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itag, 20. Dezember 2019

歷代駢文批評綜論 - 新亞論叢

歷代駢文批評綜論 - 新亞論叢



成惕軒- 張仁青  中國文化大學中 文 系 教  授



先生字康廬,號楚望,湖北陽新人。天性精敏,才思橫逸,自少於時俗好尚,一不屑意,而刻苦銳進於學,慨然有以文章經國之意。


弱冠負笈武昌,從羅田大儒王葆心氏遊,益復肆力羣經,殫精百氏。



民國二十年,湖南湖北等省大水成災,哀鴻遍地,因作 <愁霖賦>以悲之,藝林老宿,爭相推重,而有後賢之畏焉。



抗日軍興,旅居重慶,口誅奸囘,筆伐強寇,時論多之。其後歷任正陽法學院、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央大學教授,從游學者極眾,率卓然有所樹立。



四十九年就任考試院考試委員,歷時二十四年。



生平著作甚多,計有《汲古新議》、《考銓叢論》、《駢文選注》、《楚望樓詩》、《藏山閣詩》、《楚望樓聯語》、《楚望樓駢體文內篇、外篇 、續編 》等行於世。



距生於 民國紀元前一年,卒於民國七十八年,享壽八十歲。先生襟抱恢宏,性情肫 摯,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士有一藝可取,一長足采,無不獎飾有加,為之延譽。



嘗撰〈憐才好善篇〉, 頗致慨於世風之澆薄,而思有以變易之。節錄其詞如下:僕自趨庭問學。粗聞大義。雅慕前修。輒榜聯語於居室曰。



范希文任天下憂樂。馬少游稱鄉里善人。蓋推成己成物之言。用抒獨善兼善之志焉。 洎歷修塗。罕逢樂歲。王仲宣之行役。荆 風塵。



庾子山之生平。江關詩賦。名場溷跡。世網攖懷。借馬無人。禮疏於縞紵。飲羊有術。利競於錙銖。嗟古道之寖亡。問橫流其安屆。他勿具論。即如鹓序曾親。


雞窗夙契。衣冠之所遊處。壇坫之所唱酬。大抵翻手作雲。轉眼下石。動滋訕謗。橫肆觝排。鮮有以憐才好善為念者。蛾眉見嫉。比於尹 邢。


蝸角交鬨。直逾蠻觸。非惟儒效弗彰之害。實亦世風日下之憂。 夫胞與民物。綱紀 天人。策名清時。潤色鴻業。上輝 趙衰之愛日。


下沛傅說之甘霖。廣化育於陶甄。盛招延於吐握。藥籠深貯。藻鑑澄懸。萬流仰若斗山。四海想其風采。是誠丈夫得志之所為也。 儻驥足靡騁。


鵬圖莫伸。則退擁絃歌。隱操風教。峙中流之柱。葆歲寒之姿。坊表羣倫。護持善類。友德星於塵外。播書種於焚餘。抑其次焉。

(中略)

