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nstag, 12. September 2017

陳雲 : 華夏報應觀

陳雲 : 華夏報應觀


       【文化沙龍——華夏報應觀】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差來早與來遲。」這句諺語,有華夏及印度來源。


《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尚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須賴經》:「一切諸法,報應有二,種善者生善道,種惡者隨惡道。」


孔子之贊《周易》,乃曰既有餘慶餘殃以及子孫,則本人之慶殃更大。因果報應之理,儒佛經書,屢有宣說。


儒佛無不詳陳宿因現果、現因後果,佛陀更詳示三世因果處。
     

往日華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做壞事的人必定會遭惡運,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然則,只是十幾年,華人的報應觀念竟在香港消失,上流社會、中產忽然擁抱普世價值,大家變了和理非非「口德教」。


蔡若蓮,死長子,有人高呼天理循環,報應不爽,有人指責言論冷血涼薄,「禍不及妻兒」。惡官作威福時,就是官員,做錯事時,就是可憐的阿媽。



孔子和佛陀留下的積善及報應觀念,三千年的堅固觀念,竟然短短十幾年就在香港消失。如非蔡氏喪子,恐怕沒機會這麼早發現香港社會所經歷的文化工程。


  
今日之滅儒教,滅倫理,撼動幾千年華夏文化的大工程,到底是誰在香港工作?黑暗勢力如何剷除報應觀念?


當貧民連詛咒惡徒都不許做,無法彼此連結感情,同仇敵愾,還有什麼可以對抗暴政呢?
        
 


陳雲 : 華夏報應觀
https://www.facebook.com/hkresurgence/photos/a.1661162694097344.1073741856.1546314255582189/1974551752758435/?type=3&theater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