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twoch, 14. Februar 2018

陳雲:卡通入年畫,凶神現揮春

陳雲:卡通入年畫,凶神現揮春
   



「我倒過來教他們。將小販木頭車的車輪和手柄安裝在電腦桌?小販車的輪這麼大,是甚麼原因?功能、材料和形式合而為一,不是設計的第一律嗎?



我一提出來,他們以後當然不再請我主講講座。我不懂設計的,但我的是常識來。看書和上網學到的設計常理。」


 
「現在連卡通公仔都可以放入揮春,老鼠都可以放進去,米奇老鼠那些。貓也可以放進去。這些都是老一輩人,特別是廣東人非常不喜歡的。



老鼠是偷米食的。貓是視之為小虎,即是白虎,是會食人的,要驅逐或剋制的。


當然以前在夏朝,老虎是瑞獸,周代、漢代以後就不是,會當是白虎,即凶神。」...


 
「中國大陸已經失守。香港也支持不了幾多年。我猜現在只餘下鄉村,還可以見到紅色、橘紅色或橙色紙,上面有用毛筆寫的字。」


 
「如此放棄傳統的人,是好難統治的。所以怪不得列強只是要租界,不會霸佔、恆久統治中國。



只有日本比較抵得諗,將台灣皇民化,至今總是念念不忘台灣省日治時代。以殖民統治中國來說,日本是最抵得諗的國家。



日本是戰敗之後被逼放棄台灣的。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是三心兩意,也自願在一九八四年放棄了責任,將香港交給中國,不戰而降。」


  
——陳雲  


 
「觀察一個人是否有品德,給他/她名利,看他/她富貴了之後是否六親不認,是否好像上海人說的,一闊臉就變。



觀察一個民族是否長進,是否有本領有志氣,看他們經歷現代化就知道,而經歷現代化之後,傳統丟得最多的,潰敗得最羞家的,



正正就是包括香港族群在內的華夏民族。簡直是一敗塗地,不忍卒睹。提起來都令人無地自容。」



二月七日,香港復興會舉行「文化沙龍——華夏新年美學與風俗」,陳雲先生一開場,就是語重心長。


 
日本成功現代化而傳統保存穩妥,印度現代化不大成功,但傳統也大致保存了。印度被英國正式殖民統治了,但反殖民的印度聖人甘地,信的是印度教。



中國只是有一些租界,仍未被列強殖民統治,然而中國的元首孫中山、蔣介石,信的是美國的基督新教,不戰而降。



日本的工藝保存,得益於工藝美術家柳宗悅(一八八九—一九六一)提倡的「民藝運動」,



而柳氏也受到英國工藝設計師威廉.莫理斯(William Morris 1834 –1896)的民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所啟發


(見陳雲先生著作《農心匠意》)。



英國是工業化的先驅,但民間工藝保存也是先驅,後來成立工藝委員會/工藝局(1971/1979-)來研究和保存。



日本的西化,連這個也學到手。日人柳宗悅的民藝保存運動,也惠及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令台灣工藝得到記錄和發揚,



連閩南話的粗言也有日本學者研究和記錄。


 
香港的年畫、揮春、門聯、門神和財神畫像,變成什麼樣子呢?陳雲先生用圖解和實物展示,令大家看到。



近年,好多屋苑採用大陸的現成揮春,有些字轉不過來,「年年有餘」,變成「年年有余」,「食」字不見了,變成沒有衣食,犯了廣東人的大忌。


 
有了現代印刷、顏色和紙張,傳統的年畫該如何轉型,技術突破、電腦描繪、媒介轉變,現在的設計師,該如何看待傳統用刀刻、雕版套印的年畫藝術?



陳雲先生舉了清代文人如何看待北魏時期胡化地區留下的魏碑書法,做了個美學示範。當代好多華人設計師,比不上清朝異族統治之下的漢人。



最後,先生講解復興會製作的門神、財神和灶君年畫,連帶揮春和利市封,顯示敝會在艱難時期依然堅持傳統和創新。


 

本星期五(二月九日),播出【文法沙龍——華夏新年美學與風俗】陳雲先生演講部份足本錄影,之後先生親臨會場,再談星期三沙龍未盡之言,解答問題。
  


陳雲:卡通入年畫,凶神現揮春
https://www.facebook.com/hkresurgence/posts/2041335986080011

--


陳雲:文化沙龍——華夏新年美學與風俗...
 


以前香港到了新年,街上除了門聯和揮春之外,也有畫報,例如八仙過海、三英戰呂布、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打打殺殺,熱熱鬧鬧。



華夏新年風俗之美學,多數並非源於中原禮樂,而是來自荊楚、吳越、燕趙、嶺南之地,頗有叛逆潑辣之生趣。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中國古代楚地歲時節令風物事,云正月一日:「帖畫雞。或斲鏤五採及土雞於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



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按莊周云。有掛雞於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旁。百鬼畏之。」



又云正月七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
 


年畫、春帖、桃符、翦紙、鏤金箔、彩蛋畫等各種年俗民間藝術,舊日常於茶樓酒館、街市攤頭可見,造型各地有異,



惟大都好用大紅大橘大黑,有刻印書坊之工匠操刀,不拘一格,天真爛漫。年畫中的小孩、仕女,造型稚拙,不矯揉,不造作,天真活現,親切可喜;



神明則有樸拙天趣,如民間百姓。
 


清人唐岱《繪事發微·讀書》:「畫學宜先讀之……欲識天地鬼神之狀,則《易》不可不讀;欲識川開辟之峙流,則《書》不可不讀;



欲識鳥獸草木之名象,則《詩》不可不讀;欲識進退周旋之節文,則《禮》不可不讀;欲識列國之風土關隘之險要,則《春秋》不可不讀。」



近年坊間所見的年畫、揮春、利市封,不中不西,構圖惡俗,其中尤以門神及財神為最。繪畫神像的既未精於藝,未修於文,亦無神道設教之心,



傳統美學丟失,令人黯然神傷。


 
民俗學家陳雲先生,經仔細考證,參考民間版畫,重塑門神、財神及竈君年畫,以求力挽狂瀾,復興華夏新年美學。



門神的兵器有幾多?竈君的造型如何反映政治風向?財神又有幾多種?文財神如何顯示清貴?



文化沙龍,先生將與眾分享華夏新年美學與風俗。


               
陳雲:文化沙龍——華夏新年美學與風俗...
https://www.facebook.com/hkresurgence/photos/a.1661162694097344.1073741856.1546314255582189/2039932359553707/?type=3&theater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