至若敬禮髦彥。獎進孤微。發自寸衷。殆緣天性。或聞聲致慕。遠貽雙鯉之書。或傾蓋 言歡。便訂隻雞之約。士有一長足采。一藝稱工。未嘗不拂拭蛇珠。


摩挲駿骨。託深情於賞析。極片語之抽揚。 蓋嘗思之。白眼看人。


終乖雅尚。赤心推我。迺見精誠。溫厚無邪。風詩早炳夫彝訓。涓埃不棄。江海始呈其大觀。果能恢廓襟靈。覃宣雨化。破除畦畛。弘衍 薪傳。則邦步雖艱。


士心無死。燈燈以之續照。葉葉以之承華。世運資人師為轉移。典章與道術相融攝。而品物咸亨之理。


乾坤不息之機。將於是乎在。伏生篤老。還傳 博士之經。亭林遺教。載作匹夫之氣。斯固其明徵已。



然則憐才好善之念。發之幾微。形諸踐履。其有裨於人紀國命者。詎不重哉。 區區茲意。時以語人。人或未之省也。



今特 為我及門諸子言之。遙矢心期。並資勗勵。嗟夫 。世正需才。人須寶善。雞鳴風雨。願君著 祖逖之鞭。龍臥塵沙。何地乏豐城之劍。


其愛才若渴之情,恂恂長者之風,一一躍現紙上。庾徐健筆,振麗藻於一朝,李杜鴻篇,揚芳聲於百代,善惟止乎其身,澤靡被乎後進,持較今日,其氣象迥不侔矣。



自中原鼎沸,樞府南遷,吟詠之士,項背相望,擊節唱酬之風,蓋視 前此為加盛焉。


然求其笙簧六藝,馳驟百家,拳拳忠愛,每飯不忘,喬木故國之思,時時流露於筆墨間者,則非李漁叔先生與成楚望先生莫屬。



先生今古諸體,不下千首,大率緝裁巧密,風調清新,其旨溫以厚,其音和以雅,其辭麗以則,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敍述類乎香山,


