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nstag, 28. August 2018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曰:



大行皇后姓閔氏, 世籍驪興, 肇祖曰稱道, 仕高麗爲尙衣奉御。 三世而有曰令謨, 官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大師, 諡文景。



 四世而曰宗儒, 官重大匡贊成事, 諡忠順。 文景、忠順, 麗史有傳入。 本朝曰審言, 開城副留守, 曰沖源, 逸執義。



 三世而至齊仁。 號立巖左贊成, 又四世而至光勳觀察使, 贈領議政。 曰維重號屯村誕我仁顯聖母, 封驪陽府院君, 贈領議政, 諡文貞。



 柱石王國, 楷範士林, 追腏孝宗廟庭。 曰鎭厚號趾齋, 左參贊, 諡忠文。 沈機弘猷, 爲國蓋臣。 從享景宗廟庭, 寔后五世祖也。



高祖翼洙, 逸掌令, 贈吏曹判書, 諡文忠。 講道林樊, 爲儒之宗。 學者稱夙夜齋先生。 曾祖百奮, 行大司成, 贈左贊成。 剛果敢言, 直而不撓。



 祖耆顯。 號二松, 吏曹參判, 贈領議政。 孝友淸儉, 聞望當世。 考致祿號棲霞, 僉正, 贈驪城府院君領議政, 諡純簡。 學識淹博, 淵源有自。



 元配海寧府夫人吳氏, 逸贊善贈吏曹判書文元公 熙常女。 繼配韓昌府夫人李氏, 贈吏曹判書圭年女, 吏曹判書贈領議政忠貞公號蒼谷 顯英之後也。



 韓昌, 以辛亥九月二十五日丁丑子時, 誕后于驪州近東面蟾樂里私第。 是夜紅光照耀, 異香滿室。



后性端莊齊遬、聰明仁愛, 自幼動止有常, 未嘗有劇言笑。 見童媛折花挑蟲爲戲, 止之曰: ‘長養喙息, 與汝同耳’, 其仁物之心, 夙異於凡。



 受學于純簡公, 讀數三過, 輒成誦。 難其奧旨, 辦對條鬯, 又强記識, 雖尋常事物, 一經耳目, 悉無遺。



 喜閱書, 歷代治亂得失, 若視諸掌。 國家典故及列聖朝嘉言、善行或史乘與寶鑑所未載者, 后能言之。



 此, 其家庭見聞有素有, 非他家所能及。 至正位坤極, 所助者深, 平日所學之力也。 九歲喪純簡公, 哭泣持制, 如成人。



 襲斂時, 家人念后沖齡勸少避, 后正色曰: ‘何欲奪人至情乎?’ 及襄禮時, 至事畢哭盡哀, 然後乃退。



 及其喪府夫人也, 愼終凡具, 皆自內取辦, 哀毁踰度。 后兄升鎬之喪, 悲悼如不自勝。 后之孝友, 蓋根於天也。



 歲乙丑, 后於安國洞私第, 夢仁顯聖母錫玉圭一, 敎曰: ‘汝當坐吾座。 錫爾祚胤, 永綏我邦國萬億年無疆之福。’



