在多重問題上。組織需要行動猶如人需要氧氣。組織若不再活動,就會怠惰與內訌,就會因為開會和空談而使組織死亡。長篇累積的對話與會議不是生 命,而是一種 rigormortis 僵硬的屍體。
一個組織若只有一個議題,就沒有辦法一直行動。單一議題是要命的緊身衣,會窒息組織的生命,更限制你的訴 求。
多重議題會把許多原本潛存的人吸收過來,如此才能建立一個擁有廣闊群眾基礎的組織。
工會是經濟組織,處理經濟問題。但社區卻跟生活一樣,非常複雜。
在組織一個社區前,你必須先了解在在高度流動、高度都市化的社會中,所謂「 社區 」指的是利害關係的社區,而不是自然形成的社區。而一些因為種族隔離、自然隔離而形成的社區,其利害關係也是一致的。
過程( process )告訴我們「 如何 」,目的告訴我們「 為什麼 」。但在實際上,只有在學院中的人才會在這兩者間畫出界線。兩者是一體的兩面。譬如說,民主參與的過程就是為了完成組織的目的,而不是要去髒亂的巷子大掃除。過程即是目的。
P. 126
策略跟組織,跟生活一樣,需要的是你必須一直行動。
- - - - - -
REVEILLE FOR RADICALS ~~ Saul Alinsky
激進的號角/S.阿林斯基,廖世德譯 南方1988.8 筆記
189
人人之所以熱切希望對自己所企求的目標在創意與完成上能感覺有所貢獻,卻還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各大宗教所說的人的尊嚴。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來完成事情表示人是活在尊嚴之中。
否則,對於目標的完成沒有一起出力,只是由政府不先問問你就塞給你,或者由慈善家施捨給你,這會使你的地位一變而成為窮人。生活必需品由外人給你可能在身體上很舒服,但是心理上卻很害怕。接受施捨的人表面上很感激,事實上心理充滿了排斥感。
210
民主之火一旦熄滅,可能好幾代以後才能再重新燃起。民主的生活,其能量,其火焰即在於人民的壓力。所謂民主的實體,即是對人民持續存在的壓力一直有所反應的政府。了解政府,對於政府構成壓力的人民和團體要越來越多,民主才有希望。
222
這永遠都是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將無可免的處境轉變成問題。
今天,旗幟已經在飛揚;美國人民已經準備組織起來,採取「 突破 」的行動,重回生命之路,解放公民;使自己不再是異化而匿名的碎片。我們正置身一場革命之中;所以我們應該記起克魯泡特金關於俄國大革命的話:「 絕望的人不會反叛,因為革命是希望的行動 」
230
然而一個人就算突然想要插手,他也缺乏一種途徑把他的希望轉變成行動的參與,所以公民因此更是沈入冷漠、匿名之中,更是非人化。結果便是造成他完全依賴公眾權威,而罹患了公民硬化症。
如果一般公民的角色只限於投票,如果他們沒有辦法從一開始或在全體之上影響身邊的政治、社會、經濟結構,那麼,除了形式之外,我不相信民主還會存在。這問題在美國民主的前途居於中心的位置。
236
真實的世界裡,「 妥協 」不是醜陋的字眼,而是高貴的字眼。全部的自由生活方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妥協 」。
自由的生活方是就是一場永遠的衝突,其中用「妥協」來作標點等號,就是下一步衝突的跳板;更多的妥協,更多的衝突,毫不休止的鬥爭,一直到完成人類的最高目標為止。
真實的世界裡,所謂的道德,在相當大的程度之內,是你在某一個時候,你的實力所佔據的位置的合理化理由。如果你是無產階級,你就會想「 得到 」;這時候你就會訴諸「 超越人為法律的法律 」,因為法律是當權派造的。如果你是資產階級,你就會想「 維護」,這時你就會常常說到法治的神聖,以及「 透過可以接受的管道 」,逐步運作的「 責任」。
- - - - - - -
跋
有人說,愛國主義是無賴漢最後的埔逃藪。今天「 年輕 」就是規避無知與疑惑的地方。沒有知識、經驗,不了解如何造成變革,都是因為這種年代式的閹割而來的。他們把自己跟任何知識、經驗、動見,以及對昔日的理解切斷。
對他們而言,任何人年過25 或30就死了。他們切切實實的套用了蕭柏納說革命佳的一句話。
蕭柏納說「 任何人年過四十都是無賴 」。他們把這句話改成「 任何人年過二十五都是無賴 」。他們也是亞理斯多德的話隱隱然的具體化身。
亞理斯多德 說「 年輕人總是自認什麼都懂,對自己的主張很有信心。」
他們不知道,法國大革命時的雅各賓黨( Jacobin Club )黨員的平均年齡是 42,俄國大革命的領導人也差不多。他們所謂的「 事情 」大約可以說是「 理論的革命 」。
這一代行動派的行動之所以無效,原因不只是不願接受過去。而且也是因為他們在一個非常零散的社會成長,各自反應自己支離破碎的生活方式。
今日的大學校原已經遭遇到我們那一代同胞的痛苦:政治衰老症。二十幾歲的人之中傳統的衰老瘟疫 跟六十幾歲之間一樣的普遍。他們不是逃避到過去,而是逃避到未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逃避眼前。
邏輯 與信仰是一盾的兩面。在知識上,我們知道自由與 開放社會的偉大 和值得追求高過其他一切選擇。邏輯告訴我們:眼見為信。但是反過來又另外有一種信仰: 信仰人民。這種信仰告訴我們:信而乃見。
Samstag, 28. Januar 2012
Abonnieren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