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twoch, 27. Oktober 2010

明代陽明學與日本明治維新

明代陽明學與 日本明治維新

excerpted from 明代陽明學與 日本明治維新 by 張昆將

http://www30.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0827861&extra=page%3D12


日本陽明學給學者的印象,有比中國更具「活潑潑的精神」。

在近現代日本學者或一般人印象中,對於幕末思想家最常被提起的兩個人即是大鹽中齋與吉田松陰,二者皆是在幕末動湯時代中行動論特別突出的兩個思想家與行動家,中齋為解饑饉災民,憤而率門人舉兵起義,終至兵敗身死;松陰為尊皇攘夷的堅定信念奔波,致遭幕府彈壓而斬首於江戶( 今東京) 。

二者的犧牲對維新誌士的影響 至深且鉅。另外,西鄉隆盛與河井繼之助(自號蒼龍,1827-1868 )二者,前者是締造明治維新的第一功臣,十年後卻舉兵反對這個他所建立的維新政府而掀起西南戰爭(1877),終至兵敗返回鹿兒島切腹自殺;

後者則是主張護幕開國,反抗明治維新政府而掀起戊辰東北戰爭(1868 年)而壯烈犧牲。

總之,幕末維新之際,可說是陽明學的季節,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看到陽明學在日本的多元
發展與健動精神。

本文旨在分析幕末維新之際這股陽明學風潮中,與陽明學有深厚關系的上述四位人物的思想與行動,扼要地呈現明治維新與陽明學之密切關系,以窺陽明學在東亞日本的健動精神。

香港浸會成大學為第一間大學登報聯署聲援劉曉波
https://docs.google.com/fileview?id=1u-5kdEyS_MzH0CyEJClZ8zu_japf_lTztcFnK0EDUI6xGT_4iJ9VFeHHWdRU&hl=zh_TW[

http://forum2.hkgolden.com/view.aspx?type=CA&message=2660666


希特拉都買唔到樓(粗口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yXxb1KiQz8&feature=player_embedded


3 Kommentare:

Anonym hat gesagt…

在戰前,日本中高階軍官與知識份子,幾乎人

手一本王陽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的著作《傳習錄》,盛況空前,何以

如此?普遍的看法是陽明學的「致良知」、「知行合一」與「事上磨練」等實踐精

神,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幕末維新之際,深刻影響明治維新誌士的行動與思想,

許多幕末勤王誌士,不是陽明學者就是傾慕陽明學者,如春日潛庵(仲襄,

1812-1878)、梁川星巖(孟緯,1789-1858)吉田松陰(虎之助,1830-1859)、橫

井小楠(平四郎,1809-1869)、東澤瀉(正純,1832-1887)、西鄉南洲(隆盛,

1826-1877)、高杉晉作(東行, 1837-1867)等人。因此,陽明學的「知行合一」、

「 致良知」精神在維新後被知識界捧為明治維新的精神動力,他們大力鼓吹陽明

學精神,有如日本戰後文學家三島由紀夫(1925-1970)所說:「不能無視陽明學而
談明治維新 」; 清末民初章炳麟(太炎,1869-1936)雖不滿王學,但也不得不2

承認:「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近代中國思想家梁啟超(任公,3

1873-1929)亦將景仰陽明學者的吉田松陰,推尊為是明治維新「首功」、「原動力」、

1 參《蔣總統言論選集—哲學與科學》( 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7),頁128。有關陽明學說

對於蔣介石的影響,可參楚崧秋,〈陽明學說對於蔣公思想德業的影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9卷,第11期,1986年11月。
2 三島由紀夫:〈革命哲學としての陽明學〉,收入《三島由紀夫評論全集》 (東京:新潮社,1989

),第三卷,頁566。
3 章炳麟,〈答鐵錚〉,《民報》第14號,〈附錄〉,1907年6月,收入黃季陸主編《中華民國史料 叢編》(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9),

頁113。
「 主動力之第一人」;而吉田松陰在獄中讀中國之《孟子》、王陽明之《傳習錄》 4

與日本幕末陽明學者大鹽中齋(平八郎,1793-1837)所著的《洗心洞劄記》時,即

高度頌揚陸象山、王陽明思想,因此松陰講學的松下村塾所孕育的維新功臣,皆

帶有陽明學思想的影子。甲午戰後,日本思想界雖更分為「國家主義」與「平和

主義」兩派,但皆鼓吹陽明學的革命精神。在明治後期與大正初年期間,日本出
現三種有關陽明學的期刊,陽明學承幕末之後,繼續在明治與大正年間蔚為風5

潮,並引起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初期主張維新變法的中國知識份子,如康有

為(長素,1858-1927)、梁啟超、譚嗣同(復生,1865-1898)等人的註意,他們


皆受到這股陽明學熱潮的影響,而重新評價陽明學在中國思想的地位。革命家孫
文(逸仙,1866-1925),也認為明治維新是受到陽明知行合一哲學的影響。 陽明6

學在近代歷史上,有如浴火鳳凰般重生於日本,而又撲回中國,帶動中國知識分

子重視陽明學的精神。

Anonym hat gesagt…

蔣介石一向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當作“匪”,總想消滅但又消滅不了。他雖讀過王陽明的書,但對王陽明的學術與思想並未弄通,更不用說有什麽研究了。他真正對王陽明感興趣的,是王鎮壓農民起義的手段和方法。

據說從二三十年代起,他就經常對部下和隨身大員談王陽明哲學,動員部下讀王陽明的《大學問》、《傳習錄》、《王文成全書》等著作。

他這次將草山改為陽明山,意即決心效法王陽明,將來要“反攻大陸”,徹底消滅共產黨。

Anonym hat gesagt…

朱舜水

在日本,把陽明學最早付之實踐的當推大監中齋(1793-1837年)。他以王陽明「 致良知」之教一以貫之,以為學的。

以王陽明為楷模教育生徒,在學堂座右銘以「入吾門學道,以忠信不欺為主本,乃紀陽明先生語以揭示」,作為學生守則,要求學生「躬親學於陽明先生。」(《洗心洞詩文》)

1837年,大阪發生大饑饉,他在賣盡藏書以賬災民的同時,又領導了震撼日本近代史的大阪市民和近郊農民的起義。

他的言行反映了下層武士、市民和農民的要求,大阪起義成為80年後「 米騷動」的先驅。

佐藤一齋的高徒,佐久間象山提出了「 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的口號,開學收西方文化之風,為開港倒幕作了準備。

他的學生 吉田松明(1830-1859年)認為王陽明的《 傳習錄》「皆言會當心」他主辦松下學塾,培養了高杉晉作、伊藤博文等一大批倒幕維新志士。

高杉晉作是倒幕將令,曾作詩盛讚陽明學,詩曰:「 王學振興聖學新,古今雜說遂沉湮;唯能信得「 良知」字,即是羲皇以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