而風華為勝,是豈僅妙筆之生花,蓋亦其蘊積之獨厚歟。   



至駢文風格,則一如其詩,五十年間,所作逾三百首,其文備具眾體,無所不宜,探之而益深,索之而益遠,如三辰五星,森麗天漢,昭昭乎可觀而不可窮。


或如泰華喬嶽,蓄泄雲雨,巖巖乎莫測其巔際。又如九江百川,波瀾蕩潏,淵淵乎不見其涯涘。人徒見其英華外發之盛,而不知其本固有在也。


所謂蘊之為德行,形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均可於 此見之。



今選錄其代表作一首,以為鼎臠之嘗焉。


--


山房對月記



綿綿遠道。東西南北之人。黯黯流光。離合悲歡之迹。羨閒鷗物外。直忘黍谷暄寒。問皎兔天邊。幾閱蓬瀛清淺。試稽弦望。用志滄桑。



          粵當弱冠之年。適遘多艱之會。掠郡而   角方倡亂  。辭家則粲賦從軍  。


揚彼秋帆。憩於夏口。爾乃馮夷肆虐。黔首罹災。平陸成江。訝老蛟之未死。層樓獨夜。招黃鶴而不來。濕螢與墜露爭飛。澤雁共寒蘆一色。挽瀾無計。


橫槊誰歌。極人事之蕭條。嗟江山之搖落。此漢皋之月也。  



        嗣旅上京。欣瞻弘業。龍蟠虎踞。盛開一代風雲。草長鶯飛。


消盡 六朝金粉。眷懷名蹟。刻意清游。嘗坐花以攬澄輝。或瀹 茗而消永夕焉。天不祐漢。海忽揚波。見迫強鄰。遂興義戰。時則驚烏繞樹。突騎窺江。


傍桃渡以星稀。望蘆溝而雲暗。磨牙鯨鱷。自矜海國之雄。赬尾魴魚。真痛王城之燬。拜手向 紫金陵墓。敢告在天。


擧頭指 白玉樓臺。終當還我。相看寥廓。無限低徊。此南都之月也。 


         樓船西邁。蜀道天高。憑萬夫莫開之關。當半壁方張之寇。修其器甲。固我山川。雖胡 馬之牧臨洮。難踰跬步。


而火牛之扞卽墨。罔及層空。警訊頻傳。良宵每負。穴中人靜。惟鬥蟻之堪聞。竿上燈青。知毒鳶之已遁。



星河依舊。歲籥載更。俄而港陷珍珠。島焚玉石。


強弩朝挫。降幡夕張。迴日馭於瀛邊。扶桑半萎。湧冰輪於劍外。爆竹齊喧。戱語 素娥。行辭 白帝。此巴山之月也。      



    薊北新收。江南亟返。錦帆去也。三聲啼 巫峽之猿。玉宇紛然。萬貫舞揚州之鶴。舊巷偶尋馬糞。文物都非。疏簾重認蛾眉。



嬋娟未減。朱絃翠袖。歌垂楊曉岸之詞。綠醑華燈。度〈玉樹後庭〉之曲 。無何而烽傳青犢。劫墮紅羊。彌天騰鼓角之聲。大地碎山河之影。銅仙淚滴。



寶鏡光沈。賸堤柳以棲鴉。淒其隋苑。撫煙蘿而駐馬。別矣吳山。此滬 杭之月也。        



  金甌再缺。鐵幕四垂。轉徙 羊城。劫來鯤嶠。故園歸夢。託河葦以徒勞。倦客羈愁。隨階蓂而共長。杜鵑枝外。咽笳吹於三更。



銅馬聲中。莽關河其萬里。鄉心 五處。思白傅之弟兄。皓魄連宵。憶鄜州之兒女。誰遣晶盤出海。盛淚遙年。但期銀漢分潮。洗兵來日。此蓬 壺之月也。



 行役四方。閱時卅稔。蟾圓天上。纔得三百六十回。蟲劫人間。何啻百千萬億數。月猶是也。而陵谷推遷。波雲詭譎。覩崇臺之鹿走。



聽荒埭之雞鳴。蓋有不勝其駭愕悵惋者焉。所願氛埃掃卻。桂魄增瑩。笑語迎來。柳梢無恙。清樽對飲。長娛伉健之身。



虛幌同看。更接光華之旦。 觀其劖刻淬鍊,老勁尖新,六朝渾厚之氣,三唐蘊藉之風,兩宋淡雅之致,均於是乎在,可謂有體皆備,


無美不臻,卓然為民國以來一大家焉。    其他作品,雄渾者有〈重印五種遺規序〉, 別致者有〈美槎探月記〉, 精拔者有〈履端三願記〉,


清圓者有〈螢橋納涼記〉, 妍潤者有〈荔莊吟稿序〉, 輕倩者有〈遊指南宮記〉, 哀婉者有〈呂姑祠記〉。



若乃氣體清華,使事貼切者,則有 〈南雍今昔記〉。 芊綿其語   ,摧惻其懷者,則有〈棲霞集序〉。



夭嬌騰驤 ,負聲結響者,則有  〈迴波閣曲稿序〉。 詞采精拔,神情宕逸者,則有 〈壺樓記〉。 遊思綿邈,興會飆擧者,則有 〈蕭寺秋遊記〉。



 清詞戛玉,高響 入雲者,則有 〈花延年室詩序〉。 摛藻瑰麗,吐屬典雅者,則有 〈魚千里齋隨筆序〉。



 工力深重,風調諧美者,則有〈現職銓定資格考試及格人員名錄題記〉。 矞皇典重,汪濊博富者,則有 〈還都頌〉。



詞勻色稱,氣靜機圓者,則有〈李義山詩評論序〉。 文霞淪漪,緒飇搖曳者,則有 〈韜園續集序〉。