府夫人夢, 亦如之, 聖母敎曰: ‘善敎此兒, 吾爲宗國厚望也。’ 家廟前有松偃蓋, 是歲古根抽枝, 玉梅再榮。



 后私第卽仁顯聖母私第也。 有堂曰‘感古,’昔我英祖瞻拜于是, 而御筆揭扁聖母嘗


御之所也。 德門毓慶, 符瑞炳靈, 詒厥孫謨者, 有如此矣。 丙寅膺德選, 其在別館, 以《小學》、《孝經》、《女訓》等書, 至夜分不釋卷。



 好學亦天性也。



三月二十日己卯, 冊爲王妃, 越翌日, 行嘉禮。 后入宮, 事我神貞聖母, 至誠洞屬, 志物克備。 鉅細必稟, 先意將順。 聖母常曰: ‘孝哉, 坤殿也。’ 聖母春秋彌隆, 晨昏之外, 密候起居, 供奉之節, 必得適宜。 庚寅患候時, 后宵衣不離側, 以手按摩所患部位。 聖母念其勞瘁, 命歸休, 猶不退處。 燕寢湯劑水刺, 非后勸進, 則不爲進御。 以故不敢晷刻違也。 一日, 聖母執手, 敎曰: ‘吾耋且病憊矣。 一念惟是民國, 外事有主上在, 內事托付坤殿, 吾復何憾?’ 及鉅創, 終事必恔, 饋奠必敬。 凡百應用, 務極精潔。 遇有所嘗嗜好, 必薦于孝慕殿。 祔廟時, 紬帳, 后手親裁。 每對老宮人, 輒泫然曰: ‘掁觸悲感。’ 后, 於聖母, 終身慕之矣。 廟、宮、陵、園、諸山川祭器有缺, 享需未裕, 悉出內帑, 補葺增置。 忌辰, 必盛服達曙, 私忌亦然。 每歲仲春, 親蠶北苑, 以供齊明。 苑果初熟, 先薦嘗之, 此后之追先重本也。 撫懷戚聯, 疏近咸得其懽。 或有干恩, 誡之曰: ‘常裁抑之。 猶慮其驕侈, 況假之羽乎? 非所以愛之, 反所以害之。’ 此后之尙敦睦也。 癸酉, 后夢‘天開於子, 五雲玲瓏。 有書自天而降曰「太平萬歲」, 后拜而受。’ 越明年, 皇太子誕焉。 后, 於皇太子, 恩愛雖勤, 其義方之敎, 嚴若師道。 自甫能言語, 授之以書, 及齒學而日開書筵。 后每問所講文義, 以日用常行之事, 設爲譬喩, 曉明其意。 必使理會分晳, 時復尋溫討論, 務要知之詳而記得牢。 今日溫文成就, 后之力也。 撫子女御宮中, 雍睦關睢之化, 藹若春和。 及有所生, 恩斯備至。 每有四方水旱災異, 后憂形于色, 務加優侐。 溽暑祁寒, 賙恤都下窮蔀, 歲以爲常。 貧不能辦婚喪者, 厚賜予。 丙子, 歲大侵, 蠲減租稅, 經費窘跲, 捐金穀以補缺。 衛卒之艱苦, 出兵之暴露, 別令犒饋。 勞問使者相續, 士皆感淚, 人各爲用。 屢經鬱攸, 每截禁掖隷, 毋得近火撲滅, 愛玩珍奇, 一無所問。 眞殿、南殿銀器閪失, 卽自內鑄進, 勿令究問。 慮有無辜橫罹。 御下, 寬而嚴, 恩威交濟, 宮中感化, 相戒毋岡‘此后深仁厚澤之浹冾于人也。’ 家世講義理,


后自幼沖, 厥有所受, 辨淑慝明是非, 如斬釘截鐵, 叡智天縱, 知幾如神。 自遭艱會, 尤有所密勿贊助。



 朕有愆和, 必待朝而坐, 朕有虞戒, 則籌劃而紓之。 至於交涉之際, 勸朕以綏遠, 使价之自各國還者, 言異國人皆感服云。



 后嘗有勖朕以言, 比年所歷, 皆后所嘗爲言者, 而事事皆驗, 若合符契。 后之達識遠慮料事於未來者, 卓越古今, 非人之所可及。



壬午軍變, 后雍容處權, 不隕厥問。 及還御, 或言亂卒當鋤治,



后曰: ‘由予否德, 且有關氣數, 此豈若輩所爲也?’ 《易》曰: ‘含弘光大, 德合無疆。’ 后德以之矣。



甲申, 賊臣玉均、泳孝、英植、泳敎作亂, 詐言有變, 殿宮播遷, 國勢危在呼吸。



先是, 后洞諭孝賊賊, 折其陰謀, 及其猖獗, 諸賊自相疑沮, 各自逃命, 亂尋平。 方后避于城東, 奉衛慈聖, 庇護東宮, 蒼皇扈從者, 一不散去。



后平日恤下以恩, 臨難有勇夫矣。 甲午外兵入闕, 朕勸后與東宮避于乾淸宮, 俄而還御于咸和堂, 曰: ‘一宮之內, 去將安之? 毋寧在此以鎭群情耳。



 且今失太阿之柄矣, 旣不能斷諸賊之首, 不如姑且包容以緩其凶鋒矣。’ 諸賊乃變革憲章制度, 大小享祀, 亦皆裁省。



 后太息曰: ‘是豈可損益者耶? 諸賊獲罪神天, 貫已盈矣。’ 眞殿祭品, 壹遵舊章。 后飭掖隷, 勿令諸賊知之。



后嘗語及用人, 每申複不已曰: ‘國家治亂安危, 惟在於用人之得失與否。 知其賢乎, 則當專任而勿貳, 知其不賢乎則宜亟去之。



 夫大奸若忠, 堯、舜所以知人之難。 而至於疑其奸而姑且任用, 則此所以釀成禍患也。’



