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3. Juli 2015

中國狗肉簡史:從以食狗為尚到恥於吃狗

中國狗肉簡史:從以食狗為尚到恥於吃狗


文藝犬 • 06月26日 20:45


趁著廣西玉林狗肉節正在引發撕囗大戰的時節,我來介紹介紹狗肉在中國宴席上的流變——


先秦:以狗肉獻祭


狗肉,很久很久以前就進入了中國人的食譜。


早在先秦之時,中國人就將家養的狗分為三類:“一曰守犬,守禦田舍;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用。”


所謂 “ 食犬”,即今人所說的 “肉狗”。不過那時候狗肉非常珍貴,只有貴族才享用得起,《禮記》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狗肉是士以上的貴族才有資格享受的美味。當時的天子也以狗肉作為嚴肅的祭品,這從漢字“獻”的造字結構便可看出來,“犬”字偏旁即表示以狗獻祭的意思。

- -


秦漢:以食狗為尚


到秦漢時期,食狗之風大盛,狗肉從貴族的食譜擴展至平民的餐桌。劉邦的馬仔樊噲,發跡之前就是市井中的屠夫,以屠狗為營生,“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專屠以賣之”。相傳劉邦特別喜歡樊噲烹製的狗肉,因此留下一道名菜,叫做“沛公狗肉”。


根據漢朝人的記述,“中者屠殺羊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狗肉的品位要高於豬肉,中產階級才吃得起狗肉,窮人只能吃豬肉與雞肉。

- -


隋唐之後:狗肉退出漢人主要食單


不過隋唐之後,狗肉已經退出漢族人的主要食單,在中原家庭的餐桌上,豬肉與羊肉才是最常見的肉類。這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可供人們食用的肉類已經比較豐富,肉豬、肉羊的養殖業得到空前的發展,人們在一般情況下不再需要將狗當成食用動物。


二是佛教與道教的宣導,佛教禁止信徒食用狗肉;道教也稱“以犬為地厭,不食之”,受這些宗教思想的影響,人們也自覺不吃或少吃狗肉。


在宋代的上流社會,並不流行食用狗肉 —— 這一點跟先秦與兩漢時期完全不同。在宋人筆下,汴京與臨安的飲食店與肉鋪子非常之繁多,但基本上賣的都是豬肉、羊肉,狗肉店不能說沒有,卻難得一見。有人統計過《東京夢華錄》提到的所有肉類食品,發現羊肉的比例為36%,豬肉的比例是12%,雞肉等禽類肉食為11%,魚貝類為15%,完全沒有出現狗肉。

- -


宋代:上流社會以吃狗肉為恥


許多宋朝士大夫甚至以食狗肉為恥。蘇東坡是北宋出了名的美食家,他被貶謫黃州時,看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便發明了紅燒肉這道美食。但蘇東坡儘管嗜肉,卻不吃狗肉。


實際上,在宋代士大夫家庭的正式宴席上,是不允許擺上狗肉的,若以狗肉宴請賓客,將被視為不合禮節,不懂禮貌。“狗肉不上席”的說法,便是從宋代開始流行開來的。這裡的席,是指正席,接待賓客的正式宴席,非指私人餐桌。私人餐桌可以不講究,正式宴席則需要注意禮儀。宋人認為,狗肉屬於賤品,不可登大雅之堂。


宋人還常常將屠狗食狗的習慣跟黑社會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如宋人記載說,宣城縣境內,“十里間有聚落,皆亡賴惡子及不逞宗室嘯集,屠牛殺狗,釀私酒,鑄毛錢,造楮幣,凡違禁害人之事,靡所不有。”這些不法之徒嘯聚在一處,屠牛殺狗,釀造私酒,偽造假鈔,幹的都是違禁的事情。宰殺牛狗吃其肉,成了黑社會生活方式的標誌之一。


在這種時代精神下,我相信如果在宋代,有身份的人肯定不會舉辦什麼狗肉節。


最後奉獻上清代洋畫師郎世甯繪畫的一組《十犬圖》,你認得出這些名貴犬種的名字嗎——

source:


中國狗肉簡史:從以食狗為尚到恥於吃狗
http://www.wzaobao.com/p/haedte.html


九井:食狗禁令為何在北宋流行不下去
http://free-gate.org/do/Qa_k/ottLgkjez_RXN3Le0X/wW/rV/H/rs/n4198708.htm九井-食狗禁令為何在北宋流行不下去.html


宋代牛、狗食用之減少
http://dspace.lib.ntnu.edu.tw/bitstream/77345300/55597/3/49301103.pdf


宋代的食羊文化 — 兼論宋代飲食文化的變遷
http://www.his.ntnu.edu.tw/inform/student_paper.php?Sn=85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