峭拔古腴,姿致蔚然者,則有〈楚望樓詩自序〉。 宏才高論,卓爍異采者,則有〈歷代駢文選序〉。瑰詞博練,奧義環深者,則有〈張知本先生八十壽序〉。



此外,如〈晚悔樓詞序〉之骨氣端翔,音情頓挫。


〈 中華大辭典序〉之清約謹嚴,鉛華弗御。〈 薪夢廬詩文稿序〉之詞意蒼涼,聲調激楚。


〈 瀛洲校士記〉之嘉詞絡繹,裁對精工。〈 跋張之洞治鄂記〉之憑弔往哲,一往情深。〈 藏山閣詩自序〉之風韻跌宕,筆力靖凝。


〈 吳忠信先生七十壽序〉之麗詞雲簇,缛旨 星羅。〈 來鳳簃記〉之氣息淵醰,風神散朗。〈 纕蘅詩鈔序〉之哀思無限,淒韻欲流。


〈 與日本木下彪教授書〉之古質璘彬,符采相勝。〈 玄廬賸稿序〉之敍次明晰,鍛鍊精純。〈 曲學例釋敍〉之律呂  諧和,宮商輯洽。


〈 南都典試與人書〉之情文相生,華實並茂。〈 張群先生壽序〉之擺脫町畦,高朗秀出。〈 金門頌〉之瑰異崇閎,凌厲駿邁。


〈 于右任先生壽序〉之格 老氣蒼,筆力健擧。〈 薛玉松女史遺詩序〉之餘音悽惻,不絕如縷。凡此皆嘔心瀝血,鏤肝鉥腎之作,足以藏之名山,傳諸其人者也。



總之,先生之文,雖係鎔鑄百家,不宗一派,但講求寫作之技巧,重視時代之精神,無論形式內容,並臻美備充實。



加以舊學湛深,海涵地負,所作皆 清新純懿,而有儒者風,故能於新潮陵蕩之時,文苑塵霾之會,潤色鴻業,振揚瓊葩,


使此最足以表現中國文字優美之駢文儷製,不致作 〈廣陵〉之絕 ,厥功偉矣。



趙甌北詩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真不啻為先生詠也。民國五十八年夏曆己酉元旦之後四日,適值先生六十華誕,



余嘗恭撰四六駢儷之文,以介眉壽,茲迻錄於次,以供觀覽。

--




成惕軒 先生六秩華誕頌 并序


藏山著作。馳一代之弘聲。華國文章。立千秋之盛業。振高情而獨秀。棘院翔芬。挺峻節而孤標。膠庠漸德。先憂後樂。


襟懷弗讓於希文。物與民胞。志慮且侔乎子厚。其智足以經緯天地。其行足以綱紀人倫。連衡 孔門。貽範儒士。其惟吾師成公楚望乎。



公誕德高門。鍾祥累葉。稟嵩華之琰石。潤江漢之波瀾。桐茂丹山。早聞詩禮之訓。芳挹瑤圃。遂成錦繡之章。故得擢秀鄧林。


騰名 睢苑。南金東箭。豈資晉史之言。龍躍鳳鳴。無勞 張華之識。既而載辭枌鄉。停蹤鄂渚。


從羅田大儒王葆心先生遊。益復肆力群經。殫精百氏。鸚鵡洲上。諦聽奏雅歌詩。黃鵠磯頭。重視授玄稽古。過大禹之廟。驟興飢溺之懷。


登太白之樓。想見雄豪之氣。此其奎爛荊楚。軒翥漢皋。世不可及者一也。民國建元以來。考試尚已。


服官則有銓選之格。入仕則有貢擧之科。蘂榜高張。多士煥薪槱之彩。蛇珠廣燿。中邦增日月之輝。公持握朱繩。摩挲駿骨。


歷時卅年。校士數萬。


中間曾榮膺軍法人員特種考試、金融事業人員特種考試、財務行政人員特種考試、社會工作人員特種考試、


中央公務人員升等考試、中央派用人員暨臺灣省臺北市簡派人員銓定任用資格考試等典試委員長。藻鏡澄懸。



喬松直上。蒲梢名馬。都入天閑。閬苑瓊瑰。更登璧府。鳶飛魚躍。欣彈 貢禹之冠。鶚翥  鵬摶。競折月宮之桂。


昔歐陽知擧。丕變場屋之風。陸贄掄才 。精選嶽喬之器。汜護羣倫。楷模萬世。方之我公。可謂前後相輝。


古今同揆。此其名高雁塔。望繫龍門。世不可及者又一也。自新潮陵蕩。文苑塵霾。擧朝惟效夫鮮卑。元音不聞於正始。公乃於世亂紛乘之時。


人心陷溺之會。綆汲千載。牢籠百家。獨扶大雅之輪。用峙中流之柱。佩香荃於楚澤。散綃縠於人間。



於是有 《汲古新議》、《 考銓文彙》、《 楚望樓詩》、《楚望樓駢體文》之作 。激南皮之高韻。寫元結之雄篇。


缛綵鬱於雲霞。逸響 振於金石。丕揚忠愛。杜陵夔府之心。嚴辨 夏夷。顧氏崑山之戒。度江南之舊曲。



頻裂肝腸。擷夢裏之新花。都含霖雨。是以 周情孔思。洋溢乎篇章。非徒 鮑俊庾清。紛蕤於楮墨已也。


此其蹤繼開府。殿餘靈光。世不可及者又一也。夫經邦軌物。有賴於卿才。而琢璧披金。端資乎教澤。


公歷任 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私立正陽法學院、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操持風教。獎進寒微。都講近四十年。