朕未嘗不以后言爲確論, 而不克勇斷亟斬弘集、吉濬、羲淵、秉夏四賊, 遂使潛招外兵, 陰嗾訓隊, 至有乙未天下萬古所未有之大變。



嗚呼! 朕負后矣。 后於朕懇拳一念。 雖於寒暄節嗇之方, 惟慮有闕失慥慥然如不及, 而朕不能保后躬於宮禁之內。 嗚呼! 朕負后矣。



 悲今追曩, 悔恨曷已? 后崩于景福宮之坤寧閤, 八月二十日戊子卯時也。 春秋四十有五。



 其日曉, 朕曁后, 彷徨于坤寧閤之北小軒, 方兇逆攔入, 闕中騷動, 后慨然勉朕曰: ‘願毋忘宗祀之重。’ 雖於危棘之際, 眷眷宗祀者如此。



 已而不復見后, 惟此一語, 遂作千古永訣。 慟矣! 今番複褶諸具帷帳等屬, 自內備用, 不煩度支, 所以體后疇昔念國計省民力之至意也。



 弘、夏兩賊, 旣斯得正罪, 吉、淵兩賊, 竝逋亡, 迄未就獲。



 東宮枕戈之恩儘可哀憫矣。 群臣考古諡法, 照臨四方曰‘明’, 禮樂明具曰‘成’, 冊諡曰明成。 陵號曰洪陵, 殿號曰景孝。



 卜兆于楊州 天藏山下艮坐之原, 將以光武元年丁酉十月二十八日甲申辰時而葬焉。 石儀之設, 雖姑不用, 虛右之制, 朕志有在矣。



 梓宮上字, 東宮敬寫, 下玄宮銘旌, 朕所親書。 庶可以伸孝思而寓悼懷焉。 后屢膺顯冊。



癸酉, 廷臣上尊號曰‘孝慈’, 戊子、庚寅、壬辰, 皇太子加上尊號曰‘元聖’, 曰‘正化’, 曰‘合天’。 丁酉, 大小臣民, 以國家違獨立之基, 行自主之權, 而自大明以後, 天下禮樂, 盡在東方, 宜嗣帝統。 搢紳、士庶、軍伍、市井, 一辭同聲, 章數十至, 朕揖讓者屢, 無以辭, 乃於九月癸卯, 告祭于天地, 卽皇帝位,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 以是年爲光武元年, 改題太社太稷, 以金寶金冊, 命后爲皇后, 王太子爲皇太子, 王太子妃爲皇太子妃。 夫以后功德之盛, 所以左右朕以治。 朕有今日, 而后未之及見, 噫矣! 誕四男一女, 皇太子, 序居第二。 聘左贊成贈領議政忠文公 閔台鎬女爲妃。 一男元子, 三男太君, 四男大君, 一女公主, 皆早夭。 墡 完和君, 未娶而夭。 堈 義和君, 娶今郡守金思濬女。 二翁主竝夭。 嗚呼! 后御中壼而贊至理, 凡三十載, 不克處順而履常, 乃反艱難之險阻之, 未及中身而崩殂。 是豈天乎? 其輔佐相成而內治仁明, 可垂爲謨訓於萬世者, 固非一二可旣, 多難至慟之中, 槪不得記省。 然又有東宮所製行錄, 該而備焉, 可徵百世。 朕何言哉? 嗚呼! 使后而克享永年, 陰功柔化之有光宗國而可書之策者, 又何限? 此, 朕所以疑於天理而不能無憾焉者矣。 嗚呼! 哀哉!

- -


睿製行錄曰:


慟哭慟哭。 人孰無父母, 父母孰不愛其子, 而至慈之情, 宜無如聖母之於小子矣; 至慟之哀, 宜無如小子之於聖母矣。



 小子旣壯, 而猶撫之若乳孩。 飢飽寒煖, 意有所欲, 聖母必先知之, 有疾恙, 則進御寢睡, 爲之減損。 小子苟非劇痛, 則强飮啖, 夜或假寐, 欲以少釋惟憂之念。 而密候兩殿起居, 則綺疏燈光靑熒, 玉音猶琅然矣。 小子之遘痘也, 聖母夜必露禱于天, 乃克平順, 小子嘗苦脥中痰核, 雖非剌痛, 及妨咀嚼, 聖母常慮久或腫發, 敎塗以不語涎, 令硬者以輭, 遂如平昔, 而聖母未及見焉。 小子纔齠齔時, 與小宮娃嬉于庭, 聖母敎曰: ‘汝樂此乎? 又有樂於此者矣。’ 輒敎以字書口誦而手模。 及自齒學, 書筵所講, 聖母每令尋繹文義, 引近事反覆爲譬, 務令易曉。 到得心悅時, 方及下段以故知無不精。 又以國家典故、列聖朝政敎謨訓, 亹亹誨之, 至今丁寧若辟咡承聆。 而修齊治平之要, 不外乎是。 蓋淪肌浹髓, 切於體行, 尤有力於尋數而得之者矣。 聖母孝思根天, 凡於奉先, 靡不用極。 外祖父純簡公墓所緬奉也, 術者言‘某地佳而有冡當移者’, 則聖母曰: ‘爲其親, 達于上下, 豈有欲利己而害人耶?’ 占吉于保寧, 程里逾遠, 費甚鉅而不之較, 悉出內帑取辦, 公物及民力, 一不與焉。 局內民戶之撤移, 紼路所經田稼之毁損及片石簣土, 必諧價優給, 字恤民生之聖念, 無微不燭矣。 聖母嘗敎小子曰: ‘有國者, 以有民也。 無民, 國何以爲國? 故曰「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其或上不恤, 民至於困窮而不能聊生, 則民非吾有也, 雖謂之無民可也。 宗祀之托在爾, 爾其念玆在玆, 惟以民事爲心。’ 小子方幼時, 未喩其意, 而猶不忘辭敎。 今愈覺慈訓之可以爲萬世龜鑑矣。 聖母之功之德, 如天地無能名, 顯冊揄揚, 鴻徽屢進, 豐豫飾喜, 自有我家彝典。 小子累牘申懇, 至率廷僚勤請, 每以民方困瘁, 不宜有是擧而靳許。 謙挹之盛德, 欽仰攢頌, 而今則爲小子終天無窮之恨矣。 養老, 古禮也。 小子嘗自內屢懇, 蓋以率壽域之人, 用祈兩聖人無疆之壽。 癸巳, 遵英祖已行之例, 設內外宴, 戴白黃耉傴僂舞蹈, 齊獻千萬歲壽。 預是宴者, 今皆涵泳於仁天雨露, 而惟我皇后陛下不可得以復覿, 慟矣! 壬午六月亂卒作變, 蒼皇中翟駕失行在旣月, 而疑危猶未靖, 莫敢有言之者。 奉常正徐相祖上疏言‘潛御陋地。’ 於是


奉迎于忠州長厚院忠文公 閔泳緯第, 八月一日還御。 甲申, 賊臣泳孝、玉均、英植、泳敎輩, 詐言有變, 車駕播遷, 危機不測。



小子奉神貞后曁我聖母, 避于東城外, 聖母敎小子曰: ‘吾固疑此輩有詐。 但殺此輩, 自可無事。’ 已而賊果平。



甲午, 群凶變更朝廷, 祖宗成憲, 無復存焉, 至大小享祀, 亦皆裁省。 聖母流涕, 曰: ‘因時損益者, 要適於時也。



非故易之求異於前, 今一切易之, 豈盡可行者耶? 且祭祀, 所以事天地祖宗也。 凶徒惡已盈矣。 慟矣慟矣。’



乙未八月二十日之變, 天下萬古之所未有也。 噫! 彼弘集實首群凶, 吉濬、秉夏、羲淵綢繆和應, 凶謀陰密, 形跡頗露。



 聖母急欲避之, 秉夏遮路, 奏請無避。 外兵攔入, 秉夏奏此, 欲戢我亂軍耳。 噫! 四賊, 同一心腸, 而秉夏, 尤極凶極慘矣。



外兵來衛之僞詔, 二十二日自書勒頒之詔, 皆四賊所爲也。 四賊之罪, 雖殪殄其類, 無使遺育, 豈足以少洩小子窮天極地之至慟至恨哉?



 弘集、秉夏, 旣就戮刑律已正, 吉濬、羲淵, 脫漏天網矣。 小子寢苫枕戈, 凶賊未殲, 不敢戴天。



 凡我臣庶, 咸願從事, 苟有血氣之倫, 宜其同一義理矣。 惟我父皇陛下, 巍勳盛德, 媲隆三五, 克恢大業, 行自主之權。



百官、軍、民, 合辭仰請, 皇帝陛下, 揖讓未遑, 而群情莫遏, 遂卽皇帝位。 殯殿儀仗器物, 皆用黃色如制。



 而皇后陛下, 未及身親見之, 小子靡逮之慟, 尤切罔極矣。 父皇陛下, 親撰行錄, 至矣盡矣。 小子復何容贅焉?



而其於母后止慈之愛、小子之所至慟者, 有可以加詳焉者, 則不敢避申複。 又有耳目所逮者, 亦不敢遂已矣。 惟我聖母嘉言善行, 夫豈止是哉? 嗚呼, 慟矣! 嗚呼, 慟矣!



- -


"臣泳韶。 伏奉大行皇后誌文製述官之命。 臣何敢當是任? 惶恐戰慄, 無以爲辭。



又伏奉詔旨, 若曰: ‘行錄之仍作誌文, 厥有明陵辛巳, 弘陵丁丑已例。 今下行錄, 以誌文入用東宮至慟, 又綴拾所未盡載, 而尤致詳焉。



百世之下, 必有悲其志而嘆其孝者, 一體入刻於誌文之後, 亦令製述官詳載其事, 附記于下。’ 臣拜手稽首, 祗受而敬讀, 欽頌讚嘆, 繼以涕淚交頤。



 洪惟我皇帝陛下, 懇拳悲悼之聖念, 其欲極盡於終事者, 至於納隧之文, 昭如日星。 亦惟我皇太子殿下, 以根天之孝, 抱罔涯之慟,



慕冤激勵之意, 溢於文字之外。 嗚呼! 旣作之又述之, 渾渾噩噩典誥之文, 詞簡而實備, 如乾坤之無不包含矣。



臣依近日月密邇承事者、數十年徽德懿範之將垂竹帛而詔來許者, 耳目所逮, 亦可云萬一。 臣以是益嘆一字一句之無不襯切矣。 傳曰: ‘大德必得者’, 其必有是理, 故聖賢丁寧言之。 夫以我皇后陛下之仁之聖之功之德, 宜其天必祐之永錫難老, 使我環東億兆蒼生, 蒙其福澤於悠久。 而乃履習坎而歷艱危, 至有天下萬古所未聞所未有之至凶極變。



 夫所謂理, 於是乎不可復言矣。 理卽天也, 而天亦有時否晦。 一切世間修短災福, 不能主宰, 怪沴邪慝, 未必轟擊, 則天果不可諶矣。



 嗚呼! 慟矣。 自古凶賊, 何代無之, 而豈有如乙未諸賊之大逆大懟乎?



 乙未之變, 始於甲申, 而文恬武嬉, 苟且姑息, 未克同聲齊討, 殲殄無遺, 遂使梟獍豺狼之徒, 容處於朝廷之間, 綢繆盤結, 變更先王法度, 而釀成一大變。



 凡爲臣子者, 孰敢逃其罪乎? 兩賊雖已就戮, 未可曰‘夬伸王章, 一洩神人之憤矣。’



鯨鯢之漏網, 猶且喙息於覆載之間, 帀域臣民之欲噉其肉而歃其血者, 遐邇無別, 小大惟均。 而含恨隱忍, 共戴彼蒼, 以至於今日, 理旣滅矣, 義又將滅矣。



 《春秋》之義, 寢苫枕戈, 無時從事者, 謂國讎未復, 則國(網)〔綱〕 壞矣, 刑政廢矣。 雖謂之無國, 可矣。



 皇太子殿下, 嘗朝而對群臣, 垂淚而勉之, 曰: ‘國讎未報, 國其可爲國乎?’, 盈庭之臣, 無不涕泣慙汗, 無地措躬, 無敢仰對。



 一日而遍于區域, 街章走卒, 亦皆知無時從事之義, 而亦能言《春秋》之法。 臣必謂諸賊行將顯戮于社, 獻䤋于廟, 明正其罪, 伸大義於天下有日矣。



此國家大事也, 皇太子殿下不忍畢辭之餘意也。 惟我大行皇后陛下, 平日嘉謨美訓, 敦尙忠孝, 自近及遠, 浹人肌髓, 基本我宗祊萬世之業。



 而皇帝陛下, 勇智天縱, 勘定大難, 創立自主之權, 大小臣民, 咸願推尊位號。 皇后陛下, 誕膺寶號, 此天之所以報大德也。



 臣於是役, 旣不敢以不文辭文, 不敢以僭猥自沮而闕略焉。 臣偏荷恩渥, 至蒙賜親書‘一心事君’四字。



 龍光昭回, 仰瞻寓慕, 竟未有分寸之效。 嗚呼! 猗矣。 嗚呼! 慟矣。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za_13411022_002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Keine Kommentare: