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 易通釋
焦循《易通釋》
循承祖父之學,幼年好易。憶乾隆丙申夏(1776),自塾中歸,先子問日所課若何?循舉小畜彖辭,且誦所聞於師之解。先子曰:「然。所謂密雲不雨,自我西郊者,何以復見於小過之六五?童子宜有會心,其思之也。」
循於是反復其故不可得。推之同人,旅人之號咷,蠱巽之先甲後甲、先庚後庚,明夷渙之用拯馬壯吉,益憤塞鬱滯,悒悒於胸腹中,不能自釋。聞有善說易者,就而叩之,無以應也。乙巳丁憂,輟舉子業,乃徧求說易之書閱之,於所疑皆無發明。
嘉慶九年甲子(1829),授徒家塾,念先子之教,越幾三十年,無以報命,不肖自棄之罪,曷以逃免。竊謂卦起於包犧,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命之以名,文王以其簡而不易明也,繫以彖辭,周公以其簡而不易明也。繫以爻辭,密雲庚甲,以爻辭釋彖辭也。笑號馬壯,爻辭自相釋也。
然而猶不易明,我孔子韋編三絕而後贊焉,且不一贊而至於十贊者,佐也引也。佐文王周公之辭,引而申之也,包犧之卦,參伍錯綜,文王周公之繫辭,亦參伍錯綜,故小畜蠱明夷之辭互見於小過巽渙之辭也,文王周公之辭,以參伍錯綜繫之。孔子十翼,亦參伍錯綜贊之,所以明易之道者備矣。
七十子歿,道在孟子,孟子道性善,稱仁義,惡楊墨之執一,斥儀衍之妾婦,皆所以闡明孔子之學,而脗合乎伏羲文王周公之旨。故孟子不明言易,而實深於易。其商瞿所受,杜田生所傳,散見於孟喜、京房、鄭康成、荀爽、虞翻之說,不絕如縷,惜乎漢魏諸儒,不能推其所聞,以詳發聖人之蘊,各持其見,苗莠雜糅,坐令老莊異端之流出而爭之矣。
循既學洞淵九容之術,乃以數之比例,求易之比例,向來所疑,漸能理解,初有所得,即就正於高郵王君伯申,伯申以為精銳,鑿破混沌,用是憤勉,遂成《通釋》一書。丙寅以質歙縣汪君孝嬰,南城王君實齋,均蒙許可,然自以全易衡之,未敢信也。
丁卯春三月,遘寒疾,垂絕者七日,昏瞀無所知,惟《雜卦傳》一篇,往來胸中,既甦,遂壹意於易。明年以訟事伺候對簿,改訂一度,己巳佐歸安姚先生秋農,通州白先生小山,修葺郡志,稍輟業,庚午又改訂一度,終有所格而未通。身苦善病,恐不克終竟其事。
辛未春正月,誓於先聖先師,蓋屏他務,專理此經,日坐一室,終夜不寐,又易稿者兩度。
癸酉二月,自立一簿,以稽考其業,歷夏迄冬,庶有所就,訂為二十卷,皆舉經傳中互相發明者,會而通之也。
聖人之義精矣妙矣,後生末學,寧能洞澈其全,得一二端,以俟君子之引而申焉可矣。聖人既以參伍錯綜者,示其端倪,舍此而他求,烏能合乎。後之說易者,或有取乎愚之說也。
嘉慶十八年 十一月冬至前二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00
- - -
清稗類鈔 -- 經術類 -- 易經之精義
易經之精義
《 易 》自明儒求知德舍義理而談象數,先脫宋儒窠臼,元和 惠氏三世傳經,成《易》漢學,又自為解釋曰《 周易述 》,大旨遵 虞翻,補以鄭、荀,學者多以未能專一少之。
武進 張惠言 以為漢人之《 易 》,孟、費 諸家勢不能合,孟氏無傳;具於虞氏,虞氏逸文斷句,猶可考見大略,為《 虞氏易 》九卷,又表其大旨為《 消息 》二卷,又撰《 虞氏易禮 》、《 易候 》、《 易事 》、《 易言 》,孤絕經學,藉此大明。
姚配中通消息於先天,焦循證王、韓非空說,皆《易》學之金桴也。
--
焦里堂專治易
焦里堂善讀書,博聞強記,識力精卓,於學無所不通。著書數百卷,尤邃於經。於經無所不治,而於《 周易 》《 孟子 》,則專勒成書。
且自曾祖、祖、父三世均為《周易》之學。嘗疑一號咷也,何以既見於《旅》,又見於《 同人 》;一拯馬壯也,何以既見於《復》,又見於《 明夷 》;密雲不雨之象,何以《 小畜 》與《 小過 》同辭;甲庚三日之占,何以《 蠱 》象與《 巽 》象相例。
丁父憂後,乃徧求說《 易 》之書閱之,撰述成帙。嘉慶甲子後,復精研舊稿,悟洞淵九容之術,實通於《 易 》,乃以數之比例求《 易 》之比例,於是擬撰通釋一書。
丁卯,疾危,以《 易 》未成為憾。病瘳,誓於先聖先師,盡屏他務,專治此經,乃遂成《 易通釋 》二十卷。
清稗類鈔 -- 經術類 -- 群經精義之發明 -- 易經之精義
http://open-lit.com/listbook.php?cid=73&gbid=322&bid=14888&start=0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