成才逾三千士。荊州設帳。龜山之德望日隆。槐市傳經。伯起之風猷懋著。鏘金振玉。壺嶠增春。若乃握髮英髦。片言之善必擧。嘉惠俊乂。


一藝之長必稱。尤足以方駕昌黎。駢肩 永叔。昔庾徐健筆 。振麗藻於一朝。李杜鴻篇。揚芳聲於百代。善惟止乎其身。德靡被乎後進。


持較今日。其氣象固不侔矣。此其芬扇藻芹。澤沾棫樸。世不可及者又一也。綜公生平。襟靈夷雅。氣識沈和。性方德純。量閎學粹。


溢聲華於文藻。潤治體於經術。匡濟之抱。至晚節而愈堅。柏松之姿。履嚴  霜而益茂。卿雲南翔。炎運方興。嗣是以往。公之所為揚庥聖國。


加裕後生者。又寧有紀極耶。師母徐夫人。內行淳深。天情溫潤。相我夫子。貊其德音。播媯汭之芳徽。著彤華之清譽。長君中英。


季子中傑。均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中英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而中傑則為美國太空總署研究員。芝蘭並秀。


蔚謝傅之庭階。驥騄齊驅。懋陸家之德業。名震西海。聲高上國。彼燕山之五桂  。


王氏之三槐。又烏可同年語哉。己酉正月初四日。為公六秩嵩慶。景麗青陽。淑氣煥椒花之色。月旅大簇。融風飛柏酒之香。襟期與海屋同春。


華蓋共壺樓並壽。青海表庸流。衡門下士。孤舟獨泛。空涉學海之波瀾。黃卷常披。欲叩 麗辭之堂奧。名非千里。


竟蒙 伯樂之憐。才謝 九峯。遂侍  考亭之坐 。既循循以善誘。復切切而為前。教看鴛鴦。且度金鍼於朱閣。標示津逮。


更傳花筆於幽莊。故得踵武前修。預名山之勝業。敷教東序。分絳帳之餘春。附驥尾以長驅。又駒光逾十載。欣值 懸弧之慶。永懷 化雨之恩。


南極輝騰。東溟浪靜。祥雲送色。晉蘭觴於楚望樓中。明歲還鄉。開瓊筵於藏山閣上。頌曰。


洋洋漢水。載毓禎祥。緜緜瓜瓞。肇維高陽。惟公逸德。漱潤承芳。新民輔世。每飯不忘。其一璿玉致美。奎星照爛。杜陵高才。霞光飛粲。咸陽鴻筆。聲沸天半。魯殿獨存。邦國楨幹。其二斯文殆喪。吾道難行。乃擁皋比。



陶鑄羣英。式宣六藝。載張五倫。大哉夫子。海外長城。其三藥籠廣貯。珊網高懸。琴尾不焦。蘂珠自妍。憐才好善。埒美前賢。周詩曼頌。君子萬年。其四中華民國五十八年一月  吉日 門人 張 仁 青 頓首拜撰門人



http://ch.ntnu.edu.tw/files/archive/612_4f1a27cd.pdf



歷代駢文批評綜論 - 新亞論叢
http://newasiayearly.org/journal/11/10.pdf


古文筆法百篇 by 李扶九, 黄仁黼


論讀古文法二則
http://www.djzhj.com/Item/1291.aspx





古文筆法百篇
http://www.djzhj.com/Item/1287.aspx


古文筆法百篇
http://www.djzhj.com/Category_448/Index.aspx





